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视听说论文-申淼

汉语视听说论文-申淼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视听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视听说,《体演〈春草〉:高级汉语视听说教程》,俄亥俄州立大学

汉语视听说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体演〈春草〉:高级汉语视听说教程》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体演〈春草〉:高级汉语视听说教程》是由外研社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外语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高级汉语学习材料。该书基于中国作家裘山山的长篇小说《春草》及同名叁十叁集电视连续剧编写而成。通过观看电视剧和阅读原着小说的有效结合,学习者可以切实提高口语及书面交流能力。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本文来源于《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03期)

沈晓梅[2](2019)在《汉语视听说课多模态教学模式探析——以《中国微镜头·综艺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模态教学设计模式,以"自我实现"作为教学设计的目的,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强调在有趣和愉悦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本文从多模态教学模式与汉语视听说课相结合的可行性以及多模态教学模式在汉语视听说课中的具体运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切实提高学生汉语听说水平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期刊2019年09期)

申淼[3](2019)在《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中国微镜头》(中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教育和科学技术的结合也越发紧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教学工具都开始广泛应用于汉语课堂。电视短片、电影片段等开始成为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汉语视听说教学为学习者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增加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培养言语交际能力。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材编写的好坏与否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学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课题的研究。本文选取《中国微镜头》(中级)系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笔者将分别对其纸质教材和网络教材进行分析,评估教材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完善教材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如下:引言,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目的、目前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指出《中国微镜头》(中级)系列教材的研究价值。正文第一部分对《中国微镜头》(中级)系列教材进行了一个简要介绍,包括教材的出版情况、编排内容、使用方式等。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微镜头》的纸质教材进行分析。这一部分首先对教材的编排体例进行分析,主要从热身、精视精听、扩展视听、歌曲欣赏、语言实践、学习笔记几部分进行阐述分析。其次是对纸质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词汇、注释、练习和文化链接。第叁部分是对《中国微镜头》的网络教材进行分析。这一部分主要从视频和课文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中视频主要从视频图像、视频字幕、视频长短、视频语言与语速等方面进行分析。课文主要从篇幅、取材来源、呈现方式、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第四部分是笔者通过对纸质教材和网络教材的统计研究,分析了教材编写的优点和不足。笔者指出教材编写的优点是:视频素材具有时代性;词汇及课文编排详细系统;口语练习的形式丰富多样;教材设计新颖别致。教材编写的缺点是:超纲词汇过多;注释数量过少且不详尽;课文取材来源数量分布不均;视频播放形式具有局限性。第五部分主要针对上文分析的教材在编写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指出在生词编写时应标出需要重点学习和了解即可的生词;注释的编写应采用中英文注释相结合的方式并增加注释的数量;视频在话题选择方面应增加一些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外文化差异的话题;还应制作一些视频光盘以克服因客观条件所限而产生的学习困难。最后的结语部分,笔者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背景下,从整体上对《中国微镜头》(中级)系列教材进行了一个总体的评价,以期能够对本教材进行优化或对其他教材的编写有所启示,从而更好地为汉语视听说教学服务。(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20)

陶然[4](2019)在《关于留学生对汉语隐喻表达的认知理解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代认知的隐喻研究,隐喻表达在汉语中已不再是单一的修辞方式,人们通常在表达时,通过隐喻表达的方式来表述情感、思想方式、意义等。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在人类认知以及社会活动中都十分重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基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使实际中并不相连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产生暗示的意味,使表达生动有趣。对于将汉语作为目的语的学习者来说,这样的表达方式对学习者的理解和交际表达是否有推动作用,值得研究。因此,汉语隐喻表达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国微镜头:视听说系列教材》是近年来编着的关于视、听的立体化综合性教材。教材中的语言表述真实自然,为学习者展现最基本的交际场景,拉近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该教材利用了丰富的线上视频资源,其素材包括了生活、社会、当代经济、旅行、文化、教育、商务交际常用话语等。其中的词汇较初级阶段的义项更为丰富,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汉语隐喻表达。本文从隐喻理论着手,将隐喻理论运用到二语习得和教学当中,以上述教材为研究文本,考察教材中隐喻表达的分布并结合理论将其分类、归类。根据教材中的隐喻表达进行问卷设计,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中高级水平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考察留学生对汉语隐喻表达的认知理解,根据隐喻表达的分类及学生的学习时间、年龄、文化圈等方面分析影响其认知隐喻表达的因素,最后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对教学方面相关的建议。本文一共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该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流程与方法、论文基本结构。第二章主要梳理隐喻理论的界定,以及国内外该理论的现状和发展,通过中英隐喻表达的对比来发现二者的不同及相同之处,为研究打下基础。第叁章,考察与分析了《中国微镜头:视听说系列教材》中的隐喻表达,提取其中所有的隐喻表达,进行分类与统计,接着在第四章对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进行关于对该教材中隐喻表达的认知与应用调查研究,统计数据并分析造成其认知理解困难的各种因素,在第五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教学建议,第六章总结本研究的闪光点及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期刊2019-06-04)

许艳平[5](2019)在《移动端APP辅助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进修班中二年级中文视听说课展开的为期一学期的行动研究,结合课堂录音、教师日志、学生配音作业及教师评语、口试与笔试、阶段性满意度调查问卷等方式,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加入移动端学习型软件辅助教学,以期对中文视听说课的教学提出最佳方案。本文第一章首先在理论及应用层面对中文视听说课发展、多媒体课堂、对外汉语行动研究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归纳,其次结合教师访谈和课堂观摩,按照“发现问题—假设性分析—设计—实施—总结”的研究思路对每一轮行动研究布控。由师生访谈我们得出第一轮行动研究问题设立的目标:改善视听说课堂“学生口语机会少”的现象;完善视听说课堂教学评价手段。第一轮研究先运用正常视听说上课教辅、步骤进行教学实践,在此观察基础上,总结陈述当前教学现象与存在的问题,添加入移动端语言学习软件辅助教学,并且在每一轮行动研究中对新方法的效果作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结合首轮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我们得出:学生对当前语音作业形式感到满意,“作业微信群反馈”的评改方式受到欢迎,但语音作业频率问题、课堂上开口率较低的现象较为突出。第二轮行动研究中,加入移动端配音学习软件,应用多媒体辅助模式理解影视作品。研究中期,语言学习软件配音听说训练实验效果明显;课前生词问卷有效帮助学生预习、复习;口试成绩大幅提升。第叁轮行动研究中,在进阶型移动端配音学习软件辅助教学中,融入学生形成性评价。本轮后,“作业表现卡”与“中文视频配音作业”受到肯定,生词问卷得到积极利用,电影生词掌握率达到90%。第四轮行动研究中,构建话题讨论式合作学习课堂;将移动端微课融入视听说教学,设计5个单元线上即时听说训练任务投入使用。15分钟的微课口语训练,解决了“上课口语机会少”的问题;话题讨论式课堂与配音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自信;期末考试中“视听写”结合,改善了传统教学评估手段。最后在结论中主要讨论整个行动研究中所得到的启示并表明研究缺憾之处。(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阮氏和[6](2019)在《中国电视剧在胡志明人文与社科大学中高级汉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10年来,越南掀起了"汉语热",不少越南汉语学习者将观看中国电视剧作为主流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课堂上利用电视剧作品进行视听说教学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将对胡志明人文与社科大学中国语文系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中国电视剧在中高级汉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为视听说课的质量提出启示。(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5期)

王小曼[7](2019)在《基于课程整合的专业化中高级汉语视听说课程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与创新从来是教育领域常讲常新的话题。小到课堂设计,大到课程体系,以及哲学理论对宏观构想的指导,教学法领域在方法上的创新,都从理念与实践层面不断为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提供着强大的支持。一、课程整合——改革创新的理论基础整合,本义是将系统内部分散的部分集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以形成有意义、有效率的(本文来源于《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张璐[8](2019)在《汉语视听说课主题式教学模式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留学生汉语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1.1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视听说课的开设情况及课型性质汉语视听说课在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已开设近20年,一直是我校留学生汉语课程中的特色课程,目前作为汉语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4学分),设在第2学年第2学期;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2学分),设在第1学年第1学期。对于汉语视听说课的课型性质,汉语教学(本文来源于《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李秉震,李卫英[9](2019)在《从“视、听、说”到“行、知、言”——汉语视听说课教学模式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由于将听力训练、口语表达和影视欣赏融合在一起,汉语视听说课成了对外汉语教师提高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重要技能课程,很多承担汉语教学任务的院校都设了这门课程。视听说课很重要,然而想要上好却并不容易。教材话题的选择,教材的编写原则与体例安排,生词、语法的讲练与视听之间的平衡,视听说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学生成段表达效果的评价,等等,都会影响到(本文来源于《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徐婷婷[10](2018)在《基于跨文化交际第叁空间理论的高级汉语视听说教学选材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汉语视听说教学选材的一个新思路,尝试打破仅以母语者语言作为目标语学习标准的做法,选择主要参与者为汉语非母语使用者的谈话类电视节目用于教学。研究者确立了"语言的规范性""话题的当代性"和"对答类型、话轮转换的多样化"3个标准来对节目视频进行筛选。这一创新的最大优点在于,节目所构建的多元文化共存场景为学习者构筑了一个跨文化"第叁空间",以及具体跨文化交际策略和技能的培训。(本文来源于《华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汉语视听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模态教学设计模式,以"自我实现"作为教学设计的目的,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强调在有趣和愉悦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本文从多模态教学模式与汉语视听说课相结合的可行性以及多模态教学模式在汉语视听说课中的具体运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切实提高学生汉语听说水平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视听说论文参考文献

[1]..《体演〈春草〉:高级汉语视听说教程》出版[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9

[2].沈晓梅.汉语视听说课多模态教学模式探析——以《中国微镜头·综艺篇》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

[3].申淼.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中国微镜头》(中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4].陶然.关于留学生对汉语隐喻表达的认知理解调查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9

[5].许艳平.移动端APP辅助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6].阮氏和.中国电视剧在胡志明人文与社科大学中高级汉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北方文学.2019

[7].王小曼.基于课程整合的专业化中高级汉语视听说课程改革[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9

[8].张璐.汉语视听说课主题式教学模式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留学生汉语教学为例[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9

[9].李秉震,李卫英.从“视、听、说”到“行、知、言”——汉语视听说课教学模式新探[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9

[10].徐婷婷.基于跨文化交际第叁空间理论的高级汉语视听说教学选材新探[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8

标签:;  ;  ;  

汉语视听说论文-申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