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强化换热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换热,热效率,换热器,污垢,流体,纳米,特性。
强化换热面论文文献综述
赵宁[1](2019)在《基于纳米流体和强化换热面耦合冷却式的CPU散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电子科技迅速发展,电子设备的高频率、高运行速度以及集成电路的集中化和小型化导致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单位面积的发热量急剧增加。CPU的运行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CPU温度每上升1℃,其性能将下降5%,因此,设计与制造CPU高效散热装置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常用的冷却工质(水、空气、油等)逐渐难以达到如此高强度的散热要求。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冷却剂,具有高导热性和良好的传热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科研和工业领域。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论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做了研究:一方面使用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纳米流体作为CPU冷却工质;另一方面使用凹槽和凸起改变CPU散热器的热交换表面以改善冷却效果。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概括如下:(1)通过“两步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TiO_2-H_2O纳米流体(0.1%-0.5%),研究与分析了配制的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和热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的方法测试了纳米流体在具有不同换热面的CPU散热器中的冷却性能,换热面通过半圆形凸起、矩形凹槽、圆柱形凸起、圆柱形凹槽进行改变,并研究了半圆形凸起的排列方式(顺排,叉排)、矩形凹槽的深度(1mm,2mm)、圆柱形凸起的排列方式(顺排,叉排)、圆柱形凹槽的排列方式(顺排,叉排)和深度(1mm,2mm,3mm)对CPU散热器中纳米流体散热性能的影响,采用综合评价指数、热效率、(火用)效率、熵增等多种评价准则分析了不同结构散热器中纳米流体的冷却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流体的冷却下,CPU表面的温度明显下降。对于半圆形凸起结构,与去离子水相比,纳米流体在具有顺排凸起和叉排凸起的CPU散热器中流动,最多降低CPU表面温度的10.5%和12.5%。与顺排凸起相比,叉排凸起的CPU散热器的表面温度可降低2.7-3.8%。对于不同的强化换热结构,TiO_2-H_2O纳米流体的冷却性能随着质量分数先增强后减弱,总是存在一个质量分数使纳米流体具有最佳的传热性能,凸起结构和凹槽结构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0.4%,0.3%。圆柱形凹槽散热器的热效率随着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但随着凹槽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的传热技术下,顺排结构的热效率高于叉排结构的热效率。在相同的泵功和流速下,圆柱形凹槽散热器的(火用)效率显着提高。对于圆柱形凹槽散热器,叉排结构的总熵增几乎是顺排结构的2倍,这表明顺排结构在换热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熵增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4-01)
陈雪梅,慈兢[2](2011)在《强化换热面污垢特性评定实验台冷却系统的设计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基于约束坐标轮换算法对板翅式换热器进行了设计优化,从而使本空冷系统的设计达到节水、换热效果好、调整方便、成本和运行费用低的目标。(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1年09期)
强化换热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基于约束坐标轮换算法对板翅式换热器进行了设计优化,从而使本空冷系统的设计达到节水、换热效果好、调整方便、成本和运行费用低的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化换热面论文参考文献
[1].赵宁.基于纳米流体和强化换热面耦合冷却式的CPU散热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2].陈雪梅,慈兢.强化换热面污垢特性评定实验台冷却系统的设计优化[J].科技资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