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以绿河县为例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以绿河县为例

砚山晟泰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663100

摘要:作为土地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情况下,采用一定方法对绿河县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土地经济利用价值和自然状态属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等别。这项工作的成绩,不仅关乎到我国土地管理改革对建立统一土地市场的需求,也关乎到准确、科学的量化农用土地实际数量、质量状态和分布情况,本文以绿河县为例,利用GIS等先进技术,采用修正法对农用地进行定级研究。

关键词:GIS、农用地定级、修正法

1农用地定级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掌握划定定级范围内农用土地质量的实际情况,划分评定土地质量状况,划分并确定土地所属级别,确定农用土地低价基准,提高农用土地管理和利用水平,科学的管理土地等用途时,就需要对农用土地进行定级,这也是土地定级的目的。

2农用地定级的技术基础——GIS

2.1GIS的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技术工具,是一门介于信息科学、空间科学和地球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2.2GIS的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功能有:

1、数据采集与编辑功能

2、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功能

3、制图功能

4、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功能

5、二次开发和编程功能

3农用地定级的研究对象、任务、原则

3.1研究对象

绿河县辖区范围内的耕地资源。

3.2任务

综合评价绿河县农用土地的自然状态、经济属性,通过对绿河县农用土地的质量、类别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经过计算,划分出绿河县所属级别,建立起能为实际生产服务、有较高使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农用土地级别体系是土地定级的目的。

3.3农用地定级原则

1、综合分析原则

2、主导因素原则

3、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4农用地定级程序

农用地定级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通过对绿河县现有资料收集、调查与整理;

②根据绿河县的实际情况,选择定级因素因子,测定权重;

③通过计算因素因子的作用分,编制绿河县对应的分值图;

④通过分值图,划分绿河县的土地定级单元并算单元总分值的;

⑤在确定单元总分值的基础上,对绿河县境内的农用地级别划分;

⑥通过一定放入方法检验绿河县级别划分是否合理;

⑦成果验收、整理、归档、输出

5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实例验证

5.1概况

绿河县国土面积2057平方公里。这里是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包括哈尼族、彝族、瑶族等27万各族人民,汉族人口仅占6%,少数民族人口多达总人口的94%,是有名的哈尼族聚居区,占全县人口的75%,在全国哈尼族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15.5%。

5.3农用地定级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包括图形库和属性库两大部分。

5.4定级方法选择

根据行业《农用地定级规程》规定,划分农用地级别的基本依据是定级指数,行业内通用的定级指数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因素法、修正法、样地法。绿河县农用地采用修正法进行定级。

5.5确定修正因素因子及权重

这些因素在分等成果中是自然因素对绿河县农用地影响的客观体现,为了避免对这些因子的重复选择造成结果偏差,在实际定级中对这些因子不予考虑。在最终确定修正因素因子时,采用特尔菲测定法,确定3个一级因素,5个二级因素、6个三级因素,然后参照过往农用土地定级的经验数据,确定最终权重比例。

5.6计算各修正因素因子质量分值

在农用地定级实际操作中,在考虑各因素的空间分布状态和它们对土地实际质量的影响方式时,将此影响方式分为点状影响形式、线状影响形式和面状影响形式。

5.6.1中心城镇计算原则及方法

中心城镇经济规模有较大程度的聚集,人口规模比乡村相比相对集中,还是城镇规模的聚集点,作为这些效应的中心集散地,各种效应规模的大小和状况将影响到农用产品的产业布局密集程度和规模大小,进而对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发挥空间产生较大影响,故而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将中心城镇作为点状扩散型影响因素。

5.6.2道路通达度

道路是否四通八达反映了所属区域范围内地块的交通状况,道路通达度反映的是区域内土地上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相对移动成本,通达度低的地块土地利用效益较低,反之则较高,道路通达度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

5.6.3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是所属地块与海平面的相对高度,一般来讲,海拔越高,受气温和阳光照度的影响,土地的肥力会随之下降,土地利用情况和经营效益也相应下降,故该影响因素一般划分为面状非扩散型因素。

5.6.4耕作距离

田块与村庄、居民聚居地及其它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如变压器、泵站和水渠之间的距离称为耕作距离,耕作距离是反映农田耕作及田间管理便捷程度的重要指标。

5.6.5土地利用方式

根据绿河县实际情况,该定级区域内耕地的利用方式主要分为水田、旱地、水浇地三种。实际应用中一般根据经验法即经验数据和土地实际产出的情况直接确定土地利用的现状并划分分值。

5.6.6人均耕地

人均耕地数值主要反映耕地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农业作业耕作精细与否。耕地资源是三农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是否能大规模进行的基础,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减少,首先,城市的快速发展对耕地的占用,使耕地资源更加紧张。其次,耕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小,农业耕作越精细,人均耕地越大,农业作业越粗放。

5.7划分定级单元

5.7.1划分要求

(1)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自然、人为等客观因素,一般将符合以下特征的土地不划为同一个单元:土地特征差异明显的单元,如水田和旱田,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如山地和平地,山脉走向两侧水热分配有明显差异的,即阴坡和阳坡,地下水、土壤条件、盐碱度等定级因素指标有明显差异的,如黑土地和黄土地,不用浇水的地块和严重缺水的滴灌地块。

(2)单元边界不跨越地块边界。

(3)在实际应用中,利用江河、水渠、道路、堤坝、山脉等线状地物和有明显标志的权属界线如篱笆和围墙单元进行划分,采用控制区域格局的地貌走向线和分界线来划分边界。

5.7.2研究区划分方法

按照相应规程和经验,定级单元的划分方法分为叠置法、地块法、多边形划分法和经纬线网格法,根据绿河县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地块法进行划分。

得到定级单元后将因素因子分值图与定级单元叠加,即可得到各个单元的因素因子分值。

5.8计算修正系数

修正因素在定级范围内的相对变化程度即为修正系数,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中6.2.7的规定,确定具体的公式计算修正系数。

5.9农用地级别的确定

5.9.1确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1)加权平均法

(2)几何平均法

5.9.2定级指数计算方法的确定

通过对绿河县的实际分析,本次研究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此次的因子进行计算。

5.9.3定级指数的计算

根据绿河县实际情况,绿河县农用地定级指数的计算宜采用加权修正法,利用ArcGIS软件,将各个因素的修正系数与权重的积进行累加,再将计算结果乘以分等成果中的自然等指数,最终得到的结果即为每个定级单元所属的定级指数。然后将得到的定级指数无量纲化得到绿河县农用地定级指数。

5.9.4初步划分级别

根据行业《农用地定级规程》的要求,利用通行的“总分频率曲线法”对绿河县所属定级范围内的农用地级别进行初步划分。

5.10绿河县农用地级别的确定

将校验后的农用地级别最终确定为绿河县农用地定级成果。将级别落实到1:10000比例尺二调现状图上,以明显道路、河流、水系或权属界线为界,以绿河县耕地面积作为总控制指标,开展各级别面积统计和汇总工作。

6结论

土地是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根基,也是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何科学的对土地进行规划和评价,将土地的价值最大化的体现出来,并管理好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一大考验,。要想科学的对土地进行评价划分,农用地定级是其重要内容,在理论研究深化和实际操作创新领域都还有很多工作可做,并且,这些工作是迫在眉睫的。

本文以绿河县为实例,运用ArcGis软件对绿河县辖区内耕地进行定级,结果表明:

①绿河县辖区内面积为42407.41公顷的耕地分为4级。其中,Ⅰ级地为15461.93亩,占总面积的2.43%;Ⅱ级地为104719.03亩,占总面积的16.46%;Ⅲ级地为356623.22亩,占总面积的56.06%;Ⅳ级地为159307.05,占总面积的25.04%。

②依赖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同时借助ArcGis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图形输出绘制和数据处理分析功能,可节约以往常规做法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农用地定级工作速度,确保定级精度。

参考文献:

[1]RozanovBG.Humanimpactsontheevoluationofsoilsundervariousecologicalconditionofworld[J].Transofthe14thICSS.Koyto,1990:53-62.

标签:;  ;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以绿河县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