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剑阁县中医院??四川?广元?6283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患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5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显示健康的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超声诊断情况。结果:经过超声诊断后,观察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多在右下腹,占比为71.15%(37/52),然后是脐周部位,占比为23.08%(12/52),其余部位占比为5.77%(3/52)。观察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纵横比显著大于对照组,淋巴结的数量大多为多发多于对照组,一般呈串珠状或者是簇状分布,没有融合现象,血流信号呈现点条状且明显。而对照组淋巴结数量较少,分布较为分散,血流信号稍微出现星点状,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超声诊断是目前最佳的检查手段,可对医师的临床治疗提高可靠的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检查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091-02
Ultrasonicdiagnosisofmesentericlymphadenitisin52children
XueYumei.
?JiangeGuangyuanCounty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angyuanSichuan?628300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ituationofultrasoundinthediagnosisofmesentericlymphadenitisinchildren.MethodsInourhospitalfromJune2014-2015inJuneweretreatedwithmesentericlymphadenitisin52casesastheobservationgroup,selectthesamephysicalexaminationshowed30casesofhealthychildrenascontrolgroup,ultrasounddiagnosi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Afterdiagnosis,themesentericlymphnodesofobservationgroupwerethemostpartsintherightlowerquadrant,accountedfor71.15%(37/52),andthenthenavelpart,accountedfor23.08%(12/52),theremainingpartsaccountedfor5.77%(3/52).Mesentericlymphnodesintheobservationgroupwiththelongitudinalandtransversediameterandaspectratioweresignificantlygrea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numberoflymphnodesaremostlymultiple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thegeneralbeadedorclusterdistribution,nofusionphenomenon,andobviouslypresentsstripbloodflowsignal.Whilethecontrolgroup,thenumberoflymphnodesissmall,thedistributionismoredispersed,bloodflowsignalslightlystarpoint,thereis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reis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Theultrasounddiagnosisofmesentericlymphadenitisinchildrenisthebestmeansofinspection,canbeclinicalphysicianstoimprovethereliablescientificbasis,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Pediatricmesentericlymphadenitis;Ultrasounddiagnosis;Examination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临床上容易与急性阑尾炎、结核性淋巴结炎等混淆,造成误诊,该病多发于7岁以下儿童,男孩高于女孩,冬季与春季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有腹痛、全身乏力、发热、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着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该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临床上对于该病的诊断手段主要是超声[1],目前超声诊断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准确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便于医师的治疗,促进患儿的身体健康成长,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患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52例患儿采用超声进行诊断,诊断效果较好,现将临床研究报告呈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患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52例患儿以及同期体检健康的3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52例患儿,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2~15岁,平均年龄(6.8±1.5)岁,对照组30例儿童,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7.1±1.2)岁。两组患儿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调查,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或脐周痛,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部分儿童出现恶心、呕吐、发热和腹泻等症状,排除患有阑尾炎、急性肠炎、肠梗阻以及肠套叠等疾病的患儿,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显示无差异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所有患儿采用超声诊断,设置凸阵探头(3.0~6.0MHz),高频线阵探头(6.0~13.0MHz)。取患儿仰卧位,首先对患儿的肝胆脾肾进行检查,采用的是腹部凸阵探头常规检查,观察是否有其他疾病以及患儿的腹腔是否存在积液或者是肿块[2]。然后对患儿的腹腔以及盆腔采用高频线阵探头进行检查,特别是患儿的脐周以及右下腹,观察患儿的阑尾部位、回盲部以及肠系膜淋巴结部位是否出现肿大症状,并仔细观察肿胀部位的形状、大小、分布情况、纵横比以及彩色血流情况等[3]。对于检查中有异常症状的患儿进行1~2周的随访观察,做好记录,并和对照组健康儿童的超声诊断进行对比。
1.3评价指标
肠系膜淋巴结正常水平为0.2~0.5cm,淋巴结门没有血流信号,由于肠部与肠管充盈条件有所差异,不能正常显示半数淋巴结。本文中对淋巴结肿大的评价标准[4]是:对于统一范围内的肠系膜来说显示有两个以上的淋巴结显像,淋巴结的纵横比为2以上、短轴直径在0.5cm以上,或淋巴结长轴直径在1.0cm以上,或淋巴结密集排列,淋巴结血流显像为淋巴结内血流增加均视为肿大。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记录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的表示方式是(x-±s),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若P<0.05表示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超声诊断后,观察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多在右下腹,占比为71.15%(37/52),然后是脐周部位,占比为23.08%(12/52),其余部位占比为5.77%(3/52)。观察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为(13.1±0.6)mm,横径为(5.8±0.3)mm,纵横比为2.18,淋巴结的数量大多为多发,一般呈串珠状或者是簇状分布,没有融合现象,血流信号呈现点条状且明显。而对照组健康儿童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为(4.6±0.5)mm,横径为(2.6±0.3)mm,纵横比为2.0,淋巴结数量较少,分布较为分散,血流信号稍微出现星点状。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之为Brennemann综合症,属于儿科疾病,且属于病毒性感染,一般发病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常发病于冬春两季,该病常与肠道炎以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主要发病部位在肠系膜淋巴结,一般当患者胃肠道或者呼吸道发生感染后,病毒就会顺着血循环进入到肠系膜淋巴结,随着病毒在该区停留时间的延伸,会造成肠系膜淋巴肿大[5]。病毒感染儿童的主要比表现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充血和增生,但细菌为阴性。小儿肠系淋巴结丰富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一旦细菌或病毒侵入到儿童淋巴结,就会快速进入肠系淋巴结,进而危及肠系膜。受回盲部及回肠末端关闭作用影响,导致病毒、细菌及代谢产物长期逗留在回肠末端,影响了该处的吸收作用,进而产生腹痛。通常呼吸道受到感染后,患者会出现腹痛、发热、呕吐、咽痛、疲倦、便秘及腹泻等症状,这些均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典型表现。由于该病临床表现与恶性淋巴瘤、急性阑尾炎及肠套叠等发病特征较类似,临床上对于该病的诊断常因临床症状不明显以及诊断手段有限,产生误诊或者是漏诊,延误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不能及时给临床治疗提供治疗依据。这种疾病对患儿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在临床上需要加强诊断和治疗方法。因此,相关的医生在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诊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患儿减轻病情。
目前超声诊断是临床主要的诊断手段,可以给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佐证。这是因为儿童的腹壁较薄,超声衰减少,使用高频探头的话很容易对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的肿大情况进行观察[6],便于后期的治疗。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超声诊断后,观察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多在右下腹,占比为71.15%(37/52),然后是脐周部位,占比为23.08%(12/52),其余部位占比为5.77%(3/52)。说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肿大部位基本在右下腹以及脐周,这也是引起患儿腹痛的主要部位。引起腹痛的主要原因是肠系膜淋巴结的回肠远端血流较为丰富,并且回肠末端和升结肠的淋巴结分布较为丰富,引起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然后使病菌经过血液循环进入淋巴结,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生[7]。同时由于患儿的身体素质比较差,发育不成熟,对外界刺激因子的反应较成人更加敏感、迅速,再加上回盲瓣具有的关闭作用,使得长时间在回肠末端滞留的病菌以及肠内毒素的代谢产物容易被回肠所吸收,从而导致回盲部位成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常发病部位。肠系膜淋巴结炎在诊断的同时要和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系膜淋巴结核等疾病进行区别,因为两者都是右下腹疼痛,但是急性阑尾炎的阑尾肿大明显,淋巴结肿大明显,淋巴结数量较少。肠套叠的横切面为同心圆征,纵切面为套筒征。肠系膜淋巴结核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程度较为严重,形状不一,回声不均匀,淋巴结门大多消失不见,部分患者还伴有钙化或者是液化症状,可观察到患者有大量的腹水。观察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为(13.1±0.6)mm,横径为(5.8±0.3)mm,纵横比为2.18,淋巴结的数量大多为多发,一般呈串珠状或者是簇状分布,没有融合现象,血流信号呈现点条状且明显。而对照组健康儿童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为(4.6±0.5)mm,横径为(2.6±0.3)mm,纵横比为2.0,淋巴结数量较少,分布较为分散,血流信号稍微出现星点状。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超声诊断是目前最佳的检查手段,具有无创无痛、操作简便、可重复进行以及经济适用等特点,对医师的临床治疗提高可靠的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晓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4(8):1285-1286.
[2]曾艳,邹玲.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高频超声诊断[J].西部医学,2015,22(10):1915-1917.
[3]张蓓蓓,董方,许玉静等.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1(6):881-882.
[4]孙宝珍.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7):1035-1036,1040.
[5]易寅华,高洪波,张志娟等.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5,21(2):110-111.
[6]曹燕,高健.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3,27(19):3055-3056.
[7]董云,荔姣媛.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08(16):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