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直杆蓝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种,营养元素,桉树,培养基,家系,基质,多样性。
直杆蓝桉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艳[1](2012)在《直杆蓝桉叶的生药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杆蓝桉(Eucalyptus maidenii F.V.Muell.)和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为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直杆蓝桉叶疏风解表;清热止痒。蓝桉疏风解热,抑菌消炎,防腐止痒。目前,云南省大量栽种的桉树包括蓝桉和直杆蓝桉,国内外对蓝桉叶的应用和研究比较多,而国内外对直杆蓝桉叶的研究非常少,在实际应用中都将二者混用。为了保证药材和提取物的质量和药用安全,更好的开发利用直杆蓝桉叶的资源,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研究,这些研究为直杆蓝桉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制定直杆蓝桉叶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1.直杆蓝桉叶的鉴别研究用原植物来源鉴别、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这四大鉴别方法,对直杆蓝桉叶作了细致全面的研究,得到直杆蓝桉叶的鉴定结果。2.直杆蓝桉叶的浸出物、水分、灰分、重金属的测定对直杆蓝桉叶进行了浸出物、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等指标的测定,并规定了限度:直杆蓝桉叶药材浸出物不得少于25.00%、水分不得过9%、总灰分不得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3%,重金属的含量小于百万分之二十3.直杆蓝桉叶煎液的急性毒性试验及药效学初步研究经急性毒性试验,小鼠对直杆桉叶煎液的最大耐受量为生药量计为1.11g/ml合44.4g/kg,按成人(50kg)的用量为10-15g按中值12.5g来算,小鼠对直杆桉叶的最大耐受量为成人用量的178倍。试验结果表明,直杆蓝桉叶的临床用药安全范围比较大。并对直杆蓝桉叶的煎液进行了抗炎镇痛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直杆蓝桉叶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4.用GC-MS测定直杆蓝桉叶和蓝桉叶的挥发油成分含量,该方法非常可靠,为控制直杆蓝桉叶的药材质量提供参考。通过以上的实验结果,为直杆蓝桉叶制定了一份药材质量标准草案,并作了相应的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学院》期刊2012-05-01)
王梦君,孙鸿雁,黎国强,孙国政,闫颜[2](2012)在《云南菜阳河自然保护区人工直杆蓝桉林物种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云南普洱菜阳河自然保护区人工栽植17年的直杆蓝桉林调查数据,分析了其物种多样性大小。结果显示:在0.27 hm2的样地中共调查到物种105种,分属44科84属,其中乔木58种,灌木30种,藤本16种,附生植物1种。在3块调查样地中,乔木物种丰富度均较高,平均值达到了34,灌木物种丰富度平均值也达到了18.3,而藤本物种丰富度则为11.3。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上,乔木平均值为2.03,灌木平均值为2.02,藤本平均值为1.43,总体的平均值为2.80。在Simpson多样性指数上,乔木平均值为4.61,而灌木平均值为4.85,藤本平均值为2.91,总体平均值为9.17。以上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直杆蓝桉林中物种多样性较高,这可能与其附近种源丰富有关。(本文来源于《林业建设》期刊2012年01期)
陈录平[3](2006)在《直杆蓝桉育苗基质的筛选和施肥方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直杆蓝桉育苗基质和施肥方案。首先,以紫色土、草炭、沙子、谷壳、珍珠岩等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和完全随机试验对这些基质进行了初步筛选,通过对幼苗生长的比较,筛选出最佳育苗基质;其次,采用U_(207)均匀设计对初筛选所得的最佳基质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回归方程以求得到最优配比方案;叁是施肥试验。以粗筛选所得最佳基质为本试验育苗基质,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不同营养元素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获得最佳施肥方案。试验结果如下: 1.通过对直杆蓝桉幼苗生物量、株高等指标的考察,初步筛选得出A2、A9、B1、B3、B7、B11等处理的基质组合效果较好,考虑到成本的投入,选出A2(中性紫色土:草炭=3:1)为最佳处理。 2.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发现,不同因素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各异,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土壤/草炭比、土壤类型和添加材料;在交互作用的分析中得出不同处理在不含草炭时,添加沙子的处理育苗效果最好;含有草炭时,蛭石的育苗效果最好;土壤/草炭比是影响幼苗生长的主要因子。 3.在基质的进一步筛选试验中发现,除根冠比外T5各项生长指标均为最大,T6各项生长指标均较小。不同处理中以T3、T6、T7中幼苗体内的营养元素浓度较大,T2最小。 对幼苗苗高、生物量、根冠比的单效应大小次序均为草炭大于沙子,草炭含量分别达到0.8、1.2和2.1水平时,各指标达到极大值;沙子为1.2、0.6、0水平时,指标达到极大值。草炭和沙子的交互效应极大值与草炭单效应相同。 计算机综合模拟寻优,得到苗高、生物量、根冠比指标最大产量方案为草炭9.08%(1.1水平)、沙子0(-3水平)。 4.由施肥试验得出T1、T9、T2、T7等处理生长指标均较大,除根冠比外T8最小;不同处理的营养元素浓度为T4处理上幼苗氮浓度最大,T5磷浓度最大,T3钾浓度最大。 氮、磷、钾叁元素对幼苗苗高的单效应大小顺序为氮>磷>钾,对生物量单效应大小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6-05-24)
佘小涵[4](2002)在《直杆蓝桉组织培养繁殖育苗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闽北地区引种的直杆蓝桉种源试验林中选出优株 ,进行组培快繁研究。利用成年芽器官作为外植体 ,建立无菌培养物 ,经过芽的增殖、诱导生根 ,筛选出一组适宜的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体系 ,培养大量组培苗 ;探索组培苗移栽和移栽后的培育管理方法 ;利用组培苗建立采穗圃 ,结合常规化、微型化扦插繁殖 ,通过促萌、取条、扦插 ,达到以芽繁芽的目的 ,降低育苗成本(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02年03期)
周永祥[5](2002)在《直杆蓝桉营养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桉树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我国种植桉树的面积大,但桉树木材的生产量低。因此,通过合理施肥和接种有效的外生菌根真菌大有潜力提高桉树的木材产量。作者于2001.3至2002.2在西南农业大学校区实验农场以直杆蓝桉为材料,比较系统的研究了其营养特性,包括N、P、K、Ca、Mg、S的含量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土壤条件和外生菌根真菌感染对直杆蓝桉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目的是为栽培种植直杆蓝桉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的供试土壤为紫色土和黄壤,分别设不接种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两个处理,四次重复,相间排列。结果表明: 1直杆蓝桉不同方位叶片的N、K含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南>东>西>北,但差异不显着,其它四种营养元素含量在各方位之间的差异也不显着,且变化趋势不一致。 2.直杆蓝桉叶片N、P、K这叁种可移动元素的季节变动模式基本一致,都是生长季节初(3、4月)含量最高,随季节而下降,至季末又开始回升,呈现下降—上升的变化模式。叶片Ca含量在旺盛生长的夏季(4-7月)显着高于其它各月,与月均温呈显着正相关(r=0.599,p<0.05)。直杆蓝桉叶片Mg含量变化趋势则与K、Ca相反,3-8月份含量明显低于其它月份,变化幅度较小。直杆蓝桉叶片S含量变化与Mg相似,变化幅度稍大。对叶片各元素含量月变化的相关分析表明,NP、NK、PK都呈极显着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0.922和0.809(p<0.01),这表明直杆蓝桉在吸收和积累N、P、K的方式是一致的。直杆蓝桉叶片K和Ca呈显着性正相关(r=0.603,p<0.05),而叶片K和Mg呈极显着性负相关(r=-0.768,p<0.01)。直杆蓝桉叶片Mg和S呈极显着性正相关(r=0.692,p<0.01),N和S呈一定负相关但相关关系不显着(r=-0.549,p>0.05)。 3.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动态:枝、干、干皮和根系中的营养元素含量有明显的季节动态。枝条中各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动态与叶的基本一致;干皮中的N、P、K的季节变化较为一致,3月份含量最高,9月份含量最低。Ca在生长季节(6月)有所上升。Mg、S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冬春季含量高于夏秋季;树干中N、P、Mg、S含量都比较低,且变化幅度不大,K、Ca相对而言在树干内是比较高的,6月份含量高于其它各月;侧根中各营养元素含量高于主根,二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生长季节(6月)中N、P、K含量都高于其它月份,9月 直杆蓝枝公养特性的U乃c根系中叁种元素含量都有所下降,12月份有开始回升。Mg、S的变化趋势则呈另一种模式,夏季根中含量显着低于其它各季,9月含量最高。4.各器宜营养元素含量以平均值计的分布规律为:N:n!”(9.44mde单位下同)>枝条(2.74)>干皮(2.56p侧根(.12p主根(.59p树干(0.44);P:干皮(1.16)>叶(l.14p枝条(.09p恻根(0.85)>主根(0.45p树干(0.37);K:OD“(7.30p枝条O.68)>侧根O.04p干皮(.81)>主根(2.47p树干(1厂】);*a:干皮(21.30P叶(KJ4P侧根(】2.05)>树干(ic.85)>枝条(】o.43P主根(吕90);*g:为干皮(4二7P叶(3.78P侧根(3.59)>主根厂jSP枝剥0.7刀>树干(o.4叮;s:叶(2.31)>干皮(1刀lp侧根(9】)、枝条N.91)>主根(.引p树干N.22)。各营养元素在器官中含量的大小顺序为:叶:*t*>K>*g>》P,枝汇少*>*>卜8>呐,干皮:*矽*g>*>*>Ps,树干:C>卜*旷N>P>s,主根:C> K>NK>N>*旷s>P,侧根:C>*矿K> N>s>P。S.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除Ca外叶片元素含量规律均与土壤一致。可见直杆蓝枝吸收大部分元素数量的高低取决于生长的立地条件。较好的立地条件相对生长较好,养分吸收较多。6.接种菌根菌直杆蓝按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与对照处理(不接种)均有差异。按种菌根菌后各组分N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高,叶、枝条、干皮、树干、主根和侧根分别高出对照组!0.0%、14.3%、19石%、6.7%、34.7%和40.4%。t检验表明,除树干外,菌根苗含N量与对照组差异均达显着水平(p<0.05),其中根含N量达极显着性水平(p<0.of);接种菌根真菌后,树叶、枝条、干皮、树干、主根、侧根中P含量分别高出对照组63.5%、50%、40.3%、34.2%、71.l%和 71.2%,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接种菌根苗木的叶、枝条、干皮、树干各组分K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所降低,降低的百分数分别为:2二%、4.l%、1.3%和 1.9%,但差异不显着。主根、侧根中K的含量较对照组分别高出38.5%,14.4%,差异显着(V叱.05)。表现为促进K在地下部分(根系)中的积累却减少了在地上部分的积累;对Ca的影响,表现为抑制Ca素在植株中的积累,叶、枝条、干皮、树干、主根、侧根分别较对照组下降了36.8%、40.2%、1.0%、41.5%、12.2%和 30.0%,除干皮外,差异均达显着水平(p=(.05h对 gg的影响,地上部分差异不明显,主根和侧根中 Mg的含量分别高出 38.8%和 17.9%,差异显着;接种菌根菌对苗木各器官S含量的影响不大,且规律?(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大学》期刊2002-06-01)
王挺良,王春玲,陈天文[6](1997)在《直杆蓝桉桉叶含油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直杆蓝桉种源试验中,测定6个种源57个家系131个单株桉叶油的含量表明,直杆蓝桉不同种源、不同家系、不同单株、同一单株在不同季节的桉叶油含量差异极其显着。含油率最高的种源17745/BM达2.29%,比含油率最低的种源高41.4%。8个含油率高的家系,各自单株含油率都较高。9个含油率大于2.5%的单株(平均达2.67%),比总平均含油率高出34.2%,是含油率较差的家系单株的3倍。不同季节枝叶含油率以10月下旬至12月为最高。(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1997年10期)
直杆蓝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云南普洱菜阳河自然保护区人工栽植17年的直杆蓝桉林调查数据,分析了其物种多样性大小。结果显示:在0.27 hm2的样地中共调查到物种105种,分属44科84属,其中乔木58种,灌木30种,藤本16种,附生植物1种。在3块调查样地中,乔木物种丰富度均较高,平均值达到了34,灌木物种丰富度平均值也达到了18.3,而藤本物种丰富度则为11.3。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上,乔木平均值为2.03,灌木平均值为2.02,藤本平均值为1.43,总体的平均值为2.80。在Simpson多样性指数上,乔木平均值为4.61,而灌木平均值为4.85,藤本平均值为2.91,总体平均值为9.17。以上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直杆蓝桉林中物种多样性较高,这可能与其附近种源丰富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杆蓝桉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艳.直杆蓝桉叶的生药学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2
[2].王梦君,孙鸿雁,黎国强,孙国政,闫颜.云南菜阳河自然保护区人工直杆蓝桉林物种多样性分析[J].林业建设.2012
[3].陈录平.直杆蓝桉育苗基质的筛选和施肥方案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
[4].佘小涵.直杆蓝桉组织培养繁殖育苗试验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2
[5].周永祥.直杆蓝桉营养特性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
[6].王挺良,王春玲,陈天文.直杆蓝桉桉叶含油量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