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网络技术课堂教学活动
周春雷(浙江绍兴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浙江绍兴312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教学中学生的主导地位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虽然繁杂枯燥,但可以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开始、过程和结尾三个环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参与课堂,必然会使得“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活动巧妙的开始精细的过程完美的结尾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如何使课堂更加精彩是所有教师的期望。要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笔者认为要结合中职生实际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巧妙的开始——内容开源、节水,带领学生真正走进网络世界
1.目标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环节实施的指明灯,包括为什么要学习、学了有什么用、怎样去学习。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很强的课程,不但要掌握具体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应用,要学会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根据中职生实际,将独立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体系,为学生私人制订出人手一份简洁、明晰的学案,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活动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引导学生走进网络世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激趣导入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在每章的开头都是先介绍技术的原理规则,然后将各技术的用法一一陈列出来,最后举例总结介绍各个知识点的应用。这样做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实际实施并无效果,因为知识点太多,且琐碎枯燥,学生往往还没有深入理解,学习热情就消磨殆尽。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开始就要紧抓学生,通过趣味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例如在局域网及internet内容的学习时,我先提出问题:利用50万元的启动资金和一部固定电话开设一家网吧,那么计算机和相应的网络通信设备如何购置?如何组建网络?选择哪一接入方式?为什么?画出网络连接拓扑结构图等。以问题的形式导入,学生兴趣浓厚,课堂讨论积极。
激趣导入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将图、文、声、像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动态的展示,将枯燥难懂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这样可以减少上课走神、打瞌睡等常见现象的发生。
二、精细的过程——活动“活而不乱”,激励学生尽情畅游网络世界
1.生活化的活动
“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师设计的活动要真正基于学生兴趣,根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要“接地气、连生心”。如在讲授网络拓扑结构时,将学生带到校园网或其他现场进行教学,让学生实际看到总线型、星型网络的组网方式,加深印象,在课堂外,结合实地参考观察完成计算机网络的课程设计,使最终的学习与实际环境相结合,促进学以致用;在讲路由器的原理时,让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快件投递、邮件分发,从“北京本地邮局寄出的快件如何到达你手中”的讨论中引申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邮局收件、盖戳、过滤、转发)。
2.情境化的活动
技能应用是学习网络的主要目的,而技能应用离不开情境。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量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尽快融入活动。如在讲解数据通信基础时,笔者根据学生爱上网的特点设置情境:最初家里接入2M带宽时,为何下载的速度只有256KB/秒左右?从而引发学生对“信息存储单位”的思考。“带宽”就是传输速率,指每秒传输的最大比特数(bps),而我们常说的2M带宽就是2Mbps,下载速度256KB/秒中的B是“字节”。又如在介绍园区网安全技术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角色,一种是园区网管理人员,一种是学生用户,学生用户提出当前园区网的问题,由管理人员进行回答,并提出解决方案,或恰当的解释,然后角色互换,重复提问、解答。当知识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抽象的概念也得到了很好的理解。
3.趣味化的活动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索、创新,因此教学活动应力求趣味性。如在internet应用中,让学生讨论“你追求加内特、詹姆斯、科比、麦蒂、邓肯、霍华德……你不学习,连一张季前赛门票都买不起;你追求金泰熙、宋慧乔、孙艺珍、全智贤、金秀贤……你不学习,全家搞一顿炸鸡啤酒你都要考虑考虑……”
这些一听就充满了鼓动与诱惑性,非常风趣,也很接学生的“地气”。在网络故障排查模块里,编写“由简到难、由软到硬、由表及里”的口诀,这样学生在故障排查时就有章可循,不会手忙脚乱。趣味化的活动不再单调,学生感觉到能学到对自己有用的、感兴趣的技能。
4.合作型的活动
网络的构建、网络的维护等知识都要求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这也决定了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必然要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一般是先设计小组活动任务,然后组建小组学习、指导小组活动,最后评价小组活动。如讲完综合布线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查找资料,提出最佳的布线方案,该方案既能满足用户需求又能保障网络的可靠性,还能使成本最低。在提出最佳设计方案后,组与组之间又互相提问,讨论解决方法,最后请各组代表上台模拟应标,各组成员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实验心得与反思。这种合作型的活动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技能、操作水平,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三、完美的结局——实训“引而不发”,引导学生轻松驾驭网络世界
实训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最基本的环节。如在介绍了一定的理论之后,可让学生安装局域网的操作系统、配置局域网、架构服务器型网络,继而架构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再让他们尝试为服务器建立防火墙、关闭一些端口以防止非法访问网络资源和向外传递信息。这些活动,都要求学生自主动手解决完成,教师的经验指导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完成这些实训后,就可以引导其配置下图的综合实训:
图1.园区网络的拓扑图
图1使用了两台三层交换机S3750A和S3750B提供内部网络的互连,网络边缘采用了一台路由器R1762用于模拟internet中的路由器。S3750A上连接一台PC,PC处于VLAN100中,S3750B上连接一台FTP服务器和一台打印服务器,两台服务器处于VLAN200中,S3750A和S3750B使用具有三层特征的物理端口与R1762相连。在internet上有一台与R1762相连的外部WEB服务器。
要求:为实现网络资源共享,需要PC机能够访问内部网络中的FTP服务器,实现文件的上传和下载,并且PC机需要连接到打印服务器以进行远程的打印操作,PC机需要能够通过园区网络连接到internet中的WEB服务器,并能够进行web网页的浏览。
当然,在综合实验前,需要安排一定课时的前导实验(如路由器的连接配置、交换机的地址分配),让学生掌握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管理。
通过“开始”、“过程”和“结尾”把计算机网络课堂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将理论与实训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活动对教学的牵引作用。“美丽的凤头、充实的猪肚、有力的貂尾”是充分融汇了教学活动理念三个环节的精辟概况,开始环节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过程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结尾环节重在实训,将理论实用化,使得学生能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江卫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4,(3),682-683。
[2]陈志宁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学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2),80-81。
[3]刘省贤《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2,(7),105-106。
[4]施晓秋计算机网络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