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英语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探讨

关于中学英语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探讨

宦琳玲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马沟初级中学224056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倡导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倡导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探讨了基于问题情境的英语教学模式,即教师把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习知识从问题开始,以问题导向,英语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在不断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进行,这是中学英语教学实施交际教学法有益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问题情境英语教学教学设计

一、围绕问题进行情境创设的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情境,是指人的情绪、思维、动机等心理活动及其所形成氛围的具体体现。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巧妙地设置情境,给学生一个主题学习的“宏观背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表现为:

(1)提供知识背景。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可通过提问、现场操练、评讲练习或作业等帮助学生从记忆中提取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知识点或经验等,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某种意义联系,从而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此外,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告诉我们,通过这种情境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确定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使学生在调动旧知识的过程中感到知识的匮乏,从而引发新旧知识间的矛盾,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知需要和认知动机。例如:学习《TheNecklace》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比如拿出两条外表一模一样却是不同材料做成的Necklace,然后让学生观察并用英语讲述它们的不同。当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肯定要用到以前所学的单词和语法,从而巩固了所谓的旧知识;但有可能会碰到有很好的观点却不会表达的情况,这需要他们学了这几课的新单词或句法等才能实现,于是就出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文化背景。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有社会性、时代性等特征,总而言之是有其存在的独特的文化背景。比如在学习《TheOlympicGames》这篇课文时,可以在课前给学生看一段经典的视频片断,通过其中所蕴含的浓厚的文化美感,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其情感共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提高学习效率。

(3)提供情感背景。有专家研究:长时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易使学生产生沉闷感、压抑感,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思维迟缓、产生消极被动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建立一种开放、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样一种轻松活跃的气氛中传授知识或接受信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成功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例如,在讲解《TheNecklace》一课时,可以先组织学生5人一组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活动,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自导自演,也可以邀请老师参加。在进行分组预演表演后,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语言奖、最佳创意奖等。整个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学生在积极地运用语言,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了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提高了学习效率。

2.确定问题,激发学习动机

确定问题,即在上述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真实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任务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从而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去,培养其“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教师可通过口述或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利用实物、图片、动作或交际、多媒体计算机等等)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由于真实情境中,学生了解了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同时问题本身不仅具有整体性,而且具有挑战性,解决了它,就是一种奖励,从而容易激发起内部动机。问题还有必要的复杂性,比起简化了的课堂环境更容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它的多样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确定的问题情境要求包含以下四个要素:第一,问题的核心成分必须是新的、未知的且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即要从学习内容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出发;第二,问题的设计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范围,要达到诱导学生质疑、启发思维的功能;第三,问题必须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即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不足,产生探究新知识的愿望;第四,问题的设计和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通过思考能解决一定的问题,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另外,学生认真观察、理解问题情境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概括,自主提出情境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并呈现给学生以提醒其重视。

比如在讲授《MakingaDifference》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What’sthecharacteristicofGalileoGalilei?”“WhycouldStephenHawkingmakecontributionstosciencework?”“Whatmustwebelieveinifwewanttosucceed?”“What’sthemostimportantthingifwewanttomakeadifference?”这时,学生已经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急切希望找到答案,因而此时积极性和探究性极为强烈,思维也特别活跃,在这种情境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自主学习,解决具体问题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1)收集信息。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

(2)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问题。在提出基本问题后,学生在积极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发现他们原有知识的不足,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解决问题,这样就再次强化了学习动机。通过初步探索后,学生会对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设置一些新的问题分支,提出解决基本问题的具体问题或局部问题。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自己确定解决基本问题所需的具体问题清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至关重要,教师此时不能代替学生思考,要鼓励学生自主或合作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

(3)获取、利用并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源。学生可以独立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局部问题。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源,同时为学生提供事先准备好的学习资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在学习资料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及利用工具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一个个地解决了局部问题。

(4)不断迁移问题情境。教学的关键在于在情境化与非情境化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的学习要能够脱离这一特定的情境,向其他情境迁移,因为,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会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在通常情况下,一个真实的问题所提供的信息是非常复杂、非常丰富的。要想进一步深入探讨问题,教师可以再次呈现问题情境,自己或者让学生提出新的辅助性问题情境。另外,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应该鼓励教师、学生及同伴间的讨论或对话,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讨论反思

当学生最终经过一番努力解决了基本问题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他们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反思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展开:“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什么方法?需要哪些相关材料?又到哪里找呢?”“我能否独自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我用了哪些方法解决的?”“是什么原因使我不能解决?是对有关知识没有掌握,还是缺乏解决这一问题的技能、技巧?”“通过这次课的学习,我获得了什么?”通过反思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的归纳整理,并将之内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1.情境创设要真实、开放、贴近生活

对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真实,尽量提供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有关的、和现实生活类似的或真实的情境。只有真实才富有感染力,才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主题的认识和意义的建构。情境的创设还要有吸引力、开放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此外,情境的创设还不能脱离学习主题内容,否则任何情境都没有存在意义了。

2.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识结构水平

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存在差异,因此在创设情境时,应尽量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水平,力图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提供多变和多样化的设计,从而努力使不同能力的学生相应地获得成功。

3.问题的提出要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必须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同时要求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等,以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连榕生态心理学的情境观:学与教的新视野[J].《东南学术》,2004年增刊,268—271。

[2]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8):30—35。

[3]谢徐苹《语境和语言教学》[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2)。

[4]单香珍《“问题”情境、联想规律、记忆编码等心理规律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2)。

[5]李水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能力》[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8,(3)。

[6]许颖《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与技巧》[J].学科教学·英语,2006(6)。

[7]戴维·H乔纳森郑太年等译学校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2,31(1):51—55。

标签:;  ;  ;  

关于中学英语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