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古代建筑;木结构;庭院;色彩
世界上有过许多优秀的建筑体系,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大约有七个独立体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和古代美洲建筑等,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中国古代建筑和欧洲古代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有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接下来,我们就探讨一下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巧妙框架式结构——木结构
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之妙。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木构架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中国古代建筑创造了斗栱结构形式,这也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宋以后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木构架结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渐减少。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用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斗栱的形体变小,不再起结构作用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用越发加强了,形成为显示等级差别的饰物。这种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意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还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
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中国古代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了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若干条纵深的轴线来安排多个建筑,众多房间以院落的形式展开,每个院落当中都有成组的建筑,每栋建筑相互之间都是有主有从,有正有配。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如祁县渠家大院,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8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它的五进院落各不相同,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结合,错落有致。院内建筑布局合理,主侧院主次分明,院落青石奠基,水磨青砖砌墙。院与院间隔有牌楼、过厅,明楼、统楼遥相呼应。石雕栏杆石雕门,工艺精湛;砖雕篆文砖雕景,高雅美观,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堪称汉族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
三、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所有的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装饰,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
台基和台阶本是房屋的基座和进屋的踏步,但给以雕饰,配以栏杆,就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屋面装饰可以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五脊四坡,正脊两端各饰一龙形大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条垂脊的檐角部位各饰有九个琉璃小兽,增加了屋顶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门窗、隔扇属外檐装修,是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间隔物,但是装饰性特别强。门窗以其各种形象、花纹、色彩增强了建筑物立面的艺术效果。内檐装修是用以划分房屋内部空间的装置,常用隔扇门、板壁、多宝格、书橱等,它们可以使室内空间产生既分隔又连通的效果。另一种划分室内空间的装置是各种罩,如几腿罩、落地罩、圆光罩、花罩、栏杆罩等,有的还要安装玻璃或糊纱,绘以花卉或题字,使室内充满书卷气味。
天花即室内的顶棚,是室内上空的一种装修。一般民居房屋制作较为简单,多用木条制成网架,钉在梁上,再糊纸,称「海墁天花」。重要建筑物如殿堂,则用木支条在梁架间搭制方格网,格内装木板,绘以彩画,称「井口天花」。藻井是比天花更具有装饰性的一种屋顶内部装饰,它结构复杂,下方上圆,由三层木架交构组成向上隆起如井状的天花板,多用于殿堂、佛坛的上方正中,交木如井,绘有藻纹,故称藻井。
色彩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方法,以维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而且还可以防虫蚁。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黄色(尤其是明黄)琉璃瓦屋顶最尊贵,是帝王和帝王特准的建筑(如孔庙)所专用。如紫禁城宫殿内的建筑,除极个别特殊要求的以外,不论大小,一律用黄琉璃瓦。宫殿以下,坛庙、王府、寺观按等级用黄绿混合(剪边)、绿色、绿灰混合;民居等级最低,只能用灰色陶瓦。主要建筑的殿身、墙身都用红色,次要建筑的木结构可用绿色,民居、园林杂用红、绿、棕、黑等色。
中国古代建筑处处体现着古人的睿智,彰显着一个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它是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瑰宝,我们不仅要赞美、弘扬它的魅力,更要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力量保护好它,把这一优秀的建筑体系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校03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