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铈论文_许延辉,马升峰,郭文亮,刘铃声,关卫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酸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酸,纳米,独居石,活性,环糊精,稀土元素,陈化。

磷酸铈论文文献综述

许延辉,马升峰,郭文亮,刘铃声,关卫华[1](2019)在《氯化镁焙烧分解磷酸铈的反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浓度液碱分解独居石工艺废渣废液治理难度大的弊端,采用氯化镁焙烧分解合成磷酸铈。研究了在不同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矿盐比等工艺条件下,磷酸铈的焙烧矿分解的规律,通过对焙烧矿的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氯化镁分解磷酸铈氯化焙烧过程的反应机理,推断了分解过程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氯化镁分解产物Mg(OH)Cl和HCl在400℃就能与磷酸铈反应生成氯化铈,氯化铈又分解生成氧化铈;在480℃氯化镁分解产物MgO和HCl与磷酸铈反应生成氯化铈再分解生成氧化铈。氯化镁分解产物氯化氢和水在磷酸铈的分解过程中具有催化分解作用,提高温度有利于磷酸铈的分解。(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9年05期)

周街胜,蓝秀玲,张胜军,丁金森,彭叔森[2](2018)在《磷酸铈掺杂环氧-硅氧烷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磷酸钠和硝酸铈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合成了磷酸铈,然后将其混于用γ-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KH-550)和环氧树脂E51以化学接枝法制备的环氧-硅氧烷清漆,制得磷酸铈掺杂环氧-硅氧烷涂层。考察了磷酸铈用量对涂层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并测量了其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在扫描电镜中观察到磷酸铈颗粒呈微纳米六方晶系结构。当磷酸铈质量分数为2.5%时,其在涂层骨架中的分散性较好,提升了涂层的致密性,所制涂层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铅笔硬度6H,耐冲击性(1 kg)40 cm,附着力1级,柔韧性1 mm,中性盐雾试验72 h后外观完好。(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8年22期)

李祯[3](2018)在《千金子不同部位生理活性研究及磷酸铈电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千金子(Euphorbia lathyris L),续随子干燥成熟种子,是一种毒性中药,具有泻下逐水,破血消症之功效,外用具有疗癣蚀疣之功效。研究表明千金子中含脂肪油、二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及少量的香豆素和挥发油等。但目前针对千金子的研究多仅限于其所含的某一个化合物。为深入开发千金子,对其进行深入和系统研究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上述考虑,本论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筛选千金子不同部位抗宫颈癌活性成分。采用乙醇超声波提取法制得千金子乙醇总浸膏(QJZ-E);干法上样后,经正相硅胶柱层析粗分,得到四个具有不同极性的部位QJZ-E1~4。以宫颈癌细胞(Hela cell)为对象,分别给药(QJZ-E、QJZ-E1~4),控制给药浓度和给药时间,液氮淬灭。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千金子中极性较大的部位(QJZ-E3)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QJZ-E、QJZ-E1、QJZ-E2和QJZ-E4对Hela细胞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低于QJZ-E3。这说明千金子中抗宫颈癌活性成分主要位于QJZ-E3中。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技术,对上述5个给药及空白对照组Hela细胞提取物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辨别分析(PLS-DA)对上述样本质谱数据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可能的抗宫颈癌活性成分。结合数据库检索和文献比对法,对上述筛选出的可能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鉴定出它们分别为Euphorbia Factor L_1、deoxy Euphorbia Factor L_1、Euphorbia Factor L_3、Euphorbia Factor L_8、Euphorbia Factor L_(15)、Euphorbia Factor L_(16)和Euphorbia Factor L_(25)。与文献相比,仅发现Euphorbia Factor L_1和Euphorbia Factor L_3具有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这进一步证实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构效关系初步研究成果表明母核上具有环外双键或环氧环有利于抗宫颈癌活性的提高。上述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千金子中抗宫颈癌活性成分库,在一定程度上为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2)千金子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以维生素C(Vc)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参照,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了QJZ-E和QJZ-E1~4五个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发现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排序为Vc>QJZ-E3>QJZ-E4>QJZ-E2>QJZ-E>BHT>QJZ-E1。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排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同。上述结果表明,千金子中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分布于极性较大的部位QJZ-E3和QJZ-E4中。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对上述五个部位进行了分析,共发现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青蒿亭、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山奈酚-3-O-葡萄糖醛酸苷和蔓荆子黄酮,以及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七叶内酯、瑞香素和双七叶内酯。这些物质主要分布于QJZ-E3和QJZ-E4,与5个部位抗氧化活性顺序正相关。3)磷酸铈纳米管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为保证中药质量,必须对水体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实现快速、准确、低成本监测。本章将CePO_4纳米管通过Nafion“一步法”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单晶衍射对修饰电极的形貌、元素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对该化学修饰电极CePO_4@GCE电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ePO_4纳米管的引入能够大大增加玻碳电极的比表面积,同时加快电子转移速率。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对苯二酚,线性范围:0.23μM至16 mM,检测范围达到五个数量级,检测限为0.12μM,灵敏度为1.41μAμM~(-1) cm~(-2)。将该电极进一步用于对苯二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的同时测定,结果表明CePO_4@GCE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以及较大的线性范围。修饰电极也表现出高重现性和稳定性。将修饰电极应用于实际水样的检测,回收率在95.2~107.0%之间,经过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赵盼盼[4](2017)在《新型稀土离子高效富集吸附剂的开发及基于离子液相支撑膜系统纳米磷酸铈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稀土二次资源回收现状及水体中存在的稀土元素对环境与人类造成的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一种新的稀土吸附富集方法,并对其富集性能进行了研究。其次为了解决传统稀土磷酸盐的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备稀土磷酸盐纳米材料的系统,实验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第一章中,我们利用DTPA交联β-CD(β-环糊精)制备了 DTPA-β-CD吸附剂,并用它富集除去水体中的稀土元素Pr(Ⅲ),Nd(Ⅲ),Eu(Ⅲ),Tb(Ⅲ),Yb(Ⅲ)和Lu(Ⅲ)。DTPA通过酯化反应与多羧基的β-环糊精交联,在对稀土元素的吸附过程中,除了环糊精的活性位点外,DTPA也起到了协同作用,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测试结果验证了两者之间的交联。为了获得具有最佳吸附性能的吸收剂,实验还研究了不同单体比率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发现当单体摩尔比(DTPA:β-CD)为4:1时,吸附剂表现出最佳的吸附性能,有意思的是当DTPA与β-CD的比摩尔比为8:1时,制备的吸收剂在对稀土元素吸附时表现出对pH较高的敏感度。结合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利用不同模型对DTPA-β-CD对稀土元素吸附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动力学结果可以被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很好的描述,而热力学数据则与Freundlich方程拟合良好,说明稀土元素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过程为不均匀的表面吸附。此外,吸附剂被用来从自来水与纯水中富集稀土元素作为模拟其工业应用的实验,结果显示它是一种有前途的用于水溶液中稀土元素的富集吸附剂。在本文的第二章中,我们首次提出了用离子液体液相支撑膜系统制备高通量的形貌可控的磷酸铈纳米材料。该系统有叁相,包括稀土离子的供给相,磷酸盐的进料相和离子液体为基础的支撑液膜相。咪唑离子液为基础的支撑液膜是磷酸铈纳米材料合成反应理想的媒介。咪唑类的离子液体中阴离子类型对磷酸铈的成形起着关键作用。此外,在稀土离子的供给相加入SO42-离子或者改变溶液的pH可有效地控制磷酸铈纳米材料的形貌。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液体[C4mim][Tf2N]液相支撑膜膜系统可用于高通量,高效率的制备纳米线和纳米球结构的磷酸铈。此外,离子液体液相支撑膜可以用反冲洗活化法循环利用多次。(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7-03-22)

邵高耸[5](2016)在《分级结构卷心菜叶形磷酸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β-环糊精(β-CD)为结构导向剂,通过水热处理合成出具有分级结构的卷心菜叶形磷酸铈纳米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氮气吸附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磷酸铈是六方和单斜晶型共存的混晶相;具有分级结构的"卷心菜叶"形貌,每个叶片是由宽约5 nm,长达几百到近千纳米不等的纳米纤维组成;推测生长机理为协同自组装控制的定向连接生长;磷酸铈纳米纤维材料作为催化剂在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秀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王炬[6](2015)在《中高温燃料电池用纳米磷酸铈/后交联聚苯并咪唑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作为一种环境友好,高效的能源被应用于航天军工、交通运输、分散式电站和移动电源等领域。目前,PEMFC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这类燃料电池具有电极反应动力学迅速、水热管理简单、燃料选择范围大、可以进行热电联产等优点。其中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PBI)凭借优秀的稳定性和高温质子传导能力使其在HTPEMFC领域备受瞩目。然而,市售的PBI树脂在制膜时存在磷酸含量偏低、可加工性能低下和抗氧化性能不足的问题。本论文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微波后交联法与溶胶-凝胶法的复合工艺,制备了一系列高磷酸掺杂量的交联型PBI膜;为了进一步提高膜的抗氧化性,首次将纳米磷酸铈作为自由基淬灭剂引入到PBI膜中,制备的了磷酸铈/后交联PBI复合膜,使膜的尺寸稳定性和抗氧化有了较大的提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磷酸铈,探索了反应酸度对纳米磷酸铈形貌的影响,并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其进行了表面改性,对修饰前后的纳米磷酸铈进行了FT-IR, TEM, XRD等表征。并设计实验证明了所制备的纳米磷酸铈可以淬灭芬顿试剂中氢氧自由基,淬灭效率达到64%。利用丙烯酸甲酯和多乙烯多胺合成了4种N-取代多乙烯多胺丙酸甲酯交联剂,并对其进行了FT-IR,1HNMR表征。3、在微波条件下,通过调节联苯四胺(DAB)与己二酸或2,6-吡啶二甲酸单体的摩尔比(比值分别为1.06、1.09、1.14、1.2、1.25),分别合成了5种不同片段长度的含脂肪链PBI低聚物(Hex-1-5)和含吡啶单元PBI低聚物(Py-1~5)。利用这些低聚物分别与N-取代多乙烯多胺丙酸甲酯在微波条件下交联,首次探索了后交联法与溶胶-凝胶法相结合的制膜技术,制备了16种新型的交联PBI膜。通过抗氧化性、质子传导率、机械性能测试表明低聚物Hex-1、Py-1与交联剂乙二胺四丙酸甲酯(ETDA-4MA)制备的交联型PBI膜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将1wt%纳米磷酸铈作为自由基淬灭剂与低聚物Hex-1、Py-1共混后在微波条件下与ETDA-4MA交联,制备了相应的交联型PBI复合膜,并考察了所制备的复合膜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质子传导率等性质,结果表明添加1wt%纳米磷酸铈交联PBI膜的整体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添加1wt%纳米磷酸铈的Hex-1-ETDA-4MA膜在室温168小时芬顿测试后的质量残留率为89%,1600C干燥环境中的质子传导率为79mS·cm-1;添加1wt%纳米磷酸铈的复合膜Py-1-ETDA-4MA的质量残留率为93%,质子传导率为101 mS·cm-1。(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5-05-22)

邵敏,蔡中盼,员冬玲,苗静,李选友[7](2015)在《磷酸铈纳米流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流体是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工质,采用一步湿化学法制备了叁种浓度的Ce PO4纳米流体,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和导热系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制备的0.1mol/L、0.2 mol/L和0.3 mol/L纳米流体平均粒径分别为49.8nm、67.3nm、94.1nm,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干燥技术与设备》期刊2015年02期)

梅荣军[8](2015)在《磷酸铈基催化剂的零价汞催化氧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量的人为源汞排放到大气中,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催化氧化联合湿法吸收工艺作为一种重要的燃煤烟气汞控制方法,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核心在于高效Hg0催化氧化剂的开发。本文基于此工艺开发了新型的Ce-P-O基催化剂,发现其具有良好的Hg0催化氧化效果。在高温区域(300~400℃),该催化剂对Hg0的氧化效率可达95%以上,在模拟实际烟气(即存在H2O、SO2、HCl、NO等)及高空速(600000h-1)条件下,在350℃仍能达到70%以上的脱汞效率。而在相同的模拟烟气条件下,商用SCR催化剂(V-W-Ti)的Hg0氧化效率仅有5%左右。说明Ce-P-O催化剂具有较强的Hg0催化氧化应用优势。为了充分利用SCR装置,实现协同脱硝脱汞,本文对Ce-P-O催化剂的SCR抗硫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在350℃、500 ppm SO2的实验条件下,9h后其SCR活性下降至66%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Ce-P-O催化剂的SCR抗硫性能,本文对其进行了V改性。结果发现,V掺杂可以有效提高Ce-P-O催化剂的抗硫性能,在350℃、500 ppmSO2的实验条件下,13 h后仍能维持近100%的脱硝效率。适量V的掺杂还可以提高Ce-P-O催化剂在模拟烟气条件下的Hg0氧化效率,其最优掺杂量在1.0-2.0wt%之间。在350℃、空速为1200000h-1时V掺杂可将Ce-P-O催化剂的Hg0氧化效率从75%提高到85%。最后,论文对V/Ce-P-O催化剂可能应用的工艺进行了探讨,发现V/Ce-P-O催化剂在高温条件(300~400℃)具有良好的SCR活性及抗水抗硫性能,又具有较好的Hg0催化氧化效果。因此,既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协同脱硝脱汞催化剂,也可以安装在SCR装置末端,作为商用SCR催化剂的有效补充,用于汞的催化氧化,具有极强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1-08)

周晓明,王之维,谢倩,陈燕梅,容玉莲[9](2014)在《低温水溶液系统合成磷酸铈纳米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低温水相体系中,无表面活性剂或模板存在,合成磷酸铈(CePO4)纳米线。采用XRD、SEM、TEM、FT-IR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制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控制水浴温度、陈化时间、反应物浓度可以控制CePO4纳米线的长宽比和形貌。这项研究,为磷酸铈纳米线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4年15期)

邵高耸[10](2013)在《一种简单方法制备具有项链结构的介孔磷酸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颖的具有项链结构的一维介孔磷酸铈材料通过一种简单方法(水包油的"微型反应器")成功合成。通过SEM,TEM,XRD和氮气吸附对合成材料形貌、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进行表征分析。合成的磷酸铈为六方相晶体结构;由宽约10nm,长10~20nm的纳米珠组成具有项链结构的链状纳米结构,链长度约几百纳米;氮气吸附表征证明材料具有典型介孔特征,比表面积为74m2/g,孔径大小集中在2~3nm和10~12nm。项链结构的形成可通过定向连接聚集生长机理实现。在合成制备其它新型复杂纳米材料中会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3年11期)

磷酸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磷酸钠和硝酸铈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合成了磷酸铈,然后将其混于用γ-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KH-550)和环氧树脂E51以化学接枝法制备的环氧-硅氧烷清漆,制得磷酸铈掺杂环氧-硅氧烷涂层。考察了磷酸铈用量对涂层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并测量了其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在扫描电镜中观察到磷酸铈颗粒呈微纳米六方晶系结构。当磷酸铈质量分数为2.5%时,其在涂层骨架中的分散性较好,提升了涂层的致密性,所制涂层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铅笔硬度6H,耐冲击性(1 kg)40 cm,附着力1级,柔韧性1 mm,中性盐雾试验72 h后外观完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酸铈论文参考文献

[1].许延辉,马升峰,郭文亮,刘铃声,关卫华.氯化镁焙烧分解磷酸铈的反应机理研究[J].稀土.2019

[2].周街胜,蓝秀玲,张胜军,丁金森,彭叔森.磷酸铈掺杂环氧-硅氧烷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电镀与涂饰.2018

[3].李祯.千金子不同部位生理活性研究及磷酸铈电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D].西南交通大学.2018

[4].赵盼盼.新型稀土离子高效富集吸附剂的开发及基于离子液相支撑膜系统纳米磷酸铈的制备[D].福建师范大学.2017

[5].邵高耸.分级结构卷心菜叶形磷酸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化工学报.2016

[6].王炬.中高温燃料电池用纳米磷酸铈/后交联聚苯并咪唑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15

[7].邵敏,蔡中盼,员冬玲,苗静,李选友.磷酸铈纳米流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干燥技术与设备.2015

[8].梅荣军.磷酸铈基催化剂的零价汞催化氧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5

[9].周晓明,王之维,谢倩,陈燕梅,容玉莲.低温水溶液系统合成磷酸铈纳米线[J].广东化工.2014

[10].邵高耸.一种简单方法制备具有项链结构的介孔磷酸铈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2013

论文知识图

5-3 磷酸铈掺杂环氧-硅氧烷涂层的...磷酸铈介孔材料的电镜照片磷酸铈基体(烧结温度为1500℃...磷酸铈溶液的等电点5-7磷酸铈母粒微观形貌Fi...5-4改性磷酸铈粉体透射电镜图...

标签:;  ;  ;  ;  ;  ;  ;  

磷酸铈论文_许延辉,马升峰,郭文亮,刘铃声,关卫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