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曼丘陵论文_夏志鹏,缪秉魁

导读:本文包含了拉斯曼丘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丘陵,斯曼,铁质,东南,南极,烷烃,年龄。

拉斯曼丘陵论文文献综述

夏志鹏,缪秉魁[1](2019)在《南极拉斯曼丘陵布洛克内斯半岛陨石与微陨石收集》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南极作为地球上最纯净的大陆,富集了大量的陨石和微陨石。自1998年,我国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共收集了12000多块陨石。然而,面对我国仅有一个陨石富集区,陨石收集的质量和数量逐年下降的情况下,为丰富我国南极陨石研究成果,突破天体化学样品的瓶颈,本次工作结合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的整体实施方案,在拉斯曼丘陵的布洛克内斯半岛(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李岩,黄费新,程杨[2](2017)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中山站地区Rb含量初步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手持快速矿石分析仪(NITON XL3t-500S GOLDD)对拉斯曼丘陵中山站附近出露的基岩进行测试,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有明显的Rb元素富集。测试了17个样品,其中12个的Rb含量达到了0.04%,1个样品的Rb含量达到0.1%以上。分析测试样品特征,并结合拉斯曼丘陵地质特征发现,拉斯曼丘陵地区Rb的富集与含黑云母的泛非期伟晶岩墙关系密切,而且粒度越大Rb含量越高,类比推测该区域Rb元素富集潜力巨大,有必要继续开展相应的地质调查工作,进一步探讨其富集成因和规律。(本文来源于《极地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肖峰,李斐,张胜凯,袁乐先,朱婷婷[3](2017)在《联合CryoSat-2测高数据和地面高程数据建立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DEM》一文中研究指出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东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拉斯曼丘陵的东部,是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地区。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南极冰盖变化研究的基础,卫星测高数据是南极地区构建DEM的主要数据来源。CryoSat-2是新一代用于极地冰盖和海冰监测的测高卫星,联合2013年和2014年南极冬季的CryoSat-2测高数据以及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叁个国家现场测量的60余个地面高程数据,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建立了拉斯曼丘陵地区200 m分辨率的DEM(简称LA-DEM)。利用未参与插值的地面高程数据对新建立的LA-DEM进行了验证,并与Bamber 1km DEM、ICESat DEM、RAMPv2 DEM以及BEDMAP 2等四种国际上常用的南极DE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A-DEM的高程精度约为19.7 m,优于其他4种南极DEM。(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7年10期)

仝来喜,刘小汉,李正祥,刘兆[4](2017)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含石榴子石镁铁质麻粒岩记录的多期变质作用:p-t轨迹,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东南极普里兹湾的拉斯曼丘陵代表了一个受泛非事件(500~550 Ma)广泛影响的早新元古代(900~990 Ma)高级变质地体,是多相变质带普里兹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最近在该区发现的含石榴子石镁铁质麻粒岩近原地转石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识别出该麻粒岩保留了2个阶段的减压反应边结构。岩相学观察表明其经历了4个(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任留东,李崇,王彦斌,刘平[5](2016)在《关于拉斯曼丘陵泛非期高级变质作用时代的限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就目前认识,拉斯曼丘陵地区的所有基底和盖层岩石都卷入到了格林威尔期和泛非期高级变质和变形作用。泛非期高峰变质的时代大致在550—530 Ma,其造山晚期的花岗质岩浆作用遍及全区。我们观察到,中山站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固相变质作用过程,主要是对早期锆石的重启、改造,例如,对早期岩浆锆石环带的模糊化,对锆石棱、角的溶蚀,甚至同位素体系的重启等,难以形成变质锆石(边),退变或重启年龄平均值为522.7±6.6 Ma。峰期变质之后侵位的花岗岩结晶年龄为545±9 Ma,意味着峰期变质应不晚于该年龄。泛非期的变形、变质作用及花岗岩可对早期"干"岩石进行某种程度的退变质改造,从而造成高级变质岩变质结构的复杂性。这种变质作用及有关的花岗岩活动似乎缘于陆块内部的活化,而不是不同陆块间的碰撞所致。(本文来源于《极地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魏学娟[6](2016)在《基于WorldView-Ⅱ与ASTER数据的Fe信息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技术作为一种研究地表信息的重要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系统科学及各分支科学研究,如地质,军事,林业,水利等诸多领域。而地质领域是遥感应用最早的领域之一,同时也较为成功和成熟。本文主要使用遥感技术来提取研究区—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的铁信息。研究区域位于东南极大陆边缘的拉斯曼丘陵,岩性为前寒武变质岩系和古生代岩浆岩组成。由于南极气候条件恶劣,穿越条件差,野外现场调查困难,可以利用遥感手段解决区域性Fe信息识别。对于Fe3+信息的提取,前人利用TM(ETM+)数据进行识别,但由于其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限制,产生的混合像元直接影响了提取精度。本文利用WorldView-II遥感影像具有8个波段,不但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也具有很高的波谱分辨率的数据优点。主要利用WorldView-II数据的基础上,再利用Aster数据的波段互补的优势对南极拉斯曼丘陵进行Fe信息的提取研究,对于Fe3+信息的提取,尝试着使用WorldView-II与Aster数据对比分析的主成分法,最终得到了良好的实验结果;对于Fe2+信息的提取,提出WorldView-II与Aster协同数据下的波段运算法,以得到优势互补的目的。结果分析:含铁矿物信息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混合片麻岩与副片麻岩区域,分别占Fe信息总面积的80.39%,15.73%,与野外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于蚀变信息的提取,遥感技术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就目前所使用的数据特点,还有待完善。比如多光谱的光谱分辨率较高,但是波谱分辨率相对来说较低,目前对于多光谱数据,WorldView-II在可见光阶段对于蚀变信息的提取是非常优质的数据,其多光谱分辨率达到了1.8米;所以,笔者尽量使用WorldView-II数据的优势,来提高对铁信息的提取效果;对于高光谱数据,实现了图谱合一的技术,更加加大了对光谱的分析和对地物的解析,但是其光谱分辨率有限,所以,如何将数据质量提高,还需要不懈的努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周信,仝来喜,刘小汉,王彦斌,陈义兵[7](2014)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镁铁质麻粒岩的变质作用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拉斯曼丘陵(Larsemann Hills)位于东南极普里兹构造带的中部,研究该区麻粒岩的变质作用演化对于理解普里兹带的构造属性至关重要。通过对该区含石榴石镁铁质麻粒岩转石详细的岩相学观察表明,峰期前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由角闪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黑云母+钛铁矿±石英±磁铁矿组成,其峰期矿物组合(M2)为石榴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钛铁矿±磁铁矿±石英,而代表后期与降压有关的迭加变质组合(M3)为斜方辉石+斜长石+单斜辉石+黑云母+钛铁矿±磁铁矿。矿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中石榴子石和斜方辉石具有弱的成分环带特征。利用THERMOCALC软件在NCFMASHTO体系下对该麻粒岩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模拟,结合传统温压计和平均温压计算结果,得出不同阶段温压条件分别为650~750℃/5.5~6.5kb(M1),850~950℃/8~8.5kb(M2),800~900℃/5.5~7.5kb(M3)。其变质作用演化为典型的峰期后近等温减压的(ITD)顺时针P-T轨迹。通过区域上镁铁质麻粒岩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该镁铁质麻粒岩可能来源拉斯曼丘陵基岩露头。结合已有的年代学资料,表明该镁铁质麻粒岩的峰期变质事件可能对应于晚元古代格林威尔期构造事件,而后期退变质作用与早古生代的泛非期构造事件有关,意味着泛非期普里兹带可能是陆内造山带。(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刘毅,罗宇涵,孙松,何毓新,柳中晖[8](2012)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湖泊沉积生物标志物记录及其环境气候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莫愁湖(69°22.3'S,76°22.0'E)沉积柱中的有机生物标志物记录了该区全新世中、晚期气候演变过程。不饱和长链烯酮在沉积柱111—76 cm(6 450—5 100 cal.a BP)和36—30 cm(3 700—3 500 cal.aBP)深度段检出,76 cm深度以上基本消失;表明该区在5 100 cal.a BP前后气候开始由冷转暖,冰川消融,陆壳抬升,相对海平面下降,同时大量的冰融水使湖泊逐渐淡化。沉积柱底部长链烯酮的检出阶段与东南极相对海平面较高时期相一致,而沉积柱36—30 cm(3 700—3 500 cal.a BP)深度段不饱和长链烯酮的痕量检出,则揭示了一个短暂的气候干冷、湖泊盐度升高的时期。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反映当地气候变化所控制的湖生植物群落演变过程,与上述过程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极地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仝来喜,刘小汉,王彦斌,Chris,J,L,Wilson[9](2012)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泥质麻粒岩的变质作用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代表了东南极一条重要的早古生代的~530Ma泛非期(Pan-African)高级构造活动带。然而,该区早期的晚元古代的~1000Ma格林维尔期(Grenvellian)高级变质作用的演化历史至今仍有争论。该区呈透镜状产出的泥质麻粒岩峰期矿物组合(M1)为石榴石+堇青石+斜方辉石+钾长石+石英,峰期石榴石变斑晶发育堇青石或堇青石+斜方辉石反应边(M2)。利用Thermocalc程序在KFMASH模式体系对该泥质麻粒岩进行的定量模拟表明,其峰期矿物组合是由反应石榴石+黑云母+石英=堇青石+斜方辉石+钾长石+熔体形成的。利用Themocalc平均P-T计算方法获得峰期M1变质P-T条件为~0.9GPa和~900℃,而迭加的M2组合反映了一个减压冷却的过程,其变质P-T条件为~0.7GPa和800~850℃。结合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认为该区泥质麻粒岩的峰期M1矿物组合反映晚元古代(~1000Ma)格林维尔期挤压D1构造事件,而迭加的M2矿物组合与M3蠕虫状结构则形成于早古生代泛非期(~530Ma)D2~D3高级扭压剪切构造期间。该扭压事件导致了面状高低应变带的发育以及进步花岗岩和伟晶岩的侵入。(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罗宇涵,刘毅,孙立广[10](2012)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中晚全新世湖泊生物量的变化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东南极拉斯曼丘陵莫愁湖ZH沉积柱进行了生态地质学的研究,通过AMS14C定年构建年龄框架,采用550℃烧失量、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等,恢复了中晚全新世该地区较高分辨率的湖泊生物量记录。结果显示,6 600—6100 cal.a BP、5 400—4 800 cal.a BP、4 650—3 750 cal.a BP和3 500—2 850 cal.a BP为莫愁湖生物量高值期,气候相对温暖适宜,湖泊生产力旺盛;6 100—5 400 cal.a BP、4 800—4 650 cal.a BP,4 400—4 300 cal.a BP和3 750—3 500cal.a BP为湖泊生物量低值期,气候相对寒冷,湖泊生产力相对较弱。而且在整体较暖的气候环境下,出现了其他无冰区沉积物中鲜有记录的4 800—4 650 cal.a BP、4 400 cal.a BP前后和3 750—3 500 cal.a BP的气候快速变冷事件。根据莫愁湖湖泊生物量恢复的东南极拉斯曼地区高分辨的气候变化特征,与太阳活动强度和东南极大陆冰芯记录相吻合,为东南极中晚全新世多样的气候格局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极地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拉斯曼丘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手持快速矿石分析仪(NITON XL3t-500S GOLDD)对拉斯曼丘陵中山站附近出露的基岩进行测试,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有明显的Rb元素富集。测试了17个样品,其中12个的Rb含量达到了0.04%,1个样品的Rb含量达到0.1%以上。分析测试样品特征,并结合拉斯曼丘陵地质特征发现,拉斯曼丘陵地区Rb的富集与含黑云母的泛非期伟晶岩墙关系密切,而且粒度越大Rb含量越高,类比推测该区域Rb元素富集潜力巨大,有必要继续开展相应的地质调查工作,进一步探讨其富集成因和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拉斯曼丘陵论文参考文献

[1].夏志鹏,缪秉魁.南极拉斯曼丘陵布洛克内斯半岛陨石与微陨石收集[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李岩,黄费新,程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中山站地区Rb含量初步调查[J].极地研究.2017

[3].肖峰,李斐,张胜凯,袁乐先,朱婷婷.联合CryoSat-2测高数据和地面高程数据建立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DEM[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7

[4].仝来喜,刘小汉,李正祥,刘兆.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含石榴子石镁铁质麻粒岩记录的多期变质作用:p-t轨迹,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5].任留东,李崇,王彦斌,刘平.关于拉斯曼丘陵泛非期高级变质作用时代的限定[J].极地研究.2016

[6].魏学娟.基于WorldView-Ⅱ与ASTER数据的Fe信息提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7].周信,仝来喜,刘小汉,王彦斌,陈义兵.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镁铁质麻粒岩的变质作用演化[J].岩石学报.2014

[8].刘毅,罗宇涵,孙松,何毓新,柳中晖.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湖泊沉积生物标志物记录及其环境气候意义[J].极地研究.2012

[9].仝来喜,刘小汉,王彦斌,Chris,J,L,Wilson.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泥质麻粒岩的变质作用演化[J].地质学报.2012

[10].罗宇涵,刘毅,孙立广.东南极拉斯曼丘陵中晚全新世湖泊生物量的变化记录[J].极地研究.2012

论文知识图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形图(根据文献...拉斯曼丘陵以及中山站位置图拉斯曼丘陵遥感影像南极拉斯曼丘陵Mirror半岛岩性...拉斯曼丘陵地区低角度剪切变形...固定冰钻孔布置图(NL1到NL4)以及拉斯

标签:;  ;  ;  ;  ;  ;  ;  

拉斯曼丘陵论文_夏志鹏,缪秉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