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河北雄县龙湾中学071800)
摘要: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语文应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和各学科整合,增加它的内容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样就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等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的特点努力挖掘各种兴趣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可根据童话主题鲜明,人物性格突出教学内容生动的特点,把课文编成童话剧,教室做舞台,让学生做演员。这样,学生又演又看,既能很好的把握课文内容,又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还没有发育成熟,在学习上稳定性差方法单一。所以教师更应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
初中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空前迫切,独立意识强,渴望与他人沟通,渴望得到他人的接受和尊重,渴望在人际交往方面得到成功。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亲近学生,要与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辄就训斥,甚至冷嘲热讽。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像奔涌的河流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氛围中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创造,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标新立异,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应该是宽松与严谨,严肃与活泼,热烈与深沉的有机统一,这种情境氛围的创设,可以缩短教学中人与人、人与文本的距离,丰富与活跃学生思想,开放心灵空间,让学生多一份活气,增一份灵气,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喜欢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对文本的内容、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评价。尽管学生的感受理解可能很肤浅,甚至可能很“怪异”,使人一下子感到不可思议。但是,站在师生平等对话的立场上,抱着尊重学生的态度,教师不应该轻视学生的感受,应热情地鼓励、引导,用心去呵护思想火苗,同时针对其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中的缺陷、不足,开展积极有效的帮助。
三、巧设情境,保持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把教育的根本立足点由知识传授转移到开发潜能上来。一个人的个性与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营造一种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乃是培养创造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比如:我在教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一首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以及诗人与主人的深厚友谊,我让学生去大胆的想象诗人与朋友“把酒话桑麻”时的情景。他们除了“话桑麻”,还说了些什么?诗人为什么还要“还来就菊花”?学生思考后,有的说:“诗人还与主人说起了今年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有的说:“诗人与主人谈起了往事”;还有的说:“诗人不请自来赏菊,说明他爱菊花,同时也说明他以前也许与主人一起饮过菊花酒。”创设情景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保持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在我的实践中,我认为在课堂中创设较为真实的情景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活动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电教媒体利用鲜活的画面,悦耳的音响,清晰的文字,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地观察研究,并使智力活动呈现出最佳的状态。教学时,教师根据作文要求运用电教媒体,可把平时不能看到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也可将某一特定的情景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录音、录象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参与学习,这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以往的作业批改都是在课后,即使是面批,也只是一对一进行交流,不能使全班学生受益。运用电教手段,既节省了时间,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写《听潮》读后感时,由于学生直接在电脑上写文章,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老师的邮箱,老师发现问题可以可以及时的改,还可以让全班学生看到问题作文后集中评改。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讲评多篇习作,有利于学生作业能力的提高。
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可以和我们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插入某些藻类植物和蚕的图片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敢于尝试,打破陈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