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措施

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措施

——以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为例

周园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史丹广西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摘要】从学生管理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得出就业能力的培养应靠学生自身、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就业能力培养应是全民的、长期的、持续的结论。认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应将“终身学习”作为工作重点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途径体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5-0021-02

就业能力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了一个社会人在就业市场中的所有能力,有专业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思想观念能力、心态调整能力、适应生存能力和应聘能力等综合性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还关系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构建,更关系到我国的和谐与发展。在社会劳动力市场更为完善和复杂的今天,大学生作为新生劳动力的一大群体,对其能力的要求更为突出。因此,掌握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现有情况提出整改措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迫在眉睫。

一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

1.重技能,轻理论

从目前我国招生制度看,高师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升学考试中加试成绩占60%,文化课占40%。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导致入学前体育生普遍对文化课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他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体育生一旦进入了高校,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是3∶7,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自然而然地在文化课的学习机会和总量上就大大减少。因此,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高师院校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相对偏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偏低的文化素质自然会对他们思维能力造成不利的影响。

2.重主科,轻副科

体育专业学生在高考前占用文化课的时间进行素质训练,进入大学后又以专业实践课学习为主。体育生特有的活泼好动性,实践课中较大的活动空间性、较强的自主性,使得他们在理论课上不拘小节,即“坐不住”的现象时常发生,忽视英语、计算机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对他们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力造成消极影响。

3.重学轻教

学生通过观察建立动作表象,再通过模仿逐步掌握动作是体育学科的一大特点。任课教师采用动作示范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学生观察与模仿后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活动方法、学习兴趣。学生对技能课训练的兴趣度大大高于理论课,这与专业课程设置和体育生的性格特点有紧密的联系,而部分学生面对项目众多的专项课程存在着动作技术掌握不全面,动作示范能力水平较低,一味的接受却不加以运用的问题,当轮到他们进行实习教学时,则出现眼高手低、教学示范漏洞百出等情况。

4.重交流,轻表达

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体育教师组织教学、运动训练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依靠语言表达能力。体育生性格开朗,活泼豪放,为人真诚大方,易融入集体中,但受到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的影响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稍有欠缺。

二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否提高与就业质量的好坏成正比关系,就业能力高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地点有较大的选择权,而就业能力低的学生则相反,体育专业类的学生亦是如此。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靠学生自身、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从辅导员工作出发,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1.重视并充分利用就业指导课

就业指导课开设得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学校就业工作率的高低。有部分学生认为从就业课中没有学到东西,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觉得无所谓,只有少数人感觉获益。这和教师团队的专业性不强、学生就业危机意识淡薄有一定的关系。体育学科是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科,因此应根据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素质特点和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实施符合体育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就业指导课,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学科专业性要求,真正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1)采用网络教学。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较高,运用网络学堂可以为他们提供系统、便捷的网络学习课程,直观上感受专家的职业服务,收获更大。(2)小班制教学。将就业指导从大而全的内容向专业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对有各种不同需求的学生开设相对应的指导,每个毕业生根据自己现有的问题主动学习。(3)体验式教学。教师指定主题,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通过查找、整理资料,做出媒体课件在小组中进行讲解,由其他成员提出问题,总结陈词,利用团体成员内部的动力来学习,让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

2.构建多元化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项必要活动,它可以培养能力、锻炼意志、增长知识、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主题班会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切入点。(1)根据不同学期推出相关主题。主题的策划引导着班会的发展方向,选题必须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际性。每个学期都有学习的侧重点,要结合当前阶段需要和学生现有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制定选题。(2)从室内到户外地点的转变。班会发展至今,仅局限于教室是不够的,将场地转移到开阔的地方和更广阔的空间,能让学生在更为轻松的、便于交流、利于接受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提高新技能,避免教育方法的单一和老套,消除学生的开会厌烦情绪,会起到更明显的教育效果。

3.加快推进出操活动特色项目

“闻鸡起舞是体育人应有的本质,把专业搞好才能更容易融入社会工作中。”体育专业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使其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提高就业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针对体育专业特殊性,必须从源头抓起,以出操活动为切入点,有的放矢。(1)出操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注重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并与时俱进,根据学校、学院活动调整出操形式,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的提升,在学院全体学生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围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等主题展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引导学生崇尚高雅的体育艺术,弘扬民族体育运动文化,培养高尚道德情操。(3)利用出操作为教学实习活动,针对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应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力,出操时以各小班为单位,每队每天分别派一名队员模拟老师一职,由当老师的同学教本队同学一套自编的徒手操,要求服装整洁、教态好、能够立刻进入角色、动作力度到位、语言规范,编的操新颖大方,做到三个镜面示范,严格按照教学步骤进行。

4.搭建“教学——实习”相结合的桥梁

教学实习的构建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而且由于企业自身的原因不能随时给大学生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实习环境。再者,一般说来,高校大学生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末或大四上学期,但作为师范类的体育专业学生来说,短期滞后的实习制度不能满足考查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欠缺后查缺补漏的问题,基于现实出现的情况,将学生的实习阶段提前,安排一个较长时间、细致系统的实习有利于学生顺利步入社会。

第一,教学实习长期化。教学实习基地是学校与社会单位共同建设的学生实习场所,目前学生在实习单位中接触的工作内容大多是表面和简单的,时间也不充足,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所以,应探索一个教学实习基地的长效育人机制,以学生毕业后的出路为导向,同校外单位合作,从大一起,根据单位的需求调整与设置特色课程和专业项目,定期派出学生到实习基地,由单位对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和工作表现打分,作为学生的一个成绩绩效点,表现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和单位签订协议成为其中一员,如此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步到位。

第二,学院交叉实习交流活动。实习交流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结合自己的不同经历向大家畅谈感悟和体会,达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实习教学改革质量。各个学院有其不同的专业设置和办学特色,培养的学生有其行业特殊性,实习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但总体上学院之间培养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共通性,所以可以和二级学院多方合作,为学生建立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在每次实习的完成阶段可以采用班会的形式让各专业学生总结交换感受,这样更能增进各学院学生之间的友好感情,促进二级学院的实习交流活动,全方位地探讨并指出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各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和跨专业学习提供有利的帮助。

第三,将实习贯穿于学生管理中。在大学里都集中安排有在中学进行体育教学时间的实习与观摩课程,任课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45分钟的观摩与45分钟的集体分析讨论,根据学生的交流感受提出教学实践安排,每位实习生完成4周的体育课教学实践。教学训练包括接班、接训练队、写教案、熟悉教学、带队等主要内容,几周的实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一是将实习贯穿于学生管理中,每天的出操活动增加实践教学,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实践教学行为,过后由班长组织,班级同学点评课堂教学质量,提出问题,改进意见,学生在全面反复的带操实习锻炼中积累经验,检验教学前、中、后期的整体水平,从而发展教师专业能力。二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以提高能力和积累经验为目的,在各个年级中开展与教学和专业技能相关的体育活动,活动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从组织到实施全部由学生来操作,从裁判到赛控全部由学生来承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总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是全民的、长期的、持续的,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将“终身学习”作为工作重点,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创新,建立长效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就业能力提高的意识,使得他们更加从容应对今后职业道路上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王雅荣.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高考教育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0(1):112~114

[2]蔡志源等.关于体育院系学风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13~116

[3]张亚平、邵伟德.体育专业学生对专业理论课学习的态度及影响因素[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4):17~18

[4]刘一鸣.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以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本科生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213~214

[5]林霞丽、茹正开.大学新生特色主题班会开展初探[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45~47

[6]王方春.试论体育师范生的教育实习[J].安徽体育科技,2004(2):123~125

[7]陈家起、杨祖辉.体育教育实习的“多元化”[J].体育学刊,2001(6):107~109

标签:;  ;  ;  

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