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论文_张婷,徐曼,朱慧霞,李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灰石,羟基,复合材料,内皮,血管,细胞,釉质。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徐曼,朱慧霞,李玲[1](2019)在《碳羟基磷灰石/钾长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钾长石为原料,用液相合成法制备碳羟基磷灰石/钾长石复合材料(CK)。以200mg/L Ni ~(2+)的吸附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得出其最优制备条件:CO_3~(2-)与PO_4~(3-)的摩尔比0.23,钾长石与羟基磷灰石的质量比0.4,搅拌时间2h,搅拌温度43.1℃,陈化时间24h。此时,CK对Ni ~(2+)的吸附率可达到92.9%。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BET比表面积等测试手段对CK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羟基磷灰石均匀地负载在钾长石上,使其表面变得蓬松粗糙,与原料相比总孔体积、比表面积分别增大了近55、60倍。因此,CK有望成为一种新颖的去除重金属污染的环境矿物吸附材料。(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周鑫,蓝艺鑫,程丽佳[2](2019)在《基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生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能力,但是单一的nHA不能满足骨组织工程需求;因此,需与其他材料混合以提高其生物学性能,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将综述5种nHA与有机材料或聚合材料复合为人工骨的研究现状,并分析各种复合人工骨的材料性能、制备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晋艳茹,贾庆明,陕绍云[3](2019)在《羟基磷灰石/纤维素复合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使用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作为生物医用替代材料以来,其制备原料和制备工艺不断得到优化,现已制备出性能接近于天然骨的复合材料。但是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达不到天然骨的要求而导致其骨兼容性和骨整合较差,这些缺点严重阻碍了它作为骨替代物的发展。羟基磷灰石/纤维素复合材料不仅具有二者的特点,而且两材料协同产生的优异性能使其更加适用于生物组织工程材料。相比传统的骨替代材料,羟基磷灰石/纤维素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具有更好的成骨活性,已经基本达到理想组织工程应用的支架材料的要求。在以纤维素为基底材料制备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中,已经成功应用的纤维素类包括纳晶纤维素、细菌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CMC)等。但是不同的纤维素/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之间也存在性能差异,有的纳米复合材料抗压强度较低,只有(1.57±0.09) MPa/cm~3,但是有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模量都能接近天然骨。因此近几年来,研究者们除了不断优化制备工艺,主要还在选择合适的纤维素方面不断尝试,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已经有研究者发现CMC/明胶/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模量与人松质骨和皮质骨相似,并且它也能促进细胞的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外矿化,可作为主要承载区的再生骨移植材料。本文介绍了羟基磷灰石与纤维素的特点,综述了各类羟基磷灰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研究现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探讨,进而对羟基磷灰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希望为制备性能更加良好的骨替代材料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3期)

刘国,李知可,徐丽莎,黄琴琴,许小芳[4](2019)在《羟基磷灰石/凹凸棒土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水中镉的去除》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羟基磷灰石/凹凸棒土复合材料(HA/A)的制备及其对Cd~(2+)的吸附性能.用BET、XRD、SEM、FTIR、XPS对凹凸棒土(A)、羟基磷灰石(HA)和HA/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凹凸棒土的投加量、PO■和Ca~(2+)的初始浓度,高温焙烧对材料制备的影响.研究了材料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以及热力学;探究了pH、阴离子和材料投加量对吸附Cd~(2+)的影响;研究了竞争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最佳条件为:凹凸棒土投加量为4g·L~(-1),硝酸钙初始浓度为8.23 g·L~(-1),不经高温焙烧;机理分析表明,Cd~(2+)吸附过程是一个单分子层的吸热的化学吸附过程;因素实验表明,高pH值利于Cd~(2+)去除,F~-促进吸附, Cl~-抑制吸附.材料对Pb~(2+)、Cu~(2+)、Cd~(2+)、Zn~(2+)吸附量分别为3.70、1.99、1.17、0.99 mmol·g~(-1).(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李晋玉,俞兴,姜俊杰,赵学千,孙旗[5](2019)在《骨碎补总黄酮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与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osteopractic total flavone,OTF)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ano-hydroxyapatite collagen,nHAC)复合材料与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浓度为500μg·mL~(-1)、250μg·mL~(-1)、100μg·mL~(-1)、50μg·mL~(-1)及0μg·mL~(-1)的OTF溶液干预生长在nHAC复合材料上的hFOB1.19人成骨细胞,干预24 h后收集5种上清液。再分别以5种上清液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培养基混合培养HUVEC,培养24 h和48 h后进行划痕实验,计算细胞迁移率,确定OTF溶液最佳干预浓度和时间。在4个培养皿中铺满nHAC复合材料,加入DMEM/F12。A培养皿中不添加其他材料;B、D培养皿中接种hFOB1.19人成骨细胞,预培养24 h使细胞贴壁;C、D培养皿中加入OTF溶液,根据上一步划痕实验确定的最佳干预浓度和时间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收集各培养皿中的上清液进行后续实验。接种HUVEC于HUVEC培养基上,分为空白组和A、B、C、D共5组;空白组不添加其他材料,A、B、C、D组分别加入A、B、C、D培养皿上清液;以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率,HE染色后观察HUVEC形态,以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含量。结果:①OTF溶液最佳干预浓度与时间检测结果。5种浓度OTF溶液干预后,0~24 h细胞迁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46±4.01)%,(21.71±1.30)%,(24.94±3.47)%,(22.08±2.46)%,(21.34±2.28)%,F=4.564,P=0.013],其中100μg·mL~(-1)OTF溶液干预后的细胞迁移率高于其余4组(P=0.001,P=0.020,P=0.014,P=0.029);24~48 h细胞迁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6±1.22)%,(5.37±1.85)%,(5.58±1.88)%,(6.14±1.52)%,(4.99±1.25)%,F=0.374,P=0.823]。提示OTF溶液最佳干预浓度为100μg·mL~(-1),最佳干预时间为24 h。②HUVEC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4.039,P=0.000);5组HUVEC细胞增殖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83.285,P=0.000);干预开始后不同时点之间HUVEC细胞增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 968.467,P=0.000);5组HUVEC细胞增殖率随时间变化均呈升高趋势,各组的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1.05±0.06,1.81±0.09,2.53±0.05,6.10±0.17,11.29±1.21,F=527.347,P=0.000;0.99±0.11,2.37±0.40,2.92±0.19,7.35±0.19,14.41±1.35,F=913.030,P=0.000;0.98±0.20,3.50±0.18,4.35±0.16,8.53±0.99,15.42±0.73,F=1 637.304,P=0.000;1.02±0.10,2.10±0.13,2.59±0.15,4.70±0.25,11.41±1.21,F=494.876,P=0.000;1.01±0.06,2.81±0.37,3.31±0.08,5.95±0.24,12.74±2.03,F=878.982,P=0.000);干预开始后0 d时,各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开始后1 d、2 d时,B组HUVEC细胞增殖率最高、D组次之,其余3组增殖率较为接近;干预开始后3 d、4 d时,B组HUVEC细胞增殖率最高、A组次之,其余3组增殖率较为接近。③HUVEC形态观察结果。细胞形态观察结果显示,干预开始后0 d、1 d、2 d、3 d、4 d时各组HUVEC的形态均无明显差异。④VEGF和FGF-2含量检测。A、B、C、D 4组VEGF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9±0.012,0.057±0.016,0.059±0.018,0.057±0.014,F=0.060,P=0.980)。4组FGF-2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83±19.56)pg·mL~(-1),(565.83±47.14)pg·mL~(-1),(228.33±17.67)pg·mL~(-1),(445.00±17.69)pg·mL~(-1),F=317.377,P=0.000];B组的FGF-2含量高于其余3组(P=0.009,P=0.010,P=0.025),D组的FGF-2含量高于A组和C组(P=0.013,P=0.017),A组和C组FGF-2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人成骨细胞和HUVEC在nHAC复合材料上共培养,均可以良好贴附、生长和增殖;OTF不能促进nHAC复合材料与人成骨细胞-HUVEC共培养体系中HUVEC增殖;HUVEC的增殖可能与成骨细胞分泌FGF-2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9年07期)

李冬梅,刘新晖,李庆星[6](2019)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修复猪下颌骨缺损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可促进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对家猪下颌骨缺损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取家猪60只(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分3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建立10 mm×5 mm×1 mm下颌骨缺损模型;观察组建立10 mm×5 mm×1 mm下颌骨缺损模型,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处。术后12周,取下颌骨缺损部位,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X射线检查。实验获得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观察组材料中心区部分材料降解,大量代谢旺盛的细胞分散在材料空洞中,周围可见大量骨小梁;模型对照组缺损区域被纤维肉芽组织覆盖,未见明显成骨发生;假手术组下颌骨部位组织排列整齐;观察组新生骨小梁面积大于模型对照组(P <0.05);(2)X射线显示,模型对照组可见明显缺损部位;观察组缺损面积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高于模型对照组(P <0.05);(4)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可促进猪下颌骨缺损的愈合,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6期)

张永霞,严亮,卢晓龙[7](2019)在《PPC/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羟基磷灰石(HAP)复合材料,研究了HAP用量对于PPC/HAP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力学性能、接触角和流变性能的影响。断面形貌分析结果表明,纯PPC材料属于韧性断裂,随着HAP用量的增加,PPC/HAP复合材料逐渐转变为脆性断裂;HAP在PPC基体中能够均匀分散,二者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PC/HAP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和冲击强度随着HAP用量的增加逐渐提高,而断裂伸长率随着HAP用量的增加逐渐降低。PPC/HAP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亲水性,且亲水性与HAP的用量成正比。流变测试结果表明,PPC/HAP复合材料的表观黏度具有温度和剪切速率敏感性,且复合材料的表观黏度随着HAP用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刘继涛,钏定泽,杨泽斌,陈希亮,颜廷亭[8](2019)在《氨基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应用于酸蚀牛牙釉质体外再矿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牙釉质龋病的再矿化在龋齿的预防和修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牙釉质基质中所含的主要氨基酸,在10 mmol/L甘氨酸、10 mmol/L L-丝氨酸和5 mmol/L L-天冬氨酸的存在下制备了氨基酸/羟基磷灰石(AA/HAP)复合材料,表征了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并评估了其对酸蚀牛牙釉质的再矿化作用。与不含氨基酸的羟基磷灰石(HAP)相比,在氨基酸的抑制作用下,AA/HAP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结晶度和更高的生物相容性。在人工唾液中用AA/HAP对酸蚀牛牙釉质进行体外再矿化。再矿化后,分别表征了牛牙釉质样品的表面和横截面形态、成分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AA/HAP可以诱导表面和深层牙釉质病变的修复。复合材料中释放的氨基酸可以吸附在有机基质残基上并诱导平行排列的HAP晶体的形成,从而使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SMH)得到显着恢复。最后,讨论了AA/HAP复合材料对酸蚀牛牙釉质的再矿化机制。(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刚[9](2019)在《羟基磷灰石与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的表面能较大,在聚乳酸(PLA)中分散不均,从而出现团聚现象,影响羟基磷灰石/聚乳酸(HA/PLA)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因此,选择不同种类的亲水改性剂对nHA进行表面修饰,改善nHA在nHA/PLA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通过对多巴胺(DA)、聚乙二醇(PEG)、壳聚糖(CS)等亲水改性剂的改性效果进行分析,最终选用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和可氧化自聚的DA作为HA的亲水改性剂。对改性HA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聚多巴胺(PDA)的特征官能团。同时,改性HA的粒径明显的增大,说明亲水改性剂DA氧化自聚生成PDA实现了对HA的包覆改性。当DA的用量为6wt%时,即可实现HA在PLA中的良好分散。以无水乙醇作为致孔剂,通过致孔的方法制备具有较高的孔隙率的HA/PLA多孔复合材料。由于HA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同时,无水乙醇为PLA的不良溶剂,可诱导相分离实现复合材料的致孔及HA在基体中的良好分散。无水乙醇具有挥发快、高效、无毒的特点,得到的多孔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孔结构形貌,孔隙率最高达49.91%,但HA与PLA的比不超过4∶10。多孔复合材料应需要满足骨组织工程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尤其是力学性能;因此,需要对多孔复合材料进行增强。选用脱胶蚕丝纤维(DSF)作为增强材料;同时,DA改性DSF还原银离子原位生成纳米银粒子(Ag NPs),赋予DSF抗菌活性,得到抗菌脱胶蚕丝纤维(ADSF)。改性nHA作为填料,乙醇作为致孔剂,ADSF作为增强材料制备ADSF/nHA/PLA多孔复合材料。ADSF/nHA/PLA多孔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孔结构形貌,孔隙率最高达75.8%,这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且ADSF与基体具有较好的界面作用,压缩强度最高达9.9 MPa。同时,随着nHA的含量提高,ADSF/nHA/PLA多孔复合材料表面的矿化晶体层更加完善,复合材料的成骨能力提高。ADSF的引入对MC3T3-E1细胞的增殖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含有多孔复合材料的菌液的OD值显着降低,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活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孟晔[10](2019)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碳纳米管增强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制备了HAP陶瓷、HAP/CNTs复相陶瓷、xCNTs-HAP/yCNTs-HAP层状复合陶瓷以及HAP/45S5生物玻璃层状复合陶瓷。系统研究了烧结工艺及CNTs含量对HAP陶瓷及HAP/CNTs复相陶瓷的显微组织结构、物相变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同CNTs含量的HAP/CNTs层状复合陶瓷的制备思路,配合正交实验探讨了影响xCNTs-HAP/yCNTs-HAP层状复合陶瓷力学性能的各因素的显着性,分析计算出最佳组合方案并进行了验证。为了在提高HAP力学性能的同时兼顾改善其生物降解性能,提出了HAP/45S5生物玻璃层状复合陶瓷的制备思路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烧结,对烧结体的显微结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这一制备思路的工艺可行性及应用前景。研究发现,烧结温度达到950℃时,HAP陶瓷中出现HAP晶粒由球形长大成柱状。1000℃烧结时,HAP开始出现部分的分解。烧结温度在900℃时烧结体的各项性能最优。采用SPS技术成功制备致密的HAP/CNTs复相陶瓷。探讨了CNTs含量和烧结温度对烧结体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HAP/CNTs复相陶瓷在900℃进行SPS烧结即可达到致密化,此时HAP已开始出现分解现象,CNTs的存在使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导致HAP更易分解。讨论了碳纳米管强化机制。HAP/1 wt.%CNTs复合陶瓷在900℃进行SPS烧结的综合性能较好。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断裂功分别比SPS烧结HAP陶瓷提高了 166%、169%和184%。用预制层迭法配合SPS烧结制备了xCNTs-HAP/yCNTs-HAP层状复合陶瓷,并考察了层数、CNTs含量组合及层厚比对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层状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及应力应变曲线上均显示出了各向异性。采取了正交试验方法对层状结构设计中各因素进行了考查。根据试验结果选出最优工艺参数并进行了验证。该工艺下试样的抗弯强度和断裂功相比HAP/1 wt.%CNTs复合陶瓷分别提高了64.4%和744%,已达到密质骨的力学性能。提出了 HAP/45S5生物玻璃层状复合陶瓷的制作思路,考察了烧结温度对HAP/45S5层状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界面的结合及原子迁移和扩散情况。45S5的存在起到了阻碍HAP晶粒长大的作用。烧结体的抗弯强度和断裂功均在950℃时最高,分别比纯HAP烧结体提高了82.2%和500%,已达到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45S5生物玻璃的存在,可以调节最终系统的降解以增强其生物反应,显示出更大的向宿主骨结合生长的趋势,同时保持其机械完整性。因此HAP/45S5生物玻璃层状复合材料在作为支架材料的方向上有较好前景。(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9-05-30)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能力,但是单一的nHA不能满足骨组织工程需求;因此,需与其他材料混合以提高其生物学性能,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将综述5种nHA与有机材料或聚合材料复合为人工骨的研究现状,并分析各种复合人工骨的材料性能、制备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张婷,徐曼,朱慧霞,李玲.碳羟基磷灰石/钾长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19

[2].周鑫,蓝艺鑫,程丽佳.基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生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9

[3].晋艳茹,贾庆明,陕绍云.羟基磷灰石/纤维素复合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4].刘国,李知可,徐丽莎,黄琴琴,许小芳.羟基磷灰石/凹凸棒土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水中镉的去除[J].环境化学.2019

[5].李晋玉,俞兴,姜俊杰,赵学千,孙旗.骨碎补总黄酮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与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医正骨.2019

[6].李冬梅,刘新晖,李庆星.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修复猪下颌骨缺损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7].张永霞,严亮,卢晓龙.PPC/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塑料科技.2019

[8].刘继涛,钏定泽,杨泽斌,陈希亮,颜廷亭.氨基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应用于酸蚀牛牙釉质体外再矿化(英文)[J].无机材料学报.2019

[9].李刚.羟基磷灰石与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贵州大学.2019

[10].孟晔.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碳纳米管增强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牙齿的结构[58]圆柱形增强相体积分数为13%(a)和28%(...炭纤维增强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未经涂层的炭纤维(a, c)和经过TOi2涂...炭纤维增强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不同壳聚糖质量含量的羧甲基壳聚糖/纳...

标签:;  ;  ;  ;  ;  ;  ;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论文_张婷,徐曼,朱慧霞,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