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军(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280-01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轻者仅表现为皮肤的局部症状,重者可累及人体各个系统,甚至危及生命。
1临床表现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原因不明的红斑、丘疹、风团或全身瘙痒等症状,应考虑药疹可能。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
1.1固定性红斑型较常见,好发于口唇、口周、龟头等皮肤一黏膜交界处,肢端及躯干也可发生。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斑,单个或数个,境界清楚,分布不对称,重者在红斑上可发生水疱或大疱、糜烂和渗出。停药后1~2周皮损痊愈,有色素沉着斑。若再用同类药物,在原皮损处发生同样皮损,但范围可扩大,数目可增加。局部有灼热、刺痛、瘙痒等感觉。一般无全身症状。
1.2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疹最为常见,约占全部药疹的3/4。麻疹样药疹为针头至米粒大小的斑疹或斑丘疹,分布对称,可泛发全身。猩红热样药疹为面、颈部的小红斑,并迅速向下扩展至全身。本型药疹的皮损酷似麻疹或猩红热,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但没有麻疹或猩红热的其他表现。
1.3荨麻疹型较常见。皮损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部分患者有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等。
2护理
2.1护理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一般情况: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职业。
2)药疹的病因和诱因
a.患者有无变态反应性体质。
b.是否服用过易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
c.是否未按医嘱用药,造成用药剂量过大、时间过长。
d.患者有无肝、肾功能不全。
e.皮疹发生的时间,有无伴随症状如疼痛、瘙痒、烧灼感。
3)既往史:有无过敏史和类似发作史。
4)治疗经过:发病以来是否就诊过,用过何药或做过何处理,效果如何。
(2)身体状况
1)局部:皮损的部位,是否常发生在同一部位;皮疹是否为多形性,其数量是局限在一处还是泛发全身;是否有口腔白斑,有无尼氏征阳性;脱屑的程度,是否呈大片状;有无瘙痒,程度如何。
2)全身:有无畏寒、发热、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血尿等全身中毒症状。
3)辅助检查:药物过敏试验是否发现可疑的致敏药物。
(3)心理和社会状况:患者对所患疾病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心理承受能力,能否积极面对和配合诊治。
2.3护理措施
(1)提供关心和安慰:多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觉,回答和尽量解决其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使患者了解药疹的愈合过程,减轻因疾病而产生的恐惧感。鼓励患者多饮水,促使体内的致敏药得以排出。
(2)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1)重症监护:重危患者最好为单人病室,所用衣被均需经消毒隔离,室内保持清洁卫生,定时消毒,及时更换污染的物品,各项操作必须按无菌原则进行。
2)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并注意监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变化以及肝、肾功能。
3)注意营养素的补充:宜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配合支持治疗,提高免疫能力。
4)加强皮损的局部护理:面积较大的药疹,应保持皮损部位的干燥,若有渗出物时,应及时清洁创面,并作相应的换药包扎护理。
5)加强结膜及黏膜损害部位的护理:眼部受累时,需定时遵医嘱用0.9%生理盐水冲洗双眼,然后滴眼药水及涂眼药膏,以防结膜粘连;口腔黏膜如有破溃,应多漱口,并做好口腔护理;鼻腔受累时则涂擦抗生素软膏。
6)预防压疮发生:经常协助患者翻身,必要时使用气垫床,并在相应部位使用压疮贴,身体各受压部位的皮肤可适当按摩。
(3)减轻瘙痒不适
1)根据医嘱应用抗组胺药或10%葡萄糖酸钙等控制皮疹和缓解瘙痒。
2)劝告患者尽量避免搔抓,引导患者分散注意力,如看书、看报、听音乐或聊天等,以分散对药疹部位的沣意力。
2.4护理评价
(1)患者情绪是否稳定,是否了解引起药疹的药物名称和相关知识。
(2)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有无并发症,或并发症是否得到及时处理和护理。
(3)瘙痒是否缓解,皮肤是否完整。
3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药疹的相关知识,不要盲目滥用药物,对已明确的致敏药,患者及其家属一定要牢记,不得再用。如有药疹再发生时,应及时就诊,切忌自行用药处理,以防病情加重。
参考文献
[1]付兰芹,谢文红,余梦清,郭颖,杜荣昕,闫倩姝,赵芃,梁香翠,王宝玺,李俊其.53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2]王晓霞,王淑娟,郑莉.重度剥脱性皮炎1例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09年06期.
[3]常翔,许文秀,徐瑞山.因药物过敏致全身剥脱性皮炎1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02期3.
[4]廖春英.1例口服别嘌醇致药物性皮炎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