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黑龙江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161000)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8-0097-02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方法56例子宫肌瘤患者使用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子宫肌瘤的缩小程度、临床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56例全部完成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100%,除2例术后1个月因黏膜下肌瘤术后感染坏死无法排出而行全子宫切除术,54例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月经症状改善最为明显。栓塞后3个月复查54例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8.3±6.7)%;6个月复查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0.5±19.4)%;12个月复查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70.5±18.7)%,所有患者随访期内肌瘤缩小后未再增大。56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显效率50.0%,有效率46.4%,无效率3.6%;术后6个月:显效率71.4%,有效率25.0%,无效率3.6%;术后12个月:显效率96.4%,无效率3.6%。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为栓塞后综合征。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为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海藻酸钠微球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导致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20%-30%;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1]。传统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主要行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剜出术,前2种方法不易被年轻患者接受,后者则复发率高,其复发率为20%-25%[2-3]。近年来子宫动脉栓塞术作为一种新方法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4]。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市妇幼保健院近年来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自愿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56例,年龄29-55岁,全部病例由超声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黏膜下肌瘤24例,肌壁间肌瘤28例,浆膜下肌瘤4例,其中多发性肌瘤40例;肌瘤直径2.5-9.0cm;病程1-5y,平均(3.0±0.4)y;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过频、经期延长、尿频、贫血等症状,本组病例中50例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6例有尿频等压迫症状,38例有轻至中度贫血;全部病例术前行诊断性刮宫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在栓塞前1周内进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和肌瘤的三维径线大小。
1.2治疗方法本组所有病例均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选择月经干净后3-7d,常规行肝、肾功能、血常规、血小板、凝血功能、胸片及心电图检查,碘过敏试验,会阴部备皮,术前4h禁水,术前30min予保留导尿管并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患者取平卧位,在一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下0.5cm股动脉搏动最强处穿刺,以Seldinger技术完成一侧股动脉置管。将5FCobra导管超选择插至子宫动脉上行支,以盆腔动脉数字减影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证实并观察肌瘤的供血情况,而后先推注抗生素,再用适量的混有造影剂和抗生素的栓塞剂海藻酸钠微球,颗粒大小为500-700μm栓塞子宫动脉,再次造影证实栓塞完全。另一侧子宫动脉插管步骤同前;栓塞结束后,拨出导管、导管鞘,压迫穿刺点止血后加压包扎。术后穿刺侧下肢绝对制动8h,平卧12h。注意双侧足背动脉及下肢皮肤温度、色泽及触觉的改变,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形成。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对发热、腹痛及呕吐等栓塞后综合征给予对症处理,术后留置导尿24h。
1.3术后随访及综合疗效评价栓塞术后3、6、12个月来院复查,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肌瘤体积变化情况以及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综合疗效评价:肌瘤体积较前缩小>2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为显效;肌瘤体积缩小≤2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栓塞后肌瘤无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5]。
2结果
2.1技术成功率及DSA表现56例全部完成双侧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供血的子宫动脉DSA表现均显示增粗、扭曲成螺旋状,本组病例中双侧子宫动脉同时向肌瘤供血50例,其中6例以单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优势,且肌瘤越大,动脉越粗,在肌瘤处形成血管网,栓塞后造影可见子宫动脉远端闭塞,瘤体显影消失。
2.2治疗前后肌瘤体积变化及临床疗效56例患者,其中50例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者中,2例术后1个月因黏膜下肌瘤术后感染坏死无法排出而行全子宫切除术,余48例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月经症状改善最为明显,46例月经完全恢复正常,2例经量明显减少;6例有尿频压迫症状者中,4例症状消失,2例明显减轻。38例有轻至中度贫血患者,术后随访血红蛋白浓度均恢复正常。栓塞后3个月复查54例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8.3±6.7)%;6个月复查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0.5±19.4)%;12个月复查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70.5±18.7)%,所有患者随防期内肌瘤缩小后未再增大。56例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术后3个月:显效28例(50.0%),有效26例(46.4%),无效2例(3.6%);术后6个月:显效40例(71.4%),有效14例(25.0%),无效2例(3.6%);术后12个月:显效54例(96.4%),无效2例(3.6%)。
2.3不良反应及并发症56例患者栓塞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发热、胃肠道等反应,经对症处理后1-3d明显缓解,一般在1周后消失。2例术后1个月因黏膜下肌瘤组织感染坏死无法排出行全子宫切除术。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6-7]。子宫动脉栓塞术开始于1979年,最初用于产科出血和妇科肿瘤[8]。1995年Ravina等[9]首次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满意效果。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不断发展,子宫动脉栓塞已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新方法[10]。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理论基础:(1)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直接阻断了子宫肌瘤的血液供应,使肌瘤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吸收;阻止了雌孕激素经血流进入瘤体,激素水平降低,瘤体变小或消失;栓塞后子宫供血显著下降,子宫内膜生长受到抑制,月经量明显减少,经期缩短,贫血逐步得到改善和恢复。(2)子宫存在3套供血动脉(子宫动脉、卵巢动脉、阴道动脉)并有丰富的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只对主要血供来源于子宫动脉的肌瘤产生直接作用,不会造成子宫本身的缺血坏死,保留了正常的生理功能[11]。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适应证目前尚未完全统一,主要为育龄期或绝经前期妇女因子宫肌瘤引起的经血过多及占位性压迫症状明显者;非手术治疗(药物等)无效或复发者;要求保留子宫拒绝手术者或不能耐受手术者。主要禁忌证为生殖道感染未治愈者;穿刺部位感染;妊娠或可疑妊娠;造影剂过敏者;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及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疑有子宫肌瘤恶变或子宫内膜癌患者。Ravina等[9]认为浆膜下肌瘤>6cm者,容易发生栓塞后肠粘连及腹部并发症;较大的黏膜下肌瘤(>5cm),容易发生栓塞后嵌顿及宫腔感染;>8cm的肌壁间肌瘤,容易发生栓塞术后综合征,且肌瘤缩小不满意使栓塞失败率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46例月经完全恢复正常,2例经量明显减少;6例尿频等压迫症状消失或减轻;患者贫血症状明显改善。栓塞后12个月复查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70.5±18.7)%。56例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术后12个月显效率96.4%,无效率3.6%。由于本组资料随访时间短,因此,远期疗效尚不能肯定。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改善患者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贫血等症状,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处理简单。因此,作者认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但该项治疗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高,需要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2.
[2]谢晔玲,施如霞,丁玲,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93例[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1):136-137.
[3]虞希祥,曹华妹,陈伟,等.子宫肌瘤病理血管彻底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11(1):30-33.
[4]单锦妹.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9):122.
[5]史沛,胡宗杰,茹凤娟.症状性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的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24(2):183-185.
[6]王化丽,韩璐,王峰.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11(1):27-29.
[7]李彩荣,冯定庆,周颖,等.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及局部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1):60-62.
[8]黄晓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监测及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6):660-661.
[9]RavinaJH,HerbreteauD,Ciraru-VignerouN,etal.Arterialembolizationtotreatzuterinemyomata[J].Lancet,1995,346(8976):671-672.
[10]杨意念,钱华英,解曙柳,等.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8,4(6):19-20.
[11]谢宗贵,程水德.妇产科介入治疗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