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平面集成慢波结构研究

太赫兹平面集成慢波结构研究

论文摘要

太赫兹科学与技术是当前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太赫兹波具有低能性、高透性、指纹谱性、宽带性、瞬态性和相干性等独特的物理性质。这些优良的物理特性使太赫兹波在卫星通信、遥感成像、生物医学和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目前,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主要受限于技术不成熟的太赫兹源,而对于需求中高功率、高效和长工作寿命的太赫兹辐射源来说,真空电子器件是相对切实可行的器件,它整体体积较小且能在常温下工作。行波管与返波管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真空电子器件,它们的工作频率已经从KHz延伸至THz,输出功率也从mW增加至MW。小型化与集成化已经成为了真空电子器件的发展趋势,通过采取多电子注系统与多级级联结构的方式以达到高功率的目的。首先,本文对基于矩形交错双光栅慢波结构的返波管与行波管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次,在矩形交错双光栅慢波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双通道矩形交错双光栅慢波结构,并研究了由新慢波结构构成的行波管。最后,提出了三种级联微波管的级联方案并分别研究了不同方案的输出特性。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从理论上研究了矩形交错双光栅慢波结构和双通道矩形交错双光栅慢波结构各自的色散特性,分析了由这两种慢波结构分别构成的单管微波管与级联微波管的传输特性,最终计算分析了微波管的波-注互作用。对以上单管微波管与级联微波管的波-注互作用研究表明:1、基于矩形交错双光栅慢波结构的返波管输出功率可以达到13.47W。2、基于矩形交错双光栅慢波结构的行波管最大增益可达18.8dB。3、基于双通道矩形交错双光栅慢波结构的行波管最大增益可达30.8dB。4、在行波管与返波管的级联方案中,整管输出功率为2.7W;两支返波管的级联方案中,整管输出功率可达11.5W;两支行波管级联方案中,输出功率可达13W,最大增益可达31.1dB。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太赫兹波概述
  •     1.1.1 太赫兹波的特性
  •     1.1.2 太赫兹波的应用
  •   1.2 太赫兹真空电子器件
  •     1.2.1 太赫兹行波管
  •     1.2.2 太赫兹返波管
  •     1.2.3 太赫兹真空电子器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慢波结构
  •   1.4 学位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矩形交错双光栅返波振荡器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返波振荡器基本结构
  •   2.3 返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     2.3.1 返波振荡器对慢波结构色散的要求
  •     2.3.2 返波振荡器反馈回路形成
  •     2.3.3 返波振荡器自激振荡条件
  •   2.4 矩形交错双光栅返波振荡器慢波结构
  •     2.4.1 色散特性
  •   2.5 返波振荡器的传输特性
  •   2.6 返波振荡器PIC互作用计算
  •     2.6.1 互作用计算模型
  •     2.6.2 PIC计算与结果分析
  •   2.7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矩形交错双光栅行波管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行波管的工作原理
  •   3.3 矩形交错双光栅行波管慢波结构
  •     3.3.1 色散特性
  •     3.3.2 结构参数对色散特性的影响
  •     3.3.3 慢波结构电场分析
  •   3.4 行波管的传输特性
  •   3.5 行波管PIC互作用计算
  •     3.5.1 互作用计算模型
  •     3.5.2 PIC计算与结果分析
  •     3.5.3 行波管输入-输出特性
  •     3.5.4 行波管的幅频响应特性
  •   3.6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双通道矩形交错双光栅行波管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双通道矩形交错双光栅慢波结构
  •     4.2.1 色散特性
  •     4.2.2 双通道慢波结构电场分布
  •   4.3 行波管的传输特性
  •   4.4 行波管PIC互作用计算
  •     4.4.1 互作用计算模型
  •     4.4.2 PIC计算与结果分析
  •     4.4.3 行波管输入-输出特性
  •     4.4.4 行波管幅频响应特性
  •   4.5 小结
  • 第五章 级联微波管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双管集成微波管的级联方案
  •     5.2.1 返波管-行波管级联
  •     5.2.2 返波管-返波管级联
  •     5.2.3 行波管-行波管级联
  •   5.3 传输特性计算分析
  •   5.4 整管互作用计算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情况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蔡柯

    导师: 杨军

    关键词: 太赫兹波,行波管,返波管,慢波结构,真空电子器件,波注互作用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信息科技

    专业: 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无线电电子学

    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分类号: TN124;O441.4

    总页数: 85

    文件大小: 7008K

    下载量: 75

    相关论文文献

    • [1].周期性慢波结构的微带线威尔金森功分器[J]. 电子技术应用 2017(02)
    • [2].太赫兹段慢波结构的微细加工技术研究新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07)
    • [3].新型高增益太赫兹折叠波导慢波结构[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8(09)
    • [4].O型契伦柯夫器件慢波结构高频特性[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06)
    • [5].新型径向高功率毫米波慢波结构研究[J]. 硅谷 2013(12)
    • [6].太赫兹波段光子晶体矩形栅慢波结构的研究[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6(12)
    • [7].交错双栅慢波结构的等效电路法研究[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7(05)
    • [8].双梳慢波结构特性研究[J]. 微波学报 2014(S1)
    • [9].一种快速分析周期性慢波结构色散特性的方法[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10].同轴内导体盘荷慢波结构注波互作用机理研究[J].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09(03)
    • [11].太赫兹波段光子晶体矩形栅慢波结构的对比研究[J]. 微波学报 2016(S2)
    • [12].V波段介质加载梯形慢波结构研究[J]. 现代电子技术 2011(23)
    • [13].梯形慢波结构的研究[J]. 微波学报 2010(S1)
    • [14].短毫米波折叠波导慢波结构精密加工技术[J]. 真空电子技术 2009(01)
    • [15].大直径波纹内导体同轴慢波结构特性的研究[J]. 电子学报 2008(03)
    • [16].V波段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介质加载梯形慢波结构[J]. 大众科技 2012(02)
    • [17].梯形波纹同轴慢波结构色散特性及其纵向谐振特性(英文)[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12)
    • [18].220GHz折叠波导行波管慢波结构的损耗研究[J].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5(05)
    • [19].阶梯槽交错双栅慢波结构高频特性理论和模拟[J]. 物理学报 2014(01)
    • [20].V波段微带线行波管慢波结构的设计[J]. 真空电子技术 2014(02)
    • [21].低磁场过模慢波结构型高功率毫米波发生器的改进[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11)
    • [22].同轴周期慢波结构色散特性的通用数值解法[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08)
    • [23].三种同轴双波纹周期慢波结构对比研究[J]. 物理学报 2010(04)
    • [24].W波段带状注耦合腔慢波结构行波管的设计与冷测(英文)[J].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0(02)
    • [25].双注多翼片加载的角向夹持角度对数曲折线慢波结构(英文)[J].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9(04)
    • [26].0.41THz折叠波导慢波结构分析与设计[J].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4(06)
    • [27].太赫兹折叠波导慢波结构的设计与微加工(英文)[J].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4(01)
    • [28].W波段梯形慢波结构返波管的研究[J]. 真空电子技术 2014(02)
    • [29].太赫兹折叠波导慢波结构S参数特性[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04)
    • [30].短毫米波单交错梯形慢波结构高频特性的研究[J].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12(05)

    标签:;  ;  ;  ;  ;  ;  

    太赫兹平面集成慢波结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