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贵州贵阳550003
摘要:众所周知,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的:分析发表在国内的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以总结规律指导临床和科研。方法:制定统一的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和检索策略,在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中采用专业检索,利用Excel建立泌尿系结石针灸处方的主穴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建立泌尿系结石针灸处方的主穴数据库,在Window操作平台采用Weka3.8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RCT文献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为肾俞,频率最高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中背俞穴使用占优势,以综合疗法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主穴相关性最高的是关元-三阴交-肾俞。结论: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主穴选穴规律是关元-三阴交-肾俞,可为针灸治疗该病诊疗思路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针灸;穴位;规律研究
引言
尿路结石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疾病,它包括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根据结石发生部位,可分为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当患者病发后,此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疼痛、尿血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选择
1.1.1纳入标准
文献发表年限为(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9月28日;研究类型为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RCT文献;临床干预措施包括中医或中西医综合疗法的针灸疗法;在期刊发表上为汉语类文献。
1.1.2排除标准
重复检出和重复发表的文献;无对照试验、经验总结、个案报道文献;外文文献及英文版文献;动物实验研究文献;以文摘、综述、新闻报道为主文献;会议论文、硕士及博士论文;与泌尿系结石无关、非针灸治疗为主的文献之一者。
1.2检索策略
1)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2)检索词:题名或主题词(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肾结石、尿路结石、尿道结石、上尿路结石、石淋)+题名或主题词。3)检索导航范围医药卫生全部期刊。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2007建立泌尿系结石针灸治疗处方的主穴数据库,并将其导入Weka3.8,进行描述性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
2结果
2.1.1穴位频次分析
对135篇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RCT文献处方的主穴进行频次和频率分析,共涉及51个腧穴,总频次504次。将使用频率前12位的腧穴按降序排列。排名前12的穴位分别是肾俞、三阴交、阿是穴、膀胱俞、足三里、阴陵泉、中极、京门、关元、水道、委中、阳陵泉。
2.1.2特定穴运用分析
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选用特定穴总频次为360次(占71.43%)。其中背俞穴使用频率最高,占24.60%;其次是幕穴(14.88%)及下合穴(12.50%)。前5的特定穴分别是肾俞、膀胱俞、足三里、中极、京门。
2.1.3纳入文献常用治法
在135篇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RCT文献中,治疗方法多样化,为方便统计,将凡是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治疗方法归为综合治疗,共有90篇文献采用综合疗法,所占比重较大(66.67%),而其中有20篇采用针刺结合中药或西药,其中针刺结合中药有17篇,针刺结合西药有3篇,其他包括针刺结合体外碎石术5篇,针刺结合耳针2篇,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结合电针、针刺结合穴位埋线各1篇,针刺结合中药和西药4篇;针灸结合中药5篇,针灸结合中药和西药1篇;穴位注射结合药物9篇,其中穴位注射结合中药4篇,穴位注射结合西药5篇,穴位注射结合中药和西药的4篇;穴位埋线结合中药和西药、穴位埋线结合中药各1篇;不同针具疗法中,运用最多的是电针疗法,共12篇;特殊治疗部位有耳针、头针等。这些汤剂多能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排石止痛,配合针灸方法,往往能取得良好功效;穴位注射在药物的选择上,多选用西药,最常用的是维生素K3、黄体酮。
2.2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运用Weka3.8数据挖掘软件将使用频次≥3的22个穴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将置信度≥80%的前20条关联规则列表。置信度表示前项出现条件下后项出现的概率,如关元-三阴交同时出现时,肾俞出现概率为100%。如下图1所示。
3讨论
泌尿系结石属于中医学“石淋”“沙淋”“血淋”等范畴。本研究结果示,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膀胱经和脾经的肾俞、三阴交、膀胱俞等通经活络、通淋排石腧穴,以及阿是穴。肾俞、膀胱俞为足太阳膀胱经,且肾俞为肾之背俞,京门是肾之募穴,俞募配合,以增强腰补肾、通经活络之功效。足太阴脾经行循于阴陵泉、三阴交,且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是少腹及泌尿系疾患之要穴,阴陵泉为脾经合穴,阴陵泉、三阴交具有利湿、行气通淋、调经络之功效,可增加尿量,促进结石排出。所谓“不通则痛”,泌尿系结石引起的疼痛点以针刺阿是穴,可通经活络、畅行气血而止痛,兴奋平滑肌,促进排石。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关元-三阴交-肾俞相关性最高,其次是膀胱俞-三阴交-肾俞,两组皆体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关元位于结石病灶前面,和肾俞、膀胱俞形成前后配伍,培聚元气以减轻疼痛,推动结石外排,这与穴位使用频次相一致,再次印证了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功效,同时也体现了局部和远端配伍原则,共同起到舒筋活络,引石下排的作用。
在特定穴方面,背俞穴运用最多;在腧穴使用部分上,主要选取下肢部和背部的穴位,体现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的思想。
在操作方面,针灸治疗由单纯的针刺、针灸并用转向以综合疗法运用为主,实现治疗手段多样化。有研究表明,电针治疗泌尿系结石引起的疼痛较有明显优势,特别是结石直径在5mm以下,疗效较好;针刺联合中药或体外碎石术比单纯运用中药或体外碎石术在促进排石及止痛时间疗效更显著;穴位注射相比肌肉注射能更快地起到止痛作用。
本研究结果可为针灸临床和科研提供新的选穴处方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纳入文献辨证论治较少,故未进行辨证分析;国外研究文献较少,故仅纳入国内的临床文献,按照循证医学文章质量评价,现有文献质量不高等。尽管如此,本研究依然可为现有临床和进一步高质量临床研究和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谭美川.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5):528-529.
[2]张钢.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13881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5):1893-1894.
[3]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2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