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奕球[1]2004年在《关于客户资产价值及其实现机理的研究》文中提出现代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对客户的全面争夺,建立并维持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企业建立独特竞争优势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客户资产的概念提出来之后,企业开始借助资产管理的方法来经营客户。在客户资产理论中,客户资产价值评价和实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日益受到企业界和理论界的重视。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这一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首先,论文对客户资产的价值构成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购买价值和非购买价值是它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过去对客户资产价值的单一认识。同时,文章还对客户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论述。 其次,基于对客户资产价值内涵的全面认识,论文构建了客户资产评估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计算。其中,客户购买价值的度量是评价中的难点,文章在分析现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最后,论文对客户资产价值的实现机理进行了详细论述。文中指出客户感知价值是实现客户资产价值的根本驱动因素,并重点讨论了它的推动力及其构成;基于对客户生命周期的分析,文章对客户资产价值的实现过程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客户资产价值实现的动态控制原理;考虑到企业文化等平台是实现客户资产价值的重要基础,本文对此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目前,以客户资产理论为基础的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利器。客户关系管理成功应用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对客户资产价值全面合理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优质客户进行价值实现活动。本文的研究对于企业正确认识客户资产的价值、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成功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杨林[2]2014年在《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研究》文中认为国资委从2010年开始对中央企业试行了经济增加值考核,不仅出台了经济增加值考核的一般规定,还颁布了利用经济增加值考核的实施细则。这一转变对国有企业的传统业绩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并对国有企业管理层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不仅要努力创造利润,更要致力于企业价值创造,不仅要关注短期业绩目标的实现,更要重视长期成长性的打造和维护。从研究意义来看,本文研究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理论方面,其一,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无形资本财务理论。本文在界定无形资源、无形资产、无形资本等几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类研究各类无形资产对于企业价值(经济增加值)创造的作用,这对完善无形资产财务理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其二,有利于创新企业财务战略研究。传统的财务战略主要是基于“资金运动论”的财务本质观,着重强调组织资金运动层面的战略。本文则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研究价值创造问题,不仅要关注资金运动,而且要触及到资金运动背后的驱动因素。这无疑有利于拓展财务战略研究领域,实现财务战略研究创新。其叁,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财务管理的方法体系。研究与战略性资源纳入财务会计体系相关的财务理论与财务方法,如估价方法、效率衡量方法等,这些方法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财务方法体系。在实践方面,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为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的企业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增加值目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树立新的财务战略观,使他们能够跳出财务的视野,从战略性资源的角度关注企业价值创造问题。从研究思路上看,本文在阐述经济增加值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经济增加值与无形资产的关系进行一般理论性分析。随后,文章将按照经济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分别研究无形资产与各要素的关系。从大的方面而言,经济增加值的构成要素主要是收入和成本(包括资本成本),因此,论文也就主要研究无形资产与企业收入创造以及无形资产与企业成本控制两个方面的内容。从经济增加值的具体计算看,其影响因素除收入与成本外,还涉及很多相关因素,例如为促使国有企业能专注主业发展,需要调整非经常(或非正常)性损益;为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按照《实施细则》规定,经济增加值计算指标在计算过程中对于计入当期费用的相关研发费用可以在百分之五十的范围之内进行加回;等等。由于这些项目或者与企业无形资产没有内在逻辑联系,或者仅属于政策性的人为规定,不属于本文研究主题(无形资产创造经济增加值)所需关注的内容,因此论文不涉及对这些调整项的研究。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即导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与论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以及论文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其中在文献方面,主要从经济增加值在价值衡量体系中的相对优越性以及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文献介绍与评述,旨在支撑本文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在理论基础方面,则主要从战略管理理论、战略资源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论证本文研究的重要性,并为确定本文重点研究内容奠定基础。第叁部分为无形资源价值创造机理分析,主要对经济增加值原理及其与无形资源的关系进行一般性理论分析。具体内容包括经济增加值的概念及其作为企业价值评价模式的优势、经济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创造和提升经济增加值的基本途径、无形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以及基于经济增加值的无形资源价值创造机理等;第四部分为核心概念辨析,主要是分析界定无形资源、无形资产与无形资本等几个基本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重点从财务层面分析了无形资产与无形资本的概念与特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第五部分为无形资产与企业收入创造研究,主要是在对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创造之关系进行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不同类别无形资产,分析和论述它们在创造企业收入方面的作用机理,重点是论述了人力资产创造经济增加值的作用机理及其相关的业绩评价与激励问题。第六部分为无形资产与企业成本控制研究,主要是在对无形资产与企业成本控制之关系进行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战略成本管理方面研究了无形资产,特别是人力资产的作用机理。从研究方法上看,由于本文相关的研究数据难以获取,本研究主要采用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规范研究以进行理性地逻辑推导,案例研究做为辅助,说明规范研究推导的结论是否能够应用于现实经济生活以及说明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问题的分析。从创新与贡献上看,本文的创新点和贡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第一,以逻辑推导的形式系统地研究了无形资产与经济增加值创造的关系。论文在阐释了经济增加值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较系统研究了企业经济增加值与无形资产的关系,并分类研究无形资产对经济增加值之关键要素的作用机理,论述了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战略性无形资产来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增加值目标。应当说,论文的思想和观点对于以经济增加值为重点考核内容的企业来说,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第二,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无形资源、无形资产和无形资本等几个基础性概念进行了系统的辨析和阐释。文章不仅分析了每个概念的基本要义,也系统阐释了各概念的内在逻辑关系。应当说,该部分论述对于从财务视角研究无形资产及其相关问题能够提供重要参考,甚至可以作为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基础。第叁,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问题进行了创新性的探讨。论文除了系统研究各战略性无形资产对于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外,还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将收益现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来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思想,这种思路将能够为如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来评估无形资产价值提供思路。
秦家年[3]2005年在《客户关系资产评估与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客户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愈来愈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正因为客户关系的无形性,使得它的分析和计量难于有形资产,甚至可以说难以准确计量。目前关于客户关系价值的分析和评估方法层出不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或者说标准的定义和评估方法。对于客户关系价值定义和评估方法的争论与改进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与客户关系的发展。可以肯定的是,客户关系价值定义的确定及其评估需要全面分析影响客户关系的一系列指标,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技术。通过对客户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其价值进行量化研究,对企业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提升客户关系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阐述了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理念基石一关系营销;接着对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发展以及内容和模块进行介绍:着重分析了CRM中的价值理论,并对目前关系价值的评估方法进行了归纳。论文以现有国内外对客户关系价值的研究为基础,借鉴客户权益和客户资产的思路,提出了客户关系资产的概念,并对其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基于客户关系价值评估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概念评估法,构建了统分指标评估模型来评估客户关系资产的价值。方法中把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先分开,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然后在这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评估。最后,论文根据客户关系资产评估模型给出了关系资产的管理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给企业开发和管理客户关系资产提供有益的帮助。
王琪[4]2013年在《新电风能有限公司客户资产价值评估研究》文中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企业“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思路逐渐转移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式上来。客户是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源泉,客户的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但是企业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应对不同客户进行价值上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本文以案例公司客户资产的价值评估为研究对象,对推动客户资产管理、让客户管理更好地服务企业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电风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在现有客户资产理论以及价值评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新电风能有限公司的客户资产的特点、价值构成、影响因素及客户管理的现状,从企业客户管理的缺陷入手,指出企业客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入客户资产价值相关理论,并借鉴已有的方法和思路,对新电风能有限公司的客户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同时将客户资产价值的评估结果应用在该企业,根据评估出的客户资产价值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来一些客户资产管理及财务管理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以此来改善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把企业有限的资源合理有效的分配到不同的客户上,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价值及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创造更多的利润。本文旨在提供全面、可行的客户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及客户管理改进措施,以期对提高案例公司和同类企业的客户管理有所帮助。
王海伟[5]2007年在《非契约型客户资产风险形成及度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客户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获取并保持优质的客户资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也因此成为营销理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企业对客户资源的重视导致了将资产的概念延伸到客户的说法,从本世纪初开始,客户资产开始受到学者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客户资产价值的衡量、客户资产价值构成以及客户资产战略经营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和金融资产相似,客户所带来的现金流具有不确定性,也是一种高风险的资产。企业希望能够跟客户保持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关系,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但是客户并不总是保持购买规模与频率的一贯性,因此现金流有很大的波动性,它取决于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水平,同时也受到客户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只有对其风险形成机理进行掌握,并使其风险值得到有效的度量,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否则客户资产将是无意义的资产。而目前的研究中鲜有对客户资产风险进行研究的文献,理论研究的不足及现实的需要成为本研究的主要动力。本文针对国内客户关系管理领域概念混淆的现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客户的资产特性及其风险特性,提出客户资产风险的概念。并依据此概念对客户资产风险相关理论进行剖析,从宏观环境层次、行业竞争层次、企业内部层次、客户自身层次分析非契约型客户资产风险成因。继而以“问题出现——退出评估——沟通行为——关系挽救——退出行为”为客户风险产生的因果主线,利用“情感”概念体现客户对这些“行为”的决策,建立客户资产风险形成过程模型,并提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客户对“行为”的“情感”反应,继而从关系衰退角度构建客户风险阶段动态变化过程模型。接着针对这一过程提出客户资产风险驱动要素及其调节因素,构建客户资产风险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建模对客户资产风险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利用分组线性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的调节效应进行分析,发现负面归因、转移成本、竞争者吸引力、多样性寻求心理、生命周期阶段、主观规范等因素对客户资产风险驱动要素的因果关系有调节作用。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客户资产风险理论模型进行修正,系统阐述客户资产风险形成机理。然后,本文将客户资产风险分为流失性风险、衰退性风险、波动性风险叁个层次,提出这叁个层次风险的度量方法,并首次采用双变量多层贝叶斯模型对客户购买间隔和购买金额联合分布进行拟合,模型假设客户购买行为和购买金额服从双变量对数分布,利用“正态—Wishart”共轭先验分布族对客户购买间隔和购买金额后验近似标准分布进行推导,借助梅托普利斯-海斯丁算法求解无法推导出后验近似标准分布的参数,从而对购买间隔及购买金额进行预测。基于此拟合分布,可求出客户资产波动性风险、衰退性风险、及其流失性风险值。最后本文通过对一高分子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双变量多层贝叶斯模型在所有预测检验上都优于传统预测方法,特别是对客户购买金额的预测体现出更加出色的预测效果,因此该模型能够较好拟合客户购买行为。从模型优化角度来看,本文设计了7个竞争模型,实证发现随着模拟次数的增加,预测能力显着增强;变量的增减对于模型影响不大,这说明模型预测准确性并不依赖于先验信息统计变量的选择,对于目前我国企业数据库不健全情况下,这一特点使该模型相比数据挖掘模型适用性更强。
李丽[6]2015年在《企业集团内部信用风险传染机理与信用风险控制研究》文中指出企业集团内部关联关系错综而复杂,使得信用风险在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厘清两个成员企业之间、多个成员企业之间信用风险传染的过程,回答哪些因素影响信用风险传染强度的大小,如何影响的,信用风险传染的未来趋势是什么,以及如何对企业集团内部信用风险传染进行动态监控等问题,对于企业集团全面的信用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开展了企业集团内部信用风险传染机理与信用风险控制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企业集团内部信用风险传染机理研究信用风险传染涉及两个企业或多个企业。对于两个企业间的信用风险传染,现实观察发现,关联担保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渠道,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关联担保下母子公司间的信用风险传染机理。研究发现:当母公司为子公司的银行贷款提供关联担保时,信用风险传染强度与母公司的债务优先偿还次序无关,但与子公司的债务优先偿还次序有关;信用风险传染强度的大小具有路径依赖性,且与母子公司间股权比重、担保金额占总资产的比例都有关;但是无论沿何种路径传染,信用风险由子公司传染到母公司的可能性都会随着股权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关联担保并非完全保险,关联担保的违约概率高于一般担保的违约概率,它还是股权比例的单调递增函数。由于关联担保的担保价值与企业集团内部风险储备金的大小关系决定了关联担保是否会降低企业集团真实的信用质量。因此,本文在脆弱期权定价基础上,得到了两种不同担保方式下关联担保的担保价值度量结果,并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以上研究结论丰富了现有的、仅在股权联系下分析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间信用风险传染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两个成员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传染还会体现在它们的违约相关之中。其中,一种典型的表现就是两个成员企业之间违约相关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为此,本文将一类“指数增强”的函数引入到违约相关性结构中,利用测度变换技巧,得到了两个企业的联合违约概率和违约时间的边际分布,并给出了这种违约相关结构下信用违约互换的无套利价格。这是对两个企业之间违约相关性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以集团内信用等级低、信用质量差的信用异常企业所占比例为切入点,分析企业集团内部多个成员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传染机理。为此,本文将企业集团看作一个图,成员企业看作是图的节点,企业间的直接联系是图的边,运用流行病学理论,建立了企业集团内部信用风险传染的随机动态传染机理模型。初步的分析发现,企业集团内部信用风险传染的未来趋势由“有效接触率”和“治理率”共同决定。在有效接触率不高于治理率时,信用异常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兼并、资产重组、优化配置等治理措施,最终都变成信用正常企业。在有效接触率高于治理率时,信用异常类企业所占比例未来将趋于一个稳定值。(2)企业集团内部信用风险控制研究本文对企业集团内部信用风险控制的研究主要从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评估、风险治理时机与控制策略选择、以及控制节点选择等方面展开。由于企业集团的信用风险评估最终要落实到内部单个集团成员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上,而集团成员企业有上市与非上市之分。鉴于此,本文提出了针对上市集团成员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M-KMV模型和非上市集团成员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SVM集成分类器。实证研究显示,这两种信用风险评估方法能够满足不同类型集团成员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需求,预示着其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对企业集团内部信用风险动态传染机理模型的分析,本文预报了违约高峰的到达时刻,合理的风险治理时机应当在此之前。同时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降低信用风险传染系数、降低信用风险关联度和提高风险治理率都是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而且降低信用风险关联度比提高风险治理率更为有效。另外,可通过加强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管理,降低外部环境的随机干扰,延缓集团内信用风险的快速传染。最后,本文通过一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利用图论中的同构技巧和求最小生成树的Kruskal算法选择风险控制节点的过程。
徐远源[7]2007年在《顾客资产价值的评估与提升研究》文中指出对于顾客资产的研究,是近些年来学术和实务应用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顾客资产不同于以往仅仅分析产品/品牌盈利能力的观点,认为顾客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将其作为一项战略资产进行管理,从全新角度审视企业盈利能力,用以指导企业市场营销、信息管理和企业战略。顾客资产理论认为,更有价值的顾客关系、更有利的交易与合作、更可靠的顾客忠诚与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有助于企业克服因产品导向型策略对顾客基础造成的侵蚀、更准确地识别对企业更有利的营销活动、更全面地关注源于顾客的价值和非货币收益、更有效地测评和提升营销绩效。顾客资产已经日益成为企业潜在顾客开发、营销策略制定、营销资源分配等决策的基础,帮助提升企业整体价值,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企业要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和以效益为目标,就应该将企业的顾客资源视作一项资产,并对其价值进行量化评估,设计相应的价值提升方案。从理论上看,顾客资产价值是顾客资产问题的核心,价值评估是价值提升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定量评估顾客资产价值却十分不易。到目前为止,无论在学术领域还是实践领域,对顾客资产价值的分析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简单定量分析阶段;企业对顾客资产价值及其评估技术与提升策略的模糊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顾客关系管理工具的应用。尽管无法精确评估出单位顾客的价值贡献及其资产价值的具体数额,但是可以根据顾客相关特征属性和企业营销管理活动来评估预测顾客资产价值的大小。通过顾客资产价值评估,企业可以对顾客盈利能力做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这有助于企业进行顾客细分,针对不同顾客类型制定“一对一”营销策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特定需求,加强增量销售和交叉销售,增进顾客满意,强化顾客忠诚,提高维系程度,充分利用并不断扩大现有顾客基础。提升顾客资产价值,还必须对这项重要的战略资产进行跟踪管理——顾客资产是动态变化的,随着顾客与企业交往的发展变化,影响价值大小的各种因素可能得到加强,也可能被削弱。企业应该实时关注顾客盈利能力,有选择地获取、维系与赢返顾客,创造并交付优异的价值,强化交叉销售,延长顾客维系时间,增加顾客“钱包份额”,有效管理和运用单位顾客的价值潜力和相关效应,确保提升的过程效率和效果的变量控制,优化企业顾客的整体构成,最大化企业顾客资产价值。本文分为五部分,分别为绪论、理论综述、顾客资产价值模型评估、顾客资产价值提升和结论。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与文章的研究框架及本文研究的预期结论。第二部分为顾客资产相关理论综述,包括国内外有关顾客资产相关概念、顾客资产实质与特性、顾客资产价值构成、形成机理与评估、顾客生命周期理论、顾客资产价值提升理论的研究等。通过分析认为,顾客资产是一种企业与顾客之间形成的资产导向型关系,创造的是一种双向价值,反映的是一种以诚信为基础、以多种关系维系策略为手段、实现价值共享的社会生产关系;具有企业独有性、弱可控制性、可经营性、动态变化性、未来经济利益、形成核心竞争力、价值创造本源、伸扩性等特点,由顾客购买价值、交叉销售价值、顾客口碑价值、顾客信息价值、顾客学习价值、顾客网络价值、顾客交易价值等构成,其形成过程可以用“服务—利润价值链”来解释;并对顾客资产价值评估与提升有关理论的发展脉络、先进性与不足展开阐述,共同构成顾客资产价值评估与提升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为顾客资产价值模型评估,首先论述了顾客资产价值评估的目的、原则和流程,并从顾客资产价值构成和顾客生命周期的角度,利用收益法构建了顾客资产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然后运用净现值法、回归分析法、二项Logistic模型、层次分析法、模糊预测法等,给出模型涉及参数的求解或确定方法,指出顾客资产价值评估的适应性及其应用,并运用提出模型进行实例分析。第四部分为顾客资产价值的提升研究,首先给出了顾客资产价值提升的动因、前提、目标及核心,随后分析了顾客资产获取的影响因素与策略,并运用顾客盈利性和顾客忠诚性对顾客资产进行确认与质量分析,提出延长顾客保留时间、增加顾客份额、提高顾客忠诚度等顾客资产维系策略,并分析了顾客资产交易的模式与实现因素,最后还讨论了顾客资产价值的提升流程。第五部分为结论,总结和评价文章并展望进一步研究方向。本文试通过顾客资产价值的评估与提升研究,丰富顾客资产研究理论,以期对现阶段企业评估顾客资产价值,挖掘顾客资源、提升顾客资产价值等,提供一些现实参考。
李培[8]2008年在《顾客资产的驱动因素及增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顾客资产”观念是上个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从实物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必然产物,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实现顾客资产的增值。本文首先阐述了顾客资产的研究状况,分析了顾客资产的特征,接着研究了顾客资产的形成机理,界定了顾客资产的相关概念。其次本文就顾客资产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以往模型的不足,并在该模型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顾客资产驱动因素的改进模型,该模型加入隐性资产这一以往被忽视的驱动因素。最后本文以上述顾客资产的形成机理和驱动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了顾客资产增值的“一叁四原则”:一个差异化指导思想,顾客资产获得、顾客资产维持与保留、顾客资产剥离叁个策略,价值资产、品牌资产、维系资产、隐性资产四个增值途径,并提出了顾客资产增值的实施步骤,最后研究了顾客资产驱动因素和4P营销组合之间的关系。
刘先[9]2016年在《经济周期波动与银行风险控制》文中提出进入新世纪以来,金融行业有效的配置了稀缺的资源,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经济血液的功能越来越重要。而现代金融体系中最基础,却又是最重要的商业银行体系的核心地位越来越重要,商业银行体系理应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一类特殊的企业,自从其诞生以来就伴随着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自成立后就每时每刻离不开发现风险,经营风险,规避风险,商业银行的监管机构及商业银行本身就在不断的寻求改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求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本文系统分析和比较了内地商业银行与香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系统,其中主要涉及到中国内地的商业银行与香港地区商业银行的风险形成机理的比较与分析;内地与香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体系框架、法制环境、外部监管体制及内部控制体制等方面的比较与分析;内地与香港商业银行风险度量的比较研究等。试图将香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先进理论运用到内地商业银行风险控制领域,重点通过向量自回归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经济周期波动对两地银行风险控制的影响,以及探索两地所表现出来的对风险的不同应对状况和两地之间风险控制框架异同,找出其中的特殊性和关联性。本文就中国内地商业银行及香港地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改良,从内部预防与操作体系及外部环境两方面提出若干设想。对于商业银行发达国家(地区)的风险管理经验进行批判的吸收,结合我国内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有我国特色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风险度量和管理模型;建立起良好的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模型,完善我国内地商业银行目前的信用评级制度,为风险管理提供客观公正的企业信用资料;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外部环境,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数据库,建立起我国内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型,以数据库为基础检验风险管理模型的有效性;加快我国内地内地金融业的市场化的进程,加速金融法律相关研究;重视社会及商业银行内部的信用文化建立,重视内地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制度创新。
李倩[10]2010年在《物流服务供应链违约风险识别与度量》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物流强调以合作、集成等方式充分整合企业内外部物流资源,进而为物流用户提供系统化、集成化的物流服务。从服务运营的角度来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可以看作是以物流资源所有者(包括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和物流服务集成商)之间相互合作为纽带所建立起来的复杂契约网络,合作或交易需要契约加以约束,信用是合作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企业信用意识缺乏、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以及对信用违规行为缺乏惩治机制等等,不仅增加了物流服务的交易成本,而且给物流服务交易各方带来了巨大的违约风险。同时,由于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体,在市场成熟度、产业发展阶段以及信用环境建设等方面存在限制,供应链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具有更大的波动性,使违约风险管理也更具挑战性。目前,与物流违约风险相关的研究多是立足于物流企业的独立视角和实体产品供应链的视角展开的。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前者缺乏对各相关主体之间关联性(业务关联、债务关联)的充分考量,从而忽略了企业之间关联性所引发的违约相关性(例如,共同外部环境能导致企业违约的因果传染,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借贷会引发违约传染);后者由于受供应链系统复杂性的影响,违约风险涉及主体和因素众多、传染过程复杂、故很难准确识别与度量专属于物流服务系统的违约风险因素。鉴于此,本文选取复杂程度介于单个物流企业与实体供应链之间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为对象,立足于物流服务供应链相关主体风险共担与利益共同化的视角,以成员企业间的违约相关性为主线,在构建一个新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违约风险识别与度量框架的基础上,借助复杂科学理论与违约相关性理论等分析物流服务供应链违约风险的形成与传染机理;应用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帮助识别相关违约风险因素;采用信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及博弈论等方法建模违约相关以及违约传染的影响效应。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叁阶段法”的违约风险度量框架体系。第一阶段:成员企业自身违约风险进行度量,先后根据传统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现代模型(KMV模型)思想建立物流企业自身违约风险度量模型;第二阶段,合作伙伴违约传染风险度量,借鉴信用组合风险度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步揭示物流服务供应链因果传染和违约传染风险的大小;第叁阶段,物流服务供应链整体违约风险度量,基于违约相关的角度,以成员企业的联合违约概率为建模目标,基于物流企业信用评级信息和Moody历史违约数据,构建基于组合Copula函数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整体违约风险度量模型。本论文选题来源于我国物流企业的管理实践和现代物流的发展需求,同时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来更科学地识别物流服务供应链违约风险的关键风险因素、影响效应以及构建违约风险度量框架体系,不但能够弥补纯粹理论研究的不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而且能够大大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帮助物流服务供应链相关组织更加准确有效地识别、评估和防范违约风险。
参考文献:
[1]. 关于客户资产价值及其实现机理的研究[D]. 匡奕球. 西南交通大学. 2004
[2]. 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研究[D]. 杨林. 西南财经大学. 2014
[3]. 客户关系资产评估与管理研究[D]. 秦家年. 西安理工大学. 2005
[4]. 新电风能有限公司客户资产价值评估研究[D]. 王琪. 湖南大学. 2013
[5]. 非契约型客户资产风险形成及度量研究[D]. 王海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6]. 企业集团内部信用风险传染机理与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 李丽. 电子科技大学. 2015
[7]. 顾客资产价值的评估与提升研究[D]. 徐远源. 北京工商大学. 2007
[8]. 顾客资产的驱动因素及增值研究[D]. 李培. 吉林大学. 2008
[9]. 经济周期波动与银行风险控制[D]. 刘先. 辽宁大学. 2016
[10]. 物流服务供应链违约风险识别与度量[D]. 李倩. 长安大学. 2010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信用风险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论文; 违约概率论文; 风险价值论文; 顾客价值论文; 客户价值论文; 客户分析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机理分析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信用政策论文; 风险资产论文; 信用创造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增加值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