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程相关基因克隆论文_唐美琼,闵丹丹,李刚,蒋妮,叶云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病程相关基因克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程,基因,蛋白,葡萄,核酸,中国,活性。

病程相关基因克隆论文文献综述

唐美琼,闵丹丹,李刚,蒋妮,叶云峰[1](2015)在《叁七病程相关蛋白PR10-1基因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同源克隆法和RACE技术相结合,对叁七根部蛋白质组差异进行研究,鉴定PR10-1蛋白相应的基因全长c DNA,初步分析该基因在叁七中的功能。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全长863 bp,包含1个序列长465 bp编码155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命名为Pn PR10-1,Gen Bank登录号KJ74140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Pn PR10-1与人参的PR10-1蛋白同源性最高,含有Bet-v-I家族等多个保守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Pn PR10-1在1~3年生叁七各组织中均有本底表达,暗示其参与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等生物学过程;Pn PR10-1在根部受根腐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胁迫上调表达,推测Pn PR10-1基因可能参与抗叁七根腐病等广谱抗病防御反应。(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瑞博,申业,文国松,冯光泉,曲媛[2](2014)在《叁七及屏边叁七病程相关基因克隆的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叁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之一。近年来,叁七的病虫害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现已成为限制叁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观察发现,作为叁七的近缘物种屏边叁七[Panax stipuleanatus H.T.Tsai et K.M.Feng]在其相同的生长环境下抗病性状表现优异。如何从分子角度挖掘利用植物本身所具备的抗病基因必将成为叁七未来研究当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研究利用人参、西洋参的EST数据库,通过基因注释、KEGG作图找到病原与植物识别代谢途径上有关植物病程相关的基因。然后经RT-PCR和TA克隆分别获得了若干个叁七和屏边叁七病程相关基因,该技术的应用为叁七抗病基因的研究和克隆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同时也对其他药用植物的抗病研究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4年03期)

邹莹[3](2013)在《华东葡萄病程相关蛋白VpPR10s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中国野生华东葡萄(Vitis pseudoreticulata)株系‘白河-35-1’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欧洲葡萄VvPR10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重迭延伸PCR扩增获得VpPR10.4、VpPR10.6、VpPR10.7、VpPR10.9基因序列,并构建相应的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目的蛋白表达与纯化;进一步分析目的纯化蛋白VpPR10.4、VpPR10.6、VpPR10.7、VpPR10.9的核酸酶活性,为华东葡萄病程相关蛋白VpPR10.4、VpPR10.6、VpPR10.7、VpPR10.9抗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重迭延伸PCR扩增得到VpPR10.4、VpPR10.6、VpPR10.7、VpPR10.9基因序列。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VpPR10.4和VpPR10.7氨基酸序列具有PR10家族保守的P-loop和Bet v1结构域;而VpPR10.6氨基酸序列不含有Bet v1保守结构域;VpPR10.9氨基酸序列不含有P-loop和Bet v1保守结构域。VpPR10.4和VpPR10.7氨基酸序列中含有核酸酶活性的特征性氨基酸位点,分别为:E102、E149和Y151;而在VpPR10.9氨基酸序列中,E102被D102取代,在VpPR10.6氨基酸序列中,E149、Y151分别由Q149、H151取代。采用MEGA4.0软件对VpPR10.4、VpPR10.6、VpPR107、VpPR10.9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显示:VpPR10.4与VpPR10.6亲缘关系较近,VpPR10.7与VpPR10.9亲缘关系较近。2.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VpPR10s,转化原核表达菌株E.coli.BL21(DE3),通过优化目的蛋白表达条件,确定pGEX-4T-1-VpPR10.7在28℃、0.1mM IPTG诱导表达4h,可获得大小为43KDa左右的可溶性重组蛋白。收集可溶性蛋白VpPR10.7,用GST纯化树脂纯化目的融合蛋白;对于在不同条件下诱导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VpPR10.4、VpPR10.6、VpPR10.9蛋白,在28℃、0.1mM IPTG诱导表达4h后,菌体经细菌裂解液裂解,再用包涵体溶解液溶解,随后进行梯度透析,通过真空冷冻干燥,GST纯化树脂纯化得到浓度较高的目的蛋白。3.纯化目的蛋白体外核酸酶活性分析。将8μg的VpPR10.4、VpPR10.6、VpPR10.7、VpPR10.9蛋白分别与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株系‘白河-35-1’叶片总RNA和gDNA进行核酸酶活性试验,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VpPR10.4、VpPR10.7蛋白具有RNase和DNase活性;而VpPR10.6、VpPR10.9蛋白则无RNase和DNase活性,结果进一步表明VpPR10s蛋白的核酸酶活性与其保守结构域及保守氨基酸位点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贺明阳[4](2012)在《中国野生葡萄芪合成酶和病程相关蛋白PR10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Vitis spp.)是世界性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受葡萄白粉菌和霜霉菌等危害严重。葡萄白藜芦醇是一种植保素,在植物对病原菌的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对人体健康具有消炎、抗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芪合成酶是葡萄催化合成白藜芦醇的关键酶。植物病程相关蛋白PR10受病原菌诱导积累,参与葡萄抗真菌病害反应。本研究克隆了野生毛葡萄(V. quinquangularis)抗白粉菌和果实高含白藜芦醇株系‘丹凤-2’芪合成酶基因和野生华东葡萄(V. pseudoreticulata)抗白粉菌和霜霉菌株系‘白河-35-1’的PR10基因,并对其进行了表达和功能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以中国野生华东葡萄芪合成酶基因序列在Genoscope葡萄基因组数据库搜索,共获得53条芪合成酶基因同源序列,其中9条序列无芪合成酶特征识别序列‘IPNSAGAIAGN’,而具有查尔酮聚合酶家族特征识别序列‘GVLFGFGPGLT’,推测为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序列。欧洲葡萄(V. vinifera)芪合成酶基因家族有44条芪合成酶基因成员,在第10染色体上有6条,第16染色体上有38条,其中11条不能正确编码芪合成酶。通过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果实和接种白粉菌叶片芪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41条,其中一条编码区有缺失;将其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JQ868658至JQ868698。欧洲葡萄和野生毛葡萄芪合成酶基因序列种内保守,但种间进化关系较远。2.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芪合成酶基因在葡萄根中表达量最高,在叶片中表达量最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芪合成酶基因在转色期出现表达高峰,在果实成熟期,野生毛葡萄芪合成酶基因出现表达高峰,而欧洲葡萄果实转色期后开始持续下降;野生毛葡萄芪合成酶基因和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与欧洲葡萄相关基因表达模式不同;野生毛葡萄STS基因和PAL基因在果实成熟期的表达高峰和白藜芦醇在成熟果实的积累趋势一致。野生毛葡萄白藜芦醇在果实发育不同阶段的模式与欧洲葡萄果实白藜芦醇积累模式相似,在转色期达到最高峰,分别为16.897μg·FW-1和8.908μg·FW-1,随后开始下降;野生毛葡萄果实白藜芦醇在果实成熟期有一个积累峰,而欧洲葡萄果实白藜芦醇含量持续降低。野生毛葡萄成熟果实中白藜芦醇在果实含量高于欧洲葡萄‘黑比诺’成熟果实中白藜芦醇含量,野生毛葡萄成熟果实白藜芦醇含量为7.297μg·gFW-1,欧洲葡萄成熟果实白藜芦醇含量为4.791μg·gFW~(-1)。3.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野生华东葡萄、野生毛葡萄和欧洲葡萄芪合成酶基因受葡萄白粉菌和霜霉菌诱导调控;表达水平与葡萄种质对病原菌的抗性呈正相关;野生毛葡萄和欧洲葡萄各芪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受白粉菌诱导表达模式不相同,各芪合成酶基因成员的表达模式和水平都有差异。野生毛葡萄芪合成酶基因受亲和的葡萄白粉菌和不亲和的烟草白粉菌诱导表达,参与葡萄亲和性抗病和非亲和性抗病;芪合成酶基因受脱落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冷、热和干旱等非生物胁迫调控表达;受水杨酸诱导表达量最高。在葡萄叶片接种白粉菌后,芪合成酶基因与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PR2、PR10和PR14协同表达,芪合成酶基因表达变化最大。4.以芪合成酶多克隆抗体分别免疫白粉菌和霜霉菌接种的葡萄叶片,葡萄芪合成酶定位于接种病菌叶片表皮细胞的细胞质、细胞壁和霜霉菌的菌丝和吸器细胞壁;构建野生毛葡萄芪合成酶基因VqSTS1原核表达载体,将芪合成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葡萄芪合成酶融合蛋白对葡萄白粉菌、霜霉菌、灰霉菌和烟草赤星病有体外抑菌活性;构建野生毛葡萄芪合成酶基因VqSTS1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VqSTS1,在烟草中过量表达葡萄芪合成酶基因,能诱导烟草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PR2、PR4高水平积累,PR5和PR10少量上调表达,而烟草查尔酮合成酶基因被抑制表达。结果表明芪合成酶可能通过芪合成酶及其产物白藜芦醇的直接抑菌活性和调控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等多途径增加植物抗病性。5. PR10.2基因在野生华东葡萄和欧洲葡萄叶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PR10基因家族成员。通过RACE技术克隆获得野生华东葡萄抗白粉菌和霜霉病株系‘白河-35-1’病程相关蛋白PR10.2基因,命名为VpPR10.2,GenBank登录号为:HQ634186。通过PCR扩增,克隆获得VpPR10.2基因gDNA序列和启动子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HQ634185。VpPR10.2与欧洲葡萄VvPR10.2基因编码区序列同源率为99.6%,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率为100%,启动子区域同源率为96.2%。欧洲葡萄PR10基因家族启动子区域序列同源性低,可能是PR10基因家族成员表达模式差异的原因。6.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VpPR10.2在根、茎、叶、花和果实中表达,在根中表达水平最高,在叶中最低;VpPR10.2受葡萄白粉菌、霜霉菌诱导表达;VpPR10.2受白粉菌诱导后表达峰出现在12dpi,而欧洲葡萄VvPR10.2出现在72hpi;VpPR10.2受霜霉菌诱导后在72dpi出现表达高峰,约为接种前表达水平的13倍左右,而欧洲葡萄VvPR10.2先受抑制表达而后少量上升表达。VpPR10.2受ABA、MeJA和SA诱导表达,ABA诱导量最大;VpPR10.2受冷、热和干旱胁迫诱导表达。结果表明,VpPR10.2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在抗、感病葡萄种质中受病原菌诱导表达模式有差异。7.构建VpPR10.2原核表达载体pGEX-VpPR10.2,将VpPR10.2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纯化获得VpPR10.2融合蛋白。VpPR10.2融合蛋白能降解酵母总RNA和葡萄gDNA,具有体外RNase和DNase活性;VpPR10.2融合蛋白具有体外抑制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生长功能;构建VpPR10.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VpPR10.2,冻融法转入农杆菌中。通过真空渗透法将VpPR10.2转入欧洲葡萄中,在叶片中过量表达VpPR10.2基因能提高欧洲葡萄叶片对霜霉菌的抗性;VpPR10.2蛋白在叶片中动态定位于细胞壁、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核;受霜霉菌诱导后能进入霜霉菌吸器细胞的胞质和葡萄叶片表皮细胞的细胞核,诱导葡萄叶片表皮细胞程序性死亡。(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病程相关基因克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之一。近年来,叁七的病虫害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现已成为限制叁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观察发现,作为叁七的近缘物种屏边叁七[Panax stipuleanatus H.T.Tsai et K.M.Feng]在其相同的生长环境下抗病性状表现优异。如何从分子角度挖掘利用植物本身所具备的抗病基因必将成为叁七未来研究当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研究利用人参、西洋参的EST数据库,通过基因注释、KEGG作图找到病原与植物识别代谢途径上有关植物病程相关的基因。然后经RT-PCR和TA克隆分别获得了若干个叁七和屏边叁七病程相关基因,该技术的应用为叁七抗病基因的研究和克隆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同时也对其他药用植物的抗病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程相关基因克隆论文参考文献

[1].唐美琼,闵丹丹,李刚,蒋妮,叶云峰.叁七病程相关蛋白PR10-1基因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J].药学学报.2015

[2].李瑞博,申业,文国松,冯光泉,曲媛.叁七及屏边叁七病程相关基因克隆的新策略[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4

[3].邹莹.华东葡萄病程相关蛋白VpPR10s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4].贺明阳.中国野生葡萄芪合成酶和病程相关蛋白PR10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与8种同源氨基酸的序列比对结果与8种同源氨基酸的序列比对结果与8种同源氨基酸的序列比对结果一4尸RZI片段染色体定位BamH 1和Sa! 1双酶切鉴定原核表达载体...一9二级结构分布曲线图

标签:;  ;  ;  ;  ;  ;  ;  

病程相关基因克隆论文_唐美琼,闵丹丹,李刚,蒋妮,叶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