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微环境论文_罗雪梅,金晓玲,王征,刘雪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培微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境,组培,组织,半夏,蔗糖,浓度,草莓。

组培微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罗雪梅,金晓玲,王征,刘雪梅[1](2012)在《组培微环境对再生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被应用于许多领域,有关其对组培苗生长影响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细化。为给组织培养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提供参考,文中就培养基成分、激素种类和浓度、琼脂、CO2及乙烯等因素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综述,着重探讨了光照强度和时间、培养温度等因素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问题。(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王华,王艳妮,苏娟[2](2011)在《组培微环境对瑞引葡萄Granior试管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瑞引葡萄Granior组培苗的质量和移栽驯化的成活率,试验研究了不同蔗糖浓度和光照强度对瑞引葡萄Granior试管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培养阶段,86μmol.m-2.s-1高光照强度和5%高蔗糖浓度均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对植株IAAO活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MDA含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抑制了植株的生根及生长;20μmol.m-2.s-1弱光照强度和1%低蔗糖浓度培养明显降低了IAAO活性、根系活力和MDA含量,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并且有利于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长,增强了试管苗光合自养能力。经20~48μmol.m-2.s-1弱光和1%~3%低蔗糖浓度处理的植株移栽后,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存活率高,生长较好。(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徐景云[3](2010)在《不同光自养条件下根际微环境对桉树(Eucalyptus sp.)组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光自养培养箱为主要培养设备,以桉树3229(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E.grandis W.Hill ex Maide)品系组培苗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一次回归正交设计,研究不同光自养条件下,不同河沙基质粒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预浸沾方式等根际微环境因素对桉树生根的影响,从中筛选出不同形态学生根指标下的各最佳配方,并比较出不同形态学生根指标与根尖数之间的关联度,从而为桉树光自养微繁殖生根分阶段定向培养提供参考;同时,将桉树光自养微繁殖技术与传统组培技术进行对比,以期进一步证实桉树光自养微繁殖技术的优越性。本研究意在探索出桉树种苗快繁生根的新方法,为提高桉树组培苗生根质量开辟一条新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河沙基质粒径对桉树光自养微繁殖生根影响不同,且对生根率和根系活力均有极显着性影响(p<0.01)。在参试的4种粒径中,以0.5~1.0 mm粒径处理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达66.67%,根系活力达118.94μg/(g·h),分别比未筛选的提高25.014%、14.201%。(2)光自养条件G1(光强9000 lux、CO2气体浓度1200 ppm、温度22℃、湿度75%、光周期17 h/d)下,初步筛选出的桉树光自养微繁殖生根的较佳配方为: G1A1(清水)和G1A2(NAA2.0 mg/L+VB1210 mg/L);G1A1配方下的根尖数多、根长长、根表面积大、根体积大,G1A2配方下的地下鲜生物量大、生根率高。(3)光自养条件G2(光强3000 lux、CO2气体浓度1200 ppm、温度27℃、湿度95%、光周期12 h/d)下,初步筛选出的桉树光自养微繁殖生根的较佳配方为: G2A1(NAA2.0 mg/L+预浸沾2 s)、G2A2(NAA2.0 mg/L+VB1210 mg/L)和G2A3(NAA2.0 mg/L+VB1210 mg/L+预浸沾2 s);G2A1配方下的根尖数多、根表面积大、根长长,G2A2配方下的地下鲜生物量大、生根率高,G2A3配方下的根体积大。(4)光自养条件G3(光强9000 lux、CO2气体浓度1200 ppm、温度27℃、湿度75%、光周期12 h/d)下,初步筛选出的桉树光自养微繁殖生根的较佳配方为: G3A1(清水)、G3A2(NAA2.0 mg/L+预浸沾2 s)、G3A3(IBA3.0 mg/L +NAA3.0 mg/L+VB1220 mg/L+预浸沾2 s)和G3A4(IBA3.0 mg/L +NAA3.0 mg/L+VB1210 mg/L+2%糖+预浸沾2 s);G3A1配方下的根尖数多、根表面积大、根体积大,G3A2配方下的根长长, G3A3配方下,生根率高,G3A4配方下的地下鲜生物量大。(5)光自养条件G4(光强9000 lux、CO2气体浓度450 ppm、温度22℃、湿度95%、光周期12 h/d)下,初步筛选出的桉树光自养微繁殖生根的较佳配方为: G4A1(1/4MS)、G4A2(2%糖)、G4A3(IBA3.0 mg/L+NAA2.0 mg/L+预浸沾2 s)和G4A4(清水);G4A1配方下的根尖数多,G4A2配方下的根长长,G4A3配方下的生根率高、地下鲜生物量大,G4A4配方下的根表面积大、根体积大。(6)光自养条件G5(光强9000 lux、CO2气体浓度450 ppm、温度27℃、湿度95%、光周期17 h/d)下,初步筛选出的桉树光自养微繁殖生根的较佳配方为: G5A1(IBA3.0 mg/L+预浸沾2 h)、G5A2(IBA3.0 mg/L+NAA2.0 mg/L+ VB1220 mg/L +预浸沾5 h)、G5A3(IBA3.0 mg/L+NAA2.0mg/L+糖2%+1/2MS+预浸沾5 h)、G5A4(预浸沾5 h);G5A1配方下的生根率高、根体积大,G5A2配方下的地下鲜生物量大,G5A3配方下的根长长、根表面积大,G5A4配方下的根尖数多。(7)光自养条件G6(光强3000 lux、CO2气体浓度450 ppm、温度22℃、湿度75%、光周期12h/d)下,初步筛选出的桉树光自养微繁殖生根的较佳配方为: G6A1(IBA3.0 mg/L+ NAA2.0 mg/L)、G6A2(IBA3.0 mg/L)、G6A3(清水)、G6A4(IBA3.0 mg/L+ NAA2.0 mg/L+2%糖)和G6-A5(IBA3.0 mg/L+VB1220 mg/L);G6A1配方下的根尖数多,G6A2配方下的根长长,G6A3配方下的地下鲜生物量大,G6A4配方下的生根率高,G6A5配方下的根体积大、根表面积大。(8)光自养条件G7(光强3000 lux、CO2气体浓度1200 ppm、温度22℃、湿度95%、光周期17 h/d)下,初步筛选出的桉树光自养微繁殖生根的较佳配方为: G7A1(VB1220 mg/L)、G7A2(VB1220 mg/L+2%糖)和G7A3(清水);G7A1配方下的根尖数多、根长长,G7A2配方下的生根率高,G7A3配方下的根表面积大、根体积大、地下鲜生物量大。(9)光自养条件G8(光强3000 lux、CO2气体浓度450 ppm、温度27℃、湿度75%、光周期17 h/d)下,初步筛选出的桉树光自养微繁殖生根的较佳配方为: G8A1(清水)、G8A2(IBA1.5 mg/L+NAA2.0 mg/L+1/2MS+2%糖)和G8A3(IBA1.5 mg/L+NAA4.0 mg/L+2%糖);G8A1配方下的根尖数多、根长长、根表面积大、根体积大,G8A2配方下的地下鲜生物量大,G8A3配方下的生根率高。(10)对桉树光自养微繁殖各生根指标与根尖数之间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根长在G1、G3、G4、G6、G7、G8等6个光自养条件中与根尖数关联度都排第一位;不同光自养条件下,各生根指标与根尖数之间的关联度顺序存在一定差异,其由高到低排列顺序,在光自养条件G1和G8中相同,为: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地下鲜生物量>生根率,在光自养条件G3和G4中相同,为:根长>生根率>地下鲜生物量>根表面积>根体积。(11)不同光自养条件对根尖数和根长有极显着性影响(p<0.01),经初步筛选,光自养条件G1(光强9000 lux、CO2气体浓度1200 ppm、温度22℃、湿度75%、光周期17 h/d)是桉树生根的最佳光自养条件。(12)与传统组培生根相比较,光自养微繁殖技术在促进桉树组培苗生根,尤其在增加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上优势明显。结果表明:经25 d培养,光自养条件G3(光强9000 lux、CO2气体浓度1200 ppm、温度27℃、湿度75%、光周期12 h/d)下,生长调节剂及预浸沾处理18的生根率、地下鲜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比传统组培有糖培养高7.143%、14.715%、182.638%、718.289%、2559.459%、36.793%,比传统组培无糖培养高133.334%、2456.767%、642.678%、2380.907%、10150.000%、310.613%。(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0-04-01)

洪珊,娄继龙,吴瑕,刘芳,辛辛[4](2009)在《组培微环境对草莓组培苗快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草莓组培快繁的适宜微环境,本试验研究了草莓组培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阶段微环境对草莓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MS+蔗糖20g·L-1+BA1.0mg·L-1+IBA0.1mg·L-1,温光条件23℃±2℃,14h光照/10h黑暗为草莓继代培养的最佳微环境。1/2MS+蔗糖20g·L-1+NAA0.1mg·L-1,温光条件25~20℃,14h光照/10h黑暗为草莓生根培养的最佳微环境。适宜的组培微环境既有利于组培苗的快繁又可降低繁苗的成本。(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占艳,王荔,陈疏影,杨艳琼,和世平[5](2009)在《微环境调控对半夏无糖组培苗光合自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半夏叶片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不定芽为材料,应用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不同光照时间对半夏无糖组培苗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在37.5~112.5μmol/(m2.s)范围内,半夏无糖组培苗净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半夏无糖组培苗的蒸腾速率逐渐下降、气孔导度也逐渐减小;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半夏无糖组培苗的生长速率明显加快。无糖组培苗苗高、叶面积、主根数及须根数与有糖组培苗相比均显着增加,且无糖组培苗长出大量须根,而有糖组培苗无须根。(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占艳,王荔,陈疏影,杨艳琼,和世平[6](2009)在《微环境调控对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半夏组培苗为研究材料,应用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探讨了微环境控制对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与有糖组培苗(CK)相比其保水能力具明显优势。半夏无糖组培苗叶片具有发育较好、较厚的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有序,中脉发达,且叶表皮具有蜡质层;而半夏同龄有糖组培苗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细胞发育较差,中脉及其维管束发育不完全。半夏无糖组培苗根部细胞排列紧密组织分区明显,初生组织和次生组织已分化;能明显观察到疏导组织、髓射线和凯氏带;半夏有糖组培苗根生长发育不良,初生组织和次生组织分化不明显,疏导组织不发达。(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孙冬青,王飞,李新凤[7](2008)在《组培微环境对葡萄风信子组培苗生长及移栽后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组培微环境对葡萄风信子组培苗生根阶段的苗生长及移栽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培养时,光强和蔗糖对植株生长均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有糖还是无糖培养,高光强均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其中添加3%蔗糖有利于根的生长,并对根系活力和酶的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无糖处理有利于株高生长。移栽后,微环境调控对移栽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有糖高光照处理的植株移栽后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存活率高,生长较好。(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王慧霞[8](2008)在《红叶石楠组培苗微环境调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新型组培设施及先进的组培微环境调控技术,是实现组培育苗自动化、工厂化、规模化的必要途径。然而组培微环境中各种因子对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相关的环境调控系统亟待开发。为了研究组培微环境对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本实验以红叶石楠组培苗为实验植物材料,以新型培养容器(CP)、新型组培光源(LED)和光照培养箱、CO2装置等,对红叶石楠组培苗组培微环境中CO2施用浓度,光照度和蔗糖浓度等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1)在外施CO2条件下使用CP培养容器,比较培养基不同蔗糖浓度(0g/L-1、10g/L-1、20g/L-1、30g/L-1)对红叶石楠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光照强度2000LX时,在2000ppmCO2浓度条件下,红叶石楠组培苗较适宜的蔗糖浓度为0g/L-1和10g/L-1,可见在2000ppmCO2浓度条件下,红叶石楠组培苗可以以光合自养的方式正常生长;培养基低蔗糖浓度有利于试管苗的生长。(2)本实验2000LX特定光照强度,无蔗糖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的CO2浓度(1000ppm、2000ppm、3000ppm、CK)对红叶石楠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CO2可显着改善红叶石楠组培苗的生长状况,CO2浓度在2000ppm处理中的红叶石楠组培苗的生长状况均好于1000ppm、3000ppm和CK处理;3000ppm处理最差,说明在该条件下,较适宜的CO2浓度为2000ppm,CO2浓度过高会抑制组培苗的生长。(3)本研究CO2(2000ppm)施用条件下,比较了不同光照强度(1000LX、2000LX、3000LX)对红叶石楠组培苗的影响,结果显示:改善CP容器内CO2浓度水平后,提高光强可明显促进红叶石楠组培苗的生长,3000LX处理的组培苗的生态指标最高,但干物率、叶绿素指数上1000LX处理高于2000LX、3000LX处理。在该条件下,较适宜的光照强度为3000LX。(4)本实验红光与蓝光LED灯具为人工光源,对红叶石楠组培苗进行培养。结果表明:LED光源作为组培光源比传统日光灯具有强大的优势,LED光源处理后的组培苗比普通日光灯处理的具有更好的光合自养能力。比例70%R+30%B LED光源对红叶石楠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最优。(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孙冬青[9](2008)在《组培微环境对球根花卉试管苗生长影响及移栽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色彩斑谰的百花园中,球根类花卉因其花朵硕大、色彩艳丽、适应性强、既可作切花又可作盆花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组织培养是最近十几年来兴起的应用在球根花卉繁殖上的主要方法,它可以有效的解决种球繁育中所遇到如种球繁殖系数低,病毒侵染严重等问题,但却难以应用于工厂化生产,主要原因是移栽成活率低。试管苗的移栽驯化是组培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加深对试管苗移栽驯化过程中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移栽驯化措施,提高存活率。本试验主要以已建立脱毒快繁体系的葡萄风信子和百合试管苗为材料,通过改变生根阶段的光照强度,糖浓度,研究其对风信子、百合移栽过程中植株生长生理以及成活率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移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大小球茎、不同基质、不同组培苗质量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旨在为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葡萄风信子“白葡萄”、亚洲百合“精粹”的再生快繁体系以葡萄风信子“白葡萄”田间取材的叶片、鳞茎为外植体,通过不同植物激素种类组合和浓度配比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且分化出不定芽。结果表明,叶片是葡萄风信子离体再生较合适的外植体类型。以MS+2,4-D0.6mg/L+6-BA0.1mg/L诱导叶片形成愈伤组织效果较好,诱导频率可达100%;鳞茎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2,4-D3.0mg/L+6-BA0.3mg/L,诱导频率达91.2%;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3mg/L,出芽频率可达97.4%;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0mg/L+0.1%AC,根长势粗壮。以亚洲百合“精粹”的鳞茎为外植体,通过不同激素种类组合和浓度配比诱导产生不定芽。再以诱导的小植株叶片和鳞茎为外植体,建立百合的快繁再生体系。经过筛选,鳞片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 2.0mg/l6-BA+0.2mg/lNAA。MS + 6- BA1.0mg/L+NAA0.2mg/L为诱导叶片分化率最高的激素组合。MS+ 6-BA2.0 mg/L+ 2,4-D0.1mg/L为诱导离体小鳞茎分化率最高的激素组合,诱导率达100%。生根培养基为MS+NAA0.2mg/L。2.组培微环境对球根花卉组培试管苗生长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未生根的葡萄风信子组培苗在3%蔗糖和无糖、百合组培苗在5%蔗糖和无糖的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同时分别给予86μmol·m-2·s-1、20μmol·m-2·s-1、48μmol·m-2·s-1叁种光照。分别于生根培养15d,30d后,对两者生长形态指标测定表明:添加蔗糖对试管苗的生物量形成有积极的影响,提高光照强度能进一步促进试管苗的生长。风信子和百合组培苗的整体生长势都以处理Ⅳ较好。添加蔗糖提高了组试管苗的根系活力和酶的活性,有糖和高光均提高了植株叶绿素含量。光照强度对气孔开张影响明显,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气孔宽度增加,气孔密度减少。蔗糖对气孔开张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样光照条件下,无蔗糖处理的植株叶片气孔长度和宽度均高于有糖处理的,气孔密度要少于有糖处理的。本试验中以有糖高光照处理的植株移栽后具有较高的存活率,长势较好。3.不同大小球茎、不同基质、不同组培苗质量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试管鳞茎的增大,其移栽成活率升高,成活后苗期新长出的叶片数和株高也随着增加,鳞茎直径≥1.5cm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最高,达95%;几种基质的配比中,移栽在混合基质上的试管苗成活率较高、生长状况良好,葡萄风信子以珍珠岩/泥炭土为1/1基质效果最好,成活率为97%,百合试管鳞茎以珍珠岩/泥炭土为1/3基质效果最好,成活率为98%;试管苗质量方面为,正常试管苗的成活率>有愈伤组织的苗子>畸形根的苗子。(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孙晓梅,陈杰,张永鑫[10](2008)在《生根阶段组培微环境对草莓组培苗生长及光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未生根的草莓苗在3%蔗糖或无糖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同时分别给予(60±10)(、150±10)μmol.m-2.s-1两种光照及(350±50)、(700±100)μL.L-1两种CO2浓度,培养20d后测定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草莓组培苗的整体生长势以添加3%蔗糖处理的较好,提高光照和CO2浓度进一步促进其生长。较高光照降低了叶绿素含量,而类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有所提高。在未增加CO2的条件下蔗糖对组培苗的光合有轻微的负影响,而提高CO2浓度对组培苗光合速率有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组培微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瑞引葡萄Granior组培苗的质量和移栽驯化的成活率,试验研究了不同蔗糖浓度和光照强度对瑞引葡萄Granior试管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培养阶段,86μmol.m-2.s-1高光照强度和5%高蔗糖浓度均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对植株IAAO活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MDA含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抑制了植株的生根及生长;20μmol.m-2.s-1弱光照强度和1%低蔗糖浓度培养明显降低了IAAO活性、根系活力和MDA含量,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并且有利于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长,增强了试管苗光合自养能力。经20~48μmol.m-2.s-1弱光和1%~3%低蔗糖浓度处理的植株移栽后,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存活率高,生长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培微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罗雪梅,金晓玲,王征,刘雪梅.组培微环境对再生苗生长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2

[2].王华,王艳妮,苏娟.组培微环境对瑞引葡萄Granior试管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

[3].徐景云.不同光自养条件下根际微环境对桉树(Eucalyptussp.)组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

[4].洪珊,娄继龙,吴瑕,刘芳,辛辛.组培微环境对草莓组培苗快繁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9

[5].占艳,王荔,陈疏影,杨艳琼,和世平.微环境调控对半夏无糖组培苗光合自养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

[6].占艳,王荔,陈疏影,杨艳琼,和世平.微环境调控对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

[7].孙冬青,王飞,李新凤.组培微环境对葡萄风信子组培苗生长及移栽后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8

[8].王慧霞.红叶石楠组培苗微环境调控的初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

[9].孙冬青.组培微环境对球根花卉试管苗生长影响及移栽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10].孙晓梅,陈杰,张永鑫.生根阶段组培微环境对草莓组培苗生长及光合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08

论文知识图

不同组培微环境下葡萄风信子试...不同组培微环境对植株移栽驯化...1 无糖组培微环境控制技术设备示...一7.生根阶段蔗糖、CO:浓度和光强对草荀...不同组培为环境下百合组培苗叶片气孔...不同光照强度对半夏无糖组培苗蒸腾速率...

标签:;  ;  ;  ;  ;  ;  ;  

组培微环境论文_罗雪梅,金晓玲,王征,刘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