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质吸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质,吸力,密度,黄土,分区,滑坡,强度。
基质吸力论文文献综述
苗帅升,祝艳波,巨之通,高明明,董福[1](2019)在《初始基质吸力对原状黄土水敏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延安市典型Q_2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装置开展其非饱和状态下的水敏特性研究,定量评价初始基质吸力对黄土水敏特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非饱和状态下Q_2黄土水敏特性变化差异显着,Q_2黄土基质吸力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吸湿、脱湿路径下的土水特征曲线滞回效应明显;随初始基质吸力增大,Q_2黄土吸水速率及崩解速率均增大,表明其吸水能力及崩解性也逐渐增强.随着初始基质吸力不断降低,Q_2黄土抗剪强度逐渐降低,强度呈现由硬脆性向软塑性转变规律,且抗剪强度曲线滞回效应显着,脱湿强度大于吸湿强度,脱湿样的抗剪强度参数大于吸湿样.(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高国红,霍俊杰[2](2019)在《重塑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基质吸力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轴仪对不同干密度和含水率下的重塑黄土进行了无侧限压缩试验,利用土壤张力计测定了土样的基质吸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重塑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基质吸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重塑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基质吸力之间存在良好的正指数关系,二者均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随干密度增大而增大。当基质吸力较小时,重塑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基质吸力增大而增加的幅度较小;当基质吸力较大时,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基质吸力增大而急剧增大。该结果表明含水率和干密度的变化使得土体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发生变化,导致其基质吸力改变,同时改变了土体颗粒间摩擦力和凝聚力,进而影响了土体抗压强度。上述研究表明,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黄土路基、地基的密实度和含水量状态。(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10期)
冯卫,唐亚明,赵法锁,陈新建[3](2019)在《考虑基质吸力作用的Newmark改进模型在地震滑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Newmark模型常对地下水位以上由负孔隙水压力提供的部分抗剪强度忽略不计,这对于滑动面的主要部分处在地下水位以下时较为合理,但对地下水位很深或考虑出现浅层滑动的坡体,其计算结果过于保守。因此,文章将Newmark累积位移模型扩展至非饱和土力学领域,在考虑基质吸力作用的基础上,改进了Newmark模型计算公式。分别利用Newmark传统模型和改进模型对甘肃礼县幅区域内的地震滑坡进行易发性分区,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开展50年超越概率10%情况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分区和风险评价,最后利用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模型所得易发区和危险区的计算结果明显优于传统模型计算结果;改进的模型所得风险区的计算结果虽然改进效果不明显,但仍优于传统模型计算结果。由于考虑基质吸力作用的Newmark改进模型充分发挥了基质吸力的贡献,使得计算结果更为合理,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地区开展地震滑坡易发性分区、危险性分析和风险评价提供新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卞明智[4](2019)在《考虑基质吸力的降雨型滑坡物理力学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国家,据统计90%以上为滑坡灾害。降雨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但以往研究降雨型滑坡是基于饱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未考虑过非饱和土体中的基质吸力,但自然界中边坡多为非饱和土边坡,因此研究考虑基质吸力的降雨型滑坡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通过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分析总结得到以下结论:(1)宏观分析考虑基质吸力的降雨滑坡力学作用机制;(2)微观分析单位体积含水率对岩土体基质吸力的影响;(3)降雨对滑坡的物理作用机制。其内容可供同行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8期)
蒋鑫[5](2019)在《非饱和红粘土基质吸力与密度及温度关系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饱和土中基质吸力的存在对其物理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基质吸力不但与土样本身物理状态有关,还与外界环境有关。为了研究基质吸力与非饱和红粘土干密度及温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室内滤纸法进行了基质吸力的量测,得到了基质吸力随干密度及温度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初始含水率和温度下,基质吸力随干密度的增加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含水率w≤28.5%时,这一变化规律特别明显;在常温下红粘土的基质吸力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在同一干密度下,含水率越低,温度对基质吸力的影响就越大,当含水率w<28.5%时,基质吸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趋势较明显。(本文来源于《资源信息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王欢,陈群,王红鑫,张文举[6](2019)在《不同压实度和基质吸力的粉煤灰叁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粉煤灰的非饱和抗剪强度是准确分析非饱和状态灰坝的稳定性所必需的,但目前对其研究积累较少。通过控制不同压实度、不同基质吸力、不同净围压对粉煤灰进行一系列非饱和土叁轴试验,探讨压实度和基质吸力对粉煤灰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和强度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吸力较低时粉煤灰的应力-应变曲线没有峰值,呈硬化型;基质吸力逐渐增大时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峰值,呈软化型;压实度越大,非饱和粉煤灰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的软化特征越明显,总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越大;非饱和粉煤灰的总黏聚力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增大速率逐渐变缓,最后趋于稳定;不同基质吸力粉煤灰试样的内摩擦角变化不大,并且都近似等于饱和试样的内摩擦角;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大,吸力内摩擦角对粉煤灰试样的抗剪强度的贡献越来越小。研究得出的非饱和粉煤灰的抗剪强度特性对灰坝的设计和稳定性分析具有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胡惠仁,秦卫星,吴卫东,周作霖[7](2019)在《均质地基基质吸力演化及影响参数显着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Richards瞬态非饱和渗流方程和若干合理假定,引入Gardner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给出均质地基降雨过程基质吸力瞬态解析解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验证。将去饱和系数、饱和渗透系数、储水能力、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等5个主要参数采用正交分析法水平组合,通过方差分析对比各参数对雨水入渗时基质吸力最大改变量、变化面积和影响深度的影响程度,进而得到影响地基基质吸力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入渗过程地基中上部土体基质吸力不断减小,基质吸力变化面积和受影响深度不断增加,深部地基土体基质吸力几乎不变;去饱和系数、饱和渗透系数和储水能力等土体水力参数对基质吸力最大改变量具有高显着性影响,去饱和系数和储水能力对基质吸力变化面积具有显着性影响,饱和渗透系数对基质吸力影响深度具有高显着性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均质地基工程中降低雨水入渗对地基承载力不利影响的土料渗流特性改良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伟,胡焱,谢子洋,谈云志[8](2019)在《应力-基质吸力耦合作用下粉土的孔隙比演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外部荷载和含水量的变动都会引起土体体积的变化,但大多研究都仅从固结压缩或增减湿胀缩角度进行研究,而把荷载、基质吸力和孔隙联合起来考虑的较少。为了探究应力-基质吸力耦合作用下粉土的孔隙比演化过程,采用了能考虑固结应力作用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仪,获得了荷载、基质吸力和孔隙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压实粉土固结稳定后(即荷载全部由有效应力承担),有/无荷载继续作用下脱湿引起的体变差异性,并提出了荷载、基质吸力与孔隙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型;从粉土孔隙和颗粒分布等微观角度,阐释了负荷作用加剧孔隙比减少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负荷条件下脱湿引起的体变量大于无荷条件下的体变量,说明脱湿过程中荷载对其孔隙变化继续起到助推作用。造成负荷作用加剧孔隙比减少的原因是由于荷载-基质吸力发生"一步一趋"的耦合作用,使得土体初始脱湿阶段总处于准饱和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非饱和强度。(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王康[9](2019)在《干密度和基质吸力对非饱和膨胀土强度和变形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膨胀土地区范围较广,据统计我国膨胀土地区生活的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每年因膨胀土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在自然条件下膨胀土一般以非饱和状态存在,因此膨胀土是一种特殊的非饱和土。膨胀土在水力作用下的反复变形特性无法用经典土力学解释,故使用非饱和土相关理论来解释膨胀土的力学特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本文以安徽合肥地区膨胀土重塑试样为研究对象,在非饱和土力学的基础上采用DGS非饱和叁轴仪进行不同干密度和不同基质吸力固结排水剪切试验。通过试验结果以及相关参数的计算,分析了干密度和基质吸力对非饱和膨胀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1)干密度和基质吸力一定时,净围压越高,应力应变曲线的应变硬化现象越显着;当干密度和净围压一定时,非饱和膨胀土偏应力峰值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增大。(2)干密度能使非饱和膨胀土的强度显着增大,且随着干密度的增大,应力应变曲线呈先出由软化型向硬化型转变的规律。(3)对强度参数分析可知,干密度一定时,总粘聚力c与基质吸力s呈线性正相关,随基质吸力增加,有效内摩擦角变化不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和c'均随干密度的增大近似呈线性增加,?~b随干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两者近似呈二次多项式关系。(4)在Fredlund双应力状态变量强度公式基础上,通过建立强度参数与干密度的函数关系,提出了非饱和膨胀土抗剪强度的修正公式。(5)对剪切体应变曲线分析可知,同一基质吸力下,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试样剪胀特性就越明显;当干密度一定时,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试样的剪胀特性也随之增强。(6)通过对非线性模型参数分析可知,初始切线变形模量和切线体积模量均与干密度和基质吸力的增加而增加,并通过线性拟合提出了考虑干密度和基质吸力的修正公式。(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何忠明,刘雅欣,曾新发,刘登生,职孟林[10](2019)在《非饱和粗粒土基质吸力与含水率及级配关系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非饱和粗粒土基质吸力与含水率及级配之间的关系,通过控制曲率系数和不均匀系数配制5种不同级配的粗粒土土样,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型装置进行降雨入渗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基质吸力与含水率关系拟合曲线,得到满足试验条件的函数关系式,从而得到土-水特征曲线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均匀系数越大,土样初始含水率越小,达到饱和状态时含水率越小,且土样达到饱和所需的时间越长;随着脱水过程的进行,土样不均匀系数越大,其含水率的下降速度越慢,残余含水率也越大;初始基质吸力随着土样不均匀系数增大而不断提高,同时,土样的残余基质吸力随着不均匀系数增大而增大;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实测土-水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可获得拟合参数,从而得到可应用于数值分析的土-水特征曲线方程。(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基质吸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叁轴仪对不同干密度和含水率下的重塑黄土进行了无侧限压缩试验,利用土壤张力计测定了土样的基质吸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重塑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基质吸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重塑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基质吸力之间存在良好的正指数关系,二者均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随干密度增大而增大。当基质吸力较小时,重塑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基质吸力增大而增加的幅度较小;当基质吸力较大时,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基质吸力增大而急剧增大。该结果表明含水率和干密度的变化使得土体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发生变化,导致其基质吸力改变,同时改变了土体颗粒间摩擦力和凝聚力,进而影响了土体抗压强度。上述研究表明,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黄土路基、地基的密实度和含水量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质吸力论文参考文献
[1].苗帅升,祝艳波,巨之通,高明明,董福.初始基质吸力对原状黄土水敏特性影响研究[J].河南科学.2019
[2].高国红,霍俊杰.重塑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基质吸力关系[J].人民长江.2019
[3].冯卫,唐亚明,赵法锁,陈新建.考虑基质吸力作用的Newmark改进模型在地震滑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4].卞明智.考虑基质吸力的降雨型滑坡物理力学机制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5].蒋鑫.非饱和红粘土基质吸力与密度及温度关系试验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
[6].王欢,陈群,王红鑫,张文举.不同压实度和基质吸力的粉煤灰叁轴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9
[7].胡惠仁,秦卫星,吴卫东,周作霖.均质地基基质吸力演化及影响参数显着性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8].刘伟,胡焱,谢子洋,谈云志.应力-基质吸力耦合作用下粉土的孔隙比演化过程[J].公路交通科技.2019
[9].王康.干密度和基质吸力对非饱和膨胀土强度和变形特性影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
[10].何忠明,刘雅欣,曾新发,刘登生,职孟林.非饱和粗粒土基质吸力与含水率及级配关系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