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神话论文_胡宇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月亮神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月亮,神话,嫦娥奔月,太阳神,女娲,古希腊,中越。

月亮神话论文文献综述

胡宇坤[1](2019)在《试比较中国与古希腊的月亮神话》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梳理了中国与古希腊月亮神话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探究了月亮神话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的方法,从月亮的象征、崇拜、形象及人性与神性等方面,比较两者在文化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分析两个文明思想观念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探寻中西方文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孙文起[2](2017)在《论中国古代月亮神话的图文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月亮神话源远流长,文字与图像是月亮神话的主要载体。两者的形式不同,对神话的表现也各有侧重。文字专注于具体的神话人物与神话故事,而图像注重神话形象的表达与神话体系的完整。图像与文字在对神话的阐释过程中,形成了互证、互补以及繁衍、聚合的关系,由此带来月亮神话情节的增益与内涵的丰富。(本文来源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朱鹏[3](2017)在《汉代月亮神话的图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的神话发展历程中,汉代是一个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的时代。它除了在文字上对前代神话有着重要的继承和发展之外,也在图像上给予了大量的表现,这种表现反映在汉画像上。历史遗留的大量汉画使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相关神话之具体形象。这些汉代图像,即汉画,是指汉代遗留下来的雕绘在石、砖、壁、帛、镜、陶、漆等器物上的画像,其中尤以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居多。汉画像是神话的重要载体,较之于以文字为神话载体的典籍而言,给人以更加直观而真实之感。汉画像既能够与典籍中记载的神话相印证,又能够修正文字记载的谬误或补充文字记载的缺失。在汉画像中,月亮神话图像有大量的呈现。所谓月亮神话图像就是表现月亮神话相关内容的图像,如人们比较熟知的女娲捧月、常羲浴月、嫦娥奔月、月中玉兔、月中蟾蜍,月中桂树等。在汉画像中,月亮神话图像分布在河南、陕西、山西、安徽、江苏、山东、四川、重庆等全国多个地区。根据月亮神话图像分布和各地域的地理位置情况,我们将这些月亮神话图像分为五个区域:河南地区、山东地区、陕西地区、苏皖地区、巴蜀地区。这些月亮神话图像,直观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月亮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月亮神话的形态。在月亮神话的相关问题研究中,学术界仍然存在一些歧见。如相关图像中擎日和擎月者的身份认定,蟾蜍和玉兔的发生和衍变,月中桂树的内涵等。其中关于汉画像中擎月者的身份认定问题,学术界存在长期的争论。通过对众多学者长期争议的分析,我们认为,擎月者当是女娲。月中蟾蜍和月中玉兔的演变,在学术界也长期为人们所讨论。通过对于蟾蜍和兔的生物学特征分析,及汉代相关蟾蜍和兔的文化价值及药用价值的了解。我们认为,月中蟾蜍和月中玉兔的生成,除有因语音演变而生成的可能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由蟾蜍和兔本身的特点和汉代社会的文化所决定。月亮神话图像中的月桂图像在汉画像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其作为月亮神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有着不可忽略的研究意义。月桂图像的出现反映了汉代人追求长生的社会心理和盛行求仙的社会文化。通过民俗学、神话学、图像学、汉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结合汉代历史和社会文化、民间信仰等对汉代月亮神话的图像表现做一次系统的、整体的梳理,对于我们研究月亮神话,认识月亮神话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5-01)

梁珍明[4](2015)在《结构主义视角下的中越月亮神话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越月亮神话具有重要的渊源关系,在深层意义上都反映了先民浓厚的生命意识,反映了人类对长生不死的理想愿望以及实现自我超越的梦想;另一方面,二者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着各自独特的内容意蕴。(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纵横》期刊2015年05期)

杨冬梅[5](2014)在《论月亮神话及其民俗事象的传播与衍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月亮神话是中国上古神话的的瑰丽篇章,其生成、演变与发展浸润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弘扬与传承,彰显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郝春兰[6](2013)在《“嫦娥奔月”与月亮神话》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亮来寄托深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为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月神,是中国民间最有影响的神仙之一。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普遍现象,这起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本文来源于《中华活页文选(初一年级)》期刊2013年03期)

郝春兰[7](2012)在《“嫦娥奔月”与月亮神话(配合第十册第18课《月光启蒙》)》一文中研究指出课文《月光启蒙》把我们带进了"月"所营造的美好意境。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亮来寄托深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为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月神,是中国民间最有影响的神仙之一。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本文来源于《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期刊2012年Z2期)

吴晓东[8](2012)在《复活母题的变异:中越月亮神话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越南传说故事与民俗风情》收集了《吴刚进月宫》、《大骗子坐在月亮上》和《月亮上的人》叁篇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但此书编者没把原文编进范碧河搜集翻译的《月中的吴刚》中,只简单地介绍了这一文本的梗概。从梗概看,与《吴刚进月亮》大同小异。以这几个文本与中国的相关文本做比较,发现这些文本的变异轨迹经历了"月亮本身的起死回生(复活)———月亮上的树的起死回生(即愈合)———神树(药树)与奔月———月华"这么个演变历程。(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段君,齐昕[9](2011)在《浅谈中西月亮神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的自然物象中,月亮不但富有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的,而且也负载着深刻的原始文化内容,凝聚着民族的生命感情和审美感情。该文试通过中西月亮神话的简要对比,来揭示月亮所蕴藏的深刻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1年07期)

王冬[10](2008)在《戳破月亮神话的泡沫》一文中研究指出月亮上一片死寂,发现任何生物(不管是活的还是死的)的机会几乎等于零。不过在远隔38万千米的地球,却有一批生物深受月亮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百科》期刊2008年21期)

月亮神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古代月亮神话源远流长,文字与图像是月亮神话的主要载体。两者的形式不同,对神话的表现也各有侧重。文字专注于具体的神话人物与神话故事,而图像注重神话形象的表达与神话体系的完整。图像与文字在对神话的阐释过程中,形成了互证、互补以及繁衍、聚合的关系,由此带来月亮神话情节的增益与内涵的丰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月亮神话论文参考文献

[1].胡宇坤.试比较中国与古希腊的月亮神话[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2].孙文起.论中国古代月亮神话的图文阐释[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

[3].朱鹏.汉代月亮神话的图像研究[D].河南大学.2017

[4].梁珍明.结构主义视角下的中越月亮神话比较[J].东南亚纵横.2015

[5].杨冬梅.论月亮神话及其民俗事象的传播与衍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6].郝春兰.“嫦娥奔月”与月亮神话[J].中华活页文选(初一年级).2013

[7].郝春兰.“嫦娥奔月”与月亮神话(配合第十册第18课《月光启蒙》)[J].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2012

[8].吴晓东.复活母题的变异:中越月亮神话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

[9].段君,齐昕.浅谈中西月亮神话[J].海外英语.2011

[10].王冬.戳破月亮神话的泡沫[J].中学生百科.2008

论文知识图

乔晓光为《寻找那拉》舞台美术中“狂...金乌和蟾蜍山东汉画砖所谓“转生”的依据,在印度...独角兽(汉画像砖)支格阿鲁图(作者拍于博物馆)2 叁界之神-图8 开明

标签:;  ;  ;  ;  ;  ;  ;  

月亮神话论文_胡宇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