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田小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他者,田小娥,自我,社会文化
田小娥论文文献综述
高晟宇[1](2019)在《桎梏下的精灵——从“他者”视角看田小娥的悲情人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拉康的"他者"理论,从他者视角解读小说《白鹿原》中的田小娥形象。田小娥作为反叛的女性形象的代表,通过分析其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释导致其悲情人生的原因,从而实现对她所身处社会文化的真正解读。(本文来源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海峰[2](2019)在《一曲曲凄怆的女性反抗悲歌——祥林嫂、田小娥与白灵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祥林嫂、田小娥与白灵是着名作家鲁迅和陈忠实塑造的被封建宗法势力迫害和吞噬的旧时代妇女的典型形象。她们面对封建礼教的重重压迫,都进行了反抗,但不同的是:祥林嫂的反抗是为了争取做奴隶的地位;田小娥的反抗出自被逼无奈,虽然有了作为人的意识,但方式很原始;只有白灵算得上是真正觉醒、自觉反抗的新女性。她们的反抗如同一曲曲哀婉的悲歌,回荡在历史的天空中,控诉着封建宗法势力的吃人本质和罪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范丽萍[3](2019)在《通过田小娥和蘩漪分析女性意识的“畸形”觉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越来越鲜明,女性意识的觉醒也越来越突出,本文就从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的田小娥和曹禺话剧《雷雨》中的蘩漪两个角色来分析女性意识的"畸形"觉醒。(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15期)
高梦圆[4](2019)在《“天使”与“妖妇”形象的交织——《白鹿原》男权话语体制下的田小娥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吉尔伯特和格巴在她们的女权主义名着《阁楼上的疯女人》中研究了西方19世纪前的男性文学中的两种不真实的女性形象—"天使"与"妖妇",揭露了这些形象背后隐藏着的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压抑和歪曲。作为陈忠实着名作品《白鹿原》中最为鲜活的女性形象,田小娥既有着善良顺从的一面,也有着叛逆堕落的一面,是"天使"与"妖妇"两种形象的交织。但陈忠实作为深受男权话语体制文化熏陶男性作家,对田小娥的描写仍离不开自己的男性视角,在弱化其"天使"形象的同时强化其"妖妇"形象,使其谱写了一首男权话语体制下的反抗悲歌。(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刘岑[5](2019)在《《白鹿原》中的女性反叛——以田小娥、白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鹿原》塑造了众多年轻一代的反叛者,如白家的白孝文、鹿家的鹿兆鹏、鹿叁的儿子黑娃等。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女性反叛者的塑造,相比于男性反叛者,女性反叛者更多了一份独属于女性的性别压迫。深受封建宗法制压迫的田小娥,出于本能地反叛着社会为自己设定的不合理命运;而自小受过良好教育的白灵,颇为自觉地反抗着不合理不公正的安排。(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5期)
孙实[6](2019)在《歌剧《白鹿原》中田小娥“咏叹调”分析及学习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白鹿原》是陕西籍作曲家程大兆先生依照小说《白鹿原》改编、创作的一部中国民族原创歌剧。因小说《白鹿原》篇幅庞大,所以程大兆先生在简化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以田小娥与黑娃的爱情为主线展开,并加入歌剧元素,使其深受歌剧观众的欢迎,也让《白鹿原》的艺术魅力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以歌剧《白鹿原》的研究入手,重点以田小娥演唱的咏叹调“大,难道我就该死吗”为例,阐述了相关议题。在本文研究中,不仅阐述了咏叹调“大,难道我就该死吗”的来龙去脉和艺术特色,而且重点从演唱、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分析了相关细节,提出了个人的诸多思考和看法,并阐述了自身学习咏叹调“大,难道我就该死吗”在声乐练习中的实践启示,希望能对声乐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9-05-07)
倪盈盈[7](2019)在《田小娥人物形象及其时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品,也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在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当中熠熠生辉。这部作品当中的语言是非常有张力的,而且故事情节又是魔幻传奇的,整本书当中的人物塑造以及故事给人带来了深刻的印象。它是一部写历史人物的着作,但是整部书当中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灵命运,塑造人物的形象,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出历史文化的发展。通过对每一个人物的完美塑壳,能够把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相结合,从而能够反映现实情况,反映民族历史。在作品当中塑造了多个悲剧的女性形象,如田小娥、白灵等(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05期)
郜元宝[8](2019)在《赵素芳与田小娥——柳青、陈忠实笔下两位人格扭曲的女性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陈忠实毕生奉柳青为文学上的导师。柳青《创业史》主要写上世纪50年代中期波澜壮阔的农业合作化运动,陈忠实《白鹿原》的背景则是辛亥革命前后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者区别很明显,但在创作方法特别是女性人物的塑造上,《白鹿原》对《创业史》还是颇多借鉴。(本文来源于《小说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张丹[9](2018)在《歌剧《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形象塑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陈忠实着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歌剧《白鹿原》,是近年来民族歌剧的精品剧目之一,特别是田小娥形象的成功塑造,更成为了歌剧的一个亮点所在。鉴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歌剧内容,结合田小娥的主要唱段,对形象特点进行了分析,由此获得对该剧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23期)
李欣[10](2018)在《《白鹿原》田小娥女性形象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以时代的变迁为线索,描写了渭河平原上白鹿村五十多年的沧桑剧变,这部作品也是乡土中国的折射。《白鹿原》的可贵之处在于作家以一种毫无遮蔽的、冷静乐观的姿态来描写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在生活中,他们努力着、反抗着,也挣扎着、妥协着,是一部乡土中国的百科全书。其中,田小娥是作者笔下重点描写的对象,是作家为千千万万的乡村女性谱写的一曲悲歌。白鹿原是封建伦理道德裹挟下的规矩村,而田小娥好似一块敲门砖,她以死斗争,将丑恶深深地刻在了封建礼教的墓碑上。本文从文本细读的角度浅谈田小娥这一人物形象。(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27期)
田小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祥林嫂、田小娥与白灵是着名作家鲁迅和陈忠实塑造的被封建宗法势力迫害和吞噬的旧时代妇女的典型形象。她们面对封建礼教的重重压迫,都进行了反抗,但不同的是:祥林嫂的反抗是为了争取做奴隶的地位;田小娥的反抗出自被逼无奈,虽然有了作为人的意识,但方式很原始;只有白灵算得上是真正觉醒、自觉反抗的新女性。她们的反抗如同一曲曲哀婉的悲歌,回荡在历史的天空中,控诉着封建宗法势力的吃人本质和罪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田小娥论文参考文献
[1].高晟宇.桎梏下的精灵——从“他者”视角看田小娥的悲情人生[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王海峰.一曲曲凄怆的女性反抗悲歌——祥林嫂、田小娥与白灵形象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3].范丽萍.通过田小娥和蘩漪分析女性意识的“畸形”觉醒[J].长江丛刊.2019
[4].高梦圆.“天使”与“妖妇”形象的交织——《白鹿原》男权话语体制下的田小娥形象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5].刘岑.《白鹿原》中的女性反叛——以田小娥、白灵为例[J].名作欣赏.2019
[6].孙实.歌剧《白鹿原》中田小娥“咏叹调”分析及学习启示[D].西安音乐学院.2019
[7].倪盈盈.田小娥人物形象及其时代价值[J].作家天地.2019
[8].郜元宝.赵素芳与田小娥——柳青、陈忠实笔下两位人格扭曲的女性形象[J].小说评论.2019
[9].张丹.歌剧《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形象塑造分析[J].艺术评鉴.2018
[10].李欣.《白鹿原》田小娥女性形象新探[J].名作欣赏.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