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远征[1]2006年在《钝顶螺旋藻多糖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进行了钝顶螺旋藻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Spirulina platensis,psp)提取工艺的优化、分离纯化、化学结构测定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应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叁氯乙酸(TCA)提取psp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提取液pH值=12、提取温度=90℃及提取时间=8h的最佳条件下,所得psp为白色粉末,糖含量可达81.79%,蛋白含量仅为0.57%,提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叁氯乙酸法,更优于传统的Sevag法;应用Superdex-75凝胶柱层析对psp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及各多糖组分的分子量测定,结果psp经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4个不同分子量的多糖组分psp1、psp2、psp3和psp4(分子量依次为65400、16900、14400和11700),其中psp2多糖组分是psp总糖的主要成份(含量为80%),同时对psp2进行微波降解,得到分子量更低的psp5多糖组分(分子量为8900);应用凝胶柱层析、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高碘酸氧化、硫酸—咔唑法和硫酸钡比浊法等技术手段对psp2的一级化学结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进行了psp2和psp5体外抗肿瘤实验的研究,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表明psp2和psp5均能显着抑制HeLa、MCF和SVOA细胞的增殖,使其发生G_1期阻滞并能诱导其凋亡。在较低浓度条件下(20、40、80μg/mL)psp2和psp5对HeLa和MCF细胞的作用效果差异不显着(P>0.05),80μg/mL的psp2和psp5对SVOA细胞作用效果差异显着(P<0.05),而在较高浓度条件下(120、160μg/mL)psp2和psp5对3种肿瘤细胞的作用效果差异极显着(P<0.01),说明在较高浓度条件下低分子量的psp5(8900)比高分子量的psp2(16900)抗肿瘤效果相对更明显。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sp2能显着降低PCNA、p~(53)和BcL-2的表达并增强p~(21)、P~(16)和Fas的表达,首次提出了psp使肿瘤细胞周期发生G_1期阻滞的机理设想。形态学观察、DNA梯状带(DNA Ladder)分析、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等一系列细胞凋亡的检测手段表明,psp2可诱导HeLa细胞(以及MCF和SVOA细胞)发生凋亡,说明了钝顶螺旋藻多糖有着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于红[2]2003年在《钝顶螺旋藻多糖抗病毒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报道了钝顶螺旋藻多糖(PSP)抗病毒作用的研究以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以改良的叁氯乙酸法进行提取,所得产品多糖质量含量达92%以上,优于传统的Sevag法。抗病毒作用的研究选用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标准株(SM44),体外实验在Vero细胞中进行,在证实PSP抗HSV-1活性优于目前临床治疗该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阿昔洛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PSP抗HSV-1作用的机制。以不同剂量的PSP作用于病毒复制周期的各个阶段,以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_(50)),细胞病变(CPE),蚀斑形成单位(PFU),MTT法及核酸分子杂交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PSP抗HSV-1作用的机制与阻滞病毒向细胞吸附,抑制感染细胞病毒的复制和抑制HSV-1糖蛋白gG基因的转录有关。体内实验以PSP治疗小鼠HSV-1感染,结果PSP治疗组小鼠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进行了PSP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体外实验以MTT法测定PSP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光镜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SP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首次发现PSP可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使HeLa细胞发生G_1期阻滞并诱导HeLa细胞凋亡;PSP不仅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而且可抑制HepG-2细胞中IGF-2 mRNA的表达;PSP对体外培养的胃肠道癌细胞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观察PSP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PSP在50~200 mg/kg的剂量范围对小鼠S-180肉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还采用真核基因表达技术,构建了HSV-1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表达体系,结果不仅提示PSP抗HSV-1的机制可能与抑制HSV-1启动子ICP6活性有关,同时将为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一种简便、直观、快速、敏感的方法。
张彤[3]2016年在《螺旋藻多糖的提取、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螺旋藻是一种低等原核生物——蓝藻,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作为一种新型的保健品原料,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大量的研究表明,螺旋藻多糖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在农业、医疗、化妆品、保健品、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从螺旋藻产糖培养基的优化、螺旋藻多糖的提取方法、螺旋藻多糖的纯化及其化学性质鉴定以及螺旋藻体外抗氧化活性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螺旋藻产糖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的最佳浓度。碳酸氢钠为21g/L,氯化钠度为1.0g/L,磷酸氢二钾为0.3g/L,硝酸钠为1.0g/L,硫酸钾为0.6g/L;2.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螺旋藻产糖培养基,影响螺旋藻胞内多糖含量的因素,按主次顺序排列,依次为:硝酸钠>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钾。最终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为:碳酸氢钠21.6g/L、磷酸氢二钾0.30g/L、硝酸钠1.40g/L、硫酸钾0.60g/L。在此最佳条件下,螺旋藻的胞内多糖含量为(19.5±0.15)%。3.根据产糖量的多少,比较了螺旋藻多糖的多种提取方法。超声波破碎法提取螺旋藻多糖的的最优提取工艺为:功率500W,工作2s,间歇5s,总提取时间10min,保护温度0℃。热水浸提法提取螺旋藻多糖的提取工艺为:pHH12,80℃热水浸提4h。用超声波清洗仪提取螺旋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300W、40min、45℃。超声后再水提的最佳工艺为:pHH10,超声10min,70℃热水浸提4h,此方法的多糖得率最高。4.利用响应面法,将超声后再水提的多糖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螺旋藻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超声功率510w、超声时间10min、水提温度70℃、水提时间4.1 h,螺旋藻多糖提取率为(6.34±0.015)%。5.采用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方法对螺旋藻多糖进行了纯化。将螺旋藻胞内和胞外的粗多糖经过去蛋白、脱色、透析等一系列的纯化,去掉了蛋白质、色素以及小分子等杂质,得到了较为纯净的多糖成品。将得到的多糖成品进行了进一步的纯化。采用了DEAE-52柱层析分离纯化,经过蒸馏水和氯化钠的梯度洗脱,最终得到SPS1、SPS2、SPS3、SPS4、SPS5、SPS6六个组分。将上述组份经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进一步纯化与验证,洗脱峰均呈现为对称性的单峰,表明其组分都较为均一。6.采用多种方法对上述六个组分进行了反复冻融试验、Molish反应、碘反应、叁氯化铁反应、茚叁酮反应、考马斯亮蓝反应等对其化学性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SPS1、SPS2、SPS3、SPS4、SPS5、SPS6这六个组分均为多糖。7.通过对超氧阴离子等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鉴定了螺旋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随着螺旋藻多糖的纯度不断提高,其抗氧化作用也不断增强。螺旋藻胞内多糖的各个组份中,SPS3对O2-·、R的清除能力均为最强,分别达到了(88.58±2.4)%和(78.4±1.3)%。SPS2对DPPH清除能力最强达到了(92.03±2.3)%。螺旋藻胞外多糖中SPS6对02-··清除能力最强,达到了(81.13±1.3)%,SPS4对R-清除能力最强,达到了(69.71±0.9)%,SPS5对DPPH清除能力最强,达到了(86.84±1.4)%。总体而言,螺旋藻胞内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强于胞外多糖。
何善生[4]2018年在《螺旋藻中活性物质的提取、性能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螺旋藻(学名:Spirulina),属于原核生物,是一种低等的植物,又名蓝藻,节旋藻。大量研究表明,螺旋藻是一种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纯天然食品,其营养蛋白干粉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60%以上,含有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另外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素的含量也十分丰富。研究表明,螺旋藻中的多糖具有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辅助治疗疾病等作用,是天然的保健食品。除了具有医疗保健的功效外,螺旋藻在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美容、养殖业、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以螺旋藻营养蛋白粉为原料,从螺旋藻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酶动力学和抗氧化性能、螺旋藻多糖在抗酶促褐变中的应用、螺旋藻中酚类物质的提取纯化和鉴定及其酶动力学和抗氧化性能叁个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及试验结果如下:(1)以螺旋藻干粉作为实验原料,采用正交优化法确定了螺旋藻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酶动力学法探究了螺旋藻多糖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活力的抑制效果、抑制机理和抑制类型;运用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自由基法检测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螺旋藻多糖提取最优工艺参数,即提取时间2 h,液固比40 m L/g,提取温度90℃,提取液pH值8;螺旋藻多糖能明显抑制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活力,半抑制率IC_(50)=1.1936 mg/m L;抑制剂对酪氨酸酶的抑制过程表现为可逆的混合型抑制,抑制常数K_I=0.5442 mg/m 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良好,其IC_(50)=0.4635 g/L,清除效果为同浓度下L-抗坏血酸的83.24%。(2)以螺旋藻干粉作为实验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螺旋藻中活性物质香豆酸的最佳提取条件;通过核磁共振分析确定该提取物为香豆酸,化学式为C_9H_8O_3;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酶动力学方法探究香豆酸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活力的抑制效果、抑制机理及抑制类型;运用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自由基法检测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香豆酸提取最优工艺参数,即液固比20mL/g,醇体积分数65%,浸提时间3h,溶液pH值6;香豆酸能明显抑制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活力,半抑制率IC_(50)=55 mmol/L;对酪氨酸酶的抑制过程表现为可逆的混合型抑制,抑制常数K_I=0.2211 mg/m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良好,其IC_(50)=0.1554 g/L。(3)研究了螺旋藻多糖对鲜切苹果片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藻多糖能使苹果片中蛋白、抗坏血酸、总酚等指标的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抑制PPO的活性,同时增强SOD和POD活性,从而控制了鲜切果蔬过氧化的发生,降低褐变率,保持食品品质和延长货架期。
王志忠[5]2005年在《螺旋藻多糖提取新工艺的研究及其多糖的分离纯化》文中认为本文首先对螺旋藻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提提取温度、取液浓度、提取时间设置叁水平进行了筛选研究。并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对螺旋藻多糖提取过程中的 TCA 用量,各环节的离心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用在室温下用 0.1mol/L NaOH 提取 1 小时这一处理组合的显着性最好,用这一组合去提取多糖可使提取率达到 5.195%,并且,粗多糖中多糖含量达到 99%,这一组合不仅节省了很多能量,而且使提取率超过其他提取工艺。在 TCA 用量试验中,筛选出了 TCA 的最佳用量,即每克藻粉的提取液中应加入 0.6 mL 25%TCA,从以往的 TCA 定性加入提高到定量使用,避免了蛋白质沉淀不完全或 TCA 加入过量问题的出现,确保了多糖的质量并且控制了提取成本。在离心速度试验中,分别对叁次离心操作(粗提液中的非蛋白多糖物质沉淀、蛋白沉淀、多糖沉淀)的离心速度进行了筛选,最终分别选出了 4000rpm、6000 rpm、6000 rpm 叁个速度。然后对内蒙古钝顶螺旋藻(S1)与从非洲乍得湖引进的钝顶螺旋藻(S2)和从墨西哥 TEXCOCO 湖引进的极大螺旋藻(S3)以及从内蒙古钝顶螺旋藻(S1)经辐射后选育出来的抗辐射藻株(S1K)这四个藻种的所含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个藻种的多糖含量顺序分别为 S1K 〉S1 〉S2 〉S3,而四个螺旋藻样本的完整细胞的辐射抗性的大小顺序为 S1K 〉S1 〉S2 〉S3,所以由此表明螺旋藻的多糖含量与其辐射抗性呈显着的正相关,即多糖含量越高,抗辐射能力越强。另外用凝胶层析法对四种螺旋藻所含多糖进行了分离,S1K 和 S1 均由 5 种相同的多糖组成,只是 S1k有叁种多糖的含量大于 S1,这也证明了 S1K的辐射抗性大于 S1的事实;S2 含有叁种多糖,S3 含有四种多糖。并对洗脱峰面积和每一峰的多糖浓度的相关性作了分析,证明洗脱峰面积和每一峰的多糖浓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崔叶洁, 胡滨[6]2010年在《螺旋藻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修饰改性研究》文中指出螺旋藻多糖是从螺旋藻中分离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近几年螺旋藻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构修饰改性研究作以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罗先群, 王新广, 杨东升[7]2006年在《海藻多糖的结构、提取和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海藻多糖的结构和提取方法,综述了海藻多糖的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病毒、抗肿瘤、抗突变、抗氧化,调节免疫活性及其他一些功能,并对海藻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马美萍[8]2003年在《螺旋藻高产多糖种质与生产条件优化研究及分子机理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糖不仅是所有生物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具有重要而独特的生物学活性。但由于生物活性多糖是一种次生代谢物质,它们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一般都较低,往往达不到大规模产业化开发的要求,这是当前国内外在多糖类物质产业化研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螺旋藻系一种光合放氧的原核丝状蓝细菌,是当前国内外研究与开发规模最大的经济微藻。众多研究与临床实践表明,螺旋藻多糖的分子结构独特,并具有高效的抗肿瘤、抗辐射及抗病毒等生理活性功效,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与开发的热点。目前生产上所用的普通钝顶螺旋藻或极大螺旋藻的多糖含量普遍较低(2~6%),品种(系)间的差异较大且受营养与环境因子影响也较大,加之多糖分离纯化时要反复多次除去大量的蛋白质,致使螺旋藻多糖的提取率很低、制备成本昂贵,其产业化进程受到严重制约。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目前有关螺旋藻多糖的研究,大多侧重其分离纯化及结构与功能方面,而在高产技术方面则很少涉及。因此,利用核技术及相关生物技术选育高产多糖的螺旋藻新品系,建立高产多糖的最佳生产模式,研究并阐明螺旋藻多糖的生物合成机制,对实现螺旋藻生物活性多糖的产业化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论文就此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如下主要结果: 1、螺旋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针对现有一般的硫酸—苯酚法测定螺旋藻多糖含量,往往存在数据波动较大、重复性不好等问题,通过研究建立了螺旋藻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1)一般测定均用葡萄糖为标准品,它与硫酸、苯酚反应后生成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90nm。而我们用纯度高达95%的螺旋藻多糖(Sp-Std)为标准品,其与硫酸、苯酚反应后生成物的吸收光谱与被测螺旋藻样品提取物的基本一致,且最大吸收峰均为484 nm,从而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2)确定浓硫酸体积与反应体系总体积比为5.5:8.5,并用移液管而不用取液器定量与加入;(3)反应的最佳环境温度为25℃,加入浓硫酸30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并在此后的60min内比色完毕可保证数据的稳定性;(4)多次实验表明,上述方法测定多糖含量的线性范围至少是目前一般方法的2倍,上限可达320μg,且A_(484)与多糖含量的相关系数高达0.999、斜率为0刀069;*)利用改进后的硫酸一苯酚法测定螺旋藻样品的多糖含量,5个重复样品多糖含量的平均值为3.58%、相对标准偏差RSD=1.33%,说明所建方法数据稳定、重复性好、灵敏度高。2、不同基因型螺旋藻多糖合成特性比较及高产多糖出发品系的确立 所测的株钝顶螺旋藻品系的多糖含量为二~6%,平均值为3.刀%。其中SpD。SP*、SP七、SPS和 SP*的多糖含量相对较高。进一步分析上述5株多糖含量较高的螺旋藻的总 DNA发现,SpE、Sp-S和 Sp-B这3株螺旋藻比 SpD和 SpJ多了一段约为 11 00 hp的 DNA小片段,从而表明它们的分于遗传背景不同。 以即一E和 Sp-D为材料,进一步研究了 Mgu、K”、SO。Z、NO。”& C/N、w”、C/P等营养因子对这2株不同基因型螺旋藻的生长及多糖合成的影响。实验统计结果表明,由于Sp*和Sp-D分于遗传背景的差异,使得前者的生长率和产糖率分别比后者的高6刀6%和二0.9%。因此,以SpE为出发品系更有利于获得生长快、多糖含量高的目标突变体。3、高产多糖螺旋藻新品系的选育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 用 0.60的 EMS和 2.4 kGy的m Y一射线复合诱变处理钝顶螺旋藻印上细胞,待其长成藻丝体后以较高剂量的Y一射线为选择压力,辐射剂量逐步提高,直至筛选到 1株致死剂量队D)高达 7.0 kGy的株系,并记为印上mPS),而其亲本和上的LD仅为 6.3 kGy。根据螺旋藻多糖含量与辐射抗性呈显着的线性相关性)-0.9873),初步推知 SpE(HPS)可能是 1株高产多糖的目标突变体。 通过比较SpEmPS)与Sp*在ZS.uollk\培养液中的生长速率和产糖率表明,Sp*(HPS)的生长速率及多糖含量与产糖率分别比其亲本SpE的高22厂%上3.0%和SO.9%。这不仅表明Sp风*陀)是1株生长快且多糖含量较高的突变体,而且证明可用高剂量的Y一射线作为压力筛选多糖含量高的突变体。 进一步研究了培养温度、时间与光照强度,以及培养液Mgy、K\SO/”、NO3斥 HCO3“等对 SpE(HPS)生长与多糖合成的影响。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Sp上(HPS)多糖合成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 30OC、光照强度 4000 LllX、Mg卜 10mg/L、K”560 mg/L、NO。-876 mg/L、SO/“982 mg/L、HCO士 12,3 g/L,并研究发现对数生长后期藻体的多糖含量约是对数生长前期与对数生长期的2倍。同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述营养盐离子中 K长 SO/”对SpE(HPS)多糖合成的影响最显着,HCO。“次动,Mgy和 NO二不显着。 叁互 /; 同时,利用上述营养因于对多糖合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考察 SpE 讨 Sp上中遗传因子对多糖合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者产
李建涛, 张倩, 张建民[9]2013年在《螺旋藻多糖功能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为进一步对螺旋藻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探讨了螺旋藻多糖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及调节免疫力等功能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加工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螺旋藻多糖在医疗保健食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穆文静[10]2010年在《钝顶螺旋藻多糖的提取工艺和其对果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螺旋藻多糖(PSP)是一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参于细胞的多种调节作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在降低血糖、血脂以及促进细胞生长方面都有较好的作用。本研究以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S1和非洲Chad湖钝顶螺旋藻S2两个不同生态种为材料,采用水提法提取了S2螺旋藻粗多糖,从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pH值四个因素出发,设置叁个水平,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水提法提取螺旋藻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8 h,提取温度80℃,水料比25: 1,提取液pH值12。正交试验结果表明TCA和Sevage两种方法对螺旋藻多糖蛋白脱除作用,在TCA浓度8%,螺旋藻多糖提取液与TCA的体积比1:1,蛋白脱除次数3时TCA法的脱除效果最好;氯仿与正丁醇体积比4:1,螺旋藻多糖提取液与Sevgae液的体积比2:1,蛋白脱除次数为2时Sevage法的脱除效果最好;将试验结果进行加权评分后发现TCA法脱除螺旋藻多糖蛋白的效果优于Sevage法。采用活性炭对藻多糖进行脱色,以活性炭添加量、脱色时间和脱色温度叁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温度对脱色效果影响最大,筛选出的最佳脱色条件为脱色温度40℃,活性炭添加量1.5%,脱色时间50 min。进而以黑腹果蝇为试验动物,在培养基中添加提取的螺旋藻粗多糖培养果蝇,并设计了A、B、C、D、E五组,A为基础培养基的对照组,B为添加0.1% S2多糖的低剂量组,C为添加0.3% S2多糖的中剂量组,D为添加0.5% S2多糖的高剂量组,E为添加0.3% S1多糖的中剂量组,测定雌雄果蝇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T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五个指标,研究螺旋藻多糖的抗氧化作用及相关机理。结果显示,除MDA含量显着下降外,其余各指标均提高,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或极显着水平,推测螺旋藻多糖通过提高一系列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作用,可能是其抗氧化、抗衰老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钝顶螺旋藻多糖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 孙远征. 中国海洋大学. 2006
[2]. 钝顶螺旋藻多糖抗病毒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 于红. 中国海洋大学. 2003
[3]. 螺旋藻多糖的提取、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张彤. 沈阳农业大学. 2016
[4]. 螺旋藻中活性物质的提取、性能及应用[D]. 何善生. 集美大学. 2018
[5]. 螺旋藻多糖提取新工艺的研究及其多糖的分离纯化[D]. 王志忠.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6]. 螺旋藻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修饰改性研究[J]. 崔叶洁, 胡滨.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7]. 海藻多糖的结构、提取和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J]. 罗先群, 王新广, 杨东升.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6
[8]. 螺旋藻高产多糖种质与生产条件优化研究及分子机理初探[D]. 马美萍. 浙江大学. 2003
[9]. 螺旋藻多糖功能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 李建涛, 张倩, 张建民.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
[10]. 钝顶螺旋藻多糖的提取工艺和其对果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D]. 穆文静.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