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导水参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儿,中脑导水管,相位电影磁共振技术,脑脊液
导水参数论文文献综述
彭虹,闵朋,任伟伟,刘安陆[1](2018)在《相位电影磁共振技术定量测量小儿不同年龄段中脑导水管区脑脊液流动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相位电影磁共振技术定量测量小儿不同年龄段中脑导水管区脑脊液(CSF)流动参数的情况。方法前瞻性选取60例体检健康的小儿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段分组,其中<1岁15例为A组、1~6岁27例为B组,6~14岁18例为C组。叁组儿童均行相位电影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叁组中脑导水管区CSF流量及流速的情况。结果 B组中脑导水管上、中段CSF向上、下流速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而A组与B组、C组向上、下流速比较,均无显着差异(均P>0.05)。B组、C组中脑导水管上、中、下段水平CSF向上、下流量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5),而B组与C组各段向上、下流量比较,均无显着差异(均P>0.05)。叁组导水管下段CSF向上流速比较,均无显着差异(均P>0.05),而A组、B组向下流速均高于C组(均P<0.05)。结论 0~14岁小儿中脑导水管CSF流速及流量存在显着差异,其中1~6岁CSF流速及流量明显升高,可据此初步建立年龄低于14岁的正常儿童中脑导水管区各段CSF流动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赵兵朝,刘樟荣,同超,王春龙[2](2015)在《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与开采参数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覆岩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与开采参数之间的关系,结合岩层中间层和导水裂缝带广义损伤因子的定义,假定可用两段椭圆弧来拟合导水裂缝带上位岩土层的下沉曲线,导出了开采厚度、基岩厚度、载荷层厚度和导水裂缝带广义损伤因子之间的关系,简化了确定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与开采参数之间存在较大联系,确定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时必须考虑开采参数。同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研究保水开采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吴鹏飞,赵健,黄甲[3](2012)在《两种间接推求非饱和土壤导水参数的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接推求非饱和土壤导水参数方法为现今土壤水分运动研究热点,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法和简单入渗法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以洛川黑垆土为例,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简单入渗法具有较高精度,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法适合于低容积含水量的土壤,在高含水量情况下,误差较大。(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3期)
吴鹏飞,唐强[4](2012)在《间接推求非饱和土壤导水参数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四种间接推求非饱和土壤导水参数的方法,包括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法、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模型法、简单入渗法和土壤转换函数法,并对四种方法出归纳,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2年11期)
赵伟霞,张振华,蔡焕杰,单志杰[5](2009)在《间接地下滴灌导水装置规格参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灌水过程中水量平衡原理为间接地下滴灌建立了导水装置规格(直径,高度)参数模型,该模型中综合考虑了滴头流量、灌水定额、土壤水力特性等参数对导水装置规格的影响。通过室内恒定水头钻孔积水入渗试验与Philip模型的应用,研究了不同导水装置规格类型对叁维土壤渗吸率S和土壤入渗率A的影响。基于叁维土壤入渗率A等于稳定入渗量QS的假定,定量化了导水装置规格模型中的土壤水力特性参数。通过大田间接地下滴灌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Philip模型可用于描述叁维恒定水头钻孔积水入渗过程,但在土壤类型一定时,叁维入渗中的土壤渗吸率S和土壤入渗率A还与导水装置总的透水面积有关。该模型设计的导水装置规格能满足间接地下滴灌灌水过程中水分不外溢的要求。间接地下滴灌灌水过程中变化的渗透面积和恒定水头钻孔积水入渗过程中恒定的渗透面积之间差异的存在,是模型误差产生的主要来源。(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赵伟霞,张振华,蔡焕杰,牛文全[6](2009)在《间接地下滴灌导水装置规格参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灌水过程中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导水装置规格(直径,高度)参数求解模型,该模型中综合考虑了滴头流量、灌水定额、土壤水力特性参数以及活动水位等因素对导水装置规格的影响。通过室内恒定水头积水入渗试验的设计和研究,定量化了土壤水力特性参数对导水装置规格参数模型的作用,并研究了导水装置内水位深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忽略导水装置内积水深度的动态变化对土壤水力特性参数的影响时,与一维垂直入渗规律相似,导水装置内积水入渗累计入渗量与时间的关系可用菲利普公式进行拟合,但在土壤类型一定时,间接地下滴灌的参数渗吸系数S和稳定入渗速率if还与土壤上方的积水面积有关。当滴头流量大于土壤入渗速率时,导水装置内开始产生积水,且积水深度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该模型的建立为间接地下滴灌导水装置规格的选取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程冬兵,蔡崇法[7](2008)在《室内基于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推求紫色土导水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叁峡库区3种不同质地的紫色土,室内通过土壤水分再分布试验,探讨基于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推求导水参数对于紫色土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结合土壤水分垂直和水平再分布过程推求的紫色土水分扩散率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推求的非饱和导水率偏差较大。然而,选用单一的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结合实测水分特征曲线推求的紫色土非饱和导水率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湿润锋湿度与湿润剖面平均湿度不同函数关系对推求非饱和导水率和水分扩散率差异不明显。此外,基于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推求导水参数方法比较适合低湿土壤的非饱和导水参数推求。(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07期)
程冬兵,蔡崇法[8](2007)在《两种非饱和导水参数推求方法在紫色土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非饱和导水参数的难于获取,限制了非饱和水流数值模拟技术的实际应用。本研究选择颇具代表性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推求法和简单入渗法两种方法,分别推求不同质地紫色土导水参数,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推求法和简单入渗法,推求的非饱和导水率与计算值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鉴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易测优势和简单入渗法实验简便省时特点,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紫色土非饱和导水参数的推求或预报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王全九,来剑斌[9](2006)在《利用自由点源入渗法测定土壤导水参数的室内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水分运动过程模拟计算的准确性取决于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精度,因此正确确定土壤水力参数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自由点源入渗方法是依据稳定点源入渗公式发展而来,其准确性缺乏验证。该文通过试验资料,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用于土壤水力参数的确定。(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潘宗俊,杨晓华,刘巍然,杜金,贾耀辉[10](2005)在《压实黄土路基导水参数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黄土路基压实后土体的基本性质,根据路基土中水分运动的基本方程,通过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试验,得到不同压实度的黄土湿润锋湿度与平均湿度、水分入渗速率的关系曲线。由黄土中水分再分布过程确定压实黄土路基的导水参数和水分扩散参数,并分析压实黄土路基内水分迁移,得出相应的黄土路基中水分入渗规律,为黄土路基严格控制压实度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05年07期)
导水参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覆岩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与开采参数之间的关系,结合岩层中间层和导水裂缝带广义损伤因子的定义,假定可用两段椭圆弧来拟合导水裂缝带上位岩土层的下沉曲线,导出了开采厚度、基岩厚度、载荷层厚度和导水裂缝带广义损伤因子之间的关系,简化了确定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与开采参数之间存在较大联系,确定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时必须考虑开采参数。同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研究保水开采奠定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水参数论文参考文献
[1].彭虹,闵朋,任伟伟,刘安陆.相位电影磁共振技术定量测量小儿不同年龄段中脑导水管区脑脊液流动参数[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
[2].赵兵朝,刘樟荣,同超,王春龙.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与开采参数的关系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
[3].吴鹏飞,赵健,黄甲.两种间接推求非饱和土壤导水参数的方法比较[J].湖南农业科学.2012
[4].吴鹏飞,唐强.间接推求非饱和土壤导水参数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2
[5].赵伟霞,张振华,蔡焕杰,单志杰.间接地下滴灌导水装置规格参数模型[J].水利学报.2009
[6].赵伟霞,张振华,蔡焕杰,牛文全.间接地下滴灌导水装置规格参数模型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9
[7].程冬兵,蔡崇法.室内基于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推求紫色土导水参数[J].农业工程学报.2008
[8].程冬兵,蔡崇法.两种非饱和导水参数推求方法在紫色土上的应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7
[9].王全九,来剑斌.利用自由点源入渗法测定土壤导水参数的室内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6
[10].潘宗俊,杨晓华,刘巍然,杜金,贾耀辉.压实黄土路基导水参数的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