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论文_于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教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教育学,中国,学科,性教育,改革开放,的人,老年。

中国教育学论文文献综述

于伟[1](2019)在《陈元晖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管锥》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元晖作为我国着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从多学科的视角重视对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并以《中国教育学史遗稿》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为我国教育学史研究奠基。陈元晖认为,教育学的发展需要回到古代教育思想中去,以借古开今,守正出新。基于此,陈元晖以史为基,考据训诂,通过类比中外,激荡争鸣,探寻中国教育学的来源、变革与发展。陈元晖倡导中国教育学要善于总结自己的优秀遗产,并从不同的哲学维度审视中国教育学史,为反思重构中国新教育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他指出,教育学不是记问之学,而是使人聪明之学,要使学生通过"比物丑类"达到"知类通达"。陈元晖通过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性与内源性,实现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体现着对教育学的独特定位,以及对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与文化自信。陈元晖认为,建设中国的新教育学,需将辩证法引入教育学的研究乃至教育实践中,并且使新教育学与未来学相结合、与自然科学相结合,使新教育学成为"出口教育学",从而为新教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冯建军[2](2019)在《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化的曲折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教育学的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回顾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叁十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经过了曲折的探索,这一探索既有对苏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全盘照搬,也有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彻底批判,还有教育学中国化的尝试。这种尝试在"文革"期间异化为教育学的政治化、语录化,造成了教育学的严重破坏。这叁十年的探索,有经验,但更多的是教训。吸取教训,避免同类的错误,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本文来源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赵九霞,陈达云[3](2019)在《中国民族教育学的发展及其对教育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民族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孕育期、独立期、完善期以及深化发展的新时代四个阶段。从学科性质出发分析民族教育学对教育学的影响,发现中国民族教育学的发展至少在学科知识的创生、学科体系的完善、研究方法的丰富以及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四个方面对教育学产生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发展,增强民族自信、教育自信和文化自信。(本文来源于《民族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王晓丹,侯怀银[4](2019)在《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四十年:历程、进展和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在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基础、逻辑起点、学科体系、学科群、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展望未来,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应进一步做到:廓清边界,正确处理好与其他学科关系;构建体系,完善学科基本框架;深入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拓宽视野,优化学科研究方法;对接国际,在开放基础上进行批判与创新。(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19年19期)

张卓远,侯怀银[5](2019)在《德国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批判教育学于1986年开始在中国传播,经历了叁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德国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内容重点体现在批判性教育理念、批判性教育思维和批判性教育研究叁个方面。德国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丰富了我国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引发了我国研究者对教育目的反思,强化了我国研究者和教师对教育的批判性思考。德国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给我们以下启示:研究者需要在理清国外教育学背景、确立中国教育学自主性、结合中国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去传播国外教育学。(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8期)

杨菲,刘晓峰[6](2019)在《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教育学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了。自中国近代以来,许多留学于欧美的学生就开始将西方的一些教育学书籍翻译成中文。不管在留学期间还是回国后,他们对翻译引进外国教育学书籍的工作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教育学科的确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许多学者已经研究过近代、20世纪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但鲜有学者对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将考察这个阶段西方教育学着作在中国的译介内容、翻译策略、接受与传播。(本文来源于《译苑新谭》期刊2019年01期)

叶澜,罗雯瑶,庞庆举[7](2019)在《中国文化传统与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叶澜教授专访》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教育学自诞生就带着"引进情结"。叶澜教授致力于从"教育学中国化"到"建立中国教育学"的事业,在30余年的持续研究中经历了叁个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双向互动的基础上,努力改变教育学缺乏中国特征、缺乏原创性的状况,并将中国哲学、文化传统融入对"教育"这一教育学基本概念的内涵构建,提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中国式表达。她认为,教育对于个体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培育生命之自觉。中国教育学的建设需要研究者在中外比较中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独特性及影响有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发扬传统的"践行"精神,扎根中国教育实践,以形成教育学的独特文化个性。(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岳瑛[8](2019)在《一部简洁明快的老年教育学教科书——初读《中国老年教育学》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朋友送我一本由邢台老年大学原校长王清爽和邢文海编着,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老年教育学》。捧起散发纸墨清香的这本新书,细细研读,顿觉似涓涓细流从指尖、心间流过。深感这是一本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标准教科书。首先,凡称得起教科书的,一定是富有科学性,同时又将(本文来源于《老年教育(老年大学)》期刊2019年09期)

臧志军[9](2019)在《教育学角度的中国职业教育特征(一):政治导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足球曾经学英国、学德国、学巴西,最后一事无成。中国大学从民国起学德国、学日本、学英美,到抗战时大多数在校生都在学习法政,国家急需的理工科人才颇为少见。中国职教从改革开放后学德国、学加拿大、学英国,最终会学成什么样?是时候"反求诸已"了,问一问我们到底有哪些特长。从本月起,我们会讨论中国职业教育的四个特征,希望引起大家(本文来源于《职教通讯》期刊2019年17期)

储朝晖[10](2019)在《中国教育学70年发展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肇始于新文化运动,中经1950年代学习苏联、1980年代思想解放背景下同时引进美、苏两国教育学,到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学界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受到功利潮流冲击,中国教育学学科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实质性的创新较为缓慢。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校正了一些错误观念,拓宽了教育学的研究思路,使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内容更加丰富,表述更为准确规范,但与中国教育学人孜孜以求的写出一本中国教育学的目标尚有距离。其主要表现是:教育学研究偏离主题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科发展进程中的断裂痕迹清晰,原创不足,学风浮躁,思想禁锢未能彻底解除,适合的评价标准未能建立,教育学的学科自觉与自主性不高,促进教育学基础性学科发展的条件,比如思想理论的传承,市场机制和个体筛选机制的建立等,都还未能具备。教育学未来发展在于以人为本,以集成人学的方式去进行自觉自主的建构。(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中国教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教育学的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回顾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叁十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经过了曲折的探索,这一探索既有对苏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全盘照搬,也有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彻底批判,还有教育学中国化的尝试。这种尝试在"文革"期间异化为教育学的政治化、语录化,造成了教育学的严重破坏。这叁十年的探索,有经验,但更多的是教训。吸取教训,避免同类的错误,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1].于伟.陈元晖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管锥[J].教育研究.2019

[2].冯建军.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化的曲折探索[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赵九霞,陈达云.中国民族教育学的发展及其对教育学的影响[J].民族论坛.2019

[4].王晓丹,侯怀银.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四十年:历程、进展和展望[J].中国成人教育.2019

[5].张卓远,侯怀银.德国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6].杨菲,刘晓峰.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J].译苑新谭.2019

[7].叶澜,罗雯瑶,庞庆举.中国文化传统与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叶澜教授专访[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8].岳瑛.一部简洁明快的老年教育学教科书——初读《中国老年教育学》印象[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9

[9].臧志军.教育学角度的中国职业教育特征(一):政治导向[J].职教通讯.2019

[10].储朝晖.中国教育学70年发展与反思[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王秀泉科研课题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科研课题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科研课题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王秀泉自学考试高教自考开考专业课程(1)

标签:;  ;  ;  ;  ;  ;  ;  

中国教育学论文_于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