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产流产沙动力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域产沙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
产流产沙动力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彭清娥[1](2001)在《坡面产流产沙神经网络模型与流域产沙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西部又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确保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需要对水土流失有更深刻的认识。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水利部联合资助的重大项目“江河泥沙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研究”(59890200),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及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坡面产流产沙及流域产沙机理进行研究,取得了富有创新性和实际意义的结果。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相比,本项研究在诸多方面都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在已有流域产沙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神经网络理论和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流域产沙的必要性。 对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算法中固定学习率η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进方案,使BP算法中网络误差函数能够达到局部极小点,提高了算法的拟合精度。并运用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流域产沙及坡面产流产沙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流域年均含沙量的BP网络模型、不同坡度顺耕及横耕次降雨产流产沙BP网络模型和荒坡六种不同利用方式的次降雨产流产沙BP网络模型。 首次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流域产沙系统进行建模。采用系统动力学有关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分析流域产沙系统的动态行为,建立了流域产沙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一小流域产沙的模型仿真实验研究。 对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参数的调试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一是 四J!D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将神经网络模型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二是将流域产沙的物理成因模型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这不仅解决了系统动力学模型调试参数时存在盲目性的问题,而且提高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精度,加强了模型的科学基础。 以上研究成果为流域产沙模型研究注入了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人类对流域产沙机理的认识,并为流域减沙治沙策略的制定提供实验平台和科学依据。丸(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1-04-06)
汤立群,陈国祥[2](1997)在《小流域产流产沙动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按自然水系划分单元,每一单元又被概化为“一本打开的书”,概化后的单元又区分为几个微地貌区.各单元水沙过程演算至流域出口迭加得流域产流产沙过程.此法一方面解决了降雨、侵蚀和下垫面的不均匀性,另一方面又解决了水沙的演算问题.坡面和沟道水流用运动波方程描述并用四点隐式差分格式求其数值解.根据水流作功和能量平衡原理推导出各微地貌区上的土壤侵蚀量计算公式,建立起具有物理过程基础的小流域产流产沙模型.参数用黄土区小流域实测水沙资料率定,模型在该地区若干流域上应用,取得满意的结果.本模型成因性强,结构与参数物理概念清楚,其最大特点是能够模拟水流泥沙的时空变化过程.(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1997年02期)
产流产沙动力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按自然水系划分单元,每一单元又被概化为“一本打开的书”,概化后的单元又区分为几个微地貌区.各单元水沙过程演算至流域出口迭加得流域产流产沙过程.此法一方面解决了降雨、侵蚀和下垫面的不均匀性,另一方面又解决了水沙的演算问题.坡面和沟道水流用运动波方程描述并用四点隐式差分格式求其数值解.根据水流作功和能量平衡原理推导出各微地貌区上的土壤侵蚀量计算公式,建立起具有物理过程基础的小流域产流产沙模型.参数用黄土区小流域实测水沙资料率定,模型在该地区若干流域上应用,取得满意的结果.本模型成因性强,结构与参数物理概念清楚,其最大特点是能够模拟水流泥沙的时空变化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流产沙动力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彭清娥.坡面产流产沙神经网络模型与流域产沙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1
[2].汤立群,陈国祥.小流域产流产沙动力学模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