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藏地球化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藏,地球化学,沥青,噻吩,油气,成矿,特征。
油藏地球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万友利,王剑,付修根,王东[1](2018)在《羌塘盆地南坳陷古油藏带中侏罗统布曲组白云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期详细岩石学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南羌塘坳陷布曲组碳酸盐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结果表明:(1)布曲组碳酸盐岩具有较低的微量元素含量,与班公湖-怒江洋盆海水快速入侵及炎热、半潮湿-半干旱条件下缺少地表径流补偿陆源物质有关;(2)Na元素和K元素指示布曲组保留先驱灰岩原始组构的白云岩和不保留先驱灰岩原始组构的晶粒白云岩的初始流体为同期蒸发海水,岩石中Sr元素的含量受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相对含量控制;(3)经历不彻底白云石化作用的过渡性岩类(RD5-1)是在中-深埋藏阶段中-晚期不彻底交代先驱灰岩形成,细-中晶、自形-半自形白云石充填物由微-粉晶白云岩在浅埋藏阶段末期重结晶形成;(4)鞍形白云石的形成有外来高温流体参与,流体成因具大气淡水参与、流经碎屑岩地层深循环流体特征。新生代(78~64Ma)构造热事件是形成高温流体的热源,部分基质白云岩受到构造热事件的高温改造。(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18年02期)
张阳[2](2018)在《哈山地区上古生界油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哈拉阿拉特山(哈山)地区属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的一部分,邻近玛湖生烃凹陷,但由于受多期推覆运动的影响,烃源岩非均质性极强,成熟度差异较大,储层多为岩相多变的火山岩,小范围内多种类型油气共存。尽管目前已有多口井在研究区上古生界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但油气分布特征及成藏过程仍不清楚。论文研究的目的是针对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油藏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明确研究区油气来源、油气成藏过程及控制油气成藏与分布的关键因素,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提供依据。本文在油气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各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精细的剖析,开展了石油成因类型划分与对比,并讨论了不同类型原油的成因机理;解决了研究区埋藏史难以恢复的实际问题,采用古地温恢复法探讨成藏与构造的关系,结合包裹体分析资料,描述了不同构造单元不同类型原油的成藏过程,指出关键控藏因素,建立地质历史时期的动态成藏模式。结果表明,依据成熟度可将研究区原油划分为低熟油(A)、成熟油(B、D)和混源油(C)叁大类,并依据生物降解程度将低熟油划分为2类(A1、A2),依据成熟度、姥植比、生物降解程度等差异将成熟油细分为6类(B11、B12、B21、B22、B3、D),其中低熟油(A类)主要分布在B叁角带和前缘冲断带中,在推覆体Ⅱ、Ⅲ中也有分布;成熟油(B、D类)主要分布在推覆体Ⅱ、Ⅲ、Ⅳ及A叁角带中;混源油(C类)分布在哈山西中部,哈山中地区也分布有混源油。研究区不同成熟度的原油均来源于风城组烃源岩,其中哈山西低熟油(A类)主要来源于前缘冲断带成熟度相对较低的风城组烃源岩;哈山西成熟油(B1、B3、D类)来源于哈山深部或哈山—玛湖凹陷的斜坡带上的成熟度较高(比玛湖凹陷的低)的烃源岩;哈山中原油(B2类)来源于推覆体下部风古4井区附近风城组沉积中心的烃源岩。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时间存在差异,其中哈山西低熟油在二迭纪末充注;A叁角带油气在早、晚二迭纪均有充注;推覆体Ⅱ、Ⅲ中油气存在二迭纪末、叁迭纪末两期充注;哈山中哈深2井油藏存在晚二迭纪和侏罗纪两期充注,研究区总体上主要存在叁期成藏。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多为源储配置—断层控藏,烃源岩发育范围控制油气分布,断层控制油气的富集,储层岩性物性控制含油气性,最终形成了现今复杂的油气分布相态。(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万友利,王剑,付修根,谭富文,王忠伟[3](2018)在《羌塘盆地南部古油藏带布曲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羌塘盆地南部古油气藏中侏罗统布曲组白云岩的成因机制。通过对布曲组岩心观察、岩石学研究及微区C、O、Sr同位素分析,确定布曲组白云岩包括保留先驱灰岩原始组构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白云石充填物。其中保留先驱灰岩原始组构的白云岩Sr同位素值与同期海水相似,C-O同位素值较同期灰岩偏正,属于准同生阶段高位体系域晚期局限环境中蒸发的咸化海水,高度过饱和的白云石化流体快速通过有利于原始组构的保存。晶粒白云石中分别由细晶自形白云石和细晶半自形白云石构成的白云岩Sr同位素值与同期海水相似,C-O同位素值较同期灰岩偏正,较保留先驱灰岩原始组构白云岩负偏,为浅埋藏阶段、高位体系域晚期局限环境中因蒸发咸化的海水回流或下渗扩散交代先驱灰岩而来,过度白云石化是形成细晶半自形白云石的主要原因。由中-粗晶他形白云石构成的白云岩形成于中-深埋藏阶段,Sr同位素值与同期海水相似;但O同位素值较前几种白云岩负偏,可能为早期白云石重结晶的结果;部分样品C同位素值与灰岩相似,可能为不彻底交代灰岩的结果;较高的成岩温度是晶体发生曲面化的主要原因。细-中晶自形-半自形白云石充填形成于浅埋藏阶段末期到中-深埋藏阶段初期,是化学沉淀或结晶作用的产物。鞍形白云石充填物Sr同位素值普遍高于同期海水,C同位素分布范围较宽,O同位素值比中-粗晶他形白云岩偏负,可能与早白垩世末期的剪切背景造成大气淡水下渗及64~78 Ma B.P.的构造热事件有关。(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王地[4](2017)在《贵州省晴隆锑矿古油藏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晴隆锑矿床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锑矿之一。前人在沙子岭钻探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古油藏,紧靠晴隆锑矿床,二者紧密的空间联系说明了两者在成因上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本文结合古油藏和泥盆系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实验数据,立足古油藏和锑矿床,分析古油藏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油源对比和烃源岩评价,对锑矿床的成矿和古油藏间的成因联系进行了讨论。晴隆锑矿古油藏钻探中5个钻孔一共可见15层沥青层。沥青主要分布于二迭系地层的裂缝、孔隙和溶洞之中。本次研究分别挑选古油藏钻孔样品5个、罐子窑泥盆系灰岩7个样品分别进行了氯仿沥青A、族组分、碳同位素、岩石热解、有机碳、有机元素、干酪根镜下鉴定、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化合物等项目分析。结合前人的无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再对盆地的热史、埋藏史、成熟史进行模拟。综合晴隆锑矿的资料分析出古油藏与金属锑的成矿关系可能是:原油以峨眉山玄武岩地层为储层,经过一系列地质作用伴随着埋深的增加,之前生成的原油逐渐演变为天然气并开始运移,来自油气藏的烃类气体于大厂背斜的核部与成矿流体混合并发生反应,推测该反应为热化学还原硫酸盐(SO42-),为锑矿的成矿提供了所需的S2-。笔者还结合古油藏沥青中黄铁矿硫同位素的分析数据,认识到古油气藏有机质是黄铁矿的硫源。(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10-01)
常象春,陈曦,于文文,董丽萍[5](2017)在《临南洼陷古近系火山岩油藏原油多环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临南洼陷古近系火山岩油藏中12个原油样品进行芳烃生物标志物分析,结果表明:芳烃中叁环、四环芳烃化合物占优势,叁芳甾烷含量较高,二环、五环、NSO杂环芳烃化合物含量较低。二环芳烃参数(TDE_1、TDE_2、TDE_3)指示典型的湖相、源自年轻源岩的原油特征。叁环芳烃以菲系列化合物占主导,检出少量惹烯,表明原油是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要生源,有少许高等植物贡献。五环芳烃中芘、苯并芘丰富,侧证了低等水生生物的优势输入。NSO杂环芳烃中含量占绝对优势的硫芴反映出源岩沉积于较强的还原环境。二环芳烃成熟度参数(DNR_1、TNR_2,)、叁环芳烃成熟度参数(MPI_1、F_1和F_2)、含硫芳烃成熟度参数(MDR)、叁芳甾烷成熟度参数C_(28)-TAS 20S/(20R+20S)均一致显示原油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吴迪[6](2017)在《冀北坳陷龙潭沟古油藏油气成藏期与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冀北坳陷位于燕山地区东段,中-新元古界烃源岩发育,油苗/沥青显示丰富,是中国前寒武系勘探前景最好的地区之一(刘岩等,2011)。龙潭沟古油藏位于冀北坳陷党坝向斜带东南翼,下马岭组沥青砂岩为遭受破坏的古油藏储集层,虽然前人对龙潭沟古油藏基础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剖析,但关于油气成藏流体性质及成藏时限的研究尚显不足,深入(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王鹏鹏,胡煜昭,刘路,张桂权[7](2017)在《贵州晴隆锑矿古油藏沥青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晴隆锑矿沙子岭火山岩型古油藏的发现,对晴隆锑矿床的成因研究乃至于金属矿和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晴隆锑矿古油藏沥青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将沥青与锑矿及围岩、区域烃源岩的稀土元素作对比分析,探讨古油藏与锑矿成矿关系。结果表明:古油藏中沥青稀土元素ΣREE低,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和Ce整体无明显异常,稀土配分属轻稀土富集右倾模式;沥青与锑矿及围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差异较大,二者在稀土质量分数、Ce异常以及配分模式均有明显差异,判定古油藏与锑矿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不同。结合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测试等资料,通过对比沥青与区域烃源岩稀土元素特征,我们认为晴隆锑矿古油藏沥青与泥盆系泥质烃源岩有成因关系;古油藏在演化过程中提供了烃类气体(CH_4),使SO_4~(2-)还原出S~(2-)而参与成矿作用,形成辉锑矿。(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7年Z1期)
方镕慧[8](2016)在《多环芳烃与非烃地球化学:油藏充注途径的示踪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含硫多环芳烃(二苯并噻吩、苯并萘并噻吩)是石油和沉积有机质中一类重要的含杂原子多环芳烃化合物。由于其高电负性和硫原子外环存在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所以硫原子和疏导介质中的氢原子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二苯并噻吩类及苯并萘并噻吩参数可以作为有效的分子示踪参数。本论文所研究的哈拉哈塘凹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中部,勘探前景良好。通过精细的剖析该地区典型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油-油对比的研究,进而划分原油族群,在此基础上,研究典型油藏的成藏期次与时间,选定示踪油藏运移的分子参数,示踪油气藏的运移方向与路径。并结合典型油藏的地质条件,对研究区的油气运移方向、充注途径和成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本次论文共采集了哈拉哈塘及周缘地区共78口井80件奥陶系原油样品,通过对这些原油样品进行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发现哈拉哈塘凹陷奥陶系油藏的原油样品属于同一原油族群,并与周缘塔河油田样品具有很好的对比性。表明该地区奥陶系原油源自于同一烃源层/灶,并且具有相似的充注/成藏历史。通过对3口典型井的储层包裹体观测和测温、结合一维数值模拟重建的单井地层埋藏史-热历史曲线,确定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油藏存在着两期成藏,相应的成藏时间为:第一期420~410Ma,相当于中—晚志留世;第二期成藏时间为20~6Ma,相当于中新世时期。利用筛选出的二苯并噻吩类含硫多环芳烃分子参数(4-/1-甲基二苯并噻吩,4,6-/(1,4+1,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2,6+3,6)-/(1,4+1,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2,4,6-/(1,4,6+1,4,8+3,4,6)-叁甲基二苯并噻吩,(2,4,7+2,4,8)-/(1,4,6+1,4,8+3,4,6)-叁甲基二苯并噻吩及苯并萘并噻吩参数)对哈拉哈塘及周缘托甫台、艾丁及跃进区块奥陶系油藏进行了连片示踪,结果表明该区奥陶系油藏整体由南向北运移,推测出该地区烃源灶位于哈拉哈塘凹陷南部的满西低凸起上。并结合该地区的油气运移方向、优势运移通道与缝洞发育情况,原油的产量分布情况之间的关系,发现分子地球化学参数示踪得到的优势运移通道均位于缝洞系统上,且优势运移通道上均为油气产量的高产区。通过对分子地球化学示踪参数结合地质特征、油藏分布特征综合分析,推断出哈拉哈塘凹陷南部区域可能是进一步油气勘探的指向区。(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王鹏鹏[9](2016)在《贵州晴隆锑矿古油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时代厘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晴隆锑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锑矿床之一。晴隆锑矿床含有丰富的有机包裹体,然而关于这些有机质的来源一直未能查清。尽管前人也讨论锑矿形成与有机质的关系,但由于有机质研究的重要材料(沥青)的缺乏,使得有机质与锑矿成矿关系的研究不易深入。笔者在参与晴隆锑矿外围找矿时在沙子岭矿段发现了一个古油藏,古油藏与锑矿床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暗示了两者成因上的有机联系。鉴于晴隆锑矿床成矿成藏关系不清及成藏年代学未展开过研究,本文以新发现的古油藏和晴隆锑矿床为研究对象,以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探讨晴隆锑矿古油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厘定古油藏成藏时代,建立晴隆锑矿成矿成藏时间谱系,讨论晴隆锑矿成矿与成藏的关系,获得了如下认识。1、晴隆锑矿火山岩型古油藏在沙子岭矿段被发现,5个钻孔中合计发现15层沥青层。古油藏与晴隆锑矿床距离较近且分布层位相同或相近,二者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沥青层赋存层位为上二迭统峨眉山玄武岩、上二迭统大厂层凝灰岩及中二迭统茅口组灰岩。沥青主要分布于岩石裂缝、孔隙和溶洞之中。2、对古油藏开展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取得了新的认识。沥青有机元素(C、H、O、 N)及反射率(Rb)分析,显示晴隆锑矿古油藏沥青为热演化程度较高的碳质沥青;沥青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沥青具有较低的稀土元素含量,轻、重稀土分馏比较明显,Eu和Ce整体无明显异常,沥青稀土配分模式属轻稀土富集右倾模式,成矿流体与成藏流体性质差异较大;稀土元素与沥青C同位素值综合分析认为晴隆锑矿古油藏沥青与泥盆系碳质泥岩具有成因关系。3、古油藏沥青Re-Os同位素测年厘定的成藏时代显示古油藏生油年龄为254.3±2.8Ma(晚二迭世初期),古油藏流体包裹体法确定的成藏时代显示原油在叁迭世早-中期演化成型。晴隆锑矿成矿时间(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要晚于古油藏形成的时间。成藏成矿是一个先后发生的连续动力学过程,成藏过程为成矿作用奠定了基础。4、晴隆锑矿的成藏成矿关系为:原油在生成后进入峨眉山玄武岩(含大厂层)裂隙和气孔中,随着埋藏作用加深,原油演变为天然气并向大厂背斜核部运移,来自古油藏的烃类物质(CH4)通过热化学还原硫酸盐(SO42-)提供锑矿成矿所需S2-。此外,沥青中黄铁矿也是古油藏向成矿提供S2-的基础。(SO42-+CH4=S2-+C02+2H20:3S2-+2Sb3+= Sb2S3)。(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王鹏鹏,胡煜昭,刘路,张桂权[10](2016)在《贵州晴隆锑矿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晴隆锑矿含有丰富的有机包裹体,然而这些有机质的来源一直未能查清。在晴隆锑矿外围找矿时发现一个古油藏。晴隆锑矿古油藏的沥青主要分布在上二迭统峨眉山玄武岩、上二迭统大厂层凝灰岩和中二迭统茅口组灰岩中,主要储集空间以裂缝、孔隙和溶洞为主。本文旨在通过对沥青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测试来探讨沥青来源及成因,试图为晴隆锑矿找矿勘查提供新依据。测试结果表明:晴隆锑矿古油藏沥青C元素质量分数平均86.67%,H平均3.32%,N平均0.27%,O平均3.52%;H、C原子比平均0.46;O、C原子比平均0.03;沥青Ro值1.99%~2.30%,具有很高的成熟度;沥青碳同位素实测值-27.7‰~-28.8‰,平均-28.1‰。在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晴隆锑矿古油藏沥青主要源自泥盆系烃源岩。晴隆锑矿古油藏沥青是早期古油藏因古地温升高发生热裂解形成的焦沥青。(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油藏地球化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哈拉阿拉特山(哈山)地区属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的一部分,邻近玛湖生烃凹陷,但由于受多期推覆运动的影响,烃源岩非均质性极强,成熟度差异较大,储层多为岩相多变的火山岩,小范围内多种类型油气共存。尽管目前已有多口井在研究区上古生界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但油气分布特征及成藏过程仍不清楚。论文研究的目的是针对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油藏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明确研究区油气来源、油气成藏过程及控制油气成藏与分布的关键因素,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提供依据。本文在油气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各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精细的剖析,开展了石油成因类型划分与对比,并讨论了不同类型原油的成因机理;解决了研究区埋藏史难以恢复的实际问题,采用古地温恢复法探讨成藏与构造的关系,结合包裹体分析资料,描述了不同构造单元不同类型原油的成藏过程,指出关键控藏因素,建立地质历史时期的动态成藏模式。结果表明,依据成熟度可将研究区原油划分为低熟油(A)、成熟油(B、D)和混源油(C)叁大类,并依据生物降解程度将低熟油划分为2类(A1、A2),依据成熟度、姥植比、生物降解程度等差异将成熟油细分为6类(B11、B12、B21、B22、B3、D),其中低熟油(A类)主要分布在B叁角带和前缘冲断带中,在推覆体Ⅱ、Ⅲ中也有分布;成熟油(B、D类)主要分布在推覆体Ⅱ、Ⅲ、Ⅳ及A叁角带中;混源油(C类)分布在哈山西中部,哈山中地区也分布有混源油。研究区不同成熟度的原油均来源于风城组烃源岩,其中哈山西低熟油(A类)主要来源于前缘冲断带成熟度相对较低的风城组烃源岩;哈山西成熟油(B1、B3、D类)来源于哈山深部或哈山—玛湖凹陷的斜坡带上的成熟度较高(比玛湖凹陷的低)的烃源岩;哈山中原油(B2类)来源于推覆体下部风古4井区附近风城组沉积中心的烃源岩。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时间存在差异,其中哈山西低熟油在二迭纪末充注;A叁角带油气在早、晚二迭纪均有充注;推覆体Ⅱ、Ⅲ中油气存在二迭纪末、叁迭纪末两期充注;哈山中哈深2井油藏存在晚二迭纪和侏罗纪两期充注,研究区总体上主要存在叁期成藏。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多为源储配置—断层控藏,烃源岩发育范围控制油气分布,断层控制油气的富集,储层岩性物性控制含油气性,最终形成了现今复杂的油气分布相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藏地球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1].万友利,王剑,付修根,王东.羌塘盆地南坳陷古油藏带中侏罗统布曲组白云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8
[2].张阳.哈山地区上古生界油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过程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3].万友利,王剑,付修根,谭富文,王忠伟.羌塘盆地南部古油藏带布曲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王地.贵州省晴隆锑矿古油藏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5].常象春,陈曦,于文文,董丽萍.临南洼陷古近系火山岩油藏原油多环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吴迪.冀北坳陷龙潭沟古油藏油气成藏期与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7].王鹏鹏,胡煜昭,刘路,张桂权.贵州晴隆锑矿古油藏沥青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J].矿物学报.2017
[8].方镕慧.多环芳烃与非烃地球化学:油藏充注途径的示踪标志[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9].王鹏鹏.贵州晴隆锑矿古油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时代厘定[D].昆明理工大学.2016
[10].王鹏鹏,胡煜昭,刘路,张桂权.贵州晴隆锑矿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