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洲爪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非洲,晶状体,毒性,胚层,表观,两栖动物,丘脑。
非洲爪蟾论文文献综述
赛林霖,曲滨鹏,贾强,张玉,于功昌[1](2018)在《西玛津染毒非洲爪蟾的肝损伤及相关基因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除草剂西玛津对非洲爪蟾肝脏的毒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第46阶段(孵化后第6天)健康混合性别的非洲爪蟾蝌蚪600只,分别于0[对照(0.01%DMSO)]、0.1、1、10、100μg/L西玛津溶液中连续饲养100 d。观察非洲爪蟾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Q-RT-PCR法检测雌雄爪蟾肝脏相关基因(hsp70、hsp90、ar、er、gr、vtga2)的表达水平。结果 10、100μg/L西玛津可使肝脏细胞萎缩、坏死和空泡。西玛津对雌雄非洲爪蟾肝脏组织中的hsp90、ar、er、gr、vtga2基因表达量未见显着影响,只有0.1μg/L西玛津显着诱导了雌性爪蟾肝脏中的hsp70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西玛津可对非洲爪蟾的肝脏组织学结构产生病理损伤,但未显示出内分泌干扰物的特性。(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健康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丁楠季莎,高娟妹,洪金炜,沈万华[2](2018)在《非洲爪蟾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使用合适的动物模型研究大脑运行机制和疾病机理至关重要。作为经典的脊椎动物模型,非洲爪蟾在研究神经环路构建和功能以及神经疾病的分子机制中具有一定优势。因为非洲爪蟾的胚胎发育过程与人类器官形成过程相似,同时,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和发育缺陷有关,所以一些人类疾病在基因和形态上的功能机制可以通过非洲爪蟾的胚胎发育模型进行在体研究,且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视觉刺激依赖的神经环路稳态和功能研究已经相对成熟。目前,该模型已经在癫痫和自闭症及表观遗传调控等相关疾病的研究上得到了应用。该文将分别介绍非洲爪蟾蝌蚪模型在环境毒物诱发疾病、神经发育障碍以及表观遗传疾病机制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郭启明,贾强,薄存香,张玉,赛林霖[3](2018)在《长链非编码RNA在阿特拉津诱导的非洲爪蟾睾丸异常发育中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明非洲爪蟾正常睾丸和阿特拉津诱导的异常发育睾丸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状况,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并对差异表达lncRNA的功能进行预测,为阐明阿特拉津诱导非洲爪蟾睾丸异常发育的机制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方法非洲爪蟾暴露阿特拉津的实验设0.01%DMSO对照组和100μg/L阿特拉津实验组,连续暴露180天。两组各取3个非洲爪蟾睾丸组织样品,用于RNA的提取、纯化,测序文库构建,进行文库质控和定量,然后,将文库变性为单链DNA,在Illumina HiSeq测序仪上采用双端模式进行150 cycle测序。使用Cuffdiff软件对每个样品的原始剪接reads进行标准化,并进行log2转换。使用bowtie2软件将这些reads与(NCBI xl_ref_Xenopus_laevis_v2)数据库进行比对,使用find_circ软件对lncRNA进行检测和鉴定。采用t-test和倍数变化进行组间和样品间的差异筛选,当FC>=2且p<=0.05时为差异表达的lncRNA。使用Cytoscape软件对差异表达的lncRNA进行ceRNA调控网络的构建。对所预测的与差异lncRNA相结合的miRNA的靶基因进行KEGG分析,与circRNA的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检测出非洲爪蟾睾丸中有4652个lncRNA;筛选出95个差异表达的lncRNA(45个上调,50个下调)。lncRNA-miRNA相互作用预测结果显示,共有202个互作配对,67个lncRNA具有miRNA"海绵作用"。KEGG分析结果显示,与差异lncRNA相结合的miRNA的靶基因主要集中在19条通路里,与前期circRNA的KEGG分析结果比较发现有12条通路是一样的,同一条通路中也包含大量一样的靶基因,如Wnt信号通路。结论阐明了非洲爪蟾睾丸中lncRNA的种类和数量,证实了长期暴露高剂量阿特拉津引起的睾丸异常发育伴随着lncRNA的差异表达。同时,预测在阿特拉津诱导非洲爪蟾睾丸异常发育中lncRNA也通过其"海绵作用"调节了相关通路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本文来源于《2018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精准环境健康:跨学科合作的挑战论文汇编》期刊2018-08-13)
刘衍素,范艳珠,方光战[4](2018)在《麻醉-觉醒周期中非洲爪蟾的大脑复杂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身麻醉是药物诱导下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状态,是长时间手术操作和有创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丘脑-皮层环路(特别是丘脑)可能在麻醉-觉醒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丘脑是否是最重要的调控脑区、调控时是否存在偏侧性尚不清楚。本研究以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为动物模型,在其端脑、间脑、中脑左右两侧分别埋植电极,在鱼安定诱导下进行全身麻醉,连续记录动物在"麻醉前清醒-给药-恢复-麻醉后清醒"过程中的脑电信号,计算各时期的Lempel-Ziv复杂度(LZC)。结果显示:不同状态下的LZC值显着不同,清醒时最大,深度麻醉时最小;给药时长与各脑区LZC值间的显着相关性主要存在于右侧大脑,特别是右侧丘脑。说明LZC可以较好地刻画麻醉-觉醒周期,且右侧丘脑在麻醉-觉醒调控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8年05期)
孔玄庆,欧晓明,金晨钟,李建明,喻快[5](2018)在《双唑草腈对非洲爪蟾蝌蚪和胚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双唑草腈对非洲爪蟾蝌蚪毒性及其对非洲爪蟾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非洲爪蟾为试验对象,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18—2014),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双唑草腈对非洲爪蟾蝌蚪的急性毒性及其对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双唑草腈对非洲爪蟾蝌蚪96 h-LC_(50)为15.7 mg a.i./L,根据我国农药对蝌蚪急性毒性等级划分标准,双唑草腈属于低毒农药。双唑草腈对非洲爪蟾受精卵胚胎也显示出明显的抑制和致死效应,其96 h和120 h-LC_(50)分别为2.63、2.07 mg a.i./L。[结论]在双唑草腈处理下,非洲爪蟾胚胎更为敏感,所产生的影响更为严重。(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8年07期)
高娟妹[6](2018)在《HDAC3参与视觉经验依赖的非洲爪蟾视顶盖放射状胶质细胞增殖》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状胶质细胞是重要的前体细胞之一。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能够增殖分化成神经元或胶质细胞,从而组成功能性神经环路。在大脑发育过程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对大脑功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但是,I类HDACs家族成员中HDAC2和HDAC3是否调控放射状胶质细胞的增殖还不是很清楚。在非洲爪蟾视顶盖大脑发育过程中,放射状胶质细胞同时表达BLBP和SOX2,是BrdU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我们发现,在BLBP阳性的放射状前体细胞中,HDAC2和HDAC3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我们使用I类HDACs抑制剂MS-275处理蝌蚪时发现,脑室层中BrdU阳性细胞的数目显着减少。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HDAC1调控放射状胶质细胞的增殖。在这里,我们分别使用敲低HDAC2或HDAC3的吗啉基转染放射状胶质细胞后发现,敲低HDAC3显着减少了BrdU和BLBP共定位的细胞数目,但是敲低HDAC2并没有影响前体细胞的增殖。我们还发现,视觉剥夺可以增加BLBP阳性表达的细胞,同时,组蛋白H4K16乙酰化水平明显升高,说明放射状胶质细胞的增殖是视觉经验依赖的。在49期的蝌蚪视顶盖中,HDAC3敲低部分阻断了视觉经验依赖的细胞增殖过程,但HDAC2不影响增殖细胞数目的变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HDAC3下调了视顶盖脑室层中BrdU阳性放射状胶质细胞的增殖,抑制了视觉剥夺引起的BrdU阳性细胞数量增加。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类HDACs家族在大脑形成和修复过程中调控放射状胶质细胞增殖分化的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环科[7](2017)在《非洲爪蟾曾被当成“验孕棒”》一文中研究指出灰绿色的非洲爪蟾是一种手掌大小,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池塘与河流愉快地度过了数百万年,这期间没有人会给它们注射尿液。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兰斯洛特·霍格本打破了它们平淡的生活。这位才华横溢但脾气暴躁的动物学家行事果断,不留后路的他在早期研究中通过将激素注射到青蛙体内来研(本文来源于《科学大观园》期刊2017年16期)
刘佳,李卉,冯娇娇,郭静,袁栎[8](2017)在《XBP1在非洲爪蟾胚胎发育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X盒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对非洲爪蟾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Western blot、原位杂交和免疫染色法检测XBP1在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表达;通过显微注射基因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实现基因敲降,利用RTPCR和整体胚胎原位杂交法检测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XBP1主要表达于非洲爪蟾胚胎发育期的神经、前肾、胰腺等器官中;敲降XBP1s在胚胎发育早期影响非洲爪蟾胚层形成相关基因,在胚胎发育后期影响胰腺发育相关基因。结论:XBP1s在胚胎发育早期可能影响胚层形成,在晚期可能影响胰腺的发育。(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王兰兰[9](2016)在《非洲爪蟾晶状体再生过程中Pax6与Six3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蝌蚪为实验材料,应用免疫荧光、WesternBlot和qRT-PCR方法研究非洲爪蟾晶状体再生过程中Pax6与Six3的表达。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在晶状体再生过程中,手术后第3天,角膜愈合处变厚且Pax6表达;手术后第7天,再生出柱状细胞形成的囊状结构与角膜相连,此时Pax6在内外角膜和囊状结构处有表达,Six3在囊状结构和外角膜处表达;手术后第14天,晶状体开始纤维化,Pax6在外角膜处有表达,Six3在晶状体上皮和外角膜处有表达;手术后第21天,晶状体持续纤维化且开始透明;手术后第30天,晶状体结构再生基本完成,晶状体上皮处Pax6与Six3有表达。在晶状体摘除后不同时间Pax6与Six3在视网膜中都有表达,且表达位置稳定,Pax6表达位置主要在外网层,而Six3主要在节细胞层、内核层和外核层中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ax6在晶状体摘除后3天、7天、21天、30天的表达差异极显着;Six3在晶状体摘除后0天、30天的表达差异显着,而3天、21天的表达差异极显着。qRT-PCR实验结果表明,Six3 mRNA在晶状体再生不同时期的表达,正常对照组与7天组Six3表达差异显着,而正常对照组与3天、14天、21天、30天组Six3表达差异极显着。以上实验通过组织学染色和荧光成像进一步证明了非洲爪蟾晶状体再生经历了角膜上皮细胞去分化、晶状体囊形成、晶状体纤维化过程,然后形成具有透明结构的晶状体。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表明,Pax6和Six3与再生早期外角膜细胞转分化形成晶状体囊有关,与再生后期晶状体蛋白表达及细胞纤维化的调控有密切关联。本研究旨在揭示Pax6与Six3基因在非洲爪蟾晶状体再生过程中的表达,为两栖类晶状体再生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10-01)
王兰兰,孔涛,高岚[10](2016)在《非洲爪蟾晶状体再生过程中Pax6与Six3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晶状体诱导基因Pax6和Six3在晶状体摘除术后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探讨这两种基因与晶状体蛋白表达及细胞纤维化的关系。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48~53期非洲爪蟾蝌蚪。方法实验组:选取发育正常的蝌蚪对其单侧的眼施以晶状体摘除手术;对照组:未做手术的另一侧正常眼。采用免疫荧光、蛋白印迹、qRT-PCR检测再生晶状体的眼睛中Pax6、Six3的表达情况。主要指标Pax6、Six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晶状体被摘除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再生。术后0~3天Pax6与Six3表达上升;术后3~14天,Pax6的表达先升高后降低,Six3表达下降,晶状体囊形成;术后14~21天,Pax6的表达持续降低,Six3的表达升高;术后21~30天,Pax6与Six3的表达下降,晶状体结构日趋完整。结论晶状体再生的关键事件是部分角膜细胞去分化和晶状体蛋白表达。再生早期在Pax6和Six3的共同作用下外角膜内层细胞转分化形成晶状体囊,这两种基因也与后期晶状体蛋白表达及细胞纤维化的调控有密切关联。(本文来源于《眼科》期刊2016年04期)
非洲爪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使用合适的动物模型研究大脑运行机制和疾病机理至关重要。作为经典的脊椎动物模型,非洲爪蟾在研究神经环路构建和功能以及神经疾病的分子机制中具有一定优势。因为非洲爪蟾的胚胎发育过程与人类器官形成过程相似,同时,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和发育缺陷有关,所以一些人类疾病在基因和形态上的功能机制可以通过非洲爪蟾的胚胎发育模型进行在体研究,且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视觉刺激依赖的神经环路稳态和功能研究已经相对成熟。目前,该模型已经在癫痫和自闭症及表观遗传调控等相关疾病的研究上得到了应用。该文将分别介绍非洲爪蟾蝌蚪模型在环境毒物诱发疾病、神经发育障碍以及表观遗传疾病机制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洲爪蟾论文参考文献
[1].赛林霖,曲滨鹏,贾强,张玉,于功昌.西玛津染毒非洲爪蟾的肝损伤及相关基因的表达[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8
[2].丁楠季莎,高娟妹,洪金炜,沈万华.非洲爪蟾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2018
[3].郭启明,贾强,薄存香,张玉,赛林霖.长链非编码RNA在阿特拉津诱导的非洲爪蟾睾丸异常发育中作用的研究[C].2018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精准环境健康:跨学科合作的挑战论文汇编.2018
[4].刘衍素,范艳珠,方光战.麻醉-觉醒周期中非洲爪蟾的大脑复杂度研究[J].四川动物.2018
[5].孔玄庆,欧晓明,金晨钟,李建明,喻快.双唑草腈对非洲爪蟾蝌蚪和胚胎的影响[J].农药.2018
[6].高娟妹.HDAC3参与视觉经验依赖的非洲爪蟾视顶盖放射状胶质细胞增殖[D].杭州师范大学.2018
[7].环科.非洲爪蟾曾被当成“验孕棒”[J].科学大观园.2017
[8].刘佳,李卉,冯娇娇,郭静,袁栎.XBP1在非洲爪蟾胚胎发育中的作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王兰兰.非洲爪蟾晶状体再生过程中Pax6与Six3的表达研究[D].兰州大学.2016
[10].王兰兰,孔涛,高岚.非洲爪蟾晶状体再生过程中Pax6与Six3的表达[J].眼科.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