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华赵蕊(陕西省西安电力中心医院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病例均给与阿司匹林肠溶片、B族维生素、叶酸片及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乐10毫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颈动脉板块未再扩大,且部分患者的颈动脉板块缩小。且治疗组患者发生新的脑梗死患者明显下降。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肝功、肾功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腔隙性脑梗塞伴颈动脉斑块安全有效。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临床疗效
阿托伐他汀钙片为他汀类血脂调节药,属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本身无活性,口服吸收后的水解产物在体内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也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增加,主要作用部位在肝脏,结果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中度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和增高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对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腔隙性脑梗塞伴颈动脉斑块进行了临床观察。
1资料及方法
1.1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纳入住院病例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45~70岁,对照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47~72岁。
1.2试验标准
1.2.1诊断标准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及CT诊断;所有入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颈动脉血管B超检查。
1.2.2纳入标准凡符合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年龄在45~72岁,男女均可,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接受本临床试验的患者。
1.2.3排除标准:年龄在45岁以下,72岁以上;伴有重度意识障碍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痴呆患者;过敏体质患者;患者原有其他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急性心肌梗死6月内者;合并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者;重度心衰,心功能四级者;精神病患者;大量饮酒吸烟患者。
1.3试验方法
1.3.1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与常规治疗: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叶酸、阿司匹林肠溶片、改善循环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乐10毫克),每次10毫克,1次/日。观察6个月。
1.3.2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显著好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好转:神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小于或等于17%;恶化:程度评分增加大于18%。
1.3.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I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剂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Wilcoxon秩和检验。
2结果
2.1可比性分析
两组在人口学特征、病程、病情、神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一般体检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入选病例符合试验方案和统计学分析要求。且有均衡、可比性。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均有好转,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颈动脉斑块治疗前后大小比较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均再次行颈动脉血管B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出现,治疗组曾出现短暂性肝酶升高,继续治疗后基本恢复。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3讨论
本试验表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伴颈动脉斑块疗效优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是由于多重危险因素导致的颈动脉血管壁损伤、血流中的有形成分聚集所形成的团块状结构。这有点类似厨房下水道中积存的油污,时间久了会导致下水道堵塞。颈动脉斑块的危险不仅仅在于长大后堵塞局部的颈动脉,这毕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颈动脉斑块的危险主要在于不稳定斑块,也就是在血管壁上不牢固容易脱落的斑块。当斑块整块或者部分脱落后就成了血流中的栓子,随血流到达大脑堵塞远端脑动脉,导致栓塞事件。根据堵塞血管的大小及堵塞的时间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小血管堵塞症状较轻或者无症状,大血管堵塞会导致突发的偏瘫、失语等症状。堵塞时间短的,会出现一过性的言语不清、头晕、肢体麻木或者无力。
本试验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脉斑块临床疗效明确,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实用内科杂志,1997,17(3):313.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