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300
摘要:目的:对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某医院中2013年6月-2014年3月的患者进行临床血液检验,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探究。结果:在55例不合格的患者临床血液常规检验的标本中可以看出,出现不合格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检验时间不恰当、采集标本的水量不够或者是标本有凝块等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其中由于采集标本的时间不科学而出现的不合格的症状占据23.6%,另外,采集标本数量不够和溶血问题分别占据38.1%和9%。结论: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每一个环节来进行,进而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液常规;标本;分析
从目前我国的医学模式上可以看出,血液检验工作对于患者的病情诊断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提升血液常规检验工作检测的准确性,要对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并且找到血液标本出现不合格现象的原因。可见做好临床血液常规检验工作是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了对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进行分析,主要选择某医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份的住院患者55例作为临床血液作为标本,将抽取的血液样本送到血液检验室。
1.2检验设备
所谓的血液分析仪是一种较为精密的检验仪器,可以对血细胞的数量进行检测。采用这种方式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可以在显微镜下对细胞的大小以及形态等进行辨认,同时在其中加入化学试剂,然后用光学以及电学的方式来计数。由于这种检测仪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实际的临床检验中提升了检验的效率,不仅降低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还有小的减少了检验的误差,对于检验的质量和准确度都会有所提升。
1.3血液标本的采集技术
进行血液的采集主要是为了对血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所用的采集方式需要根据医学的检测原理和相关的规则来进行。
采集方法:(1)皮肤采血法。一般情况下,皮肤采血法也被称为毛细血管采血法。这种方式是临床医学采血运用的主要形式。其中采血的部分较多,主要是以无名指的指端内侧常见。在具体的采血之前要做好相应工具和设备的准备,其中比较重要的而是,要采用无菌操作的形式,每个针头都只能用一次。要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采用究竟来进行消毒,待其挥发之后将针处于垂直状态,进入2-3㎝进行相应数量的采血。采血完毕之后,只需要采用按压的方式来进行止血处理。
(2)静脉采血法。这里所指的静脉就是指体表的浅静脉,可以采用分开放式和真空采血的方式,多以肘前静脉为主。在实际的采血过程中需要让患者采用仰卧或者是坐姿,采血者的心态要平和,同时情绪要放松。同样也需要将采血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另外,还需要对标签进行核对,在没有错误的情况下在进行穿刺。在穿刺之前医护人员可以采用看、触、拍等方式来找好位置,直到看到充盈的血管,为了保证采血的科学性,不能从静脉处留置相应的导管。如果标本中出现小的凝块,可能会对血液标本产生影响,血磷程度会逐渐偏高。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微小的细节要注意,如果针筒之内出现空气成分,要尽量将其排除,同时在采血完成之后,要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消毒处理。
2、结果
在55例患者临床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中,产生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因素有以下几点:时间不恰当、采集标本量不够、溶血、标本有凝块及其他方面的因素,还有就是将患者的血液标本弄混淆或者是标本采集好后没有马上送检等,其中采集血液标本时间不恰当有23.6%(13例),采集标本量不够占总数的38.1%(21例),溶血占总数的9.1%(5例),标本有凝块占总数的16.3%(9例),其他原因占总数的12.7%(7例)。
3讨论
在这55例患者的临床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中,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有很多,影响因素也非常多。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采集血液的时间不科学,采集的血液标本数量不够,不足以进行实际的检验和操作,出现溶血的现象也是较为常见的,血液标本中具有较大的血块成分等等。这些问题会血液的检测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具体来说可能是由于血液标本采集之后,没有及时送检,而是停留了较长时间,其中这种情况的患者有13例,其中采集标本总量不够的患者达到21例,另外,溶血问题和血块问题分别占据5例和9例。
在具体的血液采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方式来进行,这也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方面。在这一过程,需要相关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之间加强合作,尽量避免在某一个环节中出现失误。
3.1血液标本的采集量不够
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抗凝剂和血液样本的比例,如果二者的数量合理,才能起到抗凝的效果,所以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在进行血液的采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样本过少。因为这样会对血液的浓度进行稀释。但是如果血液的采集量过多,会直接影响到血浆中的抗凝程度,血小板的凝固程度也会降低,严重影响到检验的结果和效率。
3.2时间不恰当
从现在的采血模式上可以看出,护士在接到医生的采血指使时就立即对患者进行采血,并没有弄清楚进行检测的时间。这就影响到血液检查的准确性。另外,在进行采血之前,需要对患者注射相应的抗生素或者是口服一些药物,这样可以让血液样本不会产生细菌滋生的现象。但是如果药物没有得到完全吸收就会影响到采血的质量。所以,在采血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时间的规定来对血液进行采集。而且在实际的采血工作中还需要注意诸多事项,比如患者在运动之后不宜进行采血工作,主要是由于运动会使得胆红素或者是白蛋白等成分上升,血液中物质的含量出现不均匀的现象直接影响到采血的准确性。可见,进行采血检验工作之前要对采集时间进行深入规划,将时间控制在标准的采集和检验时间范围内,保证采集时间的恰当性。
3.3如果血液标本中存在着凝块,将其注入到实验试管后,会出现血液与抗凝剂凝结不及时、不均匀的现象,这就说明抗凝作用较低,最终造成血凝的现象。另外,产生凝血的原因众多,医生采集血液的时间也是影响血凝的直接原因。所以,医护人员要对血液采集的相关技巧和注意事项加强重视,逐渐提升采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4对血液样本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将血液注入试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需要将针头拔下,然后用力推进。但是有些护士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注入的方式不科学,使得晃动的频率较大,造成血红蛋细胞的破碎,出现溶血的现象。另外,患者的静脉血管的粗细程度也是造成溶血现象的重要因素。
3.5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以及血液采集相关的工作规程,同时还应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执行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的规范步骤,在血液采集过程中认真细致的处理好每一个环节,以此来确保送检的血液标本的真实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下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可行性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陈雪华.40例不合格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7)
[2]田桂芹.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02)
[3]陈霞.如何解决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J].中外医疗.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