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户类型分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计资本,农户分化,信贷约束
农户类型分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洁[1](2018)在《生计资本视角下不同分化类型农户信贷约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金融市场的繁荣活跃对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农户的分化趋势在城市化浪潮中愈发明显。本文在可持续生计资本分析框架下构建了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标体系,计算了农户的生计资本产值,划分了农户分化类型。在构建农户生计资本中,采用离差最大化法确定了指标权重,为农户分化类型确立了量化依据,计算出了样本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产值(具体包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发现农户生计资本产值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金融资本产值、社会资本产值、物质资本产值、人力资本产值和自然资本产值。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以农户的自然资本产值为第一划分标准,其余四项农户资本产值为第二划分标准,将农户分为农业单一型、农业多样型、非农业多样型和非农业兼业型四种类型。进而运用Heckman广义叁阶段模型对不同分化类型农户的信贷需求与约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计算出不同分化类型农户的信贷约束缺口。研究表明:样本地区农户普遍受到信贷约束,其信贷缺口比率均超过了10%。其中,农业单一型农户的信贷缺口比率最大,非农业多样型农户的信贷缺口比率最小。农业单一型农户的信贷缺口比率为21.48%,农业多样型农户的信贷缺口比率为14.27%,非农业多样型户的信贷缺口比率为10.80%,非农业兼业型农户的信贷缺口比率为11.38%。农业单一型农户申请信贷行为的影响因素有:产权抵押贷款政策了解程度和年龄;农业多样型农户的影响因素为:年龄、人口负担和健康状况;非农业多样型农户的影响因素为:权证抵押物拥有情况、产权抵押贷款政策了解程度、社会保险参与情况、金融机构网点数目、交通条件、年龄和人口负担;非农业兼业型农户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支出水平、产权抵押贷款政策了解程度、金融机构网点数目、交通条件和社会保险参与情况。农业单一型农户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有:年龄、人口负担、健康状况、支出水平和交通条件;农业多样型农户的影响因素为:交通条件、农业保险参与情况、年龄、健康状况和金融机构网点数目;非农业多样型农户的影响因素为:年龄、金融机构网点数目、权证抵押物拥有情况、产权抵押贷款政策了解程度、农业保险参与情况;非农业兼业型农户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支出水平、权证抵押物拥有情况和金融机构网点数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曹淑英,徐秀英,吴伟光[2](2017)在《农户分化背景下浙江山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状况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利用浙江省临安、开化、永康、龙泉等4个县(市)的调查数据,从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后果等3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农业收入为主农户(Ⅰ类农户)和非农业收入为主农户(Ⅱ类农户)的生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山区,2类农户的生计资本各具优势,Ⅰ类农户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较为丰裕,最欠缺金融资本;Ⅱ类农户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较为丰裕,最欠缺自然资本。与Ⅰ类农户相比,Ⅱ类农户劳动时间更少,收入更高,来源更加多样化,贫困发生程度更低,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更高,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更大。在应对风险和压力选择上,2类农户做出的选择基本一致,应对风险主要采取借钱、动用储蓄等较为传统的方式,面临的主要生活压力是改善住房和医疗费用支出。总体来说,Ⅱ类农户的生计状况要好于Ⅰ类农户。(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傅利平,赵伟[3](2014)在《后顾生计来源视角下的农户类型分化研究——以400户农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户后顾生计来源决定着农户生产、经营以及生计发展的策略和行为。依据农户后顾生计来源可以准确地识别其类型分化情景。本研究从农户拥有的现有生计资产、面临生计风险、适应风险策略以及农户未来生计发展意愿与构想等方面选择了59个指标,构建了农户后顾生计来源指标体系。通过对山东省平邑县铜石镇400户农户类型分化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户可以细分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型、农业规模化发展型、非农多样化发展型、兼业化发展型和农业多样化发展型等5个类型。准确把握农户类型分化将有助于落实"叁农"政策和进一步解决"叁农"问题。(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刘敏[4](2010)在《农户兼业类型分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户获得了很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户的兼业现象愈加普遍,农村经营户也由于兼业程度不同而相应分化为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纯非农户。研究农户兼业分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对正确引导各兼业类型农户生产经营活动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对浙江省富阳市的6个村及12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首先从村庄概况、农户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禀赋、经营情况、土地流转情况等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其次对农户兼业类型分化特征进行描述分析与归纳,最后通过建立4个二元Logistic模型分别对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纯非农户的兼业分化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一系列结论。研究结论主要有两个方面。农户兼业分化特征方面:农户兼业分化的地域间不均衡;兼业农户的经营时间更长;兼业行业层次随兼业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农户兼业“离乡就离土”和“离土不离乡”现象显着;兼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农户农业经营规模;兼业程度越高的农户,兼业主体受教育水平越高,也更年轻化等。农户兼业类型分化影响因素方面:对纯农户的形成,土地转入、劳动力平均年龄等7个变量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户劳动力数和村企业数等9个变量有负向影响;对农业兼业户的形成,劳动力平均年龄和劳动力乡镇外就业等4个变量有正向影响,户非劳动力人数等4个变量有负向影响;对非农兼业户的形成,农用地面积和经营林业等6个变量有正向影响,畜禽养殖和村人均集体资产等4个变量有负向影响;对于纯非农户的形成,土地转出和村企业数等6个变量有正向影响,户劳动力数等9个变量有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得到以下启示:地方政府应认真分析当地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制定引导农户兼业经营的政策;加强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健康流转;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口的关怀。同时,农户自身要根据农业生产特征来确定兼业计划,提前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经营。(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4-01)
吴雪峰[5](2007)在《地理环境对农户类型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户类型分化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并受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可能导致不同的分化结果。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可以揭示地理环境影响农户类型分化的一些规律性东西。本文在对巩义市驻驾庄和兰考县孔场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村域为主要载体,探讨影响农户类型分化的地理因素,并初步探究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农户类型分化的。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介绍本文选题背景,阐明研究地理环境对农户类型分化影响的重要意义。回顾有关农户(民)分化和兼业化的研究文献,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本文研究思路。最后介绍农户、农户类型和农户类型分化等相关概念。第二章,首先介绍案例区域选择的科学依据以及案例区域概况。其次分析案例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农户类型分化的历史过程,最后总结案例区域农户类型分化特点,并指出案例区域农户类型分化途径。第叁章,分析案例区域农业生产自然环境状况,在此基础上,剖析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对农户类型分化的影响作用。第四章,指出影响农户类型分化的经济因素,并进一步分析经济因素作用下农户类型是怎么样进行分化的。然后分析外部环境突变(特殊事件)对农户类型分化的影响作用。最后单独分析经济环境对专业户形成的影响作用。第五章,总结影响农户类型分化的制度、农村文化以及社会网络因素,并分别从这叁个角度剖析社会文化环境对农户类型分化的影响作用。第六章,归纳本研究得出的主要观点,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对农户类型分化作用呈阶段性特点。改革开放初期,农业生产自然环境状况对农户类型分化并没有产生直接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农业生产自然环境与农户类型分化的相关性在增强,出现出一定负相关性。尖锐的人地矛盾和农业进步客观上为农户类型分化创造了条件。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的发展为农户类型分化提供了平台。悬殊的工农业比较收益是农户类型分化的驱动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促进了农户类型分化。农户类型分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专业户的产生。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的实施和原有制度的改革,为农户类型分化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没有直接推动农户类型分化,但为农户类型分化创造了物质基础。最近几年国家出台的农业政策没有对农户类型分化产生有效影响。村级组织功能的弱化和缺失成为阻碍农户类型分化的重要因素。不同特征文化指导下的农户采取不同的生产经营行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农户。社会网络是农户实现兼业化、非农化和专业化的有效媒介,社会网络的广度越宽,深度越深,越有利于农户类型分化。特殊历史事件可能使农户类型分化出现波动,使农户类型分化的进程更加曲折和复杂,但不会改变农户类型分化的总趋势。(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7-05-01)
董召荣,姜长云[6](1996)在《农户内在因素对农户类型选择和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根据农村发展和农户类型分化的实际,将全体农户分为6种类型,即:①纯农户。这类农户完全从事农业经营,并且以自给半自给为基本特征。②商品性专业农户。这类农户也是完全从事农业经营,但是,相对于纯农户而言,这类农户农业经营行为的商品化特征较强。我们将纯农户与商品性专业农户的区分标准定为,粮食商品率是否达到70%。③一兼农户。收入来源以农业为主,辅之以从事非农产业的经营或就业。④二兼农户。收入来源以农业为辅,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经营或就业。⑤纯非农户。已完全脱离农业的生产经营,并转而专门从事非农产业。⑥不在业农户。完全由丧失或缺乏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所组成的家庭户。相对于在业农户而言,不在业农户不仅数量极少、比重极低,而且对农村发展意义微乎其微。因此,本文对农户类型选择和分化的研究,主要讨论在业农户的选择和分化。(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1996年01期)
农户类型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利用浙江省临安、开化、永康、龙泉等4个县(市)的调查数据,从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后果等3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农业收入为主农户(Ⅰ类农户)和非农业收入为主农户(Ⅱ类农户)的生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山区,2类农户的生计资本各具优势,Ⅰ类农户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较为丰裕,最欠缺金融资本;Ⅱ类农户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较为丰裕,最欠缺自然资本。与Ⅰ类农户相比,Ⅱ类农户劳动时间更少,收入更高,来源更加多样化,贫困发生程度更低,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更高,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更大。在应对风险和压力选择上,2类农户做出的选择基本一致,应对风险主要采取借钱、动用储蓄等较为传统的方式,面临的主要生活压力是改善住房和医疗费用支出。总体来说,Ⅱ类农户的生计状况要好于Ⅰ类农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户类型分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洁.生计资本视角下不同分化类型农户信贷约束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2].曹淑英,徐秀英,吴伟光.农户分化背景下浙江山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状况比较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7
[3].傅利平,赵伟.后顾生计来源视角下的农户类型分化研究——以400户农户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4
[4].刘敏.农户兼业类型分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
[5].吴雪峰.地理环境对农户类型分化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7
[6].董召荣,姜长云.农户内在因素对农户类型选择和分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