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化叙事论文_杨经建,周爱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象化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意象,吴王,小说,人生哲理,形而上,先锋,母语。

意象化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杨经建,周爱华[1](2019)在《意象化叙事:母语写作的一种诗性言说方式——苏童小说与母语写作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化叙事是苏童对文学世界的审美话语方式,意象的本质就是语义或语言之"思"的诗性言说。汉语言母语产生于观物取象、以象会意、据义构形的构成法则,其意义生产和表述机制的基本特征是意象化。苏童充分地领悟了汉语言母语的"意象化"要义,并将其转化、提升为小说创作的叙事运行范式,从而彰显了母语文学独具的审美形态和创作张力。意象化叙事又将苏童与当代许多作家区别开来,惟此,苏童的出现使中国当代小说真正切近了母语文学的本色。(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韩玲玲[2](2018)在《论史铁生作品中的意象化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史铁生作品中的“意象化叙事”为研究对象,在意象化的叙事伦理中,叙事既是过程也是目的,“意象化”既是方式也是效果,史铁生正是以此种途径完成了他的个人叙事,在实现自身诉说需求的同时又实现了对自体与他人的心灵救赎。除绪论和结语两部分外,论文共分为叁章:第一章探讨史铁生作品中意象化叙事的文本体现。将史铁生作品中的“意象群”分为色彩意象、生命意象、时空意象叁类。其中,色彩意象凸显为绿色与白色,这主要来源于作者残疾的生命体验,满含着作者的疑难、思索、盼念以及爱愿;生命意象涵盖“轮回者”、“寻找者”、“第叁者”等人物意象和鸽子、白色鸟、公鹿公牛等动物意象,其主要指向神秘命运、荒诞宿命以及过程哲学;时空意象包括“二十一岁”、“礼拜日”、“南方”、“墙”等,涉及到世人原罪般的人本困境,即:孤独、痛苦与恐惧。第二章讨论史铁生作品中意象化叙事的生成方式。认为就文体形式而言,其作品中意象化叙事的生成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是意象的反复、串场,分为同一意象在同一文本中反复出现和同一意象在不同文本中反复出现(也可谓之为意象的交互“串场”)两种类型;二是内容的重迭、混淆,是指人物心理情绪的重迭混淆与故事情节的重迭混淆使得人物形象也变得重迭混淆,最终形成了作品内容的重迭混淆感;叁是文本的拼贴、并置,包含不同内容的故事片段和不同体式的文本片段的拼贴并置两方面;四是复调的结构、声音,主要以《务虚笔记》为例分析了史铁生的“复调”型作品。第叁章论述史铁生作品中意象化叙事的精神意蕴。首先,意象化叙事语言使史铁生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诗意与质感;其二,意象化叙事方式有利于作者从个体的“在体性破碎”出发去下意识地思考和辩证人生中的悖论与荒诞;其叁,意象化叙事也是史铁生在人类终极视域下去关怀和思索“生之意义”等存在哲学的根本问题,满含着作者悲悯的人文情怀。(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3-01)

范垂功[3](2015)在《意象化叙事方式的民族化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意象化写作能够生动灵巧地从有限表现无限,从瞬间表现永恒,从相对表现绝对,因此,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流派,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流派,都大量运用意象化叙事方式。但西方有些意象化叙事作品,用表象表现意蕴,显得很牵强,庸常,拙笨。如,产生于上世纪叁十年代的意象化叙事作品《一条安达鲁狗》,没有故事情节,没有逻辑联系,只把一些没有相互关联的生活现象拼凑起来,用来喻示作者的某种意图。一双男人的(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5年16期)

范垂功[4](2015)在《意象化叙事方式的基本叙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化叙事方式的基本叙事方法是运用象征。象征,以具体的有形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无形的事理。美国劳伦斯·坡林教授认为:"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的说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劳·坡林:《谈诗的象征》,《世界文学》,1981年第5期)这便有了人(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5年13期)

范垂功[5](2015)在《意象化叙事方式的重要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表象含藏意义。这是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的属性。那么意象化叙事作品的"意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意象化叙事作品的表象蕴涵着人生哲理意义。西方前期象征主义使英美诗风发生重要变化,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发表奠定了基础,他们推崇我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写作传统,经过他们的倡导,在欧美曾出现了翻译我国古典诗歌的热潮。《叁国演义》,相国华歆对曹丕说:"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试之。若不能,即杀之,若果能,则贬之,以绝天下文人之口。"于是曹丕召见曹植,要曹植应声作诗一首,并说"吾与汝(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5年10期)

强小柏[6](2013)在《论特伟动画的意象化叙事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特伟的开山之作《骄傲的将军》明显继承了我国戏剧叙事与表演的"虚拟、意象化"特点,但是该片的主题性结构叙事并未停滞不前或重复。从某种角度讲,该片在叙事上更强调冲突,只是这种冲突双方的形象更"意象化"。而从《小蝌蚪找妈妈》的叙事特点看,蒙太奇的重复式语句的表达十分清楚,尽管小蝌蚪们认母过程中"矛盾冲突"并未停止,然而事件的发展依然停滞在一个平面上。而到《牧笛》和《山水情》叙事的方式又有了明显变化。影片没有采用默想式的、停滞不前的重复模式,而是层次分明不断递进的方式展开叙述。特伟的这类主题性结构动画短片,是东方"传神"、"立意"叙事美学的结果,有其独特性。(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3年05期)

吴霞[7](2013)在《论萧红小说的意象化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萧红以诗人之笔来写小说,是“一位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她的小说充满了诗化色彩,形成了文本独特的主观抒情特点,意象化叙事便是小说诗化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符号。在萧红的小说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意象化叙事现象。这些以意象化为主要特点的叙事,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构思、环境描写、场景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都区别于传统的程序化叙事,呈现出了新奇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论文以叙事学为理论依据,以萧红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作品中的“意象化叙事”这一现象及其背后所蕴藏的审美价值。全文除了引言和结语之外,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萧红小说中“意象化叙事”的具体表现形态。本章以文本分析为主,着重分析萧红小说中的意象化叙事现象。一方面,意象与叙事结合,渗透到叙事的诸要素当中,形成了众多的意象化叙事线索,如意象化情节、意象化人物、意象化场景、意象化心理、意象化环境等。另一方面,意象作为独立的叙事要素,参与叙事,使得文本形成了“意象化”风格,如中心意象对于作品主题的凝聚作用,以及个别意象对于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等。第二部分论述萧红小说中“意象化叙事”的独特生成方式。本章具体论述了小说文本中“意象化叙事如何生成”这一核心问题,并将对“意象反复”、“场景并置”、“意蕴象征”、“主题隐喻”等生成方式进行一一说明。试图将意象化叙事从感性的文本分析层面上升到理性的修辞分析层面,进而探讨萧红小说意象化叙事生成的独特方式。第叁部分论述萧红小说中“意象化叙事”的特殊审美价值。本章具体解决萧红小说“意象化叙事”有何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审美价值等问题,试图进入文本的理性分析层面,探讨“意象化叙事”对于萧红小说的特殊价值。笔者认为意象化叙事拓展了小说的诗化空间、丰富了文本的主题内涵。(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吴智斌[8](2010)在《先锋作家的意象化叙事策略:基于苏童小说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末的中国文坛,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反意象"现象,而小说却大规模地引入意象。意象化叙事由此而成为先锋作家叙事策略之一种,主要代表是苏童。苏童小说多以意象化叙事代替了传统的情节叙事,这种叙事品格使苏童小说实现了与电影、电视及舞蹈等视觉艺术的便利沟通。(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0年03期)

姜峰[9](2008)在《沈从文小说中的民俗意象化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民俗学角度看,沈从文小说中出现的审美意象显示出与民间情爱主题的某种关联:风、云、雨、水是天地造化的结果,也是具有情爱内涵的意象;自然界许多动植物被赋予了情爱和子嗣繁衍的内涵;民俗节日也是民间男欢女爱的时节。小说中民俗风物的意象化是作者叙事建构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意象化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史铁生作品中的“意象化叙事”为研究对象,在意象化的叙事伦理中,叙事既是过程也是目的,“意象化”既是方式也是效果,史铁生正是以此种途径完成了他的个人叙事,在实现自身诉说需求的同时又实现了对自体与他人的心灵救赎。除绪论和结语两部分外,论文共分为叁章:第一章探讨史铁生作品中意象化叙事的文本体现。将史铁生作品中的“意象群”分为色彩意象、生命意象、时空意象叁类。其中,色彩意象凸显为绿色与白色,这主要来源于作者残疾的生命体验,满含着作者的疑难、思索、盼念以及爱愿;生命意象涵盖“轮回者”、“寻找者”、“第叁者”等人物意象和鸽子、白色鸟、公鹿公牛等动物意象,其主要指向神秘命运、荒诞宿命以及过程哲学;时空意象包括“二十一岁”、“礼拜日”、“南方”、“墙”等,涉及到世人原罪般的人本困境,即:孤独、痛苦与恐惧。第二章讨论史铁生作品中意象化叙事的生成方式。认为就文体形式而言,其作品中意象化叙事的生成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是意象的反复、串场,分为同一意象在同一文本中反复出现和同一意象在不同文本中反复出现(也可谓之为意象的交互“串场”)两种类型;二是内容的重迭、混淆,是指人物心理情绪的重迭混淆与故事情节的重迭混淆使得人物形象也变得重迭混淆,最终形成了作品内容的重迭混淆感;叁是文本的拼贴、并置,包含不同内容的故事片段和不同体式的文本片段的拼贴并置两方面;四是复调的结构、声音,主要以《务虚笔记》为例分析了史铁生的“复调”型作品。第叁章论述史铁生作品中意象化叙事的精神意蕴。首先,意象化叙事语言使史铁生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诗意与质感;其二,意象化叙事方式有利于作者从个体的“在体性破碎”出发去下意识地思考和辩证人生中的悖论与荒诞;其叁,意象化叙事也是史铁生在人类终极视域下去关怀和思索“生之意义”等存在哲学的根本问题,满含着作者悲悯的人文情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象化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杨经建,周爱华.意象化叙事:母语写作的一种诗性言说方式——苏童小说与母语写作之二[J].中国文学研究.2019

[2].韩玲玲.论史铁生作品中的意象化叙事[D].西北大学.2018

[3].范垂功.意象化叙事方式的民族化改造[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

[4].范垂功.意象化叙事方式的基本叙事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

[5].范垂功.意象化叙事方式的重要意义[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

[6].强小柏.论特伟动画的意象化叙事风格[J].电影新作.2013

[7].吴霞.论萧红小说的意象化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13

[8].吴智斌.先锋作家的意象化叙事策略:基于苏童小说的考察[J].社科纵横.2010

[9].姜峰.沈从文小说中的民俗意象化叙事[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论文知识图

)中,画家通过“目识心记”的观察方法...马克·纳皮尔(MarkNapiers)《数字...电影资料引用图示祁连山系庄辉Fig5-10Qilianmountain...、闻命_鹏《英特纳雄耐尔·定要实现》...黄丹《朱砂》

标签:;  ;  ;  ;  ;  ;  ;  

意象化叙事论文_杨经建,周爱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