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素碧杜励陈竹何燕张杰敏(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637000)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106-02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患者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功能锻炼指导,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及指导,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腰部疼痛、腰部僵硬、下肢麻疼、下肢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Otani’S分级方法评定优良率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LDH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个体化功能锻炼指导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功能锻炼
【Abstract】Objective:Toassesstheeffectoffunctionalexerciseforthepatientswithlumbardischerniation(LDH)duringperioperativeperiod.Methods:62patientswithLDHwererandomly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heobservationgroupwasguidedbyinpidualizedfunctionaltrainingwhiletheconventionalmethodsofhealtheducationandguidancewereusedinthecontrolgroup.Therecoveryconditionsafteroperationwereobservedandcompared.Results:After6monthsfollow-up,theincidencerateofthebackpain,lowerbackstiffness,lowerlimbpainanesthesiaandlowerextremitydysfunction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Theexcellentratewas93.54%and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byOtani’Sclassificationmethods.Conclusion:GuidingperioperativepatientswithLDHbytheinpidualizedfunctionaltraining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surgicaltreatment.
【Keywords】lumbardischerniationperioperativeperiodfunctionaltraining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是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马尾神经根,造成腰腿痛或尿、便障碍,行走困难等症状的一种综合症,椎间盘切除术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治疗方法。LDH术后功能锻炼与手术成败与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1],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患者实施个体化功能锻炼指导,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1.1入组标准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2],男38例,女24例,年龄36-71岁。入组标准:①根据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腰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②采用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③排除各种原因不愿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持续合作者。
1.1.2病例分组
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个体化功能锻炼指导组31例;对照组:常规功能锻炼指导组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病程、病变部位及手术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组患者均在其入院后、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给予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发给书面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注意事项及功能锻练方法等健康教育资料。
观察组患者由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对患者围手术期各阶段功能锻炼方法给予个体化指导,协助进行各种主动与被动的功能锻炼,督促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功能锻炼目标。
1.2方法
1.2.1术前功能锻炼指导[2]
向患者介绍功能锻炼重要性取得合作,讲解各种训练的目的意义,指导进行进行床上解便训练、教授轴线翻身法、深呼吸及仰卧挺胸方法、下肢肌肉等长收缩方式、腰背肌锻炼方法—仰卧位进行的三点支撑式、五点支撑式、拱桥式,俯卧位进行的飞燕点水式。
1.2.2术后功能锻练指导
第一阶段(术后1-7天)四肢肌力锻炼
麻醉作用消失后即进行下肢伸屈和踝关节伸屈运动,6小时后在护士协助下每2-3小时轴线翻身一次;深呼吸、有效咳嗽,仰卧挺胸每日30次;踝关节交替背伸背屈运动,每个动作5秒,左右交替为一次,10次一组,每日三组,以每日15次速度逐日递增,至术后第七日120次/日;直腿抬高15-20°,悬空保持10秒,左右交替为一次,10次一组,每日三组,直腿抬高角度以每日10-15°逐日递增至第七日达90°直腿抬高次数以每日10次递增至术后第七日达90次/日。以上锻炼次数及强度护士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作适当调节,在充分协助的基础上尽量鼓励病人主动锻练,若病人感伤口疼痛,给予止痛药口服。
第二阶段(术后8-14天)仰卧位腰背肌、腹肌锻炼
继续前一周的功能锻炼内容。指导病人进行三点支撑式、五点支撑式、拱桥式等腰背肌、腹肌锻炼的方法,每日锻炼3次,每次20—30分钟。
第三阶段(出院后6个月内)俯卧位背伸肌锻炼
继续进行腰背肌、腹肌功能锻炼。3周后开始俯卧位背伸肌锻炼,患者俯卧位将上肢放在腰背部,背伸肌用力使头和下肢都离开床面,如燕子起飞,每个动作(背伸与放松)20秒,10次一组,每日三组,逐日递增至每次150次/日。
1.3评价方法
1.3.1分别观察2组患者术后腰疼、腰部僵硬、下肢麻疼和下肢运动障碍的发生率。
1.3.2根据Otani’S分级方法评定优:为术后症状消失,活动正常;良:为轻微无力或强直,偶尔出现疼痛,工作无困难;一般:为轻度到中度无力,残留放射痛;不良:为术前症状没有改善;失败:为比术前症状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用SPSS10.0软件包来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对比分别观察2组患者术后腰疼、腰部僵硬、下肢麻疼和下肢运动障碍的发生率;用配对t检验分析2组患者术后康复的优良率。p﹤0.05时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术后腰疼、腰部僵硬、下肢麻疼和下肢运动障碍的发生率见表1。
表12组患者术后腰疼、腰部僵硬、下肢麻疼和下肢运动障碍的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
2.22组Otani’S分级方法评定优良率见表2。
表22组Otani’S分级方法评定优良率(%)
*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
3讨论
LDH患者的腰部及下肢肌肉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轻则肌力减退,重则肌肉严重萎缩。吴建强等[3]对LDH引起单侧下肢受累的19例患者进行双下肢屈伸肌力的对照测试,发现与健侧相比患肢绳肌和股四头肌肌力分别下降57%与35%。大多数患者术后卧床休息,由于固定和活动减少常引起腰肌、腹肌、下肢肌肌力不同程度下降,关节纤维变性及强硬,甚至继发残疾[4],因此,LDH患者围手术期的功能锻炼与手术成败与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1]。
患者不同的个性特征、认知层面、合作程度、接受能力、体力因素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进而影响手术后治疗效果,因此,责任护士对患者围手术期各阶段功能锻炼方法给予细致的、循序渐进的、个体化的功能锻炼指导对患者至关重要。护士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对其锻炼次数及强度作适当调节,协助进行各种主动与被动的功能锻炼,督促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功能锻炼内容。观察组患者经术后积极、系统的腰肌、腹肌、下肢肌功能锻炼,其腰部疼痛、腰部僵硬、下肢麻疼、下肢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Otani’S分级方法评定优良率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术后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可促进LDH患者肢体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功能锻炼在LDH手术患者的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循序渐进的个体化功能锻炼使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好,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志,李健,高梁斌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疗效不佳的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044.
[2]黄素碧,刘康,陈竹等.预期健康教育计划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0):2357-2360.
[3]吴建强,黄昌林,李祖国等.青年军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肌力等速测试分析.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2):210.
[4]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