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泵论文_王建升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片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叶片泵,油膜,摩擦,子母,厚度,流量,作用。

叶片泵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升[1](2019)在《16MN高压压铸机叶片泵噪声故障分析及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片泵是中高压液压系统中常用的动力元件,叶片泵的噪声故障也是液压系统中常见的故障之一。介绍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描述了OL1600S高压压铸机泵站原理及布置形式,并对高压叶片泵的噪声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系统存在油液污染度大、液压油变质、液压泵存在吸空和气蚀的问题。针对这3个问题,分别采取如下措施处理:更换全部滤芯,更换液压油并清理油箱,回油区与吸油区之间加设过滤网,将吸油滤芯过滤精度由50μm提高到500μm。经过上述处理,设备运行平稳,问题得到解决。(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22期)

钟实[2](2019)在《基于计算机软件的双作用式叶片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当今计算机软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双作用式叶片泵是一种典型的旋转机械,是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保证双作用式叶片泵运行质量,采用计算机软件控制设计加工方案是不错的选择。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双作用式叶片泵进行介绍,进而提出计算机软件在双作用式叶片泵设计加工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9年11期)

李少年,陈龙,张磊,赵茹,胡振铭[3](2019)在《高压子母叶片泵配流副油膜的温升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高压叶片泵的性能,提升配流副的摩擦特性,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的方法,研究配流副油膜不同部位的温升情况。首先分析了吸油区和排油区的内、外层区域油膜油液运动情况,建立油膜温升的计算模型。然后从理论计算结果、温度场数值模拟云图和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发现,高压子母叶片泵配流副油膜的温升受到工作压力和油膜厚度的影响,油膜厚度一定时,油膜温升值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而工作压力一定时,油膜温升值随油膜厚度增大而减小。配流副吸油区油膜的内外层区域的温升值不一样,外层区域油膜温升值比内层区域高0.5~1℃。相同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受到剪切流动和较大压差流动的共同作用,吸油区油膜温升值比排油区油膜温升值高1.5~3.5℃。排油区外层区域的油膜温升值比内层区域的高,内外层区域油膜温升值沿圆周方向均从两侧向中心方向增大,中心位置温升值最大,差值约为0.25~0.5℃。(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陈龙[4](2019)在《高压叶片泵浮动配流副油膜温度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技术在机械制造加工等许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进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着制造强国迈进。而其中的液压泵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是液压技术的核心,通过液压泵结构的优化设计可以大幅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高压叶片泵浮动配流副油膜温度的分布,由于配流盘与转子、定子形成的摩擦副一直以来作为叶片泵优化设计的难点,对叶片泵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文选用了叶片泵浮动配流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其配流副油膜温度分布的情况,从而为提高叶片泵的工作性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点:首先,基于国内某型号子母叶片泵的结构参数,分析了该叶片泵的配流副在叶片泵工作时的作用和油膜油液的运动状况,从而得出叶片泵配流副油膜温度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油膜油液发生剪切流动和压差流动造成的。针对以上原因,通过理论推导分别得到剪切流动和压差流动的温升公式,进一步推导出剪切流动和压差流动联合作用下的温升公式。将浮动配流副油膜分为吸油区和排油区两部分,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关系,最终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得出配流副油膜温度的分布情况。其次,选用间接接触式温度测量方法,通过采集配流盘背面各点的温度值,再根据配流盘本身材料的热物理特性和温度的传递方式反推出配流副油膜层的温度分布,同时还设计了同步温度采集系统,对传感器型号的合理选择,确定温度采集点位置,对实验子母叶片泵关键零件的加工改造以及液压系统的搭建来确保实验方案具有可行性。最后,测量得到叶片泵配流副油膜温度分布的实际数值。对实验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配流副油膜关键位置的温度变化,从而推断出整个配流副油膜温度的分布情况,并与之前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实验与理论基本一致。从而得出该型号子母叶片泵浮动配流副油膜温度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林凯[5](2019)在《转速与表面粗糙度对子母叶片泵配流副摩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子母叶片泵在正常工作时有多对摩擦副共同工作,其中配流摩擦副是主要的摩擦副之一。一般情况下,配流摩擦副的好坏决定了子母叶片泵的性能高低,但是我国的液压元件长期以仿制国外产品为主,仿制出来的子母叶片泵不论是在性能还是使用寿命上都较国外有差距,对于子母叶片泵配流摩擦副的研究就更加稀少,研究配流摩擦副对于提升子母叶片泵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子母叶片泵配流摩擦副易磨损的缺点从理论计算与摩擦学试验两方面出发,研究了不同转速与配流盘表面粗擦度对配流摩擦副的摩擦影响,得出了如下结论:(1)在分析配流盘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建立了简易计算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出子母叶片泵配流盘正反面的受力大小,分析了配流副的受力情况。(2)在选取了不同试验转速的条件下,利用摩擦试验机的标准摩擦副研究了转速对配流副材料的摩擦影响发现转速越高配流副材料的摩擦系数下降速度越快。通过计算下试样的磨损率得到了转速越高下试样磨损率越大,高转速下磨损率的增长速度比低转速下要慢的结论。子母叶片泵配流副的实际材料具有一定的耐磨性。(3)自行设计了试验装置对摩擦试验机进行了改装,通过试验装置将子母叶片泵的配流摩擦副安装在摩擦试验机上进行摩擦试验以获得配流摩擦副的真实摩擦数据。对比配流副材料的摩擦试验发现真实配流副的摩擦状况与单纯的材料摩擦试验不同,而配流副的复杂结构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1200r/min的试验条件下,配流副摩擦状况稳定,摩擦系数无太大波动。(4)对配流盘表面进行机械加工使其表面粗糙度变为Ra3.2,然后进行配流副摩擦试验以研究配流盘表面粗糙度为Ra3.2时对配流副的摩擦影响,发现随着转速的提高粗糙度对配流副摩擦系数的影响变小。对比计算得到的下试样磨损率发现其变化趋势均相同,这说明材料本身的特性才是影响材料磨损率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刘阳阳[6](2019)在《双作用高压叶片泵内部泄漏分析及流量脉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叶片泵向着高压和高速方向发展,流量脉动制约着其工作性能的提高,流量脉动会带来噪声、压力冲击、空化和振动等一系列问题。叶片泵流量脉动主要是由于内部的泄漏和工作腔中油液的排量变化引起的,叶片泵内部各运动副之间的缝隙存在泄漏流动,工作压力的提高会进一步扩大内部的泄漏流动,同时转速的提高会降低叶片泵的吸入性能,加剧工作腔中的空化现象和流量倒灌,所以叶片泵高压和高速化会带来更大的流量脉动。针对叶片泵内部的流量脉动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模拟仿真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叶片泵内部的缝隙流动方式,建立了内泄漏数学模型,分析和计算了不同工况下泄漏量变化情况,计算得到轴向缝隙流动为主要的泄漏路径,并建立泄漏损失的容积效率数学模型,分析了温度、转速和轴向缝隙对容积效率的影响。2)仿真得到了配流副油膜中的压力分布和速度矢量分布图,分析得到油膜上压力分布和油液的流动方向与理论分析的泄漏路径基本一致,将仿真泄漏量和理论泄漏量进行对比,证明了泄漏理论数学模型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为研究高压叶片泵内部的泄漏提供理论支持。根据配流副的功率损失,计算得出配流副理论最佳油膜厚度。3)建立叶片泵完整流道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工作腔在转动过程中内部的压力和空化变化情况,发现工作腔与排油区接通时,高压油液会倒流进工作腔中,从而会对流量带来一定的脉动,空化现象发生在压力突变和油液流速较快的位置,在吸油区空化现象最严重的位置发生在定子过渡曲线的中点附近。4)分析了不同进口压力、出口压力、转速、叶片个数和叶片与定子内壁面的间隙对叶片泵的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的影响,得出进口压力对流量脉动的影响相较于出口压力会更大,吸油区的空化范围和强度会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叶片个数的增加和叶片与定子内壁面间隙的增大,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会有一定的改善,但输出的平均流量会相应的减少。(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肖秋芳[7](2019)在《基于AMESim的单作用叶片泵压力及流量脉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单作用叶片泵压力及流量脉动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叶片泵自身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叶片泵在不同配流方案下的工作腔压力波动情况及叶片泵在采用不同叶片数目时输出流量脉动情况。在AMESim中建立单作用叶片泵的模型,并结合相关参数对叶片泵在不同配流方案及不同叶片数目情况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这不仅可以缩短单作用叶片泵的开发周期及开发成本,同时对单作用叶片泵的优化设计及提高叶片泵的使用性能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高俊峰,隋广东,吕世君,闻德生[8](2019)在《双定子叶片泵滚柱连杆组摩擦副润滑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出滚柱连杆组摩擦副作用力及内外滚柱偏转角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到作用力及接触应力最大位置,将其作为滚柱连杆组摩擦副润滑分析位置,并采用弹流润滑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滚柱连杆副的润滑特性随滚柱半径的增大及液压泵转速的升高而变好;滚柱-连杆副的最小油膜厚度和膜厚比随半径差增大而迅速减小,随滚柱半径的增大而缓慢增大;当滚柱半径选取范围为2.5~3.5 mm,半径差取值范围为0.05~0.55mm时,该摩擦副的润滑状态良好;半径差越小,该摩擦副的润滑状态越好,考虑到实现径向间隙补偿,半径差设计范围为0.3~0.5 mm.(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尉丰婵,翟鹏飞,王蕊,张晶晶,李思远[9](2019)在《叶片泵泵轴的建模与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片泵泵轴一般是用优质的碳素钢制造的,叶片泵轴不仅要支撑和连接叶轮,还要带动叶轮旋转,因此叶片泵轴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来满足扭转和抗弯强度。文章根据叶片泵的特点,从叶片结构设计、泵的结构性能分析等方面对叶片泵泵轴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主要根据现有的工作情况确定单作用叶片泵泵轴的零件尺寸,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叶片泵泵轴进行实体的建模和虚拟安装配置。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泵轴危险点的疲劳应用系数。(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4期)

黎义斌,张人会,程效锐[10](2019)在《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叶片泵水力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传统工科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模式僵化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借鉴美国STEAM课程思想,以"叶片泵水力设计"课程为例,根据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将项目式教学方法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基于问题导向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从被动式教与学到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的根本性转变。将项目式教学全流程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探索了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思路、评价方法和教学效果。通过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27期)

叶片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当今计算机软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双作用式叶片泵是一种典型的旋转机械,是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保证双作用式叶片泵运行质量,采用计算机软件控制设计加工方案是不错的选择。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双作用式叶片泵进行介绍,进而提出计算机软件在双作用式叶片泵设计加工中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片泵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升.16MN高压压铸机叶片泵噪声故障分析及处理[J].机床与液压.2019

[2].钟实.基于计算机软件的双作用式叶片泵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

[3].李少年,陈龙,张磊,赵茹,胡振铭.高压子母叶片泵配流副油膜的温升特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9

[4].陈龙.高压叶片泵浮动配流副油膜温度分布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5].林凯.转速与表面粗糙度对子母叶片泵配流副摩擦特性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9

[6].刘阳阳.双作用高压叶片泵内部泄漏分析及流量脉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7].肖秋芳.基于AMESim的单作用叶片泵压力及流量脉动的研究[J].科技通报.2019

[8].高俊峰,隋广东,吕世君,闻德生.双定子叶片泵滚柱连杆组摩擦副润滑特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尉丰婵,翟鹏飞,王蕊,张晶晶,李思远.叶片泵泵轴的建模与有限元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

[10].黎义斌,张人会,程效锐.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叶片泵水力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

论文知识图

原动机与工作机旋片式机械泵Fig.3.14ZX-70rot...基于单作用叶片泵的变量泵针对...叶片泵与滚子叶片泵离心泵轴流泵

标签:;  ;  ;  ;  ;  ;  ;  

叶片泵论文_王建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