磷流失论文_扈晓碟,张含玉,刘前进,徐相忠,邱德勋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流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径流,非点源,土壤,垄沟,有机肥,肥力,旱地。

磷流失论文文献综述

扈晓碟,张含玉,刘前进,徐相忠,邱德勋[1](2019)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垄沟坡度对溶解态氮磷流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不同垄沟坡度对径流中溶解态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置4个垄沟坡度处理(0°,9°,18°和27°),研究了不同垄沟坡度对径流中速效磷(PO_4~(3-)—P)、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浓度和流失量的影响;并利用Inorganic—N/PO_4~(3-)—P、NO_3~-—N/PO_4~(3-)—P和NH_4~+—N/PO_4~(3-)—P 3种氮磷比,评价不同处理的富营养化风险。结果表明:(1)在降雨过程中,4个垄沟坡度处理径流中PO_4~(3-)—P、NO_3~-—N和NH_4~+—N浓度随时间均呈锯齿状变化;其流失量随时间变化均呈先增加后以锯齿状变化的趋势,且波动幅度大,最大值(16.60,1 020.73,48.35 mg)分别出现在垄沟坡度为0°,0°和9°处理。(2)4个垄沟坡度处理间相比较,径流中PO_4~(3-)—P和NH_4~+—N流失量均表现为0°>9°>27°>18°,其浓度最大值(0.50,1.08 mg/L)和最小值(0.37,0.76 mg/L)均分别出现在垄沟坡度为9°和18°处理;而径流中NO_3~-—N浓度和流失量均在垄沟坡度0°处理时为最大值(30.68 mg/L和64.16 mg/m~2),18°处理时为最小值(21.78 mg/L和42.22 mg/m~2)。(3)Inorganic—N/PO_4~(3-)—P率和NH_4~+—N/PO_4~(3-)—P率表明4个垄沟坡度处理径流中均存在一定的富营养化风险。其中,垄沟坡度为0°处理的径流富营养化风险水平最高,27°处理的径流富营养化风险水平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横坡垄作的水土流失及养分流失评价、预测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闫大伟,梁新强,王飞儿,周俊杰,周晓颖[2](2019)在《稻田田面水与排水径流中胶体磷流失贡献及流失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试验采集稻田田面水和稻田排水径流的水样,研究了胶体磷流失贡献和流失规律。根据实际天气情况,选择1次典型暴雨事件(48 mm/h)和8次不同强度(8,9,19,23,23,32,36,49 mm/h)的降雨事件采集样品。结果表明:(1)田面水和稻田排水中磷素流失形式以颗粒磷为主。在过1μm滤膜的总磷中,胶体磷的流失贡献为21%~73%,超过真溶解磷的流失贡献。(2)降雨后田面水中胶体磷的贡献范围为9%~44%,稻田排水中胶体磷流失贡献范围为10%~16%,金属氧化物胶体、有机质胶体以及金属氧化物—有机质胶体浓度与胶体磷流失贡献呈正向相关性,田面水中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0.544,0.635,0.781(p<0.05),稻田排水中分别为0.734,0.350,0.747(p<0.05),叁者结合磷为径流中胶体磷的重要赋存形态。(3)施肥通过影响电导率和离子强度来削减胶体磷的流失贡献,而降雨强度则通过影响pH来增加胶体磷的流失贡献,降雨强度与稻田排水胶体磷流失浓度的线性回归系数R~2=0.75,但两者对田面水和稻田排水中胶体磷流失贡献的影响程度不同。(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月,房云清,纪婧,秦弋丰,马瑞君[3](2019)在《不同降雨强度下旱地农田氮磷流失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旱地农田径流氮磷流失规律,以种植空心菜的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式,设计10、15、25 mm·h~(-1)叁个降雨强度,研究不同雨强下旱地氮磷流失特征和径流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量条件下,旱地径流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10、15、25 mm·h~(-1)雨强下产生的径流总量分别为197.07、381.92、649.45 m~3·hm~(-2),对应的径流系数分别为0.20、0.38、0.65。总氮(TN)浓度变化随产流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明显,氮的流失形态以硝酸盐氮(NO_3~--N)为主;TN流失量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10、15、25 mm·h~(-1)雨强下分别为0.67、2.48、9.74 kg·hm~(-2)。总磷(TP)流失浓度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流失过程相对平缓,磷的流失形态以颗粒态磷(PP)为主;10、15、25 mm·h~(-1)雨强下TP流失量分别为0.061、0.050、0.030 kg·hm~(-2)。通过田间沟渠水位的管控,可有效减少TN的径流排放,不同雨强下减少比例分别为100.00%、63.56%、33.98%。研究表明,氮的拦截是控制旱地面源污染的重点,在拦截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污染负荷较高的时段可有效提高面源污染拦截效果。(本文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马凡凡,邢素林,甘曼琴,刘佩诗,黄瑜[4](2019)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类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及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0%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可达10 439.66kg/hm2,100%、30%、5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水稻产量呈依次增加趋势,且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各处理水稻产量均高于秸秆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10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单施化肥处理总氮(TN)流失量和流失率最高,分别为9.43kg/hm~2和4.91%,随着有机肥施用比例的增加,稻季农田径流TN流失量和流失率逐渐下降,50%和3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TN流失量和流失率较100%有机肥处理显着升高,但猪粪和秸秆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间差异不显着;100%秸秆和猪粪有机肥处理总磷(TP)流失量和流失率最高,TP流失量分别为1.815、1.732kg/hm~2,TP流失率分别为1.08%、1.02%,50%和3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TP流失量逐渐下降,秸秆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TP流失量和流失率均高于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且有显着性差异。50%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在兼顾水稻高产稳产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稻季农田氮素径流流失量和流失率,且维持较低水平的磷素径流流失量和流失率,是一种适宜的资源有效利用、节肥增效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措施。(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叶宏萌,袁旭音,林皓[5](2019)在《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风险评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已经成为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污染源,具有显着的时空差异性。首先介绍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定义、产生原因和特点,并针对农业非点源导致的氮磷流失风险进行介绍,包括风险评估方法(辨识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性的研究。总结国内运用氮磷及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已较为普遍,但尚局限于关键源区的筛选,并多集中于农业小流域或者局部的林业区,缺乏关键期的筛选。因此,今后亟待结合不同水文期的差异加强氮磷及综合流失风险的时空差异研究。(本文来源于《武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子璐,刘峰,侯庭钰[6](2019)在《我国稻田氮磷流失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分析现阶段我国稻田氮磷流失现状及影响因素,对明确不同区域水稻化肥减施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我国主要稻区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现状特征和降雨、种植模式、栽培技术、施肥管理、水分管理方式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六大稻区全氮(TN)、全磷(TP)径流损失量范围分别在5.09~21.32和0.70~3.22 kg·hm~(-2),均以华南双季稻区最高,TN径流损失量以华北单季稻区最低,TP径流损失量以西南高原单双季稻区最低.各稻区农户习惯施肥的水稻田田面水TN、TP峰值普遍高于径流水.水稻施肥后一周内为氮磷流失高峰期.与优化施肥相比,农户习惯施肥仍具有20%左右的氮磷减施潜力.各因素中,降雨和施肥管理是影响稻田径流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而施肥管理和水分管理则最具可控性,具体调控措施包括化肥减量、施用新型肥料、有机肥代替化肥和节水灌溉等.整体上我国稻田氮磷流失风险在南方更突出.应以资源高效利用模式进行水稻种植以降低养分流失风险.未来研究应侧重稻田面源污染监测、氮磷流失风险评估、氮磷流失特征和机理、化肥减施增效新技术等方向.(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庆华,许卓,汤计超,金卫斌,孙志贵[7](2019)在《生物炭对土壤氮磷流失和油菜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明确生物炭对土壤氮磷流失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是生物炭应用技术中的关键问题。采用测筒试验,在20 cm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0.5%、1.0%、1.5%)的生物炭,并模拟降雨淋溶后收集测筒淋溶液分析氮磷含量,研究生物炭对土壤氮磷淋溶流失和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施用生物炭处理相比,1.5%生物炭处理极显着降低了TN淋溶损失量、TN淋溶浓度比率、NO~-_3-N淋溶损失量、NO~-_3-N淋溶浓度比率、TP淋溶损失量和TP淋溶浓度比率;各处理间NH~(+2)_4-N和PO~-_4-P淋溶损失量差异不显着。(2)油菜生长期间,TN、NO~-_3-N的淋溶损失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减少,且以NO~-_3-N的淋溶流失为主;受施肥和作物生长吸收利用的影响,NH~+_4-N、TP和PO~(2-)_4-P的淋溶流失规律不明显。(3)施用生物炭增加了油菜的产量,主要表现为油菜一次有效分支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果粒数的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11期)

曹瑞霞,刘京,邓开开,先宇,王伟[8](2019)在《叁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小流域径流及氮磷流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叁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小流域径流污染特征,对新政小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降雨-径流时间过程和小流域集水区出口径流中氮磷浓度进行动态监测,监测分析库区小流域氮磷在降雨径流中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小流域径流氮磷损失量分别为13. 69 kg·(hm~2·a)-1和1. 50 kg·(hm~2·a)-1.农肥所含氮磷及降雨冲刷是小流域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小流域的总氮(TN)和总磷(TP)平均浓度达10. 05 mg·L~(-1)和1. 10 mg·L~(-1),远超过富营养化发生标准,须引起关注.本研究观测的两场降雨中,8月15日降雨中硝态氮(NN)和颗粒态磷(PP)分别为69. 47 kg和6. 83 kg,分别占TN和TP的53. 91%和53. 78%; 8月26日降雨中NN、氨氮(AN)和PP分别为6. 68、5. 61和1. 36 kg,分别占TN和TP的37. 74%、31. 69%和57. 63%,表明氮素流失主要通过可溶态的方式,而磷素迁移则以颗粒态为主.小流域强降雨对于氮磷流失的影响显着.这与紫色土土层薄、耕作频繁、土壤相对疏松等性质有关.(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冀宏杰,张怀志,张认连,徐爱国,田昌玉[9](2019)在《华北两熟区农田磷流失风险预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轮作是长期以来在各地形成的相对固定的作物组合模式,同时也是农田养分平衡状况计算的基本单元,多年累积形成的养分盈亏则直接影响环境。在植物必需的3种大量营养元素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营养元素是磷和氮,与氮素相比,磷素循环途径则相对稳定,没有气态损失,磷的表观养分平衡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性高,且计算方便,因而本文选择磷素作为环境风险预警指示元素。为探究简易、有效的轮作环境效应预警方法,从筛选适宜预警的关键元素和环境风险产生的关键环节入手,提出适合我国小农户现实国情的、基于农田地块级别的预警指标体系,并以华北两熟区5种轮作类型、38个地块的调查数据为例进行了验证。该预警体系包括3级评价指标(周年磷平衡、耕层土壤质地、周年磷肥运筹)共6种预警级别并用3种色系进行标识(深绿、浅绿、浅黄、深黄、浅红、深红)。该预警方法的特点为:研究对象为整个轮作周期而非单茬作物;磷平衡既考虑周年的总量均衡(即整个轮作周期磷素投入、产出平衡状况),又考虑不同茬次间的科学分配(即磷素统筹),且二者均采用相对平衡值而非绝对平衡值,从而使得不同轮作类型之间的磷平衡可以进行统一量化和比较;土壤质地简化为沙土、壤土、黏土3种。验证结果表明,磷肥用量、运筹合理、环境友好(深绿)的地块仅占10.53%;而高环境风险(深红、浅红)的轮作地块达57.89%,即一半以上的地块目前的轮作方式存在高或极高的环境风险。该预警方法具有科学、实用、简便,所需数据容易获得的特点,可用于农户对自己地块磷流失风险进行判断,也可用于国家、区域或地方农业主管部门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时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9期)

张康宁,俞巧钢,叶静,马军伟,符建荣[10](2019)在《有机替代对农田土壤肥力及氮磷流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化肥施用过量和养分利用率较低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施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化肥减量有机替代是针对性策略之一。论文阐述化肥减量有机替代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综述化肥减量有机替代的方法,对农田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指标的变化,以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同时,指出现有的有机替代有机肥标准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有机替代背景下开展重金属的相关研究做出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磷流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野外试验采集稻田田面水和稻田排水径流的水样,研究了胶体磷流失贡献和流失规律。根据实际天气情况,选择1次典型暴雨事件(48 mm/h)和8次不同强度(8,9,19,23,23,32,36,49 mm/h)的降雨事件采集样品。结果表明:(1)田面水和稻田排水中磷素流失形式以颗粒磷为主。在过1μm滤膜的总磷中,胶体磷的流失贡献为21%~73%,超过真溶解磷的流失贡献。(2)降雨后田面水中胶体磷的贡献范围为9%~44%,稻田排水中胶体磷流失贡献范围为10%~16%,金属氧化物胶体、有机质胶体以及金属氧化物—有机质胶体浓度与胶体磷流失贡献呈正向相关性,田面水中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0.544,0.635,0.781(p<0.05),稻田排水中分别为0.734,0.350,0.747(p<0.05),叁者结合磷为径流中胶体磷的重要赋存形态。(3)施肥通过影响电导率和离子强度来削减胶体磷的流失贡献,而降雨强度则通过影响pH来增加胶体磷的流失贡献,降雨强度与稻田排水胶体磷流失浓度的线性回归系数R~2=0.75,但两者对田面水和稻田排水中胶体磷流失贡献的影响程度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流失论文参考文献

[1].扈晓碟,张含玉,刘前进,徐相忠,邱德勋.模拟降雨条件下垄沟坡度对溶解态氮磷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闫大伟,梁新强,王飞儿,周俊杰,周晓颖.稻田田面水与排水径流中胶体磷流失贡献及流失规律[J].水土保持学报.2019

[3].王月,房云清,纪婧,秦弋丰,马瑞君.不同降雨强度下旱地农田氮磷流失规律[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4].马凡凡,邢素林,甘曼琴,刘佩诗,黄瑜.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9

[5].叶宏萌,袁旭音,林皓.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风险评估的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9

[6].张子璐,刘峰,侯庭钰.我国稻田氮磷流失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9

[7].陈庆华,许卓,汤计超,金卫斌,孙志贵.生物炭对土壤氮磷流失和油菜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8].曹瑞霞,刘京,邓开开,先宇,王伟.叁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小流域径流及氮磷流失特征[J].环境科学.2019

[9].冀宏杰,张怀志,张认连,徐爱国,田昌玉.华北两熟区农田磷流失风险预警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10].张康宁,俞巧钢,叶静,马军伟,符建荣.有机替代对农田土壤肥力及氮磷流失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吸附态氮磷流失量估算流程第二次降雨各土柱单位面积渗流总磷4-3农田林地磷流失风险空间分布...4-5生活与畜禽养殖磷流失风险空...淹水条件下土柱1渗流总磷流失量...耕地吸附态磷流失模数Fig.7Thea...

标签:;  ;  ;  ;  ;  ;  ;  

磷流失论文_扈晓碟,张含玉,刘前进,徐相忠,邱德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