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突变论文_李烨,吴晶晶,彭彬,姜孝成,汪保和

导读:本文包含了定位突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酸化,突变,凝乳,激酶,基因,根瘤菌,枯草杆菌。

定位突变论文文献综述

李烨,吴晶晶,彭彬,姜孝成,汪保和[1](2010)在《PA28γ及其胞浆定位突变体在HepG2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RT-PCR法从293T细胞中克隆得到PA28γcDNA全长序列,并将该片段亚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利用定点突变获得核定位序列缺失突变的PA28γ突变体,分别将野生型(WT)和突变型(MT)PA28γ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DsRed1-C3中,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在293T细胞中,PA28γWT定位在胞核中,而PA28γMT定位在胞浆中;再将野生型和突变型PA28γ基因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lag中,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HepG2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表明,PA28γWT和PA28γMT蛋白在HepG2细胞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建立了高表达PA28γWT和PA28γMT蛋白的HepG2细胞系.这些结果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人类PA28γ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赵晓龙[2](2008)在《L.paracasei HD1.7 prcR定位突变及pMG36e对该菌的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Lactobacillus paracasei HD1.7是本实验室在2003年从乳酸酸菜发酵液中分离出的一株乳酸杆菌。在对其的研究中发现,该菌的发酵液中含有一种能够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酿酒酵母的肽类物质,且该类物质的生成具有群体效应的特征。Jiro Nakayama et al.(2003)在L.paracasei E93490基因中发现了群体效应组件的身影,并阐明其信号分子可能具有抗菌活性。由此推测,在L.paracasei HD1.7中也有可能存在与L.paracasei E93490相同或相似的情况。至今为止,人们对L.paracasei该方面知之甚少,所以本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参考现有的文献数据,本实验首先要通过PCR方法对实验菌株中的拟群体效应反应调节因子编码基因prcR的存在情况进行摸索,证实了该基因的存在。然后利用现代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该基因片段的核苷酸组成,蛋白质构象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对比分析,找寻prcR与其它已报道的反应调节子之间的联系。其次,以窄宿主范围的pUC18质粒为主体,构建可用于插入失活实验的自杀质粒pUC18-prcR-tet。在该质粒上,引入了四环素抗性基因做筛选标记,其上下游均有大约400bp的prcR片段作为同源重组的途径。电转化条件的摸索是将自杀质粒导入实验菌株的重要一环。本实验从感受态细胞的处理与制备,电击电压的大小以及复苏培养基的选择等方面对L.paracasei HD1.7电转化情况进行了探索,获得了最佳的电转条件:用含1%甘氨酸的MRS培养基培养的菌体,在A600为0.78时,经AEB1电转缓冲液处理后,在9kV/cm电压下完成电击,并迅速加入含10%蔗糖的高渗培养基中,复苏2~3h,即可达到最佳的电转化效果。最后,根据以上几方面的数据,通过电转化的途径,将自杀质粒pUC18-prcR-tet导入L.paracasei HD1.7,以期获得prcR基因敲除菌株。对能在Tet平板上生长的菌株进行PCR验证。(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08-05-10)

范芳华,严杰,毛亚飞[3](2007)在《sea基因定位突变体构建及其重组表达产物生物学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基因及其突变体原核表达系统,了解突变前后重组表达产物的细胞毒性、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长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高保真PCR和T- A克隆法,从金黄葡萄球菌ATCC13565株DNA中扩增并克隆了不含信号肽序列的sea基因。采用突变引物PCR构建sea基因定位突变体。建立sea基因及其定位突变体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表达的目的重组蛋白。采用TCID_(50)法测定目的重组蛋白对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目的重组蛋白促小鼠脾细胞增殖及对抑制KB和HL-60癌细胞株生长的作用。结果所克隆的se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报道序列的相似性为100%,7种突变体均在既定位置获得预期的密码子突变。rSEA和各突变体重组蛋白表达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52%。rSEA对Vero细胞TCID_(50)为4.1μg,其突变体重组蛋白分别为5.8~23.5μg。1和5μg/ml的rSEA及其5种突变体重组蛋白rSEA/H187A、rSEA/H225A、rSEA/D227A、rSEA/H187A/D227A和rSEA/H225A/D227A对小鼠脾细胞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10和20μg/ml的rSEA及上述5种突变体重组蛋白促小鼠脾细胞增殖活性与100μg/ml PHA相似(P>0.05)。5~20μg/ml的rSEA及上述5种突变体重组蛋白作用的小鼠脾细胞上清及其上清与脾细胞混合物均能有效地抑制KB和HL-60细胞生长(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sea基因突变体及其高效原核表达系统,其表达产物的细胞毒性均有所降低。由于rSEA/H225A、rSEA/D227A、rSEA/H225A/D227A细胞毒性较低、促脾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较强,可作为研制升白细胞、抗肿瘤SEA相关药物的候选突变体。(本文来源于《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钱学庆[4](2005)在《家族性眼睑下垂基因的定位、突变检测以及RGS4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工作,第一部分工作利用基于家系的连锁分析方法定位了先天性眼睑下垂的致病位点并且检测到了导致病变的突变,第二部分工作利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中国汉族群体中RGS4基因内的遗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先天性眼睑下垂(MIM 110100)是眼科临床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其患病率接近0.1%,一般认为眼睑下垂系指提上睑肌(动眼神经支配)和穆勒平滑肌(颈交感神经支配)的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上睑呈现部分或全部下垂。我们首次利用一个包括18 名患者和13 名正常成员的汉族家系将先天性眼睑下垂的致病位点定位于染色体的3q23周边区域。在微卫星标记D3S1541处取得最大两点间LOD 值5.12(重组率θ=0.00)。同一区域的另外四个微卫星标记D3S1535, D3S3617,D3S3684 和D3S1292 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一区域与先天性眼睑下垂的连锁。精细微卫星遗传标记分析将连锁区域固定于FOXL2 基因的位置,我们对其进行了测序,发现了病人在2293-2294处均携带一个胸腺嘧啶的插入,推断其为导致病变的突变。有研究发现RGS4基因和精神分裂症之间有很强的关联,单个遗传多态性位点以及单倍型的分析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对RGS4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也证明它可能在精神分裂症的致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我们在中国汉族群体中利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验证RGS4基因和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单个SNP位点以及单倍型的病例-对照分析都有支持阳性结论的结果,最小P值分别为0.0001和0.00001。因此,我们的实验结果支持在中国汉族群体中RGS4基因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期刊2005-05-01)

陈红杰,潘学峰,张国宝,刘年娟,张渝英[5](2001)在《凝乳酶原(凝乳酶)二硫键Cys206-Cys210的定位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凝乳酶原二硫键Cys2 0 6 Cys2 10进行定位突变过程中发现 ,在相应的模板序列中有自身形成自由能为 - 16 1kcal/mol的茎环结构倾向 ,妨碍与引物结合 ,从而难以合成突变的DNA ,采用快退火可解决此矛盾。 5个突变基因均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除C2 0 6A外 ,约占细胞总蛋白的 5 0 %左右。突变体的复性结果表明 ,Cys2 0 6 Cys2 10对凝乳酶原正确折迭不是绝对必需的 ,但相应位置的氨基酸取代对复性效率有显着影响 ,在 5个突变体中 ,C2 0 6A/C2 10A的复性率分别为C2 0 6S/C2 10S、C2 10A、C2 10S的 4 5倍、2 0倍和 30倍 ,而C2 0 6A完全不能复性。C2 0 6A/C2 10A与C2 0 6S/C2 10S的远紫外CD光谱与野生型基本相同 ,其荧光发射光谱与野生型相比最大发射峰不变 ,而荧光强度有显着增加。由于上述 3个蛋白具有相同比活 ,说明突变分子能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空间构象 ,而只是某些色氨酸残基微环境受到微扰。(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孙强,王冀姝,陈萍,柳天平,牛利国[6](2000)在《suc2基因的克隆及在酵母基因组中的定位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克隆酿酒酵母的蔗糖转换酶基因 (suc2 ) ,并定位突变酵母基因组中的 suc2基因以获得无蔗糖转换酶表达的酵母品系 .方法 用 PCR法从酵母 Y190基因组中扩增出suc2的成熟肽基因片段 ,克隆后测序 .将色氨酸合成酶 (TRP)基因片段插入 suc2基因中 ,构建成用于同源重组的 suc2基因定位突变载体 .导入酵母 Y190 ,用营养缺陷筛选出 suc2基因突变的克隆 .用 PCR扩增并克隆突变后的 suc2基因 ,用序列分析确定同源重组的发生 .结果 用 PCR从酵母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小约 1.5 kb的 suc2基因片段 ,序列测定表明除 5 85位有一点突变 (AAC变为 AAT)外 ,所得 suc2基因与文献报道相同 ;构建的定位突变载体导入酵母细胞后 ,得到4株营养型符合的突变体 ;PCR表明这些突变体中均有 suc2基因的同源重组 ;取其中 1株的 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证实了同源重组的发生 .结论 克隆了正确的编码蔗糖转换酶成熟肽的 suc2基因片段 ;用同源重组方法在酵母 Y190的基因组中定位突变了 suc2基因(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12期)

陈丽蓉[7](2000)在《用定位突变方法对兔肌肉糖原磷酸化酶活性调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可以通过酶分子中Ser14的磷化及去磷酸化进行调控。X -射线衍射结构的结果已经推测在兔肌肉糖原磷酸化酶分子中Arg69对该酶磷酸化构型的改变至关重要。定位突变这氨基酸残基 ,得到突变体Arg69→Glu ,酶动力学分析显示磷酸化酶的活性 ,突变型酶比野生型酶大大降低 ,这与X -射线衍射结构的推测完全一致 ,也说明了Arg69在糖原磷酸化酶别构开关的分子构型上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00年04期)

陈丽蓉[8](1998)在《用定位突变方法对人脑己糖激酶活性位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哺乳动物己糖激酶Ⅰ的分子量是100kD.目前已经认为是由分子量50kD酵母型己糖激酶通过基因复制和融合进化来的.己糖激酶Ⅰ的C端半分子包含了底物葡萄糖的结合位点即催化位点.X射线衍射结构的结果已经推测在酵母型的己糖激酶分子中Ser-158、Asp-211是和葡萄糖的结合及催化活性有关,这些氨基酸残基相当于人脑己糖激酶Ⅰ分子中的Ser-603、Asp-657,它们正好位于该酶分子的C端半分子中.定位突变这两个氨基酸残基得到4个该酶的C端半分子酶(mini-HKⅠ)的突变体,它们是Ser-603→Cys,Ser-603→Thr,Asp-675→Glu,Asp-675→Val.实验结果指出4个突变体酶的Km值变化不大,但酶活性只保留野生型酶的0.28%~11%,园二色谱分析4个突变体的CD谱与野生型酶基本一致,因此说明二级结构没有变化.这些研究结果和X射线衍射结构的推断是一致的,显示了Ser-603和Asp-657氨基酸残基在该酶结合底物葡萄糖或催化作用上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1998年06期)

宫锋,李强,周蓓芸,宋鸿遇[9](1998)在《紫云英根瘤菌糖基转移酶基因exoL的定位突变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转座子Tn5对质粒pJB-B6既定位诱变,经同源交换,筛选获得一株Rhizobiumhuakuii107胞外糖合成缺陷(Exo-)变种RH983。叁亲本杂交实验显示,pJB-B6及其亚克隆pJB-B601均可纠正变种RH983的胞外多糖合成缺陷。pJB-B601的2.3kbDNA片段的核苷酸顺序表明,该片段内存在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ORF全长1170bp,编码390个氨基酸的蛋白,该蛋白与Rhi-zobiummeliloti的糖基转移酶ExoL有56.7%.的同源性,称为RhexoL。利用启动子探测质粒,构建了RhexoL-lacZ转录融合子,发现RhexoL基因5’上游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谢毅,肖谷田,王顺德,孙筱清,张婕[10](1997)在《寡聚脱氧核苷酸介导的体外多点定位突变——五点定位突变法改造枯草杆菌蛋白酶E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用5个化学合成的寡聚脱氧核苷酸片段作为诱变引物,对枯草杆菌蛋白酶E基因(AprE)同时进行体外诱变.转化子经打点杂交及温度梯度洗膜法筛选出了若干在5个预定位点同时突变了的突变子,其突变效率达到50%.同时还得到了1个四点突变的突变子.突变子经DNA测序分析,充分肯定了突变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7年02期)

定位突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HD1.7是本实验室在2003年从乳酸酸菜发酵液中分离出的一株乳酸杆菌。在对其的研究中发现,该菌的发酵液中含有一种能够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酿酒酵母的肽类物质,且该类物质的生成具有群体效应的特征。Jiro Nakayama et al.(2003)在L.paracasei E93490基因中发现了群体效应组件的身影,并阐明其信号分子可能具有抗菌活性。由此推测,在L.paracasei HD1.7中也有可能存在与L.paracasei E93490相同或相似的情况。至今为止,人们对L.paracasei该方面知之甚少,所以本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参考现有的文献数据,本实验首先要通过PCR方法对实验菌株中的拟群体效应反应调节因子编码基因prcR的存在情况进行摸索,证实了该基因的存在。然后利用现代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该基因片段的核苷酸组成,蛋白质构象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对比分析,找寻prcR与其它已报道的反应调节子之间的联系。其次,以窄宿主范围的pUC18质粒为主体,构建可用于插入失活实验的自杀质粒pUC18-prcR-tet。在该质粒上,引入了四环素抗性基因做筛选标记,其上下游均有大约400bp的prcR片段作为同源重组的途径。电转化条件的摸索是将自杀质粒导入实验菌株的重要一环。本实验从感受态细胞的处理与制备,电击电压的大小以及复苏培养基的选择等方面对L.paracasei HD1.7电转化情况进行了探索,获得了最佳的电转条件:用含1%甘氨酸的MRS培养基培养的菌体,在A600为0.78时,经AEB1电转缓冲液处理后,在9kV/cm电压下完成电击,并迅速加入含10%蔗糖的高渗培养基中,复苏2~3h,即可达到最佳的电转化效果。最后,根据以上几方面的数据,通过电转化的途径,将自杀质粒pUC18-prcR-tet导入L.paracasei HD1.7,以期获得prcR基因敲除菌株。对能在Tet平板上生长的菌株进行PCR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位突变论文参考文献

[1].李烨,吴晶晶,彭彬,姜孝成,汪保和.PA28γ及其胞浆定位突变体在HepG2中的表达[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0

[2].赵晓龙.L.paracaseiHD1.7prcR定位突变及pMG36e对该菌的转化[D].黑龙江大学.2008

[3].范芳华,严杰,毛亚飞.sea基因定位突变体构建及其重组表达产物生物学活性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7

[4].钱学庆.家族性眼睑下垂基因的定位、突变检测以及RGS4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

[5].陈红杰,潘学峰,张国宝,刘年娟,张渝英.凝乳酶原(凝乳酶)二硫键Cys206-Cys210的定位突变[J].生物工程学报.2001

[6].孙强,王冀姝,陈萍,柳天平,牛利国.suc2基因的克隆及在酵母基因组中的定位突变[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

[7].陈丽蓉.用定位突变方法对兔肌肉糖原磷酸化酶活性调控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0

[8].陈丽蓉.用定位突变方法对人脑己糖激酶活性位点的研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8

[9].宫锋,李强,周蓓芸,宋鸿遇.紫云英根瘤菌糖基转移酶基因exoL的定位突变及序列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1998

[10].谢毅,肖谷田,王顺德,孙筱清,张婕.寡聚脱氧核苷酸介导的体外多点定位突变——五点定位突变法改造枯草杆菌蛋白酶E基因[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论文知识图

在活细胞中的定位和ygld2基因在5A和5B物理图上可...在Rl48株系中发生的/即时0交换Fig#21t...的GFP标记和定位分子结构特征21野生型和突变体Vpx对SAMHD1蛋白的降解...

标签:;  ;  ;  ;  ;  ;  ;  

定位突变论文_李烨,吴晶晶,彭彬,姜孝成,汪保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