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高校学术规范问题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丽[1](2021)在《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四所高校为例》文中提出
朱一姝[2](2021)在《高校教师学术不端产生的博弈机制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诸多学术不端事件的曝光,防治学术不端,净化学术风气,已成为我国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学术不端行为是对学术诚信的违背,极大破坏了学术的严谨性,阻碍了学术的正常发展。预防和治理学术不端,对于维护学术尊严、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根据社会控制理论,研究不同控制手段与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博弈机制,能够为学术不端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首先,基于社会控制理论研究了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博弈机制。社会控制理论表明,人们的行为受到一定社会控制手段的约束和规范,按照控制约束程度的不同将社会控制手段划分为强控制手段和弱控制手段。本研究采用社会控制理论的理论模型,结合学术不端的现有研究,选择完善的法律和制度、认真的监管和惩处作为强控制手段的代表,选择持续的学术诚信教育、正确的学术价值观作为弱控制手段的代表,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博弈机制: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将对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有负向作用;认真的监管与惩处,将对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有负向作用;持续的学术诚信教育,将对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有负向作用;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将对高校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有负向作用。其次,在分析社会控制理论下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博弈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在校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2.0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收集到的227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完善的法律和制度、认真的监管和惩处、持续的学术诚信教育和正确的学术价值观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在回归模型中,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在模型中具有最显着的影响力,认真的监管与惩处负向影响学术不端行为。最后,提出治理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与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与制度规范;确保执行落实,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深化学术诚信教育,培养良好学术素养;秉持正确学术价值观,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高月[3](2021)在《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学术不端”是学术界较为敏感和关注的话题。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严重阻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破坏了学术环境。对此,教育部、各高校均纷纷出台政策对其开展治理,越来越多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进行探讨。本研究以“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为研究对象,在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质性研究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又采用量化研究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开展验证性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包含绪论和正文两部分,正文部分又包含四个章节: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梳理了已有研究成果,明确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一章针对学术不端进行了理论探讨,分别针对核心概念、不同时期科学工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一项质性研究,旨在探索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针对本研究的核心问题设计了访谈提纲并进行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NVivo11为分析工具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因素包含了个人维度的学术理想、规范认知、学术能力、努力程度、个人压力,组织维度的导师指导、学术规范教育、学术管理制度、学术风气,社会维度的社会风气、作假途径、期刊审稿制度。第三章是一项量化研究,旨在对第二章质性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基于质性研究结果、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形成了研究模型并设计问卷、开展问卷调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科学导向的学术不端行为意向中学术能力、规范认知、学术理想、学术管理制度、学术风气和努力程度共计6个因素通过了模型检验;关系导向学术不端行为意向中学术能力、个人压力、学术风气、导师指导和学术管理制度共计5个因素通过了模型检验。第四章从个人和组织两方面提出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的对策建议,个人方面应树立正确价值观、理性看待压力,自觉主动学习、提高学术能力;组织方面应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发挥引领作用,完善制度建设、发挥制度效能,优化学术环境、营造良好学风。
张良[4](2021)在《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科研发展和学术进步的生力军,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事关我国未来科技、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战略大局。然而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工作不断发展以及硕士研究生队伍日益扩大,高校硕士研究生群体中出现了一些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及时防范和整治,将有碍于我国学术事业的创造和发展,因此需要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明确提出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及整治对策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较好地适应了当前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时代背景。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综合分析法,在整理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学术道德的内涵和失范现象的表现、原因、对策等研究文献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研究,具有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意义。第二章将本研究涉及到的学术道德、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两个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学术道德的内涵具体包括为追求真理、科学严谨、诚实守信等三个方面,突出强调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对于硕士研究生学术成长的重要性。第三章依据《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文件和硕士研究生实际情况,将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归纳为抄袭剽窃、一稿多投、他人AI写作和伪造数据等四个方面,并从硕士研究生个人和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学术道德示范现象产生的原因,深刻剖析它们如何对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第四章基于上文原因的分析阐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国内外有益经验,从国家、学校、家庭、个人等四个角度分别提出国家发挥监管职能、加强学校学术道德教育及管理、营造家庭诚信教育氛围、硕士研究生提升学术道德素养等具体举措,为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提供具有一定可借鉴价值的建议和策略。
史雯荻[5](2021)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下的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决定着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水平,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把效率放在第一位的态度促使一些硕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急于求成、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导致种种学术不端案例进入大众视野,弱化了学术科研的公众信服力,违背了高等教育创办的初衷。不良风气影响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了有效控制学术不端行为“中国知网”等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研发问世,作为监测手段控制管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失范。但是随之而来又衍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抄袭手段更加隐蔽、反检测手段、第三方AI写作、山寨系统等等。在新兴技术下如何规范硕士研究生学术行为、如何构建良好的学术诚信环境已然成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话题。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围绕着硕士研究生这一群体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硕士研究生群体部分存在论文抄袭或剽窃、篡改数据、第三方AI写作代发表、一稿多投、杜撰参考文献等学术不端行为。通过对国内主流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分析、对比后,选用五篇硕士研究生论文进行实际检测,论证六种国内主流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差异性,并从查全率、查准率两方面探究检测系统目前尚存的问题。在相关文献理论分析以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使用对比后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可能影响硕士研究生学术诚信的三个因素: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选择情况、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来源渠道、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功能了解程度。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并以网络问卷形式向国内高校硕士研究生发放、填写,收集整理获取的数据后利用spss21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来源渠道、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功能了解程度对硕士研究生学术诚信影响显着,验证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诚信产生显着性影响。针对现存问题,以实证结果为依据,结合我国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发展的现状,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优化对策、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培养、制定学术不端法律法规、优化学术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向好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孔亚[6](2020)在《新时代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某大学为例》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乃高校立校之本。进入新时代,立德树人就要求各高校明确重心,将培养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身的根本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落实立德树人的重任。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有利于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当前高校教师队伍质量逐渐提高,但仍有极个别高校教师行为失范的现象不时为社会大众所获知,他们辜负了人们对于高校教师这一角色的殷切期望,偏离了高校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因此,打造高素质高水平高校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便是抓好师德建设,这是确保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师德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提高对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这既关系到新时代人才的茁壮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综合能力的提升乃至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高校教师这一职业自出现以来便受到大众的关注,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队伍必须具有良好的私德和公德。由于教师所处的环境、权利和义务在不同社会阶段会有所改变,这就要求对于高校师德建设的研究不能停滞不前,这一实践活动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同时也要善于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创新师德建设的方案,以符合教师的成长轨迹,确保高校师德水平的切实提高。本文通过质性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新时代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内容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从时代价值以及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方面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及意义,梳理了已有的国内外关于师德建设的研究成果。第二,厘清并分析了新时代和师德的核心概念,并以习近平关于师德的思想为指导,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和社会角色理论为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第三,综合分析了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时代要求。基于新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和教师的新要求,阐释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的意义;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讲话精神为指导,探索了高校师德建设的时代要求。第四,通过对山东省的一所大学的个案研究,发现该校教师的师德主流是好的;但是从新时代我国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对教师素质及师德要求看,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教师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提升和改进;同时,针对调查出的师德问题,以社会角色理论为基础,从教师个人、学校管理以及社会层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根据分析结果,再以《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为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完善师德管理机制、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以及强化责任落实等四个方面的应对措施和建议。最后指出,高校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不管是从高校师德建设的制度层面,还是道德层面,都需要我们对高校师德进行整体的把握和系统的研究,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赵婉越[7](2020)在《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教学效果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我国研究生群体频繁发生剽窃、篡改、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破坏学术风气,给我国的高等教育与科研事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为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我国高校面向研究生开设了类型多样的学术规范课程,也积累了大量有关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数文献都是介绍经验,总结教训,聚焦教育的普及程度与管理问题,鲜少有学者对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实际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以课程教育为切入点,聚焦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教学效果问题,以Z大学选修《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与资料收集规范、论文写作与发表规范以及学术道德规范,并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泰勒的课程编制理论为基础选取评价维度,编制调查工具实施调查,继而根据调查数据深入分析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编制调查工具的过程如下:首先,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选取教学效果的评价维度,即“知识认知”“情感认同”和“学术不端行为选择”。其次,基于泰勒课程编制理论设计教师访谈提纲,主要涉及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然后基于评价维度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学位类型、学科专业、读研目的和学习兴趣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学生对教师基本教学素养和教学行为的评价,包含仪表仪态、治学态度、课堂时间把握、教学研究能力、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以及课堂管理七个维度;第三部分是学生对学术规范的认识情况,分为知识认知、情感认同和学术不端行为选择三个维度。最后,检验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调查问卷的信度和内容效度较好。本研究运用SPSS18.0软件对收回的333份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以了解个案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情况,为后面的统计分析结果提供意义解释。其次,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学术规范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最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法探究学生性别、学科专业、学位类型、读研目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和教学行为等因素对教学效果的不同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但情感认同和学术不端行为选择维度的教学效果明显低于知识认知维度;(2)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位类型、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和教学行为有关。为提升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教学效果,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要加强学术规范教育管理机构和相关规章制度建设;二要进一步提升任课教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能力;三要充分利用研究生的各个培养环节强化学术训练。
吴冠秋[8](2020)在《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自古以来讲究学术诚信,但是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转型,社会上不良的风气逐渐侵蚀着现有的学术环境,造成学术风气腐败,大学生在此环境下,容易出现学术失信的行为,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校的教育教学的开展以及良好学术氛围的养成,甚至对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而且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科学事业的主力军,肩负着未来学术研究的重要使命,大学生学术诚信与否已经影响到我国学术发展的未来,大学生学术失信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当前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的现状,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据分析法,对当前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治理大学生学术失信的对策。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简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章首先是对学术诚信和学术不端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与学术诚信相关的理论基础,从而明确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为进一步研究做理论准备;第三章主要是对当前大学生的学术道德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做了相应的分析与归纳,并以问卷调查的数据为依据,总结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即大学生对学术道德准则的认知模糊、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普遍存在以及大学生学术情感淡薄三个问题;第四章主要是根据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的现状调查总结出影响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成因;第五章则是根据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成因找到解决大学生学术失信的治理路径。
原悦婷[9](2020)在《研究生学术道德认同研究》文中指出长期以来,人们更为关注“成熟”研究人群的学术道德问题,而对于潜在的学术研究人群——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问题关注缺乏,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问题通常被当做学校管理内容来对待,事实上,这种视角的变化,对于学术研究和研究生培养而言,并不能称之为是严肃的关注。本研究将跳出学校的管理视角,从“成熟”研究者应当具备的研究素养入手,尝试发现研究生学术道德认同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首先,在梳理和分析道德与学术道德、认同与道德认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廓清了研究生学术道德认同的内涵,即是研究生在对学术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对学术道德的内容接受、认可并内化于心,在学术道德情感的推动下升华为学术道德意志,进而外化为学术道德行为的过程。研究生学术道德认同具有学术性、主体性、社会性、过程性的特征,学术道德认知、学术道德情感、学术道德意志、学术道德行为是其心理结构。同时,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通过发放研究生学术道德认同现状调查问卷,同时对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进行深度访谈,来了解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认同的实然状态。研究发现,研究生学术道德认同总体水平较为理想,但研究生学术道德认同局部发展却不均衡,道德自我一致性水平低,研究生学术道德认同依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存在着学术道德认知模糊与偏差、学术道德情感存在消极体验、学术道德意志面临现实利益矛盾、学术道德行为存在道德缺失现象等问题。通过分析上述问题,并结合访谈资料探寻影响研究生学术道德认同的因素,从内外角度进行归因,即主体自我矛盾与外部保障缺失。最后,在探究和审思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增进研究生学术道德认同的具体举措,从研究生主体层面,要求研究生将学术作为一项志业,主体内部不断进行自我调适,主要包括明确身份认知,勇担学术责任;激发学术兴趣,坚守学术追求;审视学术价值,不忘学术初心;强化道德实践,笃行品性作为。从外部机制层面,要求以人为绝对价值和终极目的,建构凸显教化为旨归的外部他律体系,主要包括培育意志自由,开展学术道德教育;提升学术能力,健全高校人才管理;强化导师人格,发挥道德感召效应;优化学术生态环境,营造良性道德氛围;道德治理教化理念,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朱小亮[10](2020)在《社会转型期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主要是指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及社会转型,在文化生活领域,公民道德失范的问题极易产生,在高等院校主要表现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这一问题目前是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从三大部分对社会转型期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进行阐释,第一部分分析了社会转型期以及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基本概念。主要分析了社会转型期的基本内涵;社会转型期的基本特征;道德失范、学术道德、学术道德失范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生群体学术活动具有的特点。第二部分主要阐释了社会转型期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及主要原因。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主要表现为:学术论文抄袭现象严重;一稿多投屡禁不止;AI写作论文愈演愈烈;论文掺水现象频发和伪造、篡改研究数据和结论等。主要原因从社会原因和主体原因进行分析,社会原因主要包括社会转型期学术制度供给不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风气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学术道德失范提供了便利;高校对学术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监管部门对学术出版界监管不严等原因。主体原因包括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掌握程度不足;研究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负面影响;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不足;研究生缺乏学术诚信意识等原因。第三部分根据上述原因对应对社会转型期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一方面是要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他律建设,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学术制度供给,建立健全学术道德法律法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加强对互联网资源的管理与运用;高校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监管部门要规范学术出版市场。另一方面是要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自律建设,主要措施包括研究生要掌握基本的学术道德规范;研究生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树立学术诚信意识。基于上述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遏制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和学术环境,促进我国学术道德水平迈上新台阶,进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关于高校学术规范问题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高校学术规范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高校教师学术不端产生的博弈机制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学术不端行为及其分类的研究 |
1.2.2 关于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关于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的研究 |
1.2.4 关于社会控制理论研究领域的综述 |
1.2.5 关于博弈论研究领域的综述 |
1.2.6 现有研究的总结与评析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社会控制理论 |
2.1.2 博弈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学术不端行为 |
2.2.2 高校教师 |
3 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及其治理现状分析 |
3.1 国内外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现状 |
3.1.1 国外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现状 |
3.1.2 国内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现状 |
3.2 国内外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现状 |
3.2.1 国外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现状 |
3.2.2 国内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社会控制理论的高校教师学术不端博弈机制分析 |
4.1 博弈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
4.2 强控制手段下学术不端的博弈机制模型 |
4.2.1 法律和制度下的博弈 |
4.2.2 监管和惩处下的博弈 |
4.3 弱控制手段下学术不端产生机制博弈模型 |
4.3.1 学术诚信教育下的博弈 |
4.3.2 学术价值观下的博弈 |
5 高校教师学术不端博弈机制实证研究 |
5.1 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 |
5.2 问卷设计和数据处理 |
5.2.1 问卷设计 |
5.2.2 数据处理 |
6 高校教师学术不端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
6.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与制度规范 |
6.2 确保政策落实,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 |
6.3 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营造良好学术环境 |
6.4 秉持正确学术价值观,培养深厚学术素养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社会强控制、弱控制与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政策背景 |
(二)现实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研究问题 |
四、文献综述 |
(一)文献的检索情况 |
(二)学术不端行为相关概念的研究 |
(三)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表现的研究 |
(四)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
(五)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的研究 |
(六)已有研究述评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学术不端行为的理论探讨 |
第一节 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解析 |
一、学术与不端的概念 |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 |
第二节 不同时期科学工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回溯 |
一、科学建制前的学术不端行为 |
二、科学建制后科学工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 |
第三节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归因理论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
三、计划行为理论 |
第二章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设计 |
一、质性研究目的 |
二、质性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
三、访谈提纲设计与资料收集 |
第二节 质性研究数据分析 |
一、访谈资料的扎根分析过程 |
二、理论饱和度检验 |
三、初步研究模型阐释 |
第三章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 |
第一节 问卷设计过程 |
一、变量定义 |
二、研究假设提出与正式模型形成 |
三、变量的测量 |
四、预调查的实施 |
五、正式调查的实施 |
六、正式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假设检验结果与讨论 |
一、假设检验结果 |
二、影响因素讨论 |
第四章 对策建议与研究反思 |
第一节 对策建议 |
一、个人维度 |
二、组织维度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4)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概述 |
一、学术道德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学术道德 |
(二)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 |
二、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 |
(一)追求真理 |
(二)科学严谨 |
(三)诚实守信 |
三、加强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
(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观 |
(二)有助于提高科学研究素养 |
(三)有助于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
第三章 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及原因分析 |
一、研究生学术研究中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
(一)抄袭剽窃 |
(二)一稿多投 |
(三)他人AI写作 |
(四)伪造数据 |
二、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中道德失范原因的分析 |
(一)学术道德失范的内部原因分析 |
(二)学术道德失范的外部原因分析 |
第四章 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中道德失范的对策研究 |
一、发挥国家监管部门管理职能 |
(一)建立健全学术制度和配套治理机制 |
(二)加大学术不端行为的严惩力度 |
(三)扩大社会宣传做好价值引导 |
二、学校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和管理 |
(一)设置相关课程加以引导 |
(二)加强高校导师队伍建设 |
(三)营造良好校园学术研究氛围 |
(四)建立研究生学术诚信档案 |
三、重视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 |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二)诚信教育的培养 |
(三)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 |
四、硕士研究生提升自身的学术道德素养 |
(一)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
(二)培养献身学术的意识 |
(三)提高学术科研创新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下的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学术不端行为及其治理现状 |
2.1 学术不端行为研究 |
2.2 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分析 |
2.2.1 学术不端行为相关统计分析 |
2.2.2 硕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个案分析 |
2.2.3 硕士研究生论文AI写作 |
2.3 学术不端治理现状分析 |
第3章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功能分析 |
3.1 国内主要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简介 |
3.2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比较 |
第四章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背景下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诚信调查 |
4.1 问卷调查 |
4.1.1 问卷设计 |
4.1.2 样本选择 |
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2.1 样本统计分析 |
4.2.2 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
4.2.3 结果讨论 |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
5.1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优化对策 |
5.2 完善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培养 |
5.3 制定学术不端法律法规 |
5.4 优化学术环境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附录 关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背景下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诚信调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6)新时代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某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1.选题缘由 |
2.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三)论文研究计划 |
1.研究思路 |
2.论文创新点 |
3.研究方法 |
一、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新时代的内涵 |
2.师德的内涵 |
(二)理论基础 |
1.习近平关于师德的系列讲话 |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3.社会角色理论 |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及时代要求 |
(一)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
1.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
2.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
3.立德树人 |
4.开放办学,争创双一流 |
(二)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责任担当 |
1.培养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 |
2.学高为师,为祖国培养时代新人 |
3.身正为范,落实立德树人职责 |
4.服务社会,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
(三)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
1.有助于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
2.有助于新时代立德树人 |
3.有助于新时代科研能力的提升 |
4.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
(四)高校师德建设的时代要求 |
1.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
2.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
3.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
4.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
三、Z高校师德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一)Z高校师德的现状 |
1.调查设计与实施 |
2.调查结果分析 |
(二)原因分析 |
1.社会角色的领悟出现偏差 |
2.教学与科研失衡 |
3.高校师德管理机制不完善 |
4.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
四、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一)大力提升教师师德素养 |
1.提高综合素质 |
2.树立典型榜样 |
(二)完善高校师德管理机制 |
1.严格招聘引进,把好教师队伍入口 |
2.严格考核评价,落实师德第一标准 |
3.严格师德督导,建立多元监督体系 |
4.严格违规惩处,治理师德突出问题 |
(三)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
1.完善表彰奖励 |
2.创设平等融洽的管理氛围 |
3.创设尊师重教的人文氛围 |
4.舆论宣传高校师德正能量 |
(四)加强工作保障,强化责任落实 |
1.明确师德建设的牵头部门 |
2.制订师德建设的长远规划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
致谢 |
(7)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教学效果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研究生学术不端事件频繁发生 |
2.课程教育是防治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途径 |
3.鲜有学者探究学术规范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相关研究 |
2.教育效果评价标准相关研究 |
3.相关研究述评 |
(三)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1.核心概念 |
2.理论基础 |
(四)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思路 |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六)研究意义 |
1.有助于提升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实效性 |
2.丰富我国学术规范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 |
3.服务于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活动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变量的选取 |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
1.高校与课程的选择 |
2.学生与教师样本的选择 |
(三)研究工具的设计 |
1.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
2.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3.访谈提纲 |
(四)调查的实施与数据收集 |
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访谈对象与过程 |
三、个案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 |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 |
(三)课程的组织实施 |
(四)课程评价方式的运用 |
四、个案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 |
(一)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 |
(二)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教学效果的三维度分析 |
1.教学效果在知识认知维度的具体表现 |
2.教学效果在情感认同维度的具体表现 |
3.教学效果在学术不端行为选择维度的具体表现 |
五、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学生性别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
(二)不同学位类型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
(三)不同学科专业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
(四)学生读研目的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
1.学生的读研目的 |
2.学生读研目的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
(五)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
1.学生的学习兴趣 |
2.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
(六)教师基本教学素养对教学效果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1.学生对教师基本教学素养的评价 |
2.教师基本教学素养对教学效果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七)教师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1.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 |
2.教师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六、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1.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的教学效果整体比较明显 |
2.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位类型有关 |
3.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和教学行为有关 |
(二)提升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
1.要加强学术规范课程教育管理机构和相关规章制度建设 |
2.要进一步提升任课教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能力 |
3.要充分利用研究生的各个培养环节强化学术训练 |
七、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前测问卷 |
附录2:后测问卷 |
附录3: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2章 学术诚信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学术诚信 |
2.1.2 学术失范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 |
2.2.2 马克思的诚信观 |
2.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思想 |
第3章 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问题的现状调查分析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
3.1.1 问卷的调查对象 |
3.1.2 问卷的设计和回收 |
3.1.3 调查对象的情况统计 |
3.1.4 基础信息调查 |
3.2 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现状分析 |
3.2.1 大学生对学术道德规范的认知不全面 |
3.2.2 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普遍存在 |
3.2.3 大学生学术道德情感淡薄 |
第4章 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
4.1 社会环境缺乏学术诚信制约 |
4.1.1 学术评价机制单一助长学术诚信失范 |
4.1.2 信息技术发展降低学术诚信失范成本 |
4.2 学校诚信氛围建设不足 |
4.2.1 高校学术价值引导不力 |
4.2.2 高校忽视学术道德教育 |
4.2.3 学术诚信惩戒机制不完善 |
4.3 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 |
4.3.1 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 |
4.3.2 家长自身诚信知行不一 |
4.4 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 |
4.4.1 大学生缺乏学术诚信自律 |
4.4.2 大学生学术研究能力不足 |
4.4.3 大学生对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
第5章 大学生学术失信问题的治理路径 |
5.1 完善社会诚信机制,增强法律制度约束 |
5.1.1 完善学术诚信立法,学术失信有制可循 |
5.1.2 加强知识产权普及,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
5.2 加强校园诚信建设,践行学术诚信道德 |
5.2.1 加强教师学风引领,优化学术诚信环境 |
5.2.2 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营造校园诚信氛围 |
5.2.3 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加强学术诚信监管 |
5.3 重视家庭诚信教育,筑牢诚信教育基础 |
5.3.1 增强家长诚信意识,促进家庭诚信建设 |
5.3.2 树立家庭诚信榜样,培养子女诚信美德 |
5.4 提高自身学术道德素养,培养学术责任意识 |
5.4.1 提高自律意识践行学术规范 |
5.4.2 端正价值取向,树立学术道德 |
5.4.3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学术水平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问题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研究生学术道德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频发 |
1.1.2 研究生学术道德认同存在问题 |
1.1.3 个人旨趣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相关研究 |
1.2.2 关于道德认同的相关研究 |
1.2.3 相关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法 |
1.5.2 调查访谈法 |
1.6 概念界定及理论阐述 |
1.6.1 道德与学术道德 |
1.6.2 认同与道德认同 |
1.6.3 研究生学术道德认同的内涵与特征 |
1.6.4 研究生学术道德认同的心理结构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3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设计 |
2.3.1 调查问卷设计 |
2.3.2 访谈提纲 |
2.4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2.4.1 信度良好 |
2.4.2 效度良好 |
2.5 问卷调查数据处理 |
第三章 阐释与分析:整体较高和局部不均 |
3.1 学术道德认同调查数据采集状况 |
3.2 学术道德认同总体状况阐释 |
3.2.1 学术道德认同的总体趋势对比 |
3.2.2 不同变量上学术道德认同情况 |
3.3 学术道德认同存在问题分析 |
3.3.1 认知:认知模糊与理解偏差并存 |
3.3.2 情感:积极共鸣与消极感受相随 |
3.3.3 意志:理性坚持和感性考量相伴 |
3.3.4 行为:立场坚定与道德缺失相伴 |
第四章 探究与审思:内部自我矛盾与外部保障缺失 |
4.1 学术道德认同主体内部道德冲突 |
4.1.1 学习者与研究者身份转化的迷茫 |
4.1.2 学术追求与学术研究能力的偏差 |
4.1.3 学术价值理性与学术精神的迷失 |
4.1.4 学术道德价值与非道德价值的“痛苦” |
4.2 学术道德认同外部支持机制失灵 |
4.2.1 学术道德教育形式化明显 |
4.2.2 研究生培养存在不足 |
4.2.3 研究生导师德育作用有限 |
4.2.4 学术生态环境的复杂 |
4.2.5 学术监督与惩戒机制缺乏有效性 |
第五章 图景与路向:主体自我调适和外部机制构建 |
5.1 以学术为志业的主体自律 |
5.1.1 明确身份认知,勇担学术责任 |
5.1.2 激发学术兴趣,坚守学术追求 |
5.1.3 审视学术价值,不忘学术初心 |
5.1.4 强化道德实践,笃行品性作为 |
5.2 以凸显教化为旨归的外部他律 |
5.2.1 培育意志自由,开展学术道德教育 |
5.2.2 提升学术能力,健全高校人才管理 |
5.2.3 强化导师人格,发挥道德感召效应 |
5.2.4 优化学术生态环境,营造良性道德氛围 |
5.2.5 道德治理教化理念,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10)社会转型期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价值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创新点 |
2.不足之处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社会转型期及学术道德失范的基本概念阐释 |
(一)社会转型期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
1.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基本内涵 |
2.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基本特征 |
(二)道德失范、学术道德及学术道德失范的概念界定 |
1.道德失范的基本内涵 |
2.学术道德的基本内涵 |
3.学术道德失范的基本内涵 |
(三)研究生群体学术活动的特点 |
1.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群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
2.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不断提高 |
3.研究生个体学术基础薄弱 |
二、社会转型期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
(一)社会转型期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
1.学术论文抄袭现象严重 |
2.一稿多投屡禁不止 |
3.AI写作论文愈演愈烈 |
4.论文掺水现象频发 |
5.伪造、篡改研究数据和结论 |
(二)社会转型期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 |
1.社会转型期学术制度供给不足 |
2.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风气的负面影响 |
3.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学术道德失范提供了便利 |
4.高校对学术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
5.监管部门对学术出版界监管不严 |
6.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掌握程度不足 |
7.研究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负面影响 |
8.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不足 |
9.研究生缺乏学术诚信意识 |
三、应对社会转型期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对策 |
(一)加强学术制度供给,建立健全学术道德法律法规 |
(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
(三)加强对互联网资源的管理与运用 |
(四)高校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
(五)监管部门要规范学术出版市场 |
(六)研究生要掌握基本的学术道德规范 |
(七)研究生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 |
(八)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
(九)树立学术诚信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关于高校学术规范问题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四所高校为例[D]. 王志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高校教师学术不端产生的博弈机制及实证研究[D]. 朱一姝.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3]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高月.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研究[D]. 张良.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5]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下的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研究[D]. 史雯荻.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6]新时代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某大学为例[D]. 孔亚.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教学效果的个案研究[D]. 赵婉越.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8]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失范治理研究[D]. 吴冠秋.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 [9]研究生学术道德认同研究[D]. 原悦婷. 山西大学, 2020(12)
- [10]社会转型期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研究[D]. 朱小亮.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