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洋褐胞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赤潮,海洋,成分,模糊,论文,大鹏湾,黄海。
海洋褐胞藻论文文献综述
矫晓阳,郭皓[1](1996)在《中国北黄海发生的两次海洋褐胞藻赤潮》一文中研究指出1993年8月中旬和1995年8月中旬,中国北黄海近岸各发生一次海洋褐胞藻(Chattonellamarina)赤潮。调查结果为海洋褐胞藻的生物量为(1.7~11.7)×10 ̄8个/m ̄3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范围在(2.5~15.4)×10 ̄8个/m ̄3。赤潮海区的表层水温25.8℃、,盐度12~17.6.pH8.5~8.6,透明度1.5~1.6m,大量富含营养物质的陆源淡水入海,可能是这一海区海洋褐胞藻赤潮的主要起因。赤潮发生期间,赤潮海区养殖的中国蛤蜊(Mactrachinensis)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出现大量死亡;人工放流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回捕量减少。(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1996年03期)
齐雨藻,洪英,吕颂辉,楚建华,张家平[2](1994)在《南海大鹏湾海洋褐胞藻赤潮及其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于1991年3月20—21日在大鹏湾首次发生海洋揭胞藻赤潮。对此分析了赤潮发生前后海洋环境因素的变化及其与赤潮的关系;以风速、气压、盐度、温度、磷酸盐、硝酸盐、铵盐、铁离子等8项指标为基础,改变参数组合,对采自1991年3-5月特定站位(S0)的各样方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1-32和水温为20℃的适宜条件下,铁离子和风速是形成本次赤潮的主要环境要素;大量营养盐尤其是硝酸盐浓度的增加,是本次赤潮形成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1994年02期)
齐雨藻,楚建华,黄奕华[3](1993)在《诱发海洋褐胞藻赤潮的环境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991年3月20~21日在南海大鹏湾盐田海域首次发生的海洋褐胞藻(Chattonella marina Hara etChihara)赤潮发生前后,海洋环境理化因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使用的方法为逐步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褐胞藻赤潮主要与水温、溶解氧、氮盐、叶绿素等有关。(本文来源于《海洋通报》期刊1993年02期)
齐雨藻,洪英,吕颂辉,张家平,朱从举[4](1991)在《中国赤潮生物新纪录种——海洋褐胞藻》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报导了我国赤潮生物新纪录种:海洋褐胞藻[Chattonella marina(Subrahamanyan)Hara et Chihara]。比较了本属3个主要种:海洋褐胞藻(C. maarina),古老褐胞藻(C. antiqua)及盐生褐胞藻(C. Subsalsa)的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特征,并讨论了分类学的认同及种类的界定。海洋褐胞藻(C. marina)的形状常有变化,有的种类有尖尾,故要谨慎定种。本文重新确定了该属的汉名—褐胞藻,同时介绍了新近报导的另外4个种:球型褐胞藻(C. globosa),卵型褐胞藻(C. ovata),小褐胞藻(C. minima)和疣突褐胞藻(C. verruculosa)。(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期刊1991年03期)
海洋褐胞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于1991年3月20—21日在大鹏湾首次发生海洋揭胞藻赤潮。对此分析了赤潮发生前后海洋环境因素的变化及其与赤潮的关系;以风速、气压、盐度、温度、磷酸盐、硝酸盐、铵盐、铁离子等8项指标为基础,改变参数组合,对采自1991年3-5月特定站位(S0)的各样方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1-32和水温为20℃的适宜条件下,铁离子和风速是形成本次赤潮的主要环境要素;大量营养盐尤其是硝酸盐浓度的增加,是本次赤潮形成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洋褐胞藻论文参考文献
[1].矫晓阳,郭皓.中国北黄海发生的两次海洋褐胞藻赤潮[J].海洋环境科学.1996
[2].齐雨藻,洪英,吕颂辉,楚建华,张家平.南海大鹏湾海洋褐胞藻赤潮及其成因[J].海洋与湖沼.1994
[3].齐雨藻,楚建华,黄奕华.诱发海洋褐胞藻赤潮的环境因素分析[J].海洋通报.1993
[4].齐雨藻,洪英,吕颂辉,张家平,朱从举.中国赤潮生物新纪录种——海洋褐胞藻[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