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异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籼稻,表型,异种,种质,后代,拟南芥,蛋白。
变异种论文文献综述
何昊东,张璇,陈通旋,周文娟,李正丽[1](2019)在《黄杨变异种质生长特性及DUS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黄杨变异种质的价值,依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黄杨属》国家标准对黄杨变异种质进行形态学特征及其DUS测试。结果表明:黄杨变异种质与原种的生长特性相近,黄杨变异种质相对于普通黄杨发芽较早,生根较晚,生长稍慢。黄杨变异种质在一年生小枝四棱形,全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无毛,黄色;新芽黄绿色;新叶革质,阔椭圆形、阔倒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叶面光亮,中脉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细毛,春季、夏季叶片黄色;冬季叶片黄绿色共有5处与普通黄杨不同。(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9年06期)
严再蓉,黄慰,韦红边,杜家会,黄有林[2](2019)在《中籼稻自然变异种紫中籼稻Y及其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8月中旬,在贵州省兴义市中籼稻生产区偶然获得3粒紫色中籼稻种子,命名为紫中籼稻Y。经鉴定圃观察,可知该资源具有紫红色特征并具稳定遗传性,分蘖8~65个,抗性强,生育期173~180 d,千粒重18~20 g,稻米细长紫色且无心腹白。由栽培试验得出,该资源产量12.0~13.5 t/hm2,大于常规中籼稻或杂交中籼稻,出米率75%~78%,能旱植;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该资源属于优质稻米。(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明俊,李忠峰,于莉莉,王俊,邱丽娟[3](2018)在《大豆子粒蛋白亚基变异种质的鉴定与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大豆优良品种中品661的298份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株系和610份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离大豆种子蛋白并计算各蛋白亚基的相对含量及11S/7S值。研究结果表明,突变群体与自然群体中不同亚基的变异系数差异极显着,但均以β亚基变异范围最大。另外,突变群体的α、β和酸性蛋白亚基的变异范围均大于自然群体。相关性分析显示:11S球蛋白与7S球蛋白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11S/7S值与蛋白含量相关性不显着,11S/7S值与11S和7S球蛋白各组成亚基均呈显着相关。此外,本研究还筛选出亚基明显变异材料6份,其中Ax亚基突变体尚未见报道,11S/7S值大于3的材料10份,蛋白含量大于48%的材料7份。本研究鉴定和筛选的种子蛋白变异种质为大豆品质相关基因发掘和品种改良提供了材料基础。(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柴志月[4](2016)在《低钙敏感拟南芥自然变异种的筛选及相关基因的粗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在低钙逆境中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本实验主要以拟南芥自然变异种为材料,通过对96种自然变异种进行筛选,筛选出一株低钙敏感自然变异种Wt-5,对其进行表型分析,发现Wt-5与拟南芥野生型Col-0相比,在低钙培养基(含有0μM CaCl2、20μM CaCl2)中具有根短、叶小而且黄的表型,而在CK培养基(含有1mM CaCl2)中表型无明显差异。通过原子吸收光谱的方法测定自然变异种Wt-5体内的总钙含量,发现生长在CK培养液中的Wt-5和野生型Col-0相比,体内总钙含量低于Col-0;当给予低钙处理后,发现在叶片(大叶或小叶)中,Wt-5体内的总钙含量仍低于Col-0。我们将Wt-5与生态型Ler进行杂交,得到F1和F2代植株,经分析显示Wt-5为单基因隐性突变体。再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突变位点粗定位至拟南芥2号染色体18.14M -19.5Mbp范围内。(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6-05-24)
陈方永,谢丽雪,倪海枝,王引,洪婷[5](2014)在《卵圆型软条白沙枇杷变异种质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卵圆型软条白沙枇杷变异种质为试材,母株软条白沙及中国、日本、新西兰3个国家的30个白肉枇杷栽培品种为对照,以形态学性状调查为基础,结合SRAP分子标记对变异种质进行鉴定研究。从96对引物中筛选出18对进行扩增,共获得135个位点,其中102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5.6%。不同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53~0.89之间。在GS为0.66处,可将31份枇杷种质分为4类。第Ⅰ类为来自中国浙江的8份种质。第Ⅱ类为来自日本、新西兰和中国江苏和福建的19个种质。第Ⅲ类为上海白沙和广西白蜜枇杷2个种质。第Ⅳ类为福建白梨和龙才白2个种质。而卵圆型软条白沙与对照品种遗传相似系数为0.55~0.88,与白荔枝的遗传相似度最大(GS=0.88),与乌躬白遗传相似度最小(GS=0.55),与母株软条白沙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73,二者的遗传相似度不大。生物学性状调查表明,卵圆型软条白沙变异材料与母株软条白沙在果型、种子数和可食率等性状上具有明显差异。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卵圆形软条白沙与母株软条白沙相比,综合性状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变异,应属芽变种质材料。本研究对枇杷变异材料的创新利用、新品种审定与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余海滨,董胜君,李爽,雷鸣雷,马发旺[6](2013)在《黄土丘陵区野杏表型变异种质的种子可溶性蛋白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黄土丘陵区野杏表型变异种质43株样木的种子可溶性蛋白图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3株表型变异野杏样木的种子可溶性蛋白电泳谱带丰富、多态、稳定,蛋白质亚基主要集中在14.4~66.5 KD,分布较广,多数种质都有其特征谱带。依据特征谱带的分子量进行聚类,将43株表型变异野杏样木划分为9类。从蛋白质水平得到的分类结果与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程度的异质性。研究表明种子蛋白质可作为野杏种内类群划分的遗传标记。(本文来源于《辽宁林业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张延红,高素芳,陈红刚,李晓霞,晋玲[7](2013)在《黄芩变异种质的生根壮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黄芩变异种质——白花黄芩的生根壮苗技术体系,为保存和进一步利用该特殊种质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方法:以白花黄芩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附加物的不同基本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壮苗培养。结果:适宜白花黄芩生根的培养基为1/2 MS(全减半)+IBA 0.02 mg/L+2%蔗糖,根诱导率高达100%;壮苗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全减半)+PP3330.2 mg/L+IBA 0.02 mg/L+2%蔗糖,试管苗绿色,节间正常,生长健壮。结论:1/2 MS(全减半)培养基和较低浓度的蔗糖有利于黄芩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适当添加IBA能显着提高生根率,根粗壮,根条数多;PP333对白花黄芩试管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矮化作用,适宜浓度能明显改善试管苗的素质,试管苗生长健壮。该试验建立了良好的白花黄芩试管苗的生根壮苗技术。(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3年04期)
吕学莲,白海波,李树华,蔡正云,高晓原[8](2012)在《导入普通野生稻DNA的水稻变异种质的耐盐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导入普通野生稻DNA的水稻后代的耐盐性,从中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材料,为水稻耐盐育种提供种质资源。以普通野生稻DNA导入到宁夏栽培水稻‘宁粳23号’中获得的10份变异后代为材料,研究各材料在盐胁迫下的发芽特性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170mmol/LNaCl处理下,材料D42、D5-54、D5-27、D-10、D102、DJ18和D68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较高,相对盐害率较低,在盐浓度为120mmol/L时,材料D5-27、DJ18、D5-54和D-10的耐盐性为强,地上和地下鲜、干重的盐处理与非盐处理的比值较高,材料D5-27、DJ18、D5-54和D-10的可溶性糖积累量高于其受体。材料D42、D5-54、D5-27、D-10、D102、DJ18和D68的芽期耐盐性较强,材料D5-27、DJ18、D5-54和D-10属于苗期较耐盐的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2年36期)
张希太,谢淑芹,张彦波,肖磊,张清华[9](2011)在《利用NaN_3诱变“中育5号”选育变异种质系及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创造小麦新种质系,利用诱变剂迭氮化钠并采用"种子处理同时鼓入空气"、"颖苞内滴加"、"生长点注射"3种方法诱变小麦"中育5号"。其中"种子处理同时鼓入空气"方法处理的"中育5号"种子出苗率高,M1代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变异率高,是适合小麦"中育5号"诱变处理的好方法。通过对诱变后代的系统选择,选出了YZY5-1、YZY5-2、YZY5-3 3个稳定的新种质系;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了"中育5号"及其变异种质系的基因组DNA,引物xgwm148、xgwm428、xgwm260、xgwm469检测出了丰富的多态性片段,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迭氮化钠对"中育5号"的诱变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潘仙鹏,洪莉,干才连,华国伟[10](2010)在《2个茶花变异种与原种间的I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茶花变异种及原种进行ISSR分析,所选用的100个引物中有12个产生了较为清晰有效、重复性好的条带。12个引物共扩增出110条带,其中8个引物可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1.8%。聚类分析表明,粉丹变异而来的金银丹与原种粉丹的遗传距离较小,由早春大红球变异而来的花早春与原种早春大红球的遗传距离较小,而粉丹和早春大红球2个种之间则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2期)
变异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9年8月中旬,在贵州省兴义市中籼稻生产区偶然获得3粒紫色中籼稻种子,命名为紫中籼稻Y。经鉴定圃观察,可知该资源具有紫红色特征并具稳定遗传性,分蘖8~65个,抗性强,生育期173~180 d,千粒重18~20 g,稻米细长紫色且无心腹白。由栽培试验得出,该资源产量12.0~13.5 t/hm2,大于常规中籼稻或杂交中籼稻,出米率75%~78%,能旱植;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该资源属于优质稻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异种论文参考文献
[1].何昊东,张璇,陈通旋,周文娟,李正丽.黄杨变异种质生长特性及DUS测定[J].农技服务.2019
[2].严再蓉,黄慰,韦红边,杜家会,黄有林.中籼稻自然变异种紫中籼稻Y及其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9
[3].张明俊,李忠峰,于莉莉,王俊,邱丽娟.大豆子粒蛋白亚基变异种质的鉴定与筛选[J].作物杂志.2018
[4].柴志月.低钙敏感拟南芥自然变异种的筛选及相关基因的粗定位[D].内蒙古大学.2016
[5].陈方永,谢丽雪,倪海枝,王引,洪婷.卵圆型软条白沙枇杷变异种质鉴定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
[6].余海滨,董胜君,李爽,雷鸣雷,马发旺.黄土丘陵区野杏表型变异种质的种子可溶性蛋白图谱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3
[7].张延红,高素芳,陈红刚,李晓霞,晋玲.黄芩变异种质的生根壮苗研究[J].中药材.2013
[8].吕学莲,白海波,李树华,蔡正云,高晓原.导入普通野生稻DNA的水稻变异种质的耐盐性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12
[9].张希太,谢淑芹,张彦波,肖磊,张清华.利用NaN_3诱变“中育5号”选育变异种质系及SSR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1
[10].潘仙鹏,洪莉,干才连,华国伟.2个茶花变异种与原种间的ISSR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