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波长,分配,算法,路由,网络,复用,波分。
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狄浩[1](2009)在《光网络中保证传输质量的选路与波长分配算法研究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Internet业务的迅猛发展,用户对网络的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波分复用(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WDM)光网络所提供的巨大容量使它成为首选的解决方案。但是在WDM光网络中,物理层上存在使信号传输质量恶化的因素。如果光信号不通过光/电/光对信号进行再生,那么当信号质量劣化到一定程度将会导致连接失败,因此传输质量保证体现出其重要性。为了保证传输质量,将会需要更多的网络资源或导致网络某些性能的降低,因此在光网络中保证传输质量的条件下对选路与波长分配(RWA)算法进行优化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基于以下两种目前最流行的光网络进行研究:全透明光网络(Transparent optical network)和半透明光网络(Translucent optical network)。本文指出了在全透明光网络中采用可感知传输损伤的选路与波长分配(Impairment-aware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IRWA)算法在保证了传输质量的同时会导致网络连接公平性的恶化。连接公平性问题是指在相同的网络状态下长路径连接请求的阻塞率表现比短路径差。为此本文提出了新的波长分配算法以在保证传输质量的条件下提高网络连接的公平性。本文中半透明光网络采用环网结构,并且环之间的交点具有信号再生的能力。信号再生能力的存在使得RWA算法在计算光路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容易地满足传输质量去求,但是由于信号再生的成本高,为此本文提出了在环网下最小化过光路环数目的RWA算法以实现再生成本的最小化。本文对上述算法分别进行了仿真,并与其它算法进行了性能对比。大量仿真数据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有效地对其优化目标进行了优化。(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3-01)
鲁才,王晟,李乐民[2](2006)在《多约束条件下WDM光网中多播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层构建多播选路和波长分配时,必须考虑一些约束条件。主要的约束条件有以下4种:稀疏分光器配置约束、波长连续性约束、能量损伤约束及稀疏波长转换器约束。目前,研究人员只是针对其中一个或两个约束条件进行了算法研究。该文在详细分析各种约束条件之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约束条件下多播选路和波长分配启发式算法。最后在CERNET和NSFNET两种网络拓扑上进行了仿真实验。根据算法仿真结果可以得出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多约束条件下的多播路由及波长分配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06年09期)
林小雨,陈辉[3](2006)在《基于遗传算法的静态 网络选路和波长分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选路和波长分配(RWA)是ASON控制层面的重要功能之一。在静态RWA问题中,我们讨论波长优化问题,即在给定网络物理结构和业务连接需求的情况下,找出建立这些业务连接所需的最小波长数。针对该NP-Complete问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编码方式简单、算法效率较高、收敛速度较快的改进遗传算法。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结果,运用了正交均匀试验设计的方法来进行参数设置,针对不同的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对于实验结果,通过和经典ILP算法的对比分析,印证了该改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现代传输》期刊2006年01期)
范伟[4](2005)在《WDM光网络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Internet应用的出现,全球Internet业务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迫切要求扩大广域骨干通信网的容量。波分复用技术(WDM)允许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若干路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具有实现简单和易于扩展的特点,是目前充分利用光纤容量的方法中最具吸引力的候选者。 波长路由光网络(WRON)是非常适合下一代高速广域网使用的一种网络。由于波长资源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波长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的吞吐量以改善网络的阻塞性能,成为WRON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优化路由选择和波长分配(RWA)以及通过合理引入波长转换技术是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方法。优化光通道的选路和波长分配(RWA)是网络设计的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寻找一条合适的光路并为之合理地分配波长,使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以提供尽可能大的通信容量。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WDM光网络的产生背景、研究概况、结构特征以及WDM技术的发展前景。同时介绍了RWA问题的相关概念及常见算法,并对静态网络和动态网络情况下的路由和波长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对业务优先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给出了一种基于优先级的波长分配算法,从而实现了网络综合性能的优化。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5-10-30)
何荣希,张治中,王光兴,李乐民,王晟[5](2003)在《IP/MPLS over WDM网中的动态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了IP/MPLS over WDM网中,利用综合路由法为到达的业务流建立标签交换路径(LSP)时,如何选择是在WDM层为它新建一条光路,还是利用现有的逻辑IP链路来满足其要求,提出一种带宽碎片消除的策略,该策略在决定是否利用逻辑IP链路来建立LSP时,总是尽量减少造成带宽碎片,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全网的资源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带宽碎片消除策略可以进一步改善综合路由算法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03年08期)
温海波,何荣希,李乐民,王晟[6](2003)在《WDM疏导网络中的自适应选路与波长分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具有业务量疏导能力的WDM网状网,研究了网络节点具有光收发器数目限制并且不具有波长变换能力时的动态选路与波长分配问题,提出了叁种自适应业务量疏导算法。仿真表明联合选路算法比其他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何荣希,李乐民,徐世中,王晟[7](2002)在《抗毁WDM网中支持QoS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首先探讨了抗毁WDM网中支持QoS的分层图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抗毁WDM网中支持QoS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该算法根据上层业务不同的QoS要求,对其光路建立请求区别对待,以满足它们不同的阻塞率和恢复率要求。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既满足了上层业务不同的QoS要求,同时又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网络资源,使全网的平均阻塞率降低。(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02年09期)
徐世中,李乐民,王晟[8](2002)在《波分复用光传送网中备用选路下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动态业务下 ,波分复用光传送网的选路和波长分配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备用选路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 .与文献中已有的利用全网信息的备用选路的算法相比 ,该算法能更加精确地描述建立光路对全网的影响 ,选择对网络状态影响最小的路由 波长对来建立光路 ,促进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计算机仿真表明 ,不论在规则的格型环网还是非规则的网络中 ,在阻塞率性能方面 ,在大多数情况下该算法优于文献中已有的备用选路算法 ;同时它也能改善公平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张治中[9](2002)在《IP over WDM网络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Internet应用的出现,全球Internet业务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迫切要求扩大广域骨干通信网的容量。现有多种技术可用于扩大基于光纤通信的骨干网的容量。其中采用光路交换、波长选路的波分复用技术(WDM)允许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若干路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具有实现简单及较好的可扩展性的特点,是目前充分利用光纤容量的方法中最具吸引力的侯选者。由于WDM网络关键部件目前还较昂贵,在这样的网络上运行IP业务,既要考虑到网络的鲁棒性和对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又要考虑网络的可升级性能,这常常是互为矛盾的。因此,采用何种网络架构及何种技术运行IP业务是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论证了去掉中间层(如SDH/SONET、ATM)而将IP分组直接在WDM网络上运行的技术可行性及其优势,进而重点研究了采用这种架构——IP over WDM时的资源分配问题。 第二章研究了IP over WDM网中支持QoS的资源分配算法,分两种方法予以研究:一为基于光层的方法,采用固定选路后,资源分配问题就能简化为波长分配问题,从而可大大简化网络的控制和管理。文献中已有的工作表明,充分利用网络状态信息能提高算法的性能。基于此,首次提出了利用全网信息而支持优先级的波长分配算法,由于利用了全网信息,在保证较高优先级请求的阻塞性能时,还对较低优先级请求的阻塞性能进行了优化,从而改善了全网的平均阻塞率;另一个为基于MPLS技术的方法,提出了支持不同QoS要求的VPN业务的设计问题。对于给定的网络物理拓扑及业务矩阵,对不同QoS要求的VPN进行资源分配时,首先照顾较高质量要求的VPN业务,并且,对于相同QoS要求的VPN业务,优先考虑业务量比重较大的节点对,并尽量保证负载在全网均匀分布。基于业务平均跳数来衡量的仿真结果表明,在网络中不同QoS要求的业务需求大致相当的情况下,不管网络负载如何变化,对某QoS要求的VPN业务,总是能够取得QoS较之要低的业务更低的平均跳数,即更小的平均时延。 对于由大量路由器和OXC通过光纤互连而组成的IP over WDM网络,第叁章创新性地提出了将IP层矛咣层综合考虑进行:路由选择,并利用K——最短路由对有长度限制的请求进行资源分配的算法。由于该方法充分考虑到路由器 摘 要一能以较细粒度处理业务及波长转换能力,故比传统的将IP层和光层分开考虑的方法取得更优异的业务丢弃性能和网络平均阻塞性能。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动态到达的业务连接请求,算法比传统的方法能取得更低的业务丢弃数,更优异的全网平均阻塞性能,而且,即使在相同业务丢弃数的条件下,算法的路由长度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小的。 第四章分两种方法一基于光层的方法和MPLS技术的方法,研究了IPover WDM网中基于链路负载平衡的资源分配算法。前者适合于业务矩阵变化不是太频繁的网络,提出利用蚂蚁算法解决业务的再路由问题,即利用蚂蚁具有找到最短径及不同种类蚂蚁具有互斥的天然特性来进行逻辑拓扑重配置,从而保证了链路负载分布的平衡性。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进行逻辑拓扑重配置后,链路负载分布的平衡性得到了大大提高。对于后者,考虑的网络为由大量路由器和OXC通过光纤互连而组成的网络,充分考虑了路由器能以较细的粒度处理业务及波长转换的能力,对可能有长度限制的动态到达的业务连接请求在进行资源分配时,提出的算法考虑了:*)降低网络带宽碎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仅)将业务的路由成本与路由长度进行折衷考虑。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这两方面考虑所带来的好处:*)对于给定的业务需求,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不考虑降低带宽碎片的方法来说,确实降低了业务丢弃数,并取得更好的链路负载分布的平衡性:(2对于动态到达的连接建立请求,该方法的业务阻塞性能大大优于传统的方法。 尽管 MPLS具有强大的流量工程能力,但在 IP over WDM网中进行保护设计时,还很少有文献涉及到这一点。基于此,为了在网络中出现单链路故障时100%地保护受影响的业务,同时保证链路负载分布的平衡性。第五章提出了一种考虑链路负载平衡的共享通路式保护算法。在为动态到达的请求进行波长分配及路由选择时,考虑了以下几点:*)仔细考虑业务请求的带宽需求,力争大大降低残留在网络内的带宽碎片;m路由器能以较细的粒度处理业务及波长转换的能力;o)链路负载分布的平衡性;O)保护通路的资源共享。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在链路负载分布的平衡性、(给定业务需求量时的)业务丢弃特性,(业务动态到达时的)网络平均阻塞性能均要优于引用文献中的算法。 由于网络中的业务连接请求速率大小具有差别,其带宽请求常常小于一个波长粒度。在第六章首次提出了基于容量公平性的资源分配算法,通过为不同 互互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论文 一 线速的请求预留不同的波长?(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2-02-01)
李乐民[10](2001)在《WDM光传送网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综述了波分复用(WDM)光传送网的选路和波长分配(RWA)算法考虑了两种需求情况∶一种是从建立光路的需求出发,另一种是从运送分组业务的需求出发还概述了RWA设计中要考虑的附加问题,包括波长变换、抗毁和服务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兴通讯技术》期刊2001年06期)
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光层构建多播选路和波长分配时,必须考虑一些约束条件。主要的约束条件有以下4种:稀疏分光器配置约束、波长连续性约束、能量损伤约束及稀疏波长转换器约束。目前,研究人员只是针对其中一个或两个约束条件进行了算法研究。该文在详细分析各种约束条件之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约束条件下多播选路和波长分配启发式算法。最后在CERNET和NSFNET两种网络拓扑上进行了仿真实验。根据算法仿真结果可以得出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多约束条件下的多播路由及波长分配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1].狄浩.光网络中保证传输质量的选路与波长分配算法研究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
[2].鲁才,王晟,李乐民.多约束条件下WDM光网中多播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
[3].林小雨,陈辉.基于遗传算法的静态网络选路和波长分配方法[J].现代传输.2006
[4].范伟.WDM光网络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
[5].何荣希,张治中,王光兴,李乐民,王晟.IP/MPLSoverWDM网中的动态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
[6].温海波,何荣希,李乐民,王晟.WDM疏导网络中的自适应选路与波长分配算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
[7].何荣希,李乐民,徐世中,王晟.抗毁WDM网中支持QoS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
[8].徐世中,李乐民,王晟.波分复用光传送网中备用选路下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J].电子学报.2002
[9].张治中.IPoverWDM网络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
[10].李乐民.WDM光传送网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J].中兴通讯技术.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