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引诱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挥发物,天牛,沙棘,植物,桑天牛,应用技术,效果。
引诱剂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峰,李金桥,秦健辉,尹姣,张帅[1](2019)在《暗黑鳃金龟引诱剂的筛选及大田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对暗黑鳃金龟有效的引诱剂。本研究运用Y型嗅觉仪对榆树叶、蓖麻叶、苘麻叶独有或共有的4种挥发物(顺-3-己烯醇、顺-3-己烯基乙酸酯、肉桂醛、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暗黑鳃金龟3种聚集信息素(乙酸十五烷酯、顺-13-二十二烯醇、二十二酸)以及种性信息素(L-异亮氨酸甲酯:芳樟醇=4:1)进行了活性筛选,初步确定了对暗黑鳃金龟具有最佳引诱效果的化合物浓度,并以此为配比依据对植物挥发物、暗黑鳃金龟聚集信息素及性信息素两两混配,共组成了19组二元引诱剂配方。通过进一步的昆虫触角电位试验(EAG)及Y型嗅觉仪试验筛选引诱剂配方;比较所筛配方与单一组分引诱效果差异;利用室内笼罩试验从石蜡油、乙醇、二氯甲烷和正己烷4种溶剂中寻找最佳溶剂。最后将具有高效活性配方组分浓度扩大500倍后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显示,共有3组配方(顺-3-己烯基乙酸酯+乙酸十五烷酯、顺-3-己烯醇+顺-13-二十二烯醇、肉桂醛+顺-13-二十二烯醇)引诱效果较好,并且均显着高于单一组分;田间试验中这3种二元引诱剂对暗黑鳃金龟成虫引诱效果相比较于单一组分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本研究不仅可以减轻暗黑鳃金龟为害的严重态势,而且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同时也为开发新型引诱剂等绿色防控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杨忠武,杨春生,黄吉平,梁丽莎,吴耀军[2](2019)在《APF-1型引诱剂的应用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APF-1型引诱剂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共诱到125种生物,其中昆虫10目48科123种,其它生物2种。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眼纹斑叩甲(Cryptalaus larvatus)、松瘤象(Sipalinus gigas)、聚类丽步甲(Callistomimus coarctatus)等6种主要昆虫的数量进行分析,为利用APF-1引诱剂有效防控松褐天牛及监测防控其它害虫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广西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鲁玉杰,庞佳林,王争艳,张蒙,梅芝健[3](2019)在《嗜虫书虱两种食物引诱剂的筛选及实仓诱捕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Y"形嗅觉仪进行室内气味选择试验,测试了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性成熟雄虫对5种已有报道的食物挥发性物质的选择性,明确了单一化合物对嗜虫书虱的引诱效果,为食物引诱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对筛选的挥发性物质按照不同配方配制两种引诱剂,并在郑州市某成品粮库对两种引诱剂进行了实仓诱捕试验。结果表明,5种挥发性物质对嗜虫书虱均有一定的引诱效果,不同浓度下引诱效果有显着差异(P<0.05),不同浓度挥发物对嗜虫书虱的引诱作用存在剂量反应曲线,说明不同挥发性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并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嗜虫书虱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实仓诱捕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引诱剂结合锥形诱捕器对嗜虫书虱的诱捕具有显着的效果,其中配方1的引诱效果显着高于配方2(P<0.05)。说明配方1可以作为储粮书虱的引诱剂进行开发和推广。利用两种引诱剂还可以对嗜虫书虱的发生进行监测和预测,同时还可以对嗜虫书虱在粮堆中可能发生的部位进行预测。(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陈海燕,赵涛,李世东,李洋,高锋[4](2019)在《徂徕山林区松树天牛引诱剂的林间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做好徂徕山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虫情动态监测工作,采用由浙江省研发的M-99型引诱剂进行了诱集和监测松褐天牛的发生情况的试验,林间应用结果表明:该引诱剂引诱松褐天牛成虫数量较多,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张军生,王鹏,朱雪岭,徐贵臣,李洪峰[5](2019)在《稠李巢蛾性引诱剂生产应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内蒙古阿龙山林业局研究了稠李巢蛾性引诱剂应用技术,通过在稠李林中的对性引诱剂诱捕器设置不同高度、距离稠李林边缘的不同距离的诱集效果及稠李巢蛾昼夜反应节律的系统研究,掌握性引诱剂诱捕稠李巢蛾雄蛾相关应用技术。在诱捕器悬挂高度方面,性引诱剂诱捕器设置高度以0. 5 m为最佳,雄蛾诱集量最大达到78. 22头/器·d;设置诱捕器距离林缘50~300 m均可诱集到雄蛾,最佳诱蛾距离为100 m左右,测算最远诱捕距离为330 m;首次掌握了性引诱剂诱捕器对稠李巢蛾雄蛾昼夜活动节律,上午5:00~11:00为雄蛾主要活动期,傍晚19:00~23:00也有一个活动小高潮,这表明性引诱剂诱捕器可以掌握稠李巢蛾成虫的每天的活动节律。以上应用技术研究可以为稠李巢蛾的监测预报及防治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马艳[6](2019)在《山核桃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桑天牛Apriona germari、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和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是3种为害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最严重的天牛,其成虫啃食新枝嫩梢,幼虫蛀食山核桃树枝和枝干,为害时间长且隐蔽,难以防治,且目前对这3种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研究较少。故本文通过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危害状态[健康(CK)以及天牛取食、产卵和钻蛀危害]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分析鉴定出对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成虫产生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最后通过林间诱捕试验来验证对这3种天牛具有行为反应的挥发物,为筛选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的植物源引诱剂的成分和比例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1、天牛胁迫对山核桃挥发物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分别鉴定出45,37,35和46种化合物,共7类51种,皆以萜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居多,其中7类33种是共有挥发物。但每种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都有一种或几种特有的成分,且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多种成分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受到天牛幼虫钻蛀危害的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与健康山核桃的相似,而受到天牛成虫取食和产卵危害与健康山核桃存在较大差异。2、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对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的GC-EAD反应存在差异,其中桑天牛成虫仅对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蒎烯、乙酸叶醇酯、壬醛、α-萜品醇、丙烯酸-2-乙基己酯及正十六烷6种挥发物产生明显的电生理反应;星天牛成虫仅对蒎烯、罗勒烯、萜品烯、对二乙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2-乙基己酯、2,6-二甲基萘及正十六烷这10种挥发物有明显的电生理反应;而云斑天牛成虫仅对蒎烯、萜品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2-乙基己酯、2,6-二甲基萘及正十六烷这8种挥发物有明显的电生理反应。3、嗅觉反应结果表明,乙酸叶醇酯、壬醛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桑天牛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而α-萜品醇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罗勒烯对星天牛雌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丙烯酸-2-乙基己酯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蒎烯和罗勒烯对星天牛雄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对二乙苯和壬醛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壬醛和α-萜品醇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蒎烯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萜品烯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α-萜品醇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4、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乙酸叶醇酯对桑天牛的引诱效果最好,其次是壬醛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且诱捕效果没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乙酸叶醇酯和壬醛诱捕到的雄虫比例更高,而丙烯酸-2-乙基己酯诱捕到的雌虫比例更高;罗勒烯对星天牛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其他诱芯(P<0.05),其次是β-蒎烯、壬醛、月桂烯和蒎烯,其中蒎烯、壬醛、β-蒎烯和月桂烯诱捕到的雄虫比例更高,而罗勒烯诱捕到的雌虫比例更高;壬醛和顺-3-己烯-1-醇对云斑天牛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其他诱芯(P<0.05),其次是α-萜品醇、萜品烯和E-2-辛烯醛,其中萜品烯诱捕到都是雄虫,E-2-辛烯醛诱捕到的雄虫比例更高,而壬醛、α-萜品醇和顺-3-己烯-1-醇诱捕到的雌虫比例更高。综上,仅有壬醛同时诱捕到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说明壬醛是这3种天牛的共享植物源引诱挥发物。(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9-06-05)
李可,XIAYu-Lu,樊永亮,刘同先[7](2019)在《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引诱剂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大实蝇Bactocera (Tetradacus) minax (Enderlein)是重要的对外检疫性害虫,其幼虫蛀食柑橘果实造成危害,使我国柑橘产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关于柑橘大实蝇引诱剂的研究报道比较散乱。本文旨在从植物源挥发物引诱剂和性信息素引诱剂方面对柑橘大实蝇信号化合物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监测和防治柑橘大实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邹青池[8](2019)在《植物源引诱剂防治侧柏蛀干害虫野外应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自行研制的林间组装式诱捕器搭配新型植物源引诱剂进行了野外应用试验。结果显示:TC-1、TC-2从引诱效果,持续时间和成本方面都比较适宜;诱捕器悬挂在主干上距地面10~50 cm处效果最好;诱捕器之间水平距离50~80 m为宜;诱集量与温度成正相关,与风力成负相关;叁种引诱剂引诱效果远远高于侧柏饵木;塑料诱捕器诱集效果好于铁质诱捕器;同一试验地连续两年诱杀,林间虫口数减少78%。(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程态明[9](2019)在《杀虫剂和引诱剂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对沙棘绕实蝇的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树种,有助于水土保持,它的果实、种子和叶子是许多健康产品的原料。沙棘绕实蝇Rhagoletis batava obseuriosa Kol.(RBO)是一种危害沙棘果实的实蝇害虫。本文以明胶和聚乳酸作为载体,制备出含有杀虫剂(多杀菌素或阿维菌素)与引诱剂(碳酸铵)复配的微球,用于吸引并杀灭沙棘绕实蝇,以达到防治的目的。选择正交试验L_(16)(4~5)优化明胶、多杀菌素、碳酸铵、聚乳酸和反应温度的水平。得到制备微球的最佳条件为2 g明胶、2 g多杀菌素、1.5 g碳酸铵、2 g聚乳酸、反应温度为40℃。所得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5.54μm,多杀菌素的包封率为98.75%,碳酸铵的包封量为2.56 mg/g。微球的形状均匀,具有理想的缓释效果,碳酸铵的释放时间为10天,而多杀菌素为15天。选择单因素试验设计,固定阿维菌素用量、聚乳酸用量、明胶用量和反应温度,考察碳酸铵的不同量的加入对于微球各个理化性质的影响。获得的微球是均匀的球形,具有多孔的表面,平均粒径在55-78μm之间。释放速率可以通过一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并且微球实现杀虫剂和引诱剂更长时间的持续释放,阿维菌素的持续释放时间为15天,碳酸铵为7天。阿维菌素微球的毒力实验:在触杀试验中,4组处理和对照组之间的LT_(50)(median lethal time)存在显着性差异(F=25.864,df=4,20,P<0.05),然而4组处理间的LT_(50)没有显着性差异(F=4.695,df=3,16,P=0.15)。在胃毒试验中,4组处理与对照之间的LT_(50)存在显着性差异(F=44.888,df=4,45,P<0.05),微球的毒性作用约为对照组的6-10倍,然而,4组处理间的LT_(50)没有显着性差异(F=2.392,df=3,36,P=0.085)。在引诱试验中,用微球诱捕的沙棘绕实蝇的平均数量是对照的7-15倍,4组处理和对照之间沙棘绕实蝇的诱捕量存在显着性差异(F=8.161,df=4,50,P<0.05),用最高浓度的碳酸铵制备的微球诱捕量比其他处理诱捕量高(F=4.692,df=3,40,P<0.05)。多杀菌素微球的林间防治实验:沙棘绕实蝇的虫口密度明显下降,处理组(21.20±6.31)中捕获的沙棘绕实蝇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30.80±27.54)(t=4.936,Df=8;P<0.05)。经过无人机施药15天后,处理组的沙棘果实(16.05%±1.15%)受沙棘绕实蝇感染的程度低于对照组(81.75%±1.50%)(t=56.105,Df=6;P<0.05)。说明微球对沙棘绕实蝇有良好的诱杀效果。(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德萍,伦志安,王振东,冯世超,穆娟微[10](2019)在《二化螟性引诱剂在水稻上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是黑龙江省水稻田常发生虫害。以幼虫在稻草、稻根及其它寄主植物根茎、茎秆中越冬,越冬幼虫在春季化蛹羽化。由于越冬场所不同,1代蛾发生极不整齐,一年发生1~5代。二化螟幼虫生活力强,食性广,耐干旱、潮湿和低温等恶劣环境,故越冬死亡率低。在(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9年02期)
引诱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APF-1型引诱剂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共诱到125种生物,其中昆虫10目48科123种,其它生物2种。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眼纹斑叩甲(Cryptalaus larvatus)、松瘤象(Sipalinus gigas)、聚类丽步甲(Callistomimus coarctatus)等6种主要昆虫的数量进行分析,为利用APF-1引诱剂有效防控松褐天牛及监测防控其它害虫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引诱剂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峰,李金桥,秦健辉,尹姣,张帅.暗黑鳃金龟引诱剂的筛选及大田效果评价[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杨忠武,杨春生,黄吉平,梁丽莎,吴耀军.APF-1型引诱剂的应用效果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19
[3].鲁玉杰,庞佳林,王争艳,张蒙,梅芝健.嗜虫书虱两种食物引诱剂的筛选及实仓诱捕效果评价[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陈海燕,赵涛,李世东,李洋,高锋.徂徕山林区松树天牛引诱剂的林间应用[J].绿色科技.2019
[5].张军生,王鹏,朱雪岭,徐贵臣,李洪峰.稠李巢蛾性引诱剂生产应用技术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9
[6].马艳.山核桃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的初步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
[7].李可,XIAYu-Lu,樊永亮,刘同先.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minax(Enderlein)引诱剂研究概况[J].应用昆虫学报.2019
[8].邹青池.植物源引诱剂防治侧柏蛀干害虫野外应用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9
[9].程态明.杀虫剂和引诱剂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对沙棘绕实蝇的防治[D].河北大学.2019
[10].李德萍,伦志安,王振东,冯世超,穆娟微.二化螟性引诱剂在水稻上应用效果[J].现代化农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