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云[1]2004年在《化学新课程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依据我国古代教育理论“知”与“行”的辩证关系和当代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本着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对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从它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目的、意义、指向等,以及在新课程标准中的本体内容、活动与探究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选择活动与探究内容的原则。同时在活动与探究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旨在为中学化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构建和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本文包括五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及成果如下: 问题提出部分,对论文的由来,研究的方向、研究的价值,作了简要的说明。 “活动与探究建议”——新化学课程内容部分,着重对“活动与探究建议”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的界定、“活动与探究建议”的含义、化学课程内容含义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分析、研究和概括。 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内容的分析部分,主要对《高中化学课标》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从活动与探究的内容、活动场所、活动与探究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从中挖掘出这一新课程内容在实施中注意的事项和相应的教育、教学价值,以便提出选择活动与探究这一动态、弹性课程内容的依据。 活动与探究内容的设计与实施部分,从实验类活动与探究、调查类活动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类活动与探究,叁个方面进行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用大量的案例进行说明。力求倡导从我国各地的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落实“活动与探究建议”的思想、目的和它的教育教学价值。 最后提出四条结论。
付德英[2]2011年在《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模块科学探究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在整理了科学探究和教科书编写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分析、比较研究的基本框架,设定了统计分析的维度指标,并以此为依据对叁套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内容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以定量分析结果为参考继续进行定性分析,从而得到本研究的结论,并给出了相关教科书的使用建议。本研究关注现行叁套教材的必修模块,着眼于教材静态的文本分析,进而做出了相关的比较研究。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该部分主要概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意义、目的、内容以及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的总体设计。第二章,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从科学探究的定义内涵和教材中的科学探究研究分析两个方面进行,了解了国内外教材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本应研究的核心概念“科学探究”和“化学教材”进行界定。第叁章,数据统计过程。本研究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按照内容分析法的步骤,在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文本分析比较维度以及各维度下的指标体系的建构过程,建立分析类目表,并对之进行信效度分析。第四章,统计结构及其分析。该部分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并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要求,对现行叁套化学教材的必修模块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第五章,叁个版本教材间的比较分析。该部分主要利用已得统计结果,从探究活动设置的数量、探究活动的呈现形式、探究活动的内容选择、探究活动类型、探究任务类型、探究活动开放水平六个方面对叁套教材中的科学探究进行了比较分析。第六章,结语。该部分主要总结了本研究的研究结论,针对结论对教材编写者、教师、学生叁个主体提出相关建议,并反思了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补充研究方向。通过比较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从探究活动的数量上来看,苏教版教科书中的探究活动最多,鲁科版次之,人教版最少。但是从单一科学探究活动所占教材页面篇幅来看,鲁科版教科占的篇幅最多,人教版和苏教版差异不大。第二、从科学探究的文本呈现形式来看,现行叁套教材在具体探究活动的表达上都借助了示意图、实物图以及不同形式的表格等,以期对文字符号的内容呈现加以辅助或补充。鲁科版中的实物图、示意图和表格的利用质量最好,还创造性地给出“工具栏”、“方法引导”、“知识支持”栏目,给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保障。第叁、从科学探究内容对象的选择来看,事实性知识的科学探究内容是叁套教材共同关注的焦点,所占比例是最大的,理论性知识次之,技能性知识最少。对于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叁套教材中有部分探究活动是针对相同知识内容进行设计的。第四、从科学探究的活动类型来看,但从数量上来讲,叁套教材都是交流类探究居多,实验类探究次之,调查类探究最少;从包含探究要素的多少来看,叁套教材又都是以实验类探究包含的探究要素最为全面,调查类探究次之。鲁科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要素最为全面且过程表达清晰。第五、从科学探究的任务类型来看,考虑到必修模块的地位和功能,现行叁套教材都是逻辑推理任务为主,不涉及测量性任务,其余类型的探究任务分布均匀,苏教版教材中对建造性/工程性任务关注较多。第六、从科学探究的开放水平来看,人教版和鲁科版教科书都是以2、3、4级水平的科学探究为主,苏教版则主要以2级水平的科学探究为主。人教版和鲁科版教科书都注意到了循序渐进地提高科学探究开放水平,苏教版则基本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刘云[3]2016年在《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践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但如果学生一直以被动接受的方式来获取知识,那么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转变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教科书编写“应把‘数学探究’等活动恰当地穿插安排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数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和创造的激情,提高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在该标准指导下编写而成的各套高中数学教科书,与传统数学教科书相比,在内容、体例、结构、组织等方面有较大变革。尤其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在教科书正文及附录中设计了众多的数学探究内容,为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课程资源。这种在教科书中设计探究内容以顺应知识转型社会背景的教科书编写新方式,给习惯了传统讲授式教学的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使用教科书来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同样居于主导的地位。面对课程改革中教师对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误解,所带来的用“学生通过记忆和练习接受导学案上的数学知识”来替代“学生依据教科书设计进行知识探究”的错误做法,研究教师主体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具有了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论文围绕“高中数学教师是否会使用教科书中的这些探究内容?会如何使用这些探究内容?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师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应该如何促进教师使用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等问题,以教师为主要对象,兼涉学生,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一方面可揭示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推进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为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提供来自实践和实证的考量。本研究将教科书视为课程的载体,亦为教学的工具,兼具课程文本和教学活动文本的双重身份,其本质属性包括内容属性和教学属性,内容属性侧重的是教科书的编制取向、内容选取、内容编排与组织等方面的特征,关注的是教科书内容的课程价值取向;教学属性则指向教科书在教学设计、学习评价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属性,是教科书所体现或潜在地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性。借鉴教科书分析及使用研究的已有成果,本研究认为探究内容作为教科书中的一类特定内容,其亦具有特定的内容属性和教学属性。本研究从探究内容的教学属性出发,借鉴教学设计“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目标”的叁维度架构,建构了探究内容的分析框架,并将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操作化界定为:教师选取探究内容、执行探究内容教学策略、实现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活动。本研究视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为微观领域内的课程实施,故而以TIMSS(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课程框架为理论基础,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采取文献法、内容分析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了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编写特点及教师使用活动中对这些特点的践行,并探查了影响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因素,提出了促进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具体而言,研究首先对课程文件、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已有研究成果以及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进行综合研究,以构建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文本分析的框架。其次采用该框架分析了人教版(必修和选修2系列)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在内容呈现和探究对象、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等侧面的编写特点。再次基于内容分析的结论,使用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样本教师使用探究内容时对这些特点的践行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在数据叁角检证的基础上归纳出样本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建议。研究主要获得了如下结论:其一,探究内容文本分析框架由3个维度(探究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目标)8个类目组成,包括:呈现探究内容的栏目、探究的对象、探究的主体、探究的组织、探究的技能、探究的水平、探究目标的类型和呈现。其中多数类目分为若干子类,如探究的对象分为陈述性知识探究、程序性知识探究、知识创造性应用探究和知识模仿性应用探究,而探究的水平则分为问题起始型、论据起始型、结论起始型和论证起始型。其二,文本分析发现,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编写具有如下特点:在内容方面,教科书中设计了众多的探究内容,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章节正文中的思考、观察和探究小栏目,以及章节附录中的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和实习作业大栏目;它们以引入数学新知识为主要意旨,72.4%的探究内容以数学知识的探究为对象(其中以陈述性知识居多,占58.7%,程序性知识仅占13.7%),余下27.6%以数学知识的应用为探究对象(其中创造性应用占11.8%,而模仿性应用则占15.8%)。在教学策略方面,教师用书中对探究内容的指导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62.2%的目标设计陈述及39.0%的探究内容教学建议陈述主体包括学生);强调应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探究内容仅占18.1%,强调给予学生充足时间来探究的仅占2.0%,明确标注多人探究的仅占4.2%,其余则未指出学生探究的组织方式;探究技能以基础技能为主(占总技能频次的84.1%),综合技能为辅(占总技能频次的15.9%),接近半数(48.0%)的探究内容训练的探究技能超过2种,在基础技能中推理、观察、比较最受重视,分别在50.1%、20.3%、18.1%的探究内容中需要使用,最不受关注的是控制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和形成假设的探究技能,分别在0.6%,0.6%和1.5%的探究内容中受到使用;探究开放水平以结论起始型最多占81.5%,证据起始型次之占10.2%,论证起始型第叁占6.0%,问题起始型最少占2.0%。在教学目标方面,73.1%的探究内容教学指导中陈述了教学目标,其中陈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比例最大,占到57.8%,陈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比例次之,比例为26.1%,陈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相对最少,占到了13.3%;探究内容目标在陈述时以内部过程为主,占52.7%;其次是既不陈述内部过程也不陈述外显行为的,占10.0%,仅陈述外显行为的排第叁,占6.4%,余下的则为既陈述内部过程也陈述外显行为的,占4.0%。其叁,样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具有如下特点:探究内容的选择与改编方面,正文中的探究内容选用比例较高,观察课例中89.6%的探究任务得到了选用,问卷调查中64.8%的样本教师反映选用了教科书中多数探究内容,相对而言附录中的探究内容选用较少;教师较少对探究内容进行改编,观察课例中58.0%的探究任务未经过教师的任何改编,且教师的改编往往弱化了课堂上的学生探究(占58.6%),教师访谈中有5人改编弱化学生探究,有2人改编加强了学生探究。探究内容的教学策略执行方面,学生主体性地位获得了一定体现,问卷调查中仅5.8%的教师喜欢选用教师讲解的方式,其余94.2%的教师倾向于给予学生一定探究机会,课堂观察中比例相当;教师倾向于师问生答的师生互动方式,问卷调查中84.7%的教师喜欢采取师问生答的方式来进行探究,课堂观察中这个比例为81.5%;学生更多运用基础探究技能来进行探究,问卷调查中教师选择让学生提问创造的比例最小,课堂观察中则综合技能使用频次仅占到9.8%;探究开放水平维度的考察则发现,学生的探究空间较小,课堂观察中探究任务的平均开放水平为2.23。探究内容的教学目标凸显方面,接受访谈的9位教师,叙述了自己在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时所关注的教学目标,有7位(77.8%)谈及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有4位(44.4%)谈及过程与方法领域的教学目标,另有5位(55.6%)谈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其四,样本教师对探究内容的使用,受到来自教师自身、学生、教科书、学校环境和社会文化五个方面的影响:教师自身方面,65.6%的教师认可探究内容的编写意图是提供师生开展探究教学的素材,但仅52.4%的教师认可探究内容的探究任务应由学生来完成;72.4%的教师认同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且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内容属性与教学属性的认同均值超过对配套资源的认同均值;处于5个探究内容关注阶段(信息、个人化、管理、结果、合作)的教师比例分别为39.8%、77.3%、58.0%、73.3%、86.5%,表明教师主要关注探究内容对自身带来的影响,探究内容使用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和与其他教师就探究内容的使用进行合作等叁个方面;另外教师的个体能力水平和经验亦会对探究内容的使用带来一定影响。学生方面,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学生的参与性、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兴趣分别有71.1%、64.2%、61.1%的教师认同会对其探究内容使用带来影响,另有81.3%的教师反映班级人数太大,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实施。教科书方面,探究内容对考试的重要性、探究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的需求、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探究内容的难度、探究内容的启发性与必要性、探究内容的生活性、探究内容的可操作性等均会对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带来影响。学校环境方面教学时间紧、硬件条件缺乏、教学以知识为取向而非能力为本位及政策制度层面的文化如是否提供给探究内容使用有利政策和教研制度支持等,亦是制约探究内容使用的重要因素。社会文化方面,对探究内容使用的影响则来自于科举制度的考试文化传统、实用主义的功利文化环境和精耕细作的农业文化传承。其五,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教师内在提升、教科书编制、学校环境改善以及社会整体文化等四个侧面提出促进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教师提升策略方面,对探究内容的选取与改编,教师应依据探究主线来取舍教科书中探究内容、依据“探究的流畅性”来增加探究内容、依据“探究的明确性”来改编探究内容、依据“教学的现实性”来创生探究内容;对探究内容教学策略的执行,教师应树立合理的教科书使用观、从数学本质和数学探究的特征以及数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出发来引导探究、正确认识数学探究过程与结果的双重性、并分清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的角色地位;对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应正确认识并合理呈现探究内容的教学目标。教科书的编制方面,应通过广泛调研来确定并明确指出探究内容编制的目的,并正视不同教科书位置中探究内容编制目的的差异;探究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价值性、探究性、操作性、趣味性、层次性、文化性等原则;探究内容的呈现则应遵循集中性、完整性、问题性、阶梯性、阅读性、指导性等原则。学校层面应转变仅围绕高考的教学取向并在教研活动中关注探究内容使用。社会文化层面则应做到全面认识高中数学教育培养目标、家长和社会大众切勿给予学校教育过多外部干涉、高考命题应转向关注问题解决能力。论文分为8章,绪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编写特点分析、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现状透视、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影响因素、促进教师使用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研究首次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编写特点和使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主题新;2)研究着眼于教科书的教学属性,将高中数学教师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视为探究内容教学设计意图的实施活动,从探究内容的选取、探究内容教学策略的执行和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凸显叁个维度对其进行了探查,研究的视角新;3)研究采用TIMSS课程框架作为理论框架,通过研究证实了其对探究内容使用这一微观课程实施领域的解释力,亦发现了课程、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文化各个层面因素对教科书使用及教学实践活动影响的交互性,揭示了教科书使用是一复杂的教育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研究结论新。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研究仅涉及TIMSS课程框架中叁个层面课程中的两个——预期课程与实施课程,且仅关注教师主体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未能够揭示探究内容使用的效果;2)研究采取多种工具收集数据,原始资料非常庞杂,掌握不易,故不排除数据分析时忽略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整体意义”,而只作了片面推断的可能性;3)研究受取样局限,故而更追求理解性和建设性的结论,而缺少一般量化研究的确定性、普遍性和推广性。
秦丽梅[4]2015年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实验内容的分析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正式推广实施是从2004年开始的,这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在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的标志。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着眼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程的基础,在这种新理念的要求下,实验教学也应该做出一定的变革。高中化学现行叁个版本教材中都运用了大量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为了帮助高中化学教师更有效的使用教材,本研究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1和化学2的“内容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里所出现的,与化学实验内容相关的要求为分析依据,对现行叁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必修2中的化学实验内容与《课程标准》比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概述和阐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章,文献综述。这部分主要是对国内高中化学教材中实验内容的比较以及国内外高中化学教材中实验内容的比较相关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资料查阅和分析。第叁章,对叁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内容标准”要求的实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内容标准”要求的实验内容呈现情况做了统计分析。发现叁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对“内容标准”的要求都非常重视,只有个别要求没有设计成实验。第四章,对叁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活动与探究建议”要求的化学实验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对呈现情况做了分布统计和比较。第五章,结论和建议。对所做的教材分析进行整合讨论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建议。
范建军[5]2007年在《初、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衔接研究》文中认为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历来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倍受关注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化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都加强了实验探究的教学内容,化学新课程教材已注意整体设计初、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和学习要求,但初中毕业生要适应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学习要求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一个过程。这里就存在初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过渡和衔接的问题。做好初、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衔接研究,有利于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平稳过渡。本文在分析了有关国内的研究现状后认为,新课程改革之后,国内研究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文章大量涌现,但是对新课改强调的——从初中到高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缺乏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叁个方面的系统的研究,而对初、高中探究性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更是很少涉及。本文把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相应实验教科书中的探究性实验内容,联系起来研究分析。最大限度的消除实验探究教学要求和实验内容中可能存在的衔接不畅的问题。对初高中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叁个方面的衔接问题,进行研究之后,结合新课程标准所蕴含的人本主义的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在初、高中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叁个维度得到统一和谐发展的衔接策略。本文认为做好初、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衔接,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其中转变教育观念,强化衔接意识是前提,重视化学的起始教育是基础,加强教材中探究性实验内容的衔接是根本,注重实验探究教法的衔接是重点,加强实验过程与方法的衔接指导是关键,对学生情感激发是保障。初、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加强新旧实验知识与实验技能之间的联系,做好学生实验知识与实验技能的衔接;同时要把握化学学科特点,改进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做好初、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过程与方法的衔接和过渡;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等方面的联系,注意反映化学学科的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对学生适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衔接教育;改进实验教学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科学探究、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等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促进初、高中实验探究教法的衔接和过渡;以帮助学生实现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平稳过渡,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刘颖[6]2007年在《化学新课程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变革。新的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单纯的少数精英;新课程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新课程要培养学生自学、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化学教学大纲》相比,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新增了“活动与探究建议”这个栏目。那么,它是怎样发展化学课程内容的?从哪些方面发展的?在教学的实施中如何赋予使命的?本研究从它设置的依据入手,分析了它产生及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教学价值。然后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活动与探究建议”时应遵循的原则。本文重点从活动方式对《高中化学课标》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的类型做了具体的数字分析及统计,通过研究表明,“活动与探究建议”的设置和安排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并且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性。最后,针对这叁种活动方式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在实际教学中的设计及实施给予了一些建议和方法并结合了具体的教学案例。
侯千金[7]2013年在《高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针对目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学化学教学论中的相关理论、新课程标准及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构建高中化学实验新课程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编写了高一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并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最后试图找出对今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建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进行了概括阐述,并分析了研究意义;第二部分,论文的主体部分根据中学化学教学论中的相关理论,结合新课程标准,构建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编写了高一化学实验新课程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并且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第叁部分,针对以教学案例,考察教学效果,并且针对高一化学实验中实施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据此得到有意义的结论与启示。前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及标准差都没有显着性差异。后测(实施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一个学期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统计结果显示:平均分分别是8.84和7.16,优秀率分别是21.05%和8.11%,及格率分别是52.63%和27.03%,标准差分别是9.18和14.26,即实验班较对照班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倾向性调查中表明:①实验班喜欢学习化学的占88%,对照班占63%,说明实验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了;②学生喜欢以教师讲解为主传统教学方法的实验班占23%,对照班占66%,说明实验班学生已经不习惯传统教学方法了,而对照班仍然习惯于该法;③喜欢与他人交流、讨论、合作的实验班占82%,对照班占39%。由此可见,实验班学生习惯、学习方式正在改变,被动应付学习的少了,善于思考的学生多了,而对照班还是习惯于被动应付。探究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实验,符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的新课程教育理念,且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各种学习能力。
高瑛[8]2006年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活动与探究”所涉实验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5年江苏省成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实验区,结合新教材在我省的使用情况,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化学新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的阐述,并联系课程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中的相关内容,详细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活动与探究”所涉实验内容,并自行摸索该系列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其优、缺点。结合实际,深入中学进行相关的调查,分析苏教版教材中“活动与探究”所涉实验在中学的开设情况,以及广大师生对此的反映情况,进一步明确“活动与探究”所涉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功能。论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等等。 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理论依据,第叁部分介绍了对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活动与探究”所涉实验的具体研究,第四部分详细介绍了对“活动与探究”所涉实验在中学的实际开设情况的研究,第五部分阐述了研究的体会与反思。 本文由于时间限制,仅对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1》的前两个专题进行了中学课堂的实际调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中学更好的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做些许的基础积累工作。
杨红卫[9]2013年在《新课程背景下巴彦淖尔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新课程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落实和实施,都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学。所以加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的价值观。在新课程化学教学中,提倡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化学实验变成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叁维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实验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化学新课程实验的特点、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在此基础上对巴彦淖尔市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展开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了对巴彦淖尔市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效率的对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探讨如何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实验、演示实验等方面加强高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验能力、探究意识、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主要的对策有:加强培训和监督,提高化学教师和实验员的整体素质;转变领导观念,加快实验室建设;建立新的评价方案,加强学生实验的过程管理;提高探究实验的效率,改常规实验为微型实验;努力开发探究性实验,让化学实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手段;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有效地改进,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地取材,充分开发替代仪器和试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有效的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并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吕海平[10]2010年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文中提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呈现了新的知识体系和目标体系,于是转变教学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实现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才能实现新课程的叁维目标,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力求实现以探究为主,多种教学方式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可以充分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从而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积极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目前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课题立足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教学的要求,对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说明,构建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途径。最后,通过实践研究验证教学效果。本文对教学方式的转变途径进行研究,以求对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本课题研究主要包含四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在这一部分,主要是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分析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方式转变的要求。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对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制定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并确定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进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思路。(2)第二部分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新方式”。本部分旨在通过分析,进一步明确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的涵义,从而为其在教学中的实施奠定基础。其中主要以探究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情景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上述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中的体现,并且对叁个版本(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新教材中的栏目进行分析,总结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多样化的栏目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从而为构建教学方式的转变途径提供基础。(3)第叁部分是“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方式转变途径的研究”。这一部分是具体地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转变途径,主要有四条途径: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过程中转变教学方式、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在概念与案例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最后在实践研究中验证理论构建的转变途径的实施效果。这一部分的研究方法是:对新旧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各部分内容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的模式,分析新课程内容对教学方式的要求,从对比中寻找教学方式的转变途径,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是:与所选定的实验学校的教师访谈,发现理论构建的转变途径的不足之处,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转变途径进行修改;选取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在实验班级的教学中实施新的教学方式,对照班级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比两个班级的学习成绩,分析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检验新的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4)第四部分是“研究反思”。对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从而明确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化学新课程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的研究[D]. 王凤云.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2].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模块科学探究的比较研究[D]. 付德英. 西南大学. 2011
[3]. 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研究[D]. 刘云. 西南大学. 2016
[4].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实验内容的分析研究[D]. 秦丽梅. 山东师范大学. 2015
[5]. 初、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衔接研究[D]. 范建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6]. 化学新课程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的研究[D]. 刘颖.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7]. 高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D]. 侯千金.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8].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活动与探究”所涉实验的研究[D]. 高瑛. 南京师范大学. 2006
[9]. 新课程背景下巴彦淖尔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思考[D]. 杨红卫.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10].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D]. 吕海平. 四川师范大学. 2010
标签:中等教育论文; 数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 教师技能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