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滞留系统中典型POPs的去除及归趋研究

生物滞留系统中典型POPs的去除及归趋研究

论文摘要

生物滞留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截留和去除城市雨水径流污染过程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同时,POPs的积累也会对生物滞留系统中的生物产生毒性和抑制作用,甚至形成污染源向外扩散,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引起周边土壤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该研究分析了典型POPs在城市地表径流中的来源和特征以及在生物滞留系统中典型POPs的去除效果、影响因素、分布状况及其去除机理。指出生物滞留设施中POPs的积累、迁移、转化及修复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论文目录

  • 1 城市雨水径流中典型POPs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浓度分布特征研究
  •   1.1 城市雨水径流中典型POPs的主要来源
  •   1.2 城市雨水径流中典型POPs的浓度分布特征
  • 2 生物滞留系统对城市降雨径流中典型POPs的去除研究
  •   2.1 生物滞留系统对3种典型POPs的去除效果研究
  •   2.2 生物滞留系统对典型POPs去除的影响因素研究
  •     2.2.1 性质
  •     2.2.2 系统填料组分
  •     2.2.3 环境因子
  •     2.2.4 填料中的微生物
  • 3 生物滞留系统中典型POPs的归趋机理研究
  •   3.1 生物滞留系统中POPs的分布
  •     3.1.1 POPs的水平分布
  •     3.1.2 POPs的垂直分布
  •   3.2 生物滞留系统中POPs的归趋机理研究
  •     3.2.1 生物降解
  •     3.2.2 土壤吸附
  •     3.2.3 挥发扩散
  •     3.2.4 植物吸收
  •   3.3 生物滞留系统中POPs的归趋模拟研究
  • 4 结论与展望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米钺,李家科,张兆鑫,邓朝显

    关键词: 生物滞留设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积累,迁移,转化

    来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年08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9215),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ZDXM-SF-073),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7610002000089)

    分类号: X52

    DOI: 10.19672/j.cnki.1003-6504.2019.08.018

    页码: 125-132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1817K

    下载量: 143

    相关论文文献

    • [1].POPs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探讨[J]. 环境与发展 2020(10)
    • [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进展[J]. 环保科技 2016(06)
    • [3].北极区域传统和新型POPs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02)
    • [4].食物中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物可给性研究综述[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8)
    • [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土壤中的转化[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24)
    • [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超临界水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环境工程 2020(10)
    • [7].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20(15)
    • [8].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系列专著[J]. 中国科学:化学 2018(10)
    • [9].城市污泥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进展[J]. 能源与环境 2013(02)
    • [10].浅议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J]. 江西化工 2013(02)
    • [11].热解吸对土壤中POPs农药的去除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04)
    • [12].杀虫剂类POPs动态申报机制研究[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1(01)
    • [13].POPs危害的另一层面:环境激素[J]. 北方环境 2011(10)
    • [14].POPs污染沉积物原位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中国给水排水 2010(02)
    • [15].国外杀虫剂类POPs处置技术研究综述[J]. 农药 2009(05)
    • [16].纺织品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分析[J]. 纺织导报 2008(01)
    • [17].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治理现状及研究进展[J]. 江西科学 2008(01)
    • [18].植物影响空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 环境化学 2020(04)
    • [19].水生生态系统中POPs的免疫毒理学研究进展[J]. 生物学杂志 2014(06)
    • [20].气候变化对POPs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3(05)
    • [2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生殖发育毒性的研究进展[J]. 浙江化工 2012(06)
    • [22].POPs污染及其治理方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08)
    • [2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生物修复[J]. 河北农业科学 2008(04)
    • [24].浅谈激光质谱技术在环境介质中痕量POPs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J]. 电子测试 2020(16)
    • [2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26].中国淡水环境中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现状与分布特征[J]. 环境化学 2013(11)
    • [27].POPS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J]. 西北医学教育 2013(01)
    • [28].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进展[J]. 海峡科学 2013(08)
    • [29].广东省杀虫剂类POPs现状调查和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20)
    • [30].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基因遗传毒性的研究[J]. 化工时刊 2010(05)

    标签:;  ;  ;  ;  ;  

    生物滞留系统中典型POPs的去除及归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