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t设计模式分析与应用

Junit设计模式分析与应用

一、Junit设计模式分析和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向瑞[1](2020)在《基于分布式开发-生物医学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建设》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催生了有关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小型电商网站,这些网站可交易一些实验用品,但垃圾信息过多,界面过于简单化,不能调优。不能应对多线程与高并发的访问,没有提供搜索引擎或者搜索引擎的准确率过于低下;随着技术发展,基于分布式的网站开发逐渐流行起来,分布式网站开发是分模块,能够整合现有的分散资源,整合Redis做数据缓存,使分布式网站能应对多线程与高并发访问。分布式网站开发能较好优化前端界面、系统I/O、开发代码,提供负载均衡的算法。本文采用基于分布式开发的方式创建一个生物医学服务平台,可实时提供商品信息,能应对高并发和多线程访问,提高了搜索引擎准确率和主题相关率。本文分布式网站开发是分模块来开发,由五个子系统(模块)组成。总的来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对五个子系统组成的分布式生物医学服务平台的设计,采用分模块开发,五个模块分别是前端展示界面、后台商品管理系统、文件服务器、子系统管理工程、代码工程。这五个子系统共同组成了基于分布式开发的生物医学服务平台。对基于分布式开发-生物医学服务平台的后台数据库的设计,采用Oracle数据库,它整合Redis做数据缓存,使得分布式网站有能力应对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的情况。对商城搜索引擎与结果排序算法的改进工作,通用搜索引擎的查找准确率不高、结果相关性有待提高的缺点,本文采用基于Nutch的开源引擎,使用最细的粒度分割算法程序做分词,对Link Rank排序算法做二次改进,改进后的搜索引擎的准确率与主题相关率得到提高。本文结合当下主流开发架构和实际需求,设计了一套分布式生物医学服务平台,解决了非分布式传统网站不能面对高并发访问的问题与提高了搜索引擎准确率和主题相关率。对于系统测试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测试分布式生物医学服务平台的功能,采用五个子系统串行测试的方法,结果表明五个子系统功能运行正常,即分布式生物医学服务平台能正常运行。第二部分测试此分布式系统的高负载能力,利用Jmeter对此服务平台平台和非分布式传统网站进行多用户高并发访问的测试,测试表明此平台的负载能力明显优于非分布式传统网站。第三部分测试对改进后的搜索引擎,选取五个关键字进行检索,并选取30个结果网页进行分析,得出改进后的结果网页与目标网页之间的主题相关率提高了6%。

叶楠[2](2020)在《基于人因工程学的飞行直接准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飞行直接准备阶段是飞行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飞行安全和运行效率的重要环节。鉴于传统的飞行直接准备方式风险较大且效率低下,本研究基于人因工程学原理,设计并开发了一套飞行直接准备系统。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多角度分析了影响机组飞行直接准备时信息加工过程的因素和传统飞行直接准备存在的风险情况。经Wickens信息加工模型及衍生的飞行直接准备信息加工模型和IDAC(The information,Decision,and Action in Crew Context Model,IDAC)模型的分析,得出: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注意资源、记忆和判断决策等因素在此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飞行直接准备阶段内容与流程再造的方法能够改善10种影响民航飞行班组的信息-决策-行动过程的PIFs因子。经TEM的分析和系统性人因错误减少和预测方法的量化,得出:通过飞行直接准备系统的设计能够辅助机组对存在于飞行直接准备阶段的威胁与差错进行管控;传统飞行直接准备过程存在的错误类型总数为16,其中10个错误类型的严重程度大于5(10分标尺)。(2)飞行直接准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经头脑风暴法、半结构化焦点小组法、IDAC分析结论和序关系分析法对飞行直接准备的内容与流程进行了合理再造,撰写出需求文档;基于三层B/S整体架构,设计出系统整体功能结构、系统主要模块和MySQL数据库;使用系统性人因错误减少和预测方法分析第一次迭代设计的系统功能,得到6个可能“任务失败”的错误模式;使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风险评估方法对这6个错误模式进行风险评估,经改进后的第二次迭代设计的风险评估表明:V2.0系统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使用基于Java语言的SSH框架组合实现了V2.0系统的开发。(3)基于人因工程学设计准备室桌椅数据和空间布局。根据桌椅数据的计算方法和中国民航飞行员的人体数据,结合直接准备的特点和所需功能确定了准备桌椅数据和飞行准备室的空间布局。飞行直接准备系统与飞行准备室融为一体,组成了以人为本且安全高效的飞行直接准备“大”系统。

杜鹏程[3](2019)在《基于软件职责和结构的分层架构模式识别及重构》文中研究指明在软件系统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往往会选择复用已有的架构模式进行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尤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层架构模式。分层模式将系统实体组织为层次结构以实现系统的关注点分离,合理运用分层模式可以提升软件系统的一系列质量属性。然而,随着软件系统不断演进,原始设计的分层架构经常出现架构偏移与腐蚀,导致系统的实际架构与原始架构不一致。甚至,在软件的非系统性或临时性修改过程中,引入违背分层模式设计原则的代码实现,严重威胁了软件系统的质量。此外,在软件系统的持续演进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架构文档的丢失与不及时更新,种种方面导致重构这类系统的代价不断增长,最终导致软件系统无法保持持续的演进。为了缓解这类问题,利用系统源代码逆向获取软件系统的实际分层架构并进行及时重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层架构模式识别与架构重构两个角度出发,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了现有识别方法与重构研究的不足,并总结了分层架构模式的相关特征以及使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软件职和结构的分层架构模式识别方法以及基于模式识别结果的架构重构方法,主要工作如下:·在现有识别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与扩展,引入了代码过滤处理、识别结果优化以及可视化步骤,同时设计了基于源代码AST树的信息提取方式,从而生成了一套完整的分层架构模式识别方法。·总结了分层架构模式应用规范相关的三项原则,引入了三种对应的分层违规的形式化定义,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分层模式识别结果的架构重构方法,能够实现自动化的重构点定位并生成对应的重构方案。·按照本文提出的模式识别及重构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原型工具LARRT(Layered Architecture Recovery and Refactoring Tool)。通过开源软件的模式识别实验发现,本文所述的分层架构模式识别方法具有更好的精度,即模式识别结果更接近目标系统的实际分层架构,因而识别得到的系统分层架构能够有效帮助理解系统的现有状态,降低设计开发人员理解系统的难度。基于开源软件识别结果的架构重构实验发现,本文提出的架构重构方法能够发现软件系统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自动化生成的重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指导设计开发人员进行重构实施。

鞠文大[4](2019)在《元数据驱动的业务逻辑测试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系统设计开发过程的规范化和系统设计开发工具的发展,系统设计开发周期大大缩短,但测试工作的负担却未能减轻,测试效率亟待提高。因为设计开发的不同阶段之间存在迭代关系,系统的缺陷越晚被发现,修复缺陷所需的代价越大,“测试前移”的设计开发思想被广泛提倡,相应的设计开发过程模型竞相涌现。系统分析设计阶段是系统设计开发过程的关键阶段,此时的系统还未成型,要将测试提早到这一阶段进行,如何引导系统分析员规范设计测试用例成为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元数据,又称“数据的数据”,通常用来维护和管理数据,也可作为数据模型实现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之间沟通,所以将元数据作为驱动,引导系统分析员根据系统设计模型和系统业务流程设计测试用例,形成一套通用测试机制,可以使系统分析员对测试用例的设计更加规范化,也能够辅助分析员及早发现系统设计方面的故障和隐患,另外,该阶段设计的测试用例能帮助开发人员更准确地与需求对接,有利于控制开发周期,促进开发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尽早发布系统软件产品,及时抢占市场,同时也能对其他系统的测试方面研究提供指导。信息系统测试主要开始于系统构建完成后,此时发现并更正系统分析阶段所埋下的错误隐患就需要更大的成本,将信息系统软件部分的一些测试工作前移到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将部分测试工作前移到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面临着的另一个问题是缺少有效的测试机制支持。为此本文以元数据驱动为出发点,以改进后的W测试模型构建测试机制的结构模型。依据需求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产生数据库元数据,将元数据与业务逻辑相关联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再利用所构建的测试机制产生测试用例,进而实现了测试前移的目标。具体来说,测试机制以数据库设计的元数据为基础,从Oracle数据库数据字典中提取和分析元数据,用Java工具开发了一个测试用例生成工具实现了所研究的测试机制。将本文所建立的测试机制运用到实际的采购配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形成完整的一套测试用例用以指导后面的开发与测试。实践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测试机制起到了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开发周期与成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同时所建立的机制是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对提高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王雷[5](2019)在《基于相似度评分、FSM和机器学习的设计模式识别》文中指出设计模式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设计的范例,它们帮助设计者将新的设计建立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复用以往成功的设计方案。设计模式的应用使得软件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软件系统的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许多系统的设计文档或者不完整,或者与源代码不完全匹配。对于使用敏捷开发方法构建的软件系统,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即使系统的设计文档完整可用且与源代码完全匹配,这些文档可能并未详细记录设计模式使用信息。因此,高效、准确地自动识别出系统中包含的设计模式实例,对理解、维护和重构大型软件项目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已经提出很多设计模式自动识别的方法。然而,设计模式的识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些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这些文献大多是将模式与整个系统进行匹配,因此识别的准确率和时间性能并不高。其中一些文献尝试在执行搜索算法前减少搜索空间以优化时间性能,但仍然是在整个系统的基础上对搜索空间进行缩小。2)行为型模式的识别是一个颇有挑战性的问题。现有文献有些只针对结构型/创建型模式的识别,并不能检测行为型模式。还有文献试图使用同一个匹配算法搜索结构型/创建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识别的准确率并不高,对于结构特征不够明显或与其他模式具有相似结构的行为型模式更是如此。近年来也有学者首先使用基于结构/对象创建特征的方法得到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然后通过单独匹配行为特征对候选实例进行确认。然而,这些文献大多数都不执行源代码来检测运行期间实际发生的方法调用与行为型模式是否匹配。所以这些文献在分析行为方面是有限且不精确的。3)设计模式识别最重要的过程是将模式的特征与系统的特征进行匹配。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已经考虑到各种各样的模式特征,但大多都属于设计模式的结构特征和行为特征。为了增强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设计模式往往具有各自的命名特征。目前只有少量文献考虑了设计模式的命名特征。而使用命名特征可以方便准确地对基于其他特征得到的候选实例进行确认。4)在设计模式刚刚提出的时候,有学者尝试通过软件度量来识别设计模式。然而,仅靠几个死板、单一的指标来判定系统是否为模式实例,其准确率显然不高。尤其是对于设计模式变体的识别更是如此。此外,软件度量主要用于衡量系统的静态结构属性。因此只通过软件度量难以对行为型模式进行精准识别。事实上,使用软件度量来识别设计模式往往需要通过人工确认来获取最终的实例。5)使用机器学习识别设计模式最重要的过程是准备训练样本。目前大多数使用机器学习识别设计模式的文献都是手动获取和标记训练样本,这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人力。为满足规模大、复杂性高的软件系统对于设计模式识别方法准确率和时间性能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评分、有限状态机(FSM,finite state machine)和机器学习的设计模式识别方法。主要的研究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针对现有文献大多将模式与整个系统进行匹配,识别准确率和时间性能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评分和二级子系统的设计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将待考查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并将子系统进一步划分为类个数与待识别模式中的角色个数相等的二级子系统,然后使用相似度评分算法匹配二级子系统和模式来识别系统中的模式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时间性能。2)针对现有文献无法检测行为型模式或在识别行为型模式方面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FSM的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确认方法。该方法使用单元测试工具JUnit执行上述基于相似度评分和二级子系统的方法得到的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并将运行期间实际发生的方法调用与行为型模式转换得到的FSM进行匹配,以此来最终确认候选实例是否为模式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升行为型模式识别的准确率。3)针对现有文献大多都未考虑模式的命名特征,而基于软件度量识别模式准确率不高且需要人工确认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度量、命名特征和机器学习的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初步确认方法。该方法使用6个现有的设计模式识别算法对102个开源项目中的模式实例进行识别以获取正反样本,并将正反样本中类的度量值和命名提供给学习系统(本文使用ANN方法)进行学习。这反过来又提供了一个包含所获知识的模型,该模型可以在对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进行初步确认。该方法可以缩小基于FSM的确认的搜索空间。4)针对手动获取和标记设计模式识别训练样本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人力的问题,提出一种自动获取和标记训练样本的算法。该算法集成多个现有的设计模式识别算法,输入包含设计模式实例的开源应用程序,自动判定并标记训练样本。该算法可以为上述基于软件度量、命名特征及机器学习的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初步确认方法生成训练样本。本文首先给出了该方法的基本思路,并讨论了源代码信息的提取;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有向图/矩阵的设计模式和系统的表示以及一种基于FSM的行为型模式的表示;接着,分别详细讨论了基于相似度评分和二级子系统的设计模式识别算法、基于FSM的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确认算法以及基于软件度量、命名特征和机器学习的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初步确认方法;最后,在开源项目JHotDraw 5.2、JRefactory 2.6.24和JUnit 3.7上进行了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设计模式进行识别,且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时间性能。对于结构特征不够明显或者与其他模式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行为型模式,效果尤其明显。

顾梦琪[6](2017)在《基于JUnit的通信设备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自动化测试而言,框架意味着测试对象的识别,基本界面元素对象的封装,测试环境的初始化及清理,错误捕获和处理恢复,以及测试脚本及测试任务的组织和管理等功能。针对网络通信设备的自动化测试在框架设计方面提出了更多特殊的需求:硬件角度上,电气功能的性能测试;软件角度上,配置部署和流程逻辑的功能测试;系统平台角度上,设备接口和操作的兼容性测试等一系列测试方法,都和传统的软件测试要求有所不同。但是测试的基本思想和最佳实践依然是指导各领域产品测试工作的基本准则。开源测试框架JUnit因为其优秀的内部设计和不断优化的功能特性,是众多测试框架借鉴和改进的理想对象。本文针对某公司内部路由交换设备的测试框架JCAT的设计与实践也借鉴了JUnit的重要设计思想,同时还将JUnit 3.x,JUnit4.x以及TestNG作为其测试引擎,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更好地支持自动化脚本运行的设计上。因为网络设备的配置部署较一般的软件产品的使用在逻辑上要求更高,部署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网络知识,了解路由交换的相关协议原理,这同时也对框架的开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良好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在涵盖所有的设备控件和操作方法的同时,还要保证良好的复用性和扩展性。本文还分析了主流测试观点的发展与碰撞,提出网络通信设备自动化测试实践的几点见解。文章最后一部分介绍了使用JCAT实施自动化测试的全部过程,并且引入了测试回报分析ROI(Return On Investment)模型,对自动化收益进行定量分析,提出对自动化测试框架开发与实施的统筹性指导意见。

丁欢[7](2017)在《基于JavaEE的企业通信系统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企业配备了一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ERP(生产管理系统)、OA(自动化办公系统)等。用信息化手段逐步代替了传统手动记录、Excel统计等办公方式。优良的通信系统不仅能优化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更能提高企业内部员工间的交流效率,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但很少的企业能够配备完备的通信系统,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迫于资源有限、技术欠缺、经验不足的现状,没有精力独立开发与维护。针对中小型企业在通信系统建设中面临的窘境,根据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即时通讯软件结合网络电话等应用场景,提出了一个合理解决该问题的方案。通过调研和分析企业通信系统实际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确定了以Java EE框架技术搭配主流框架及MySQL数据库的技术实现路线。整个系统的服务器端由应用服务器API、企业管理平台、系统管理平台组成并融合PC端及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应用场景和通信模式,构建一体化的通信系统。系统服务器利用缓存技术及MySQL性能优化策略保证其在高并发情况下的可靠性、高效性,给予用户良好的体验。本系统服务器端的实现为整个一体化通信系统提供了功能引擎。在为各客户端提供丰富功能接口的同时,还构建了针对性管理平台和特色功能模块,使即时通讯、网络电话、短信息等通信场景得到有机融合。企业可以低消耗的迅速构建一体化通信系统,亦可以和其他系统无缝融合。

张成朋[8](2016)在《银联电子便民平台的改造》文中认为银联电子便民平台是一个缴纳水电煤等便民业务的在线平台,已于2009年上线。经过近5年运营,发现原有系统存在着用户体验不佳、代码冗余、可维护性不佳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造。本研究的主要工作是在充分分析用户需求及现有系统问题的基础上,对现有系统进行重构,增加新功能,以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应用需求。改造后的系统是一个基于J2EE的Web系统。该系统优化了原有系统的页面和缴费流程,增加了账单管理、每月一付、账单提醒等实用功能,并对系统中的冗余代码以及部分与系统架构不符合的代码进行了重构。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软件重构。本研究综合运用各种重构技术和工具,成功地对系统中出账机构和业务类型的关系进行了重构,使系统具有一个出账机构可以缴纳多种业务的能力。同时减少了冗余代码,增加了代码的可读性,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重构的目的是使得软件维护性更好、业务实现更清晰。2)改善用户体验。本研究基于原系统的运营数据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出优化目标,并对系统页面和缴费流程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系统页面简洁美观、重点突出、缴费流程简单。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是让用户更加方便地完成缴费,进而促进系统的交易量。3)合理运用设计模式分析、设计并开发了新系统的功能。本研究在常见23种设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功能的实际情况,选择或改良一些设计模式运用在开发工作中。设计模式的合理运用使得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扩展性和维护性。4)设计实现新增扩展功能。新增扩展功能包括交易子系统中的账单管理、账单提醒、账单自动查询、合并支付、自动定位用户所在地、常用号码、渠道订单通知;控台子系统中的更新账单管理配置内存、更新新业务类型内存、出账机构信息管理;对账子系统中的关于合并支付业务的对账。在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重点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代码重构。需求的不断变化是项目重构的主要原因。重构项目首先要确定重构的范围,其次需要在恰当的时间进行重构。重构时需要将软件开发与重构分开,每次重构的范围不宜太大。重构也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可以运用。2)研究如何针对Web系统提供友好的用户体验。首先对用户体验的宏观要素和微观要素进行分析,然后重新设计界面以及交互方式,重组展示内容,找出系统需要优化的按钮、界面和流程。3)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设计模式。抽象工厂模式适用于需要构建一系列相关的对象。模板方法适合处理具有相同的业务逻辑但是实现细节不同的情况。构造器可以尽可能地构造一个符合要求的对象。在本文中,构造出账机构相关的处理类用的是抽象工厂模式。在对外接口和处理支付完成通知的业务中使用了模板方法。构造支付请求对象时使用了构造器模式。改造后的系统已于2014年10月份成功地部署在生产环境,并且已经对外提供服务。新系统的页面简洁、功能丰富、流程简单,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得到了用户的好评。2015年到2016年期间的运行数据表明系统交易量以及收入都增长了100%以上,达到了项目预期。

刘彦美[9](2016)在《基于AllJoyn的智能家居系统标准客户端研究》文中指出虽然智能家居已经提出很多年,但是,由于不同品牌的设计标准不一致,导致各家产品互不兼容,无法形成规模的产业链。尤其在技术方面,产业链各方推出的设备支持不同的网络接入技术和操作系统,甚至有的厂家生产的设备只支持自家的私有协议。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由高通公司主导的“Allseen联盟”推出了 AllJoyn(All to Join in the fun)技术。AllJoyn技术具备的物理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独立性的特性,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选择了 AllJoyn技术作为解决方案,提出了一个基于AllJoyn技术的集中式智能家居系统框架。在本系统中,智能家居中的设备分为两类:客户端(标准客户端和瘦客户端)和智能网关,其中标准客户端可以作为控制端来控制和监控所有的设备,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文详细介绍了 AllJoyn框架及其主要技术,并根据AllJoyn技术的主要特点,提出了一个基于AllJoyn技术的集中式智能家居系统框架。其次,为了验证基于AllJoyn技术的集中式智能家居系统的可行性,本文选择通过测试标准客户端软件模拟控制端并实现其主要功能的验证方案。再次,为了提高测试效率,本文通过参考AllSeen联盟推荐的测试方案,设计出一种基于Maven和JUnit工具的自动化单元测试的方案。最后,本文在分析了智能家居系统中控制端的主要功能后,设计了 8个测试用例并按照提出的测试方案执行测试。测试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基于AllJoyn技术的集中式智能家居系统的可行性。

殷旭东[10](2012)在《基于Java ME平台的单元测试技术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Java ME作为而向移动信息设备开发的移动计算技术平台,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因为缺乏反射及动态代理等特性,Java ME单元测试特别是Mock测试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首先分析了Java SE/EE平台下的JUnit单元测试框架和EasyMock、jMock等Mock框架的实现机制,然后研究分析了Java ME平台的特性,以及适用于该平台的J2MEUnit、JMUnit、MockME、Hammock等Java ME测试框架。深入研究和比较了现有的Java ME Mock测试的两种技术,即Hammock框架的静态预制Mock类库方案和MockME(?)的交叉平台测试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这两种方案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Java ME Mock测试方案,即使用IDE插件在测试开发期问“按需”并“准动态”地创建Mock类,从而较好地解决了Java ME Mock测试的诸多问题。这个新的方案采用Mock4ME框架实现。该框架的Mock4ME类库具有友好且丰富的API接口和良好的可扩展性。该框架的Mock4ME Supporting插件能自动生成Mock类和提取接口。Mock4ME框架在实际工柞项目中的成功应用,表明了这种新方案的优越性。Mock4ME框架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单元测试的成本,并提高Java ME应用软件的可测试性。

二、Junit设计模式分析和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Junit设计模式分析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分布式开发-生物医学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分布式网站开发相关技术介绍
    2.1 分布式网站开发相关技术介绍
    2.2 SSM开发框架
        2.2.1 SSM框架各层介绍
        2.2.2 SSM框架原理与工作流程
        2.2.3 Spring框架
        2.2.4 Spring MVC框架
        2.2.5 Mybatis框架
    2.3 Oracle数据库简介
    2.4 分布式系统开发环境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布式生物医学服务平台电子商城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3.2 试剂药物商城前台需求分析
        3.2.1 商品类型模块
        3.2.2 商品检索模块
        3.2.3 其他的主要模块功能
    3.3 后台商品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3.1 商品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3.3.2 其他主要模块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商城系统E-R建模
    4.2 数据库详细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布式生物医学服务网站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服务平台系统架构说明与开发环境搭建
        5.1.1 maven项目管理说明
        5.1.2 maven和 eclipse的整合
        5.1.3 电子商城maven架构分析
        5.1.4 Tomcat服务器的搭建
        5.1.5 eclipse下的mybatis反向工程配置
        5.1.6 Spring和 eclipse的整合
        5.1.7 Spring和 Junit的整合
        5.1.8 Spring MVC核心配置文件与eclipse的整合
    5.2 商品管理功能模块实现
        5.2.1 商品管理之品牌管理
        5.2.2 商品动态条件组合分页查询逻辑功能实现
        5.2.3 商品添加之四个tab页参数填写功能实现
        5.2.4 商品添加之四个tab页参数接收的实现
        5.2.5 商品添加之商品数据入数据库的实现
        5.2.6 商品管理之商品审核功能的实现
        5.2.7 商品管理之商品上下架功能的实现
    5.3 前端商品服务功能的后端逻辑设计实现
        5.3.1 商品首页筛选功能后端逻辑设计实现
        5.3.2 商品索引设计与Redis数据缓存的实现
    5.4 收货地址与商品详情页、订单、购物车后端逻辑实现
        5.4.1 收货地址查询功能后端逻辑设计与实现
        5.4.2 商品详情页功能后端逻辑设计与实现
        5.4.3 商品详情页静态化架构分析
        5.4.4 商品详情页freemarker模板技术的应用
        5.4.5 商品详情页发布功能后端逻辑实现
        5.4.6 商品Redis实时数据查询功能后端逻辑实现
        5.4.7 商城新增购物车后端逻辑设计实现说明
        5.4.8 购物车管理后端逻辑设计实现说明
        5.4.9 订单提交参数接收后端逻辑设计实现说明
        5.4.10 订单提交后端逻辑实现说明
    5.5 搜索引擎与排序算法实现
        5.5.1 基于正向迭代最细粒度的分割算法实现中文分词
        5.5.2 网页主题相关性判别
        5.5.3 排序算法实现
    5.6 系统测试
        5.6.1 系统功能测试方法说明
        5.6.2 系统功能测试过程
        5.6.3 系统负载能力测试方法与说明
        5.6.4 系统负载能力测试过程
        5.6.5 搜索引擎算法测试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人因工程学的飞行直接准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际应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飞行准备系统国内外研究动态
        1.3.2 与直接准备系统设计相关的人误模型的研究动态
        1.3.3 人体测量学的研究动态
        1.3.4 软件开发模型的研究动态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章 飞行直接准备的风险及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飞行直接准备现状
    2.2 基于信息加工模型的初步分析
        2.2.1 基于Wickens信息加工模型的分析
        2.2.2 飞行直接准备的信息加工模型的建立
    2.3 基于IDAC模型的详细分析
        2.3.1 民航飞行班组模型的建立
        2.3.2 基于IDAC动态响应模型对直接准备阶段的描述
        2.3.3 基于认知流模型对直接准备阶段机组的I-D-A过程的描述
        2.3.4 影响I-D-A过程的PIFs的类别与结构
        2.3.5 PIFs对民航飞行班组的I-D-A过程的影响
    2.4 基于TEM对飞行直接准备的风险分析
    2.5 使用SHERPA方法对目前飞行直接准备风险的量化
        2.5.1 SHERPA方法的使用
        2.5.2 目前飞行直接准备过程的HTA任务分析
        2.5.3 使用SHERPA错误分类表对HTA结果进行错误预测
        2.5.4 潜在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飞行直接准备系统的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3.1 飞行直接准备系统的需求分析
        3.1.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3.1.1.1 基于头脑风暴法对功能需求和界面原型的初步讨论
        3.1.1.2 基于半结构化焦点小组法和IDAC分析结论对功能需求的细化
        3.1.1.3 基于序关系法对流程顺序的确定
        3.1.1.4 系统的详细功能需求分析
        3.1.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1.2.1 质量需求
        3.1.2.2 约束需求
    3.2 飞行直接准备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
        3.2.1 系统架构设计
        3.2.2 系统整体功能结构设计
        3.2.3 系统主要模块设计
        3.2.4 数据库结构设计
    3.3 使用SHERPA方法对第一次迭代设计的系统进行错误分类
        3.3.1 对第一次迭代设计的系统进行HTA任务分析
        3.3.2 利用SHERPA错误分类表进行错误预测
    3.4 使用基于云模型的改进FMEA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值评估
        3.4.1 专家对故障模式进行语义评价
        3.4.2 对专家的语义评价结果进行云量化
        3.4.3 基于云的相似度算法计算O、S、D各自的权重
        3.4.4 使用基于云距离测度算法的云-VIKOR排序法对故障模式排序
        3.4.5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改进方案
        3.4.6 根据改进方案进行第二次迭代设计并评估风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飞行直接准备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4.1 飞行直接准备系统开发代码实现
        4.1.1 前端开发
        4.1.2 后端开发
    4.2 系统测试
        4.2.1 功能测试
        4.2.2 性能测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准备桌椅与准备室空间布局设计
    5.1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准备桌椅设计基础
        5.1.1 椅子设计
        5.1.2 桌子设计
    5.2 中国民航飞行员人体数据的确定
    5.3 确定桌椅数据
        5.3.1 椅子数据
        5.3.2 准备桌数据
    5.4 准备室空间布局设计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附录
    附录1 外部接口示例
    附录2 外部接口示例
    附录3 云模型计算的 MATLAB 代码
    附录4 飞行直接准备系统前端设计中 JS 模块及单页主要代码
    附录5 service 和 dao 部分白盒测试代码

(3)基于软件职责和结构的分层架构模式识别及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分层架构模式识别现状
        1.2.2 软件架构重构研究现状
        1.2.3 现状分析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分层架构模式与相关技术原理
    2.1 分层架构模式分析
        2.1.1 分层架构模式定义
        2.1.2 分层架构模式特征
    2.2 基于源代码的信息提取技术
        2.2.1 代码词汇信息提取
        2.2.2 代码结构依赖信息提取
    2.3 LDA主题模型
        2.3.1 基本符号和术语
        2.3.2 LDA模型原理
        2.3.3 LDA超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软件职责和结构的分层架构识别
    3.1 引言
    3.2 模式识别整体流程
    3.3 具体识别步骤
        3.3.1 代码过滤
        3.3.2 软件职责恢复
        3.3.3 软件层次识别
        3.3.4 识别结果优化及可视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模式识别结果的架构重构
    4.1 引言
    4.2 架构重构流程
        4.2.1 通用架构重构流程
        4.2.2 结合模式的架构重构流程
    4.3 分层架构模式使用规范
    4.4 具体重构步骤
        4.4.1 重构点定位
        4.4.2 重构方案生成
        4.4.3 重构实施与效果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层模式识别及重构工具设计与实现
    5.1 需求分析
        5.1.1 分层架构模式识别需求分析
        5.1.2 基于识别结果的架构重构需求分析
    5.2 概要设计
    5.3 详细设计与实现
        5.3.1 代码词汇提取模块设计与实现
        5.3.2 代码主题提取模块设计与实现
        5.3.3 组件化模块设计与实现
        5.3.4 软件层次识别模块设计与实现
        5.3.5 可视化模块设计与实现
        5.3.6 重构点定位及方案生成模块设计与实现
    5.4 工具展示
        5.4.1 项目上传与版本管理
        5.4.2 架构模式识别界面
        5.4.3 重构方案视图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与分析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设置
    6.3 实验内容及分析
        6.3.1 验证目的一
        6.3.2 验证目的二
        6.3.3 验证目的三
    6.4 效度威胁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元数据驱动的业务逻辑测试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2 相关理论及关键技术
    2.1 信息系统测试理论及测试过程模型
        2.1.1 测试的概念
        2.1.2 测试的方法
        2.1.3 测试的策略及分类
        2.1.4 测试过程模型
    2.2 元数据相关概念
        2.2.1 元数据的定义
        2.2.2 元数据的作用
        2.2.3 数据库元数据
    2.3 关键技术
        2.3.1 Junit单元测试框架
        2.3.2 集成测试技术
        2.3.3 Java-JDBC技术
        2.3.4 MVC开发模式
    2.4 本章小结
3 元数据驱动的业务逻辑测试机制设计
    3.1 测试机制总体设计
    3.2 数据库元数据的提取和分析
        3.2.1 Oracle数据库元数据
        3.2.2 Oracle数据库的数据字典分析
        3.2.3 JDBC的ResultSetMetaData对象
    3.3 基础性字段的测试用例设计
        3.3.1 自定义生成有效等价类
        3.3.2 自定义生成无效等价类
        3.3.3 批量生成有效和无效等价类
    3.4 针对流程的特殊类型字段的测试
        3.4.1 状态标志性字段的测试
        3.4.2 参照约束的测试
    3.5 本章小结
4 测试机制在配送系统中的实现和应用
    4.1 基于Junit测试用例生成工具的配置
        4.1.1 Juint环境配置
        4.1.2 JDBC环境配置
    4.2 元数据驱动测试用例生成工具主要功能实现
        4.2.1 自定义生成有效等价类数据
        4.2.2 自定义生成无效等价类数据
        4.2.3 级联清空参照表的测试数据清空方式
    4.3 测试用例生成工具在实际系统中应用
        4.3.1 针对商品信息管理流程的测试
        4.3.2 针对商品订单管理流程的测试
    4.4 当前测试机制的优势和劣势
        4.4.1 黑盒测试的优势和劣势
        4.4.2 白盒测试的优势和劣势
        4.4.3 当前测试机制的优势和劣势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基于相似度评分、FSM和机器学习的设计模式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源代码信息的提取
        1.2.2 系统和模式的表示
        1.2.3 模式搜索算法
        1.2.4 支撑工具
        1.2.5 时间性能的优化
        1.2.6 基于机器学习的设计模式识别
        1.2.7 模式变体的识别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4.1 主要内容
        1.4.2 创新点
    1.5 章节安排
2 相关知识和技术
    2.1 设计模式
    2.2 UML
        2.2.1 类图
        2.2.2 序列图
    2.3 相似度评分算法
    2.4 FSM
    2.5 软件度量
    2.6 机器学习与ANN
        2.6.1 机器学习
        2.6.2 ANN
    2.7 本章小结
3 系统和设计模式的表示及源代码信息的提取
    3.1 源代码信息的提取
        3.1.1 静态信息的提取
        3.1.2 动态信息的提取
    3.2 系统和设计模式的有向图/矩阵表示
    3.3 行为型模式的FSM表示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相似度评分和二级子系统的设计模式识别
    4.1 基本流程
    4.2 子系统的划分
    4.3 二级子系统的构建
    4.4 相似度矩阵的计算
    4.5 二级子系统是否为模式实例的判断
    4.6 基于二级子系统的模式实例获取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FSM的行为型模式确认
    5.1 基本流程
    5.2 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的获取
    5.3 模式的类和方法到实例的映射及客户端的确认
    5.4 候选实例的方法调用跟踪的捕获
    5.5 方法调用跟踪与FSM的匹配
    5.6 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的确认
    5.7 本章小结
6 基于软件度量、命名特征和机器学习的行为型模式确认
    6.1 基本流程
    6.2 现有设计模式识别算法的选取
    6.3 开源项目的选取
    6.4 模式实例的存储与投票数统计
    6.5 正负样本的判定与标记
    6.6 设计模式的命名特征
    6.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决策模型生成
    6.8 基于决策模型的行为型模式候选实例的确认
    6.9 本章小结
7 实验及结果分析
    7.1 实验环境
    7.2 评估指标
    7.3 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下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JUnit的通信设备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思想与主要内容
    1.3 国内外测试技术现状
        1.3.1 测试方法探索
        1.3.2 测试工具与集成
    1.4 JUnit测试框架发展概述
    1.5 内容组织结构
第二章 自动化测试技术分析与选型
    2.1 自动化测试框架类型
    2.2 JUnit设计模式剖析
    2.3 自动化测试用例编写流程和规范
        2.3.1 测试需求分析与用例设计
        2.3.2 测试脚本编写
        2.3.3 测试前部署
        2.3.4 测试执行
        2.3.5 Bug管理
    2.4 自动化测试选型
        2.4.1 自动化构建工具
        2.4.2 版本控制系统
        2.4.3 持续集成系统
第三章 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
    3.1 总体设计思想
    3.2 测试框架实现
        3.2.1 基础控件层
        3.2.2 公共函数层
        3.2.3 测试用例层
        3.2.4 应用功能层
第四章 自动化测试实施
    4.1 测试需求分析
    4.2 测试脚本开发
    4.3 测试脚本优化
    4.4 测试部署
    4.5 测试执行
    4.6 测试结果分析
    4.7 测试投入回报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框架实现总结
    5.2 自动化测试展望
附录Ⅰ
附录Ⅱ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JavaEE的企业通信系统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2 课题设计实现的关键技术
    2.1 JavaEE简介
    2.2 Spring简介
    2.3 Hibernate简介
    2.4 AngularJS前端框架介绍
    2.5 缓存技术介绍
3 系统需求分析及概要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功能需求分析
        3.1.2 系统功能概述
    3.2 系统概要设计
        3.2.1 总体架构简述
        3.2.2 接口设计
        3.2.3 Web前端架构设计
    3.3 数据库设计
        3.3.1 数据库表说明
        3.3.2 数据库优化设计
4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应用服务器API
        4.1.1 登录账号模块
        4.1.2 账户中心模块
        4.1.3 即时通信模块
        4.1.4 数据同步模块
    4.2 企业管理平台
        4.2.1 创建团队模块
        4.2.2 组织架构模块
        4.2.3 权限管理模块
        4.2.4 数据统计模块
    4.3 系统管理平台
        4.3.1 角色管理模块
        4.3.2 用户管理模块
    4.4 Web前端实现
    4.5 系统缓存实现
    4.6 系统负载均衡的搭建
        4.6.1 nginx反向代理
        4.6.2 动静分离
        4.6.3 Keepalived实现双机热备
        4.6.4 Session复制与共享
5 系统测试
    5.1 测试工具
        5.1.1 JUnit4
        5.1.2 JMeter
        5.1.3 TestLink
    5.2 测试内容
        5.2.1 JUnit测试
        5.2.2 功能测试
        5.2.3 性能测试
    5.3 测试总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银联电子便民平台的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便民缴费服务现状
        1.1.2 银联电子便民平台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平台改造的相关技术
    2.1 软件重构
        2.1.1 重构原因
        2.1.2 重构原则
        2.1.3 重构方法
    2.2 用户体验的改善
        2.2.1 用户体验的宏观要素
        2.2.2 用户体验的微观要素
    2.3 设计模式
        2.3.1 抽象工厂模式
        2.3.2 模板方法模式
        2.3.3 构造器模式
    2.4 J2EE与 Web
    2.5 本章小结
3 平台改造的需求分析
    3.1 现有平台的不足分析
        3.1.1 用户体验欠佳
        3.1.2 可维护性较差
    3.2 总体改造方案
    3.3 流程优化的需求分析
        3.3.1 减少确认次数
        3.3.2 优化支付流程
    3.4 界面优化的需求分析
    3.5 新增功能的需求分析
        3.5.1 缴费号码管理
        3.5.2 帐单提醒
        3.5.3 合并支付
        3.5.4 自动定位用户所在地
        3.5.5 常用号码
        3.5.6 渠道的订单通知功能
    3.6 安全性与可用性的需求分析
        3.6.1 系统的安全性
        3.6.2 系统的可用性
    3.7 本章小结
4 平台改造方案的设计
    4.1 代码重构的设计
        4.1.1 显示出账机构列表功能的重构设计
        4.1.2 对外接口配置功能的重构设计
        4.1.3 下单功能的重构设计
        4.1.4 销账功能的重构设计
    4.2 界面优化的设计
        4.2.1 优化模型
        4.2.2 界面设计
    4.3 新增功能的设计
        4.3.1 缴费号码管理功能的设计
        4.3.2 自动查账功能的设计
        4.3.3 账单提醒功能的设计
        4.3.4 自动定位用户所在地功能的设计
    4.4 数据库结构改造方案的设计
        4.4.1 数据改造方案
        4.4.2 表的详细设计
    4.5 安全性改进和可用性的设计
        4.5.1 系统安全性的设计
        4.5.2 系统可用性的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平台改造方案的实现
    5.1 代码重构
        5.1.1 付费通的出账机构首页重构
        5.1.2 下单代码重构
    5.2 界面优化的实现
        5.2.1 系统首页的实现
        5.2.2 出账机构列表页的实现
        5.2.3 出账机构页的实现
    5.3 新模块的实现
        5.3.1 自动查帐功能的实现以及抽象工厂模式的应用
        5.3.2 帐单管理功能的实现以及模板方法模式的应用
        5.3.3 帐单支付功能的实现以及生成器模式的应用
        5.3.4 控台的功能实现
        5.3.5 安全性改进的实现
        5.3.6 系统可用性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6 新平台的测试和应用
    6.1 测试环境
        6.1.1 开发人员的测试
        6.1.2 测试人员的测试
    6.2 系统测试
        6.2.1 测试用例概要
        6.2.2 测试用例
        6.2.3 新旧平台对比测试
    6.3 测试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基于AllJoyn的智能家居系统标准客户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智能家居现状分析
    1.3 智能家居硬件入口概述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2.1 AllJoyn相关技术研究
        2.1.1 AllJoyn框架研究
        2.1.2 AllSeen认证方案
        2.1.3 Event-Action技术
        2.1.4 Bus技术
        2.1.5 广播和发现技术
    2.2 软件测试相关技术研究
    2.3 Android测试技术研究
        2.3.1 Android测试环境研究
        2.3.2 Android应用程序测试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AllJoyn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
    3.1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
        3.1.1 基于WiFi技术的集中式智能家居系统
        3.1.2 基于ZigBee技术的树型智能家居系统
        3.1.3 基于Bluetooth技术的树型智能家居系统
    3.2 基于AllJoyn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
    3.3 Event-Action技术的改进
        3.3.1 多事件累积触发多操作技术实现
        3.3.2 Rules匹配方案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llJoyn智能家居标准客户端软件测试
    4.1 标准客户端软件测试需求
        4.1.1 标准客户端软件的主要功能
        4.1.2 标准客户端软件的功能性测试例
    4.2 测试环境搭建
        4.2.1 标准客户端软件测试框架
        4.2.2 标准客户端软件测试准备
    4.3 测试执行与结果展示
        4.3.1 测试执行方案
        4.3.2 测试结果展示
    4.4 测试结果及分析
        4.4.1 Core+Base Service测试及结果分析
        4.4.2 标准客户端软件测试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基于Java ME平台的单元测试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组织
第2章 单元测试及其框架
    2.1 软件测试过程与技术
        2.1.1 软件测试概念
        2.1.2 软件测试模型
        2.1.3 软件测试生命周期
    2.2 单元测试技术与自动化框架
        2.2.1 单元测试技术
        2.2.2 JUnit测试框架
        2.2.3 单元测试辅助框架
    2.3 单元测试Mock框架
        2.3.1 Mock及相关概念
        2.3.2 EasyMock框架
        2.3.3 jMock框架
    2.4 小结
第3章 Java ME单元测试框架
    3.1 Java ME概述
        3.1.1 Java ME简介
        3.1.2 Java ME特性
        3.1.3 MIDP应用模型
    3.2 Java ME单元测试
        3.2.1 概述
        3.2.2 J2MEUnit框架
        3.2.3 JMUnit框架
        3.2.4 Mobile JUnit工具集
    3.3 Java ME辅助测试框架
        3.3.1 概述
        3.3.2 Hammock框架
        3.3.3 MockME类库
    3.4 现有框架存在的问题
    3.5 小结
第4章 Mock4ME框架的提出与实现
    4.1 设计思想和设计目标
    4.2 Mock4ME框架组成和特性
        4.2.1 框架组成
        4.2.2 框架特性
    4.3 Mock4ME框架设计与实现
        4.3.1 设计原则
        4.3.2 核心类库设计与实现
        4.3.3 插件设计与实现
    4.4 小结
第5章 Mock4ME框架的应用
    5.1 苏州太湖流域水文遥测系统
        5.1.1 概述
        5.1.2 Java ME客户端软件设计
    5.2 Mock4ME框架在项目中的应用
        5.2.1 概述
        5.2.2 实施
    5.3 Mock4ME与Hammock的对比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Junit设计模式分析和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分布式开发-生物医学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建设[D]. 向瑞. 中南民族大学, 2020(08)
  • [2]基于人因工程学的飞行直接准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叶楠.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12)
  • [3]基于软件职责和结构的分层架构模式识别及重构[D]. 杜鹏程. 东南大学, 2019(06)
  • [4]元数据驱动的业务逻辑测试机制研究[D]. 鞠文大.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5]基于相似度评分、FSM和机器学习的设计模式识别[D]. 王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9)
  • [6]基于JUnit的通信设备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 顾梦琪. 兰州大学, 2017(02)
  • [7]基于JavaEE的企业通信系统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D]. 丁欢.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8]银联电子便民平台的改造[D]. 张成朋.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9]基于AllJoyn的智能家居系统标准客户端研究[D]. 刘彦美. 北京邮电大学, 2016(04)
  • [10]基于Java ME平台的单元测试技术及应用[D]. 殷旭东.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Junit设计模式分析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