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交通流诱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通流,诱导,交通,城市交通,函数,理论,动态。
城市交通流诱导论文文献综述
谷健[1](2017)在《基于RFID数据的城市交通流动态路径诱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现有城市的交通系统承载着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压力,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顽疾,随之产生的交通运输效益下降、环境污染、能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堵这一顽疾亟待解决。基于智能采集设备的城市交通诱导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由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RFID)所采集的城市道路交通数据特征分析入手,提出基于RFID数据的交通参数提取方法,实现基于RFID数据的城市道路微观交通模拟,构建基于RFID数据的城市道路交通流短时预测模型,开展基于RFID数据的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判别研究,实现基于交通状态判别的交通流动态路径诱导研究。文章首先对用于采集车流数据的RFID技术进行了概述,由于RFID采集点多布设在信号交叉口出口路段上,这一布设特点导致RFID采集车辆记录多是单点断面静态记录。为了得到相对完整的符合时间规律的车辆行程数据并满足动态化要求,不仅需要将车辆记录与RFID基站位置进行空间匹配,同时需要考虑交叉口信号配时的情况。本文首先在数据记录质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流特性参数提取方法,以交通工程学对交通特性参数的基本定义为核心,借助静态RFID记录中的车牌字段与车辆通过时间字段等基础信息对单一检测断面与相邻检测断面的采集数据进行交通流特性参数提取,得到流量、速度、行程时间、车头时距、交叉口转向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统计方法,对交通量特征、车辆到达特征、速度特征、车头时距特征、行程时间特征进行了统计研究,并将统计分布结果作为基本输入用于车流模拟框架的构建。在车流模拟框架构建研究中,本文首先从车辆行驶的微观分析出发,分析讨论车辆在交叉口上游检测断面行驶至交叉口停车线并驶向下游检测断面的路段行驶特征,基于分析结果结合线性跟驰模型、安全换道模型构建了车辆在路段上的行驶规则;同时,本文利用车辆到达交叉口的时刻与信号运行时刻判断车辆在交叉口停车线的停车排队特征,并结合路段行驶规则构建了完整的城市道路车流模拟框架。在实例分析时,本文利用交通参数统计规律产生交通流特性参数的随机数,以此作为车流模拟框架的输入,并借助Matlab数值模拟环境,对单交叉口范围内相邻RFID检测断面的车流进行了模拟,并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获取了行程时间、排队长度等通过一般采集方法较难直接采集的交通运行特征参数,实现了从静态RFID记录中提取得到交通状态的动态变化特征,其结果可用作交通状态判别的基本输入。为进一步实现从静态RFID记录中提取交通运行动态特征,本文在构建车流模拟框架的同时,构建了基于RFID数据的交通流短时预测方法。考虑到交通参数时间序列具有随机信号的特征,本文以交通流特性参数时间序列的小波分解为前提,对小波分解得到的近似变量和细节变量分别选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并利用GA、PSO等方法优化预测模型的参数,并综合考虑数值精度与运算速度两方面因素,借助数值对比实验的方法,对预测模型参数的输入个数进行了研究。借助对速度时间序列的实例分析,分别得到了 2min和5min时间间隔的速度预测结果,其精度满足一定要求,并将预测算法应用到阈值去噪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预测算法能够实现对静态RFID记录的动态预测。对静态RFID记录采用预测的方法实现动态分析主要针对交通流特性参数,而掌握交通流状态的动态变化,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交通流特性参数的变化特征,因此,在基于RFID数据的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特征分析与车流模拟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平均里程行程延误、平均行程速度、排队长度等多个参数来判别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方法。该方法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基础,以车流模拟结果所提取的交通流特性参数作为输入,通过构建参数的梯形隶属度函数,实现对交叉口左、直、右叁个方向上的相邻检测断面的交通状态进行模糊判别,并对交通状态模糊判别方法中的单因素权重矩阵取值对判别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实现了从静态RFID记录中提取动态交通变化特征。交通状态判别结果可用于构建城市道路交通诱导路径搜索算法。诱导路径是交通流动态诱导系统的重要体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判别的动态诱导路径搜索算法。以城市路网为研究载体,借助车流模拟框架得到路网内的车流模拟数据,结合交通参数提取方法得到模拟路网内相邻检测断面的平均里程行程延误、平均行程速度、排队长度等交通流特性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判别方法得到模拟路网内相邻检测断面的交通状态判别结果,并利用交通状态判别结果作为搜索算法中有向弧的动态权重,结合基于曼哈顿距离的启发式路径搜索算法,实现了对路网内的最短路径的动态搜索,其结果可为基于RFID数据的交通管理系统制定诱导路径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9-15)
王少飞,张卫兵,张继先,陈新海[2](2015)在《新一代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基于我国城市交通现状,提出重构和再造新一代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框架,其包括总体框架、逻辑架构和物理架构,具有诱导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单车诱导为主、诱导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商业化运作等鲜明特点。该系统可为城市数百万用户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精细化、多样化、智能化的出行服务,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商业开发价值,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程延秋[3](2015)在《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在规划新区内应用的初步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概述了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体系,结合西咸新区规划现状重点分析了国内规划新区在发展建设中可能产生的潜在拥堵原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交通流诱导系统在规划新区内应用的必要性并对具体的应用层面进行探讨,给出了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5年07期)
谢晓颖[4](2012)在《把脉“循环交通战略”应对城市拥堵》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省杭州市交警部门日前表示,为缓解交通“两难”(行车难、停车难)问题,今年以来,杭州积极借鉴香港、台湾交通“微循环系统”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循环交通战略”项目专题研究,目前理论基本成型。7月10日,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王炜、国家ITS(中国智能交通)中(本文来源于《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期刊2012-07-19)
刘广成,张宵达,李思达[5](2010)在《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VMS布点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变信息板(VMS)是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发布实时交通信息的手段,VMS只有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布设时才能发挥最大效益。传统的VMS布点方案是根据经验来进行的。本文通过分析城市路网中交叉口和路段的重要程度,确定关键交叉口或路段的关键流向,从而为VMS更合理的布设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交通科技》期刊2010年03期)
李枭[6](2009)在《城市交通流诱导体系建设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目前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本文在交通拥堵严重的大背景下,提出通过"微循环"交通组织方法的思想,在城市拥堵地区设立叁级诱导体系。引导驾驶员更容易的选择合理的走行路径,从而达到平衡路网压力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09年24期)
徐建军[7](2009)在《城市交通流信息的分形预测与行驶路线诱导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交通诱导系统是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方法,交通诱导系统的实现基础是对交通流数据进行有效地处理。其中包括交通流的短时预测、交通拥堵状况的判断以及个性化的诱导服务等。交通流的短时预测可以为交通拥堵状况的时空判断提供时间尺度上的延伸信息,而交通拥堵状况的时空判断为个性化行驶路线的获取提供时空分布的动态交通信息。针对在交通流短时预测过程中出现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往往不可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周相似特性的短时交通流的分形预测方法。传统的分形预测模型预测交通流时在突变点的预测精度太低。为了弥补误差,将周相似特性引入分形预测模型中,并根据时间序列之间的周相似性求解配置参数。通过这种方法,在解决实时性的同时,还取得较好的预测精度。此外,对该方法的最大预测步长进行了探讨。针对现有判断交通拥堵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Parzen窗的交通拥堵状况判断方法,用于对路网中的实时路况进行判断。通过历史数据的挖掘提取交通状态中心特征向量,对实际获取数据进行Parzen窗的概率求解,从而获取拥堵状态。同时,对路网中的各路口进行相似性比较,生成区域,获取结合空间尺度的拥堵状况。结合预测,获取时间尺度上的拥堵状况,从而更好的为交通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服务。鉴于个性化服务中出行需求的多样性,尤其对变目标情况下的最优追求,给个性化路线的获取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针对此问题,以地理信息、预测数据和交通拥堵状况信息为权重,建立路况最优的模型以及各目标相互组合的模型。针对路线获取耗时过长,采用改进的启发式的遗传算法,将其用于变目标的个性化路线获取。最后,在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城市智能交通诱导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研究过程中,运用上述理论方法予以实践,并开发了交通流信息诱导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叁个子系统——交通流短时预测系统、交通拥堵状况评判系统和变目标的个性化行驶路线获取系统。通过系统的实际运作,证明了所提出的理论和算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9-04-01)
谷远利,李善梅[8](2008)在《城市交通流诱导与交通控制协同模型研究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路网总行程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城市交通流诱导与控制的协同模型,并基于蚁群算法对求解流程进行了设计,最后,应用此方法对小型路网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实验前后对比,表明此方法能有效减少路网总行程时间。(本文来源于《物流技术》期刊2008年06期)
王荣彦[9](2008)在《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动态路阻函数及最优路径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交通系统(ITS)以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基础,旨在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等运用于交通运输中,以解决交通拥挤、保证交通安全、提高交通网络使用效率。ITS涉及到交通运输的很多领域,路径诱导系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目前国内ITS的开发应用热点之一。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并针对路径诱导系统的核心部分:路径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文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路径诱导系统的动态路阻函数研究以及最优路径算法的研究。第一部分:动态路阻函数是路径选择的依据,它的确定是整个系统工作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几种常用的路阻函数模型,并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提出基于集散波理论的交叉口车辆排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种计算动态路段行驶时间的路阻函数,最后结合城市混合交通流的特点对路阻函数中的交通参数进行了修正。第二部分:最优路径算法是系统求解最优路径的关键,算法的选择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本文对几种常用的最优路径求解算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后,选择采用遗传算法来求解路网的最短路径;并从编码方式和交叉算子方面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交叉算子的遗传算法。最后根据交通诱导的需求给出一种用于实时交通流诱导的设计方案,并运用改进后的遗传算法实现了最优路径的求解,从而得出该算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8-05-24)
梅振宇,项贻强,陈峻,王炜[10](2007)在《城市交通流诱导信息板配置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理进行城市交通流诱导,提出了一种基于提高诱导覆盖率和减小诱导重复率双重约束下的信息板配置优化方法。在分区的道路网络条件和交通需求点分布确定的情况下,以追求分区内被诱导的交通量最大为前提,建立信息板优化布局函数,并通过遗传算法设计了信息板优化布局函数求解算法,在提高整个诱导覆盖率和减少诱导重复率的双重约束下确定信息板的合理数量。通过一个15个节点的网络实例验证,当设置6块信息板时,诱导重复率为1.000,且其诱导覆盖率也达到了0.978,为最优配置。结果显示该信息板配置方法能在一定交通诱导重复率的基础上达到交通诱导覆盖率最大,是一种提高交通流诱导效率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城市交通流诱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基于我国城市交通现状,提出重构和再造新一代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框架,其包括总体框架、逻辑架构和物理架构,具有诱导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单车诱导为主、诱导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商业化运作等鲜明特点。该系统可为城市数百万用户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精细化、多样化、智能化的出行服务,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商业开发价值,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交通流诱导论文参考文献
[1].谷健.基于RFID数据的城市交通流动态路径诱导研究[D].东南大学.2017
[2].王少飞,张卫兵,张继先,陈新海.新一代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框架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5
[3].程延秋.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在规划新区内应用的初步探索[J].信息通信.2015
[4].谢晓颖.把脉“循环交通战略”应对城市拥堵[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2
[5].刘广成,张宵达,李思达.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VMS布点方案研究[J].吉林交通科技.2010
[6].李枭.城市交通流诱导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
[7].徐建军.城市交通流信息的分形预测与行驶路线诱导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8].谷远利,李善梅.城市交通流诱导与交通控制协同模型研究及仿真[J].物流技术.2008
[9].王荣彦.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动态路阻函数及最优路径算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
[10].梅振宇,项贻强,陈峻,王炜.城市交通流诱导信息板配置优化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