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豆论文_牟玉红,李岩,王成会,侯春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野生大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豆,资源,种质,霍山,生物量,线虫,黑龙江省。

野生大豆论文文献综述

牟玉红,李岩,王成会,侯春东[1](2019)在《大安市野生大豆资源保护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吉林省多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保护意识的淡薄,导致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和利用滞后,珍贵的野生大豆乃至植被的毁灭性破坏,加强野生大豆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吉林省大安市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就是针对吉林省野生植物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等方面入手,对大安市的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普查,建立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23期)

袁翠平,齐广勋,李玉秋,刘晓冬,王英男[2](2019)在《野生大豆抗胞囊线虫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野生大豆是拓宽大豆抗病育种遗传基础的重要种质资源。为发掘野生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利用SLAF-seq技术,以杂交组合"绥农14×ZYD03685"的亲本、126个F2单株及其衍生的F2:3家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SLAF标签的开发、遗传图谱的绘制和QTL分析。共获得7783个SLAF标签用于遗传图谱绘制,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664.2 cM,20个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133.21 cM。两个SCN抗性QTL(qSCN-1和qSCN-2)分别位于Chromosome 18(Chr 18)的4.25~4.31 Mb和13.50~13.81 Mb,分别解释了22.96%和10.96%的抗性(胞囊指数)变异,QTL区段内分别包含了6个和14个基因。qSCN-2区段未见有前人关于SCN抗性QTL的报道,为新的QTL。本研究为SCN抗性机制解析和利用ZYD03685进行SCN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明英会[3](2019)在《浅谈利用野生大豆创制育种资源和新品种的相关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野生大豆的应用价值,以及如何利用野生大豆进行新品种创制,综合探究创制育种资源策略,为大豆生产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16期)

孙晓环,赵洪琨,王燕平,任海祥,桑永生[4](2019)在《黑龙江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生态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分析和利用黑龙江省野生大豆资源,对黑龙江省70份野生大豆进行种质资源的生态性状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野生大豆的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的变幅分别为52~240 cm,804~2 281荚,1.90~84.85 g,其变异系数比较大,说明野生大豆在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的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百粒重与茎粗和单株粒重极显着正相关,茎宽和单株粒重极显着正相关,说明当茎宽和百粒重增大时,单株粒重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黑龙江省野生大豆的蛋白质、油分、蛋脂含量分别为43.36%、13.39%和57.75%,变幅分别为37.48%~53.82%、6.35%~20.97%和51.60%~63.51%。油分含量和蛋脂含量变异系数较小,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大,多样性丰富。黑龙江省野生大豆在单株粒重、单株荚数、株高等生态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可以利用野生大豆基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来改善栽培大豆的特性。蛋白质含量最高为53.82%,为提高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提供优质基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汪永安[5](2019)在《我省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汪永安)你见过临涣包瓜、五河野生大豆、霍山漫水河“红灯笼”辣椒、岳西红壳糯黑壳糯吗?近日,随着第叁次全国种质资源普查在我省的持续推进,一些长期不为人知的珍贵农作物种质资源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一部署,2019年起我省(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9-10-17)

王付娟,刘书含,李淑梅,周强,雷振山[6](2019)在《野生大豆种皮障碍休眠解除及萌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野生大豆种皮障碍休眠解除及萌发的有效方法,采取98%浓硫酸、过氧化氢、80℃热水浴、刻伤方法进行处理,研究其对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生物量、吸水种子重量变化规律、保护酶、内肽酶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刻伤处理大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均最高,显着优于其它处理,98%浓硫酸10 min次之。胚轴长刻伤处理下值最大,胚根长及鲜重以98%浓硫酸10 min处理下值最大,发霉率以80℃热水浴处理下值最低,硬实率以刻伤处理下值最低。处理和对照的吸水后种子重量随时间的后延均呈现出明显的"S"曲线规律,其中,98%浓硫酸10 min、过氧化氢15 min、80℃热水浴5 min、刻伤和对照处理吸水后种子重量从开始吸水期进入滞缓期的转折点分别出现在9,12,9,6和15 h,从滞缓期进入重新大量吸水期的转折点分别出现在24,27,27,24和30 h,以刻伤和98%浓硫酸处理下种子萌动最早。98%浓硫酸10 min和80℃热水浴处理下,SOD、POD活性较大,而刻伤和98%浓硫酸10 min处理下,内肽酶活性较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综合而言,刻伤处理最有利于野生大豆种子种皮障碍休眠的解除,其次是98%浓硫酸处理10 min。(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岩岩,张永兴,郭葳,代文君,周新安[7](2019)在《野生大豆转录因子GsWRKY57基因的克隆与抗旱性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WRKY转录因子是近年来在植物中发现的一类重要转录因子,在植物抗逆相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野生大豆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从野生大豆中克隆得到GsWRKY57基因的CDS序列。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903bp,编码30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4.23kD,等电点为5.88。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蛋白含有一个WRKY保守结构域,属于III类WRKY转录因子。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栽培大豆同源性最高、其次是赤豆、木豆。启动子作用元件分析预测显示该基因可能存在多种非生物胁迫作用元件。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大豆叶片中高丰度表达,然后依次是茎、花、荚、根。GsWRKY57基因表达受茉莉酸、水杨酸、脱落酸、干旱等植物逆境诱导。过表达GsWRKY57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相对于野生型耐旱能力增强。(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马广薇,陈晓坤,莫从古[8](2019)在《五河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种,保护和利用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和遗传育种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淮河中下游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种质资源保护提出建议,为中国大豆育种学提供必不可少的种质资源与有利基因库。(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荆常亮,周金辉,张成省,周叁[9](2019)在《野生大豆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因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大豆在我国黄河叁角洲地区种植面积较大,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元素等营养物质,还富有大豆异黄酮、皂苷、花青素、不饱和脂肪酸等功能成分,在食品及医药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为了明确野生大豆中主要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因子的种类和具体功效,进一步促进野生大豆的开发利用,综述了野生大豆中各种营养成分和功能因子的研究进展,为野生大豆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对其发展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丹雨,曲甜甜,刘莹莹,郭英,卜宁[10](2019)在《2株野生大豆根际促生菌抑菌促生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阐明野生大豆根际促生菌(PGPR)的生物学活性作用,分别采用滤纸片法、水培、沙培或盆栽的方法,测定植物幼苗的生长量(株高、根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重)、叶绿素的含量及大豆的结瘤情况。探究2株PGPR(DB17、DB58)的生防作用及对水稻、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B17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对甜瓜枯萎菌的抑菌率可达37.10%;2株野生大豆PGPR菌株对水稻幼苗有显着的促生长作用,可使幼苗总叶绿素含量提高29%~79%;2株野生大豆PGPR菌株可以提高大豆根瘤质量;DB58和混菌(DB17+DB58)可显着促进大豆幼苗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野生大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野生大豆是拓宽大豆抗病育种遗传基础的重要种质资源。为发掘野生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利用SLAF-seq技术,以杂交组合"绥农14×ZYD03685"的亲本、126个F2单株及其衍生的F2:3家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SLAF标签的开发、遗传图谱的绘制和QTL分析。共获得7783个SLAF标签用于遗传图谱绘制,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664.2 cM,20个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133.21 cM。两个SCN抗性QTL(qSCN-1和qSCN-2)分别位于Chromosome 18(Chr 18)的4.25~4.31 Mb和13.50~13.81 Mb,分别解释了22.96%和10.96%的抗性(胞囊指数)变异,QTL区段内分别包含了6个和14个基因。qSCN-2区段未见有前人关于SCN抗性QTL的报道,为新的QTL。本研究为SCN抗性机制解析和利用ZYD03685进行SCN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生大豆论文参考文献

[1].牟玉红,李岩,王成会,侯春东.大安市野生大豆资源保护对策[J].吉林农业.2019

[2].袁翠平,齐广勋,李玉秋,刘晓冬,王英男.野生大豆抗胞囊线虫QTL定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3].明英会.浅谈利用野生大豆创制育种资源和新品种的相关策略[J].种子科技.2019

[4].孙晓环,赵洪琨,王燕平,任海祥,桑永生.黑龙江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生态性状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5].汪永安.我省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N].安徽日报.2019

[6].王付娟,刘书含,李淑梅,周强,雷振山.野生大豆种皮障碍休眠解除及萌发的研究[J].大豆科学.2019

[7].王岩岩,张永兴,郭葳,代文君,周新安.野生大豆转录因子GsWRKY57基因的克隆与抗旱性功能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8].马广薇,陈晓坤,莫从古.五河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

[9].荆常亮,周金辉,张成省,周叁.野生大豆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因子的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2019

[10].张丹雨,曲甜甜,刘莹莹,郭英,卜宁.2株野生大豆根际促生菌抑菌促生作用研究[J].大豆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野生大豆主要的叶片类型Fig.1Ma...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种子白质半野生大豆产生(野生大豆种...野生大豆对疫霉菌的响应野生大豆各种形态份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RAPD聚...

标签:;  ;  ;  ;  ;  ;  ;  

野生大豆论文_牟玉红,李岩,王成会,侯春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