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黑瓢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瓢虫,杀虫剂,作用,地中海,饲料,挥发物,繁殖力。
小黑瓢虫论文文献综述
高逸嫣[1](2018)在《饲喂地中海粉螟卵对小黑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烟粉虱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小黑瓢虫是国外引进的烟粉虱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小黑瓢虫的人工规模化扩繁不仅可以丰富烟粉虱的天敌种类,而且在实现烟粉虱的可持续控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地中海粉螟卵饲喂小黑瓢虫,研究地中海粉螟卵对小黑瓢虫的生长发育、成虫的繁殖力、性比、卵巢发育及对烟粉虱控制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小黑瓢虫的人工规模化繁殖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饲喂地中海粉螟卵后,小黑瓢虫叁、四龄幼虫均可存活,其中,自叁龄幼虫开始饲喂地中海粉螟卵后,叁龄幼虫的发育历期(3.71d)长于继续饲喂烟粉虱的小黑瓢虫(2.00d),二者之间差异极显着;各虫态的存活率均低于继续饲喂烟粉虱的,且叁龄幼虫存活率之间差异极显着;幼虫化蛹率(96.43%)与成虫羽化率(73.81%)均低于继续饲喂烟粉虱的小黑瓢虫,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羽化后成虫的体重值、雌雄性比与继续饲喂烟粉虱的小黑瓢虫相比差异也不显着。自四龄幼虫开始饲喂地中海粉螟卵后,小黑瓢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之间差异显着,其中蛹期最长(5.75d),预蛹期最短(2.42d);与自四龄幼虫继续饲喂烟粉虱的小黑瓢虫相比,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着;存活率除预蛹期(100.00%)及蛹期(88.00%)外,其余虫态的存活率与继续饲喂烟粉虱的相比差异显着;四龄幼虫化蛹率(94.18%)与成虫羽化率(86.01%)均低于继续饲喂烟粉虱的,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羽化的成虫雌雄性比、雌雄虫体重间差异不显着;其中,前者雌虫平均体重为0.36mg,雄虫平均体重为0.22mg;后者雌虫平均体重为0.37mg,雄虫平均体重为0.35mg。2.饲喂地中海粉螟卵后,小黑瓢虫雌、雄虫平均寿命与继续饲喂烟粉虱的小黑瓢虫相比,差异不显着;饲喂地中海粉螟卵的寿命最长为160d,饲喂烟粉虱的寿命最长为167d,两者接近。对饲喂不同猎物的小黑瓢虫交配行为进行观察,发现二者的交配前期长度差异极显着,饲喂地中海粉螟卵的交配前期(10.63d)长于饲喂烟粉虱的(8.08d),而二者交配时长间差异不显着。比较饲喂不同猎物的小黑瓢虫在不同交配次数下的日均产卵量,发现交配1次之间差异不显着,交配2次、3次之间差异显着,交配多次间差异极显着;就产卵前期而言,交配1次饲喂不同猎物的小黑瓢虫之间差异不显着,交配2次、3次之间差异显着,交配多次之间差异极显着;并且饲喂地中海粉螟卵的小黑瓢虫在不同交配次数下产卵前期,均长于饲喂烟粉虱的。饲喂地中海粉螟卵21d后改喂烟粉虱,小黑瓢虫在30d内的日均产卵量(2.61粒)与总产卵量(78.20粒)与一直饲喂烟粉虱的相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3.解剖饲喂地中海粉螟卵的小黑瓢虫雌虫卵巢,连续观察30d,发现与饲喂烟粉虱的小黑瓢虫雌虫相比,其卵巢发育较缓,卵黄沉积较晚,但仍可发育成熟,这可能是导致饲喂地中海粉螟卵的小黑瓢虫的产卵前期延长、日产卵量低的原因之一。饲喂地中海粉螟卵的小黑瓢虫雌虫卵巢,在羽化后第8d开始有卵黄沉积出现,在第14d左右才可发育成熟;而饲喂烟粉虱的小黑瓢虫雌虫卵巢在羽化后第2d就开始有卵黄沉积出现,在第6d就可发育成熟。4.饲喂地中海粉螟卵和饲喂烟粉虱羽化出的小黑瓢虫对烟粉虱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表现为释放区的烟粉虱各虫期存活率明显下降,最终下一代的种群数量分别仅为上一代的4.33倍和5.03倍;采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黑瓢虫的捕食作用是烟粉虱虫期的最重要的致死因子,释放地中海粉螟卵饲养的小黑瓢虫与释放烟粉虱饲养的小黑瓢虫的处理区的EIPC分别为7.19和6.20,如果将该因子排除,烟粉虱的种群趋势增长指数将比原来分别增长7.19倍和6.20倍。(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8-04-01)
罗宏伟,黄建,王竹红,王联德[2](2015)在《小黑瓢虫对烟粉虱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网室内组建烟粉虱自然种群生命表,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评价小黑瓢虫在室外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小黑瓢虫的捕食作用是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子,如果排除该捕食作用,烟粉虱种群趋势指数将比原来增长16.490 5倍,由此可见,外引天敌小黑瓢虫具有极大的田间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9-09)
梁伟霞,王竹红,黄建[3](2014)在《替代饲料与自然猎物交替饲喂对小黑瓢虫产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饲喂替代饲料后改喂自然猎物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对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Horn)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黑瓢虫成虫分别用不同替代饲料饲喂15、25、35 d后改喂烟粉虱,都能在1~4 d内恢复产卵。但小黑瓢虫成虫随着替代饲料饲喂天数的增加,产卵期缩短,产卵量降低。不同替代饲料分别饲喂小黑瓢虫成虫35 d后改喂烟粉虱,以饲喂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Stainton)卵的小黑瓢虫产卵量最大(246.00粒)、产卵期最长(68.33 d),其次为饲喂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Linnaeus)蛹脱脂粉(203.33粒,61.00 d)和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老熟幼虫脱脂粉(128.33粒,57.00 d)。(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荆英,董文霞,黄建[4](2014)在《杀虫剂对烟粉虱捕食性天敌小黑瓢虫的毒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喷雾法测定不同类型药剂对小黑瓢虫的触杀作用,同时测定敌杀死对小黑瓢虫的胃毒作用。结果表明,4种类型的杀虫剂对小黑瓢虫成虫及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相同,即敌杀死>阿维菌素>吡虫啉>杀虫双。阿维菌素、吡虫啉、杀虫双对小黑瓢虫成虫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敌杀死的0.077 3、0.009 4、0.000 1;对小黑瓢虫4龄幼虫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敌杀死的0.069 2、0.020、0.000 2;对小黑瓢虫2龄幼虫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敌杀死的0.049 5、0.037 0、0.000 2。4种杀虫剂对小黑瓢虫不同虫态的LC50比较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对小黑瓢虫成虫的毒力小于对幼虫的毒力,对4龄幼虫的毒力小于对2龄幼虫的毒力。杀虫剂除对小黑瓢虫有触杀作用外,还会由于取食浸过药剂的猎物而产生胃毒作用,导致很高的死亡率。研究结果对田间合理使用杀虫剂,协调利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控制粉虱类害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荆英,董文霞,黄建[5](2014)在《杀虫剂对烟粉虱卵与捕食性天敌小黑瓢虫的选择毒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喷雾法测定了不同类型药剂对烟粉虱卵与捕食性天敌小黑瓢虫的选择毒力。结果表明,几种杀虫剂对烟粉虱卵的毒力高低顺序为:阿维菌素>溴氰菊酯>吡虫啉>杀虫双。溴氰菊酯、吡虫啉、杀虫双对烟粉虱卵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阿维菌素的0.787 618、0.325 681、0.073 839倍。对小黑瓢虫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杀虫双对小黑瓢虫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毒力,选择性指数分别为:成虫0.41、4龄幼虫6.57×10-2、2龄幼虫1.36×10-2。溴氰菊酯的选择性最低,选择性指数分别为:成虫5.89×10-4、4龄幼虫1.42×10-4、2龄幼虫3.56×10-5。研究结果对于田间合理使用杀虫剂,协调利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控制粉虱类害虫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梁伟霞[6](2013)在《小黑瓢虫成虫人工饲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Horn)(鞘翅目Coleoptera,瓢甲科Cocciellidae)是近年来国外利用较多的防治粉虱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本文对小黑瓢虫成虫人工饲料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促进小黑瓢虫的人工繁殖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试验分别以黄粉虫蛹、桔小实蝇老熟幼虫及米蛾卵为主要成分进行饲料配制,其中黄粉虫蛹、桔小实蝇老熟幼虫分别用研磨、全脂、脱脂3种形式进行加工,共配制黄粉虫匀浆(Hy)、黄粉虫全脂(Hq)、黄粉虫脱脂(Ht)、桔小实蝇匀浆(Jy)、桔小实蝇全脂(Jq)、桔小实蝇脱脂(Jt)及米蛾卵(M)7种饲料。通过测定小黑瓢虫成虫寿命、死亡率等指标,观察人工饲料的饲喂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人工饲料、饥饿对照(CK1)和烟粉虱饲喂对照(CK2)相比,米蛾卵的饲喂效果最好,小黑瓢虫成虫存活最长时间为93d,与饲喂粉虱猎物为对照组的90d相接近,但饲喂开始1-6d内的死亡率较高,大小为:Ht(56%)=Hy(56%)> Jq(40%)>Hq(32%)=Jt(32%)=Jy(32%)>M(28%);平均寿命较短,依次为:CK2(69.80d)>M(35.44d)>Jt(22.12d)>Ht(20.50d)>Jq(18.10d)>Jy(17.02d)>Hq(16.68d)>Hy(14.40d)>CK1(2.43d);且在饲喂过程中未见产卵。同一外源蛋白,以脱脂粉的饲喂效果较好。用摄像机跟踪观察小黑瓢虫成虫的捕食行为,研究小黑瓢虫成虫取食烟粉虱猎物和人工饲料的行为差异,研究饲料对瓢虫取食的适合度。研究结果表明,小黑瓢虫成虫取食人工饲料与取食烟粉虱天然猎物(CK)相比,取食1次所用的时间有所增加[M(3228.29s)>Jt(1714.00s)> Ht(1235.90s)> CK(863.35s)];在单位时间(1h)内的取食次数减少[CK(3.42次)> Jt(0.65次)> Ht(0.54次)> M(0.46次)]。为了增加小黑瓢虫成虫对人工饲料的取食作用,在饲料配制时分别加入橄榄油和蔗糖的混合液或带有烟粉虱猎物的花椰菜浆液,改进人工饲料。研究结果表明,带有烟粉虱猎物的花椰菜浆液对小黑瓢虫成虫取食以黄粉虫蛹、桔小实蝇老熟幼虫为主成分的人工饲料,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添加橄榄油和蔗糖混合液,对小黑瓢虫成虫取食米蛾卵有一定促进作用。用米蛾卵、黄粉虫蛹脱脂粉、桔小实蝇老熟幼虫脱脂粉,以及烟粉虱卵饲喂小黑瓢虫成虫35d后进行功能反应,以研究取食人工饲料后小黑瓢虫成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叁种饲料饲喂的小黑瓢虫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但攻击系数(a)和处理时间(Th),攻击率与处理时间比值(a/Th)和理论最大捕食量(1/Th)等与对照组存在一定差异。M组的攻击系数最大为1.5723,大于对照组的1.3387,具体为:M(1.5723)>CK(1.3387)>Ht(1.2469)>Jt(1.169)。小黑瓢虫成虫喂饲人工饲料后再改喂烟粉虱猎物,人工饲料饲喂时间的长短对小黑瓢虫成虫产卵有一定影响。小黑瓢虫成虫分别用人工饲料饲喂15d、25d、35d后改喂烟粉虱,都能在1-4d内恢复产卵。但与取食烟粉虱的小黑瓢虫成虫相比,产卵期延长,但产卵量降低。取食人工饲料的各组小黑瓢虫成虫,随着饲喂人工饲料天数的增加,产卵期均缩短,产卵量降低。不同饲料饲喂小黑瓢虫成虫相同时间后改喂烟粉虱,以取食米蛾卵的小黑瓢虫成虫产卵量最大,其次为Ht,最后为Jt。在饲喂人工饲料天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组的人工饲料,产卵期不同,依次为:M> Ht> CK>Jt。(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3-04-01)
阙晓堂[7](2012)在《小黑瓢虫对烟粉虱控制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Horn)原产于北美洲,是粉虱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小黑瓢虫对烟粉虱卵的捕食功能反应和自身干扰反应,分析了温度胁迫对小黑瓢虫的影响,以及温棚内小黑瓢虫的最佳释放益害比。为小黑瓢虫田间释放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小黑瓢虫对烟粉虱卵的捕食行为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在相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小黑瓢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5℃~27℃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捕食量增加,在27℃~3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捕食量反而下降。在相对湿度15%~75%范围内,随着湿度增大捕食量增加,在75%~95%范围内,随着湿度的增大捕食量反而下降。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湿度下,小黑瓢虫对烟粉虱卵的平均捕食量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小黑瓢虫雌雄成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所产生的竞争是分摊竞争,且分摊竞争强度随着自身密度对数值的增加而呈直线增加。2.在相同温度下,小黑瓢虫死亡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不同温度下,小黑瓢虫死亡率随着暴露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且雌成虫出现死亡的时间均比雄成虫早,且雌成虫的致死中时间LTime50均比雄成虫的小。在1h高温暴露的情况下,雌雄成虫的致死中温LTemp50分别为42.505℃和42.875℃。证明了雄成虫的耐热性比雌成虫的高。雌雄成虫的最佳驯化温度分别为36℃和34℃,死亡率分别由原来的80.00%和78.33%降低到41.67%和28.33。小黑瓢虫雌雄成虫之间过冷却点差异不大,分别为-12.41℃和-12.27℃。但是幼虫与成虫之间差异比较大。6℃低温驯化没有显着降低小黑瓢虫的过冷却点SCP值,有些反而使SCP值提高了。3.小黑瓢虫在烟粉虱卵期可以发挥很好的控害能力。按1:400释放小黑瓢虫,30d后防效达到71.10%,但是在烟粉虱叁龄若虫期释放防效只有61.93%。同样在卵期,按1:1000释放小黑瓢虫防效只有53.79%。在实验温棚中的试验表明,只有控制好释放时间和释放比例才能得到理想的防控效果。(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2-04-01)
阙晓堂,王竹红,黄建[8](2011)在《小黑瓢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Horn)各个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雌雄成虫之间过冷却点差异不大,分别为-12.41和-12.27℃;幼虫和蛹按过冷却点值由高到低依次为3龄幼虫、2龄幼虫、4龄幼虫、1龄幼虫、蛹,分别为-9.78、-9.80、-9.88、-9.97、-10.31℃。小黑瓢虫雌雄成虫之间结冰点差异不大,分别为-8.55和-8.08℃;幼虫和蛹按结冰点由高到低依次为蛹、4龄幼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分别为-3.13、-5.48、-5.69、-6.10、-6.99℃。(本文来源于《武夷科学》期刊2011年00期)
徐桂萍[9](2011)在《烟粉虱寄主植物挥发物对小黑瓢虫引诱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Horn)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的重要天敌,是粉虱的专食性捕食者。本文研究植物挥发物在小黑瓢虫寻找寄主中的作用,包括植物挥发物对小黑瓢虫的引诱作用,小黑瓢虫触角在搜寻栖境中的作用,植物挥发物质的鉴定和挥发物标样对小黑瓢虫定向行为的影响,为更好的发挥小黑瓢虫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提供理论基础。1.采用Y型管嗅觉仪法和培养皿法测定小黑瓢虫对不同处理花菜的选择性,结果显示,健康、机械损伤、烟粉虱卵危害后和烟粉虱若虫危害后花菜植株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小黑瓢虫均有引诱作用,引诱作用的强弱表现为虫害诱导的花菜植株>机械损伤的花菜植株>健康的花菜植株。小黑瓢虫的雌虫和雄虫对寄主植物的定向行为没有明显差异,但从总体情况看来,小黑瓢虫雌虫对虫害诱导的花菜植株的定向性略高于雄虫。2.触角切除试验表明触角在小黑瓢虫搜寻寄主行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收集花菜植株上的挥发性物质,并进行GC-MS鉴定,结果表明,共收集到28种挥发性物质,且从不同处理的花菜植株得到不同的化学图谱。花菜经过不同处理后可以释放烷烃类、萜烯类、醇类、醛类、酯类和酚类等物质,其中醇类、烷烃类和酯类的含量最多。机械损伤和虫害诱导后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都有增加,且虫害诱导植株增加的种类和含量更多。烟粉虱危害后花菜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中新增加的种类多为萜烯类和醇类,而酯类、醛类和酚类物质种类没有增加,含量有提高。与之相反,烷烃类物质在种类和含量上都减少。4.选取虫害诱导后新产生或是含量增加的5种挥发物标样,即二十二烷、1-十叁烯外、2-丁基-1-辛醇、雪松醇和1-十叁醇,分别配成10~(-5)-10~(-1)g.ml~(-1) 5个浓度梯度来测试对小黑瓢虫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5种挥发物标样在适宜浓度下对小黑瓢虫均具有引诱作用,不同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域值效应,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2-丁基-1-辛醇和雪松醇对小黑瓢虫的引诱作用随着标样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1-十叁醇和二十二烷却是先增大再减小,1-十叁烯对小黑瓢虫的引诱作用变化不大,略有随着标样浓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1-04-01)
刘其全,王竹红,徐桂萍,辛晓阳,黄建[10](2010)在《小黑瓢虫的交配和产卵行为及规律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观察,研究了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交配、产卵的行为及规律,并探讨了交配次数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雄虫的交配前期为5.0±0.5d,雌虫的产卵前期为5.8±0.4d;小黑瓢虫交配活动的主导者是雄虫,雄虫性成熟后可进行交配;性成熟的成虫可全天交配,交配持续时间平均为18.6min,6:00-8:00为高峰时刻;雌虫交配后可全天产卵,白天产卵量高于夜间,每雌可产卵353~413粒,产卵期63~120d;交配次数的增加可以延长产卵期,提高小黑瓢虫的产卵量,但雌虫的寿命会下降;交配多次的后代繁殖状况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期刊2010年04期)
小黑瓢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网室内组建烟粉虱自然种群生命表,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评价小黑瓢虫在室外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小黑瓢虫的捕食作用是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子,如果排除该捕食作用,烟粉虱种群趋势指数将比原来增长16.490 5倍,由此可见,外引天敌小黑瓢虫具有极大的田间应用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黑瓢虫论文参考文献
[1].高逸嫣.饲喂地中海粉螟卵对小黑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力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8
[2].罗宏伟,黄建,王竹红,王联德.小黑瓢虫对烟粉虱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C].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3].梁伟霞,王竹红,黄建.替代饲料与自然猎物交替饲喂对小黑瓢虫产卵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
[4].荆英,董文霞,黄建.杀虫剂对烟粉虱捕食性天敌小黑瓢虫的毒力测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4
[5].荆英,董文霞,黄建.杀虫剂对烟粉虱卵与捕食性天敌小黑瓢虫的选择毒力[J].江苏农业科学.2014
[6].梁伟霞.小黑瓢虫成虫人工饲料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7].阙晓堂.小黑瓢虫对烟粉虱控制作用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
[8].阙晓堂,王竹红,黄建.小黑瓢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测定[J].武夷科学.2011
[9].徐桂萍.烟粉虱寄主植物挥发物对小黑瓢虫引诱作用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
[10].刘其全,王竹红,徐桂萍,辛晓阳,黄建.小黑瓢虫的交配和产卵行为及规律观察[J].中国生物防治.2010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