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中学化学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汪爱莲[1]2004年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环境教育是21世纪的教育热点问题。本文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以及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学科与环境科学结合点多,相溶性大。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环境污染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使学生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介绍了环境与环境问题,阐述了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分析了中学化学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部分(第二章至第四章)论述了中学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叙述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活动等途径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如何运用化学教育的评价体系保障环境教育的实施。第叁部分(第五章)是笔者的教学实践活动。实践表明:中学化学教学是中学开展环境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第四部分(第六章)对本课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孙维昌[2]2008年在《中学化学教学融合人文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教育的人性化以及人文精神教育正在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实验的主流。关于人文精神的内涵以及如何在教育中融合人文精神教育,是当前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化学教育中融合人文精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式。论文共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课题提出的缘由,并对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与分析,为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第二部分则对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对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化学教育中融合人文精神的理论依据。第叁部分对化学课程从课程标准和教材两个方面,就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化学课程标准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评价体系等多个层面要求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而且化学教材从内容呈现方式到栏目设置、再到内容的选取和安排都支持通过化学教学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第四部分就在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精神教育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和教育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精神应该遵循以人为本、注重过程、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和谐发展叁原则,可通过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并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切入点,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等多个途径来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另外,笔者对于在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精神也进行了一定的实践研究。以期为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最后,总结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人文精神教育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廖忠梅[3]2003年在《中学化学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一篇探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论文。文中阐述了环境及其问题、教育的概念,分析了化学与环境问题、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明确了中学化学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原则,探讨了中学化学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了教学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因此,要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加强环境教育是一条必由之路。 中学环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在尚未开设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的情况下,化学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不仅是化学学科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学化学环境教育是中学环境教育目标具体化的重要部分,是实现中学环境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通过渗透教学,利用化学课堂传授环保知识。即以教材为基础,以教育目标为依据,以化学知识与环保知识的结合点为核心,以学生的可接受性为原则,准确把握渗透的内容,做到寓环境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二、注重操作,利用化学实验培养环保技能。结合化学实验操作,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让学生从自我动手中分析、构思、设计环保装置,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仍至生活中预防、减少直至消除环境污染的分析、判断、设计、实施等基本技能,让学生从接受环境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叁、拓宽渠道,利用课外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化学课外活动是以环境化学和绿色行动为主要载体,以充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与态度、强化学生的环境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为目标,以最新的现代环境知识、环境观念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适应当地环境特点和时代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全面整体素质。学生只有深入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课,在活动中一方面获得真切的感受,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使学生较好掌握环境化学有关知识,发展环保技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初步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尝试以及有关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环境教育是可行的、必要的,实施的方法和途径是有效的,教学的效果是明显的。当然,在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曹伟[4]2007年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自然资源短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和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从形成到成熟的重要时期,化学学科具有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特性。在中学化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环境污染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使学生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出发,对环境教育实施进行研究。一方面,从理论上阐释环境教育的概念、基本理念和历史轨迹,探讨了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目标、原则、途径与方法,以及如何展开评价。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环境教育的现状,得出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并采用教学案例说明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从而提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操作性较强的中学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实施的指导体系,以期为环境教育实施的研究注入新的内容。

余俊鹏[5]2003年在《中学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大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论文就国内外部分教育专家对教学情境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针对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现状,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就中学化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这一问题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阐述了创设教学情境的理论基础,即:教学情境概述,创设教学情境的理论指导,教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二是提出了教学情境创设的条件,并对情境创设的手段进行了探索与应用。

赵露露[6]2006年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化,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在职培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教师培训机构和教师培训者,应当在传承优秀的教师培训理论和实践的同时,发展和创新适应时代要求的骨干教师培训实践和理论研究。论文选择了江苏省04/05年省级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全过程为课题,进行了培训理论和实践性研究。 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部分综述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阐述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为中学在职教师培训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包括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理论,教师成长阶段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等; 第叁部分概述了在职培训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我国的教师培训政策与实践,培训理念的新发展,揭示我国教师继续教育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及发展趋势; 第四部分主要是在对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培训方案,展开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培训探索性实践; 第五部分是对培训成效的调查与分析,包括培训结束时的问卷调查研究与教师返回教学岗位六个月后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效果及个案访谈; 第六部分主要是依据实践研究结果提出今后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翟修华[7]2016年在《基于观念建构的高中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化学基本观念、化学核心观念、化学科学观念、化学思想观念、化学学科视角、化学学科意识等一系列提法由来已久,基础化学教育在此领域的研究层出不穷,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成为化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中学化学观念所蕴含的具体内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相一致的观点是强调化学观念建构教学的意义重大,基础化学教育应注重学生化学观念的建构。化学观念建构教学的价值体现在不同层面,从学生认知发展的层面来讲,化学观念具有持久价值与迁移价值,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来讲,是精简课程内容的有效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衔接初中、高中与大学化学教学,观念建构化学教学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化学科学的发展与特点作为化学观念的学科基础,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作为指导理论,进行了基于观念建构的高中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中学化学观念的内涵、特点及其建构机制进行了理论构建,从化学观念建构角度分析了化学课程标准与教科书,探讨了促进学生化学观念建构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孟献华[8]2011年在《基于化学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化学史的价值,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学科教学中的体现。它能够解决以逻辑方法为主的传统教育中的一些固有问题,如忽视科学知识形成过程、缺少对科学方法的重视等。然而,与近年来“探究教学”、“教学联系生活”等理科教育教学理念的大力提倡和积极实践相比,化学史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教师个人经验总结、泛泛的价值论述阶段。许多时候,表现为教学研究成果相似或重复,对化学历史真实发生过程的分析难以深入,甚至存在片面或错误的理解。所以,这里既需要对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的理性认识,也需要实践者对化学历史本身的深入了解。·国际科学史教育的发展沿革显示了科学史教育的目的演化历程,即从激发学生成为科学家的兴趣——理解科学活动——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理解知识背景和科学本质,这有助于充分理解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可能起到的多重作用。·近年来,学科教学中融入学科历史的尝试呈上升趋势,其研究多数集中于教学作用述评、教学模式开发和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分析等。上述各方面的文献分析,可以作为本研究意义的深入阐述。·现时期科学史及其教学意义的复兴,源于20世纪中叶开始的现代科学哲学对科学教育领域的涉足。科学史为科学进步提供了真实的分析案例,也可以回答诸如“什么是科学”、“如何理解科学的真理性”等问题。对化学教师而言,通过本学科历史的深入了解,有利于理解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这2方面的认识构成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在选取科学哲学和学习心理学相关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诠释后,提供了化学动力学理论发展的历史性分析,作为对科学哲学知识观的具体说明;构建了化学微观概念形成的历史和学生概念发展之比较,作为学习心理和历史发生联系的实证研究。·为避免仅仅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使用化学史,论文的第5章以问题提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重点论述了化学史在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中可以起到的3个方面作用。它们从具体到概括的顺序依次为:作为阐明科学研究方法的学科知识意义,作为理解科学本质的科学认识作用,作为昭显科学人文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培养方面的作用。这一部分研究,尽量从化学历史发生的本来面貌中归纳出具有借鉴意义的教学启发。在建立了化学史教学理论基础和全面理解它的教育价值后,第6章解决的是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相关理念的问题。本部分首先构建了一个用于指导化学史融入课堂教学设计或分析教学的框架,从中概括出利用化学史实施教学必然涉及的6个要素,即历史情境、研究性问题、历史材料、交流/对话、知识与认知、科学与人文。其次,通过对比关于历史内容在教学中使用时可能存在优点和不足的各种论述,总结出有针对性的4个教学原则: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客观性与简约性相结合、知识性与方法性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最后,作为具体的说明,给出了3个各有侧重的教学案例,分别说明学科历史在教学中的使用,如何体现历史发展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形成学生正确的学科认识和一定的科学哲学观念。

刘晓君[9]2008年在《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生态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危机迅速波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态危机无处不在,人类开始重视人类的生存环境,教育家们也意识到应该用生态化的教育理念来为缓解全球的生态危机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生态教育运动风起云涌,在生态教育运动的推动下,同时又随着生态学的崛起和流行,教育学家把生态学理论应用到教育学中,开始关注教育自身的生态发展,生态学与教育学由此联姻形成了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的崛起和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清新的视野,它以生态观来研究、思考、解释、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并以生态化的方式来开展教育理论与实践。本文通过赋予教学设计生态化,为研究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生态化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促使传统教学设计向生态化教学设计方向的转变。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和深入开展,必将迎来教育的“生态化”时代。本文首先系统阐述了传统教学设计及化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阐述了世界教育向生态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然后阐述了教育及教学生态化的历史演进,界定了生态化的内涵;接着分析了我国新课程改革中的生态化理念,并对教学设计及化学教学设计的历史发展和内涵界定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接下来探讨的问题是本文的中心内容,即生态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分析,并用生态化观点(系统观、过程观、情境观、差异观、平等观、互动观、和谐观、开放观)来审视教学设计。指出了生态化教学设计的可持续特性;并确立了生态化教学设计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最后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生态化。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对策。最后尝试界定了生态化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设计原则。以期实现对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生态化构建。总而言之,笔者试图以教育生态化理念来指导教学设计的生态化构建,进而形成对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生态化构建。以期实现中学化学教育的良性生态运行,也希望通过本文为中学化学教育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杜慧蓉[10]2007年在《实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之研究》文中提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而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虽然他们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多数基本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抽象难懂,又由于目前老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兴趣逐渐消失。因而,改革我国的初中化学教学方式迫在眉睫。近些年,我国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来针对我国目前的教学状况,其中走过不少弯路,也取得了很多效果,探索出很多好的教学方法。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和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实验探究式教学已经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重视,它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上具有其它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本论文重点探讨的是实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研究。论文首先从教育的现状和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引出了化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性;接着笔者简单地提出了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国内外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发展情况、特征、理论基础及原则;然后笔者提出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框架和应用过程,展现了笔者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不一般的效果,并根据自己的探索经验提出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策略与注意事项;最后,笔者指出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优点和重要意义,宏观地展现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优越性,对于目前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情况也做了相应的探讨及美好的期望。

参考文献:

[1].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汪爱莲. 江西师范大学. 2004

[2]. 中学化学教学融合人文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孙维昌.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3]. 中学化学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 廖忠梅. 江西师范大学. 2003

[4]. 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曹伟.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5]. 中学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D]. 余俊鹏.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6].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赵露露. 南京师范大学. 2006

[7]. 基于观念建构的高中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 翟修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16

[8]. 基于化学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孟献华.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9].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生态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 刘晓君. 河南大学. 2008

[10]. 实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之研究[D]. 杜慧蓉.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标签:;  ;  ;  ;  ;  ;  

中学化学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