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孢子发生论文_张建瑛,秦希波,李业娟,姚志刚,李京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孢子发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孢子,发生,胚胎,花粉,辣椒,烟草,减数。

小孢子发生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瑛,秦希波,李业娟,姚志刚,李京[1](2019)在《松属植物的大、小孢子叶球发生及发育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形态学和解剖学两个角度对松属植物大、小孢子叶球发生、发育的特点以及大、小孢子叶球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几种特殊现象进行综述,系统地总结了大、小孢子叶球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分化阶段特征以及小孢子叶球中花粉的发育、大孢子叶球发育中颈卵器的形成等多个重点阶段,提出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成妍,乔宁,梁燕平,田如霞,焦彦生[2](2019)在《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早期的组织化学染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机理,以甜椒品种晋椒203为试验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制作培养0,3,7,15d的花药石蜡切片,利用番红-固绿、碘-碘化钾和考马斯亮蓝3种染色液分别对小孢子的细胞质、淀粉粒和蛋白质染色。结果表明:高温诱导3d后,小孢子体积明显膨大,细胞核移向中央。少数小孢子分裂产生大小、结构特征相等的两个细胞,进而增殖形成多细胞结构。起初具有胚性的小孢子内积累了大量淀粉,随着分裂的进行,有些多细胞结构内会沉积较多的淀粉,也有些多细胞结构没有淀粉积累,不被碘-碘化钾染色。具有胚胎发生能力的小孢子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这些变化必然影响辣椒小孢子胚状体的产生。(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石艳兰,林宇环,赵元杰,刘清波,易自力[3](2019)在《二倍体芒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实验通过采集天然二倍体芒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进行卡宝品红染色压片和石蜡切片制作,观察芒的花药发育过程,为芒的生殖生物学及其系统发育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天然二倍体芒雄蕊3枚,雄蕊花药四室,花药壁由4层细胞组成,从外向内依次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花药壁发育属于基本型;花药成熟时,中层和绒毡层降解消失,或者仅存痕迹,只剩表皮和纤维层细胞,但此时可观察到部分绒毡层降解延迟现象。(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Ⅱ出现染色体分裂不同步现象。(3)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同一花粉囊的花粉粒发育不同步;雌、雄配子体发育也不同步,且雄蕊先成熟。(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卢雪佳,刘方炎,高成杰,李昆[4](2019)在《车桑子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干热河谷区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胚胎学特征及其结籽率低的原因,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电镜扫描技术对车桑子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和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车桑子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完整的花药壁从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2~3层中层细胞和绒毡层;绒毡层类型是腺质绒毡层。花药成熟期,中层、绒毡层均退化消失。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同时型胞质分裂;四分体为四面体型结构。成熟的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近球形,外壁密布颗粒状纹饰,具有3条不构成合沟的萌发沟。雄性生殖发育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可能是干热河谷地区车桑子结籽率低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艳杰,任文秀,孔冬瑞[5](2018)在《地椒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增加唇形科胚胎学资料,为澄清百里香属系统学位置提供胚胎学依据,为百里香的引种驯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常规的石蜡切片法。【结果】花药具四小孢子囊。花药壁为双子叶型的发育方式,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以及绒毡层4层细胞构成。药室内壁细胞以及部分药隔细胞细胞壁具纤维性加厚。腺质绒毡层细胞具二核,药隔向花粉囊内突起形成具绒毡层功能的花粉囊类胎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属于同时型,形成的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是叁细胞型,具6个萌发沟。花粉粒败育普遍。【结论】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特征,尤其花粉粒具叁细胞和6个萌发沟支持分子系统中将地椒所在的百里香属从野芝麻亚科转移至荆芥亚科的处理,花粉败育可能是导致地椒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王毕[6](2018)在《烟草小孢子胚胎发生过程中的自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活动,通过对胞内的大分子物质、毒蛋白、细胞器等物质进行降解,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期自噬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酵母等真核生物中,有关植物自噬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与小孢子胚胎发生相关的自噬研究。植物胚胎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经过胁迫诱导的小孢子,配子体途径被阻断并向孢子体途径发生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具备胚胎发生潜能的小孢子细胞质会发生重构,细胞骨架发生重排,正常的细胞周期经过暂时的终止后进入新的周期,而不具备胚胎发生潜能的细胞在热激过程中则因启动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引起细胞死亡。迄今为止,大部分胚胎发生的机理现在仍不清楚。在胚胎发生过程中,自噬是不是配子体途径向胚胎发生途径转换一个决定性因素?自噬的产生是为了抵抗外界的胁迫还是会引起细胞死亡?自噬被抑制是否影响到小孢子的胚胎发生能力?本实从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方面对小孢子胚胎发生过程中的自噬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与配子体途径早期的细胞进行了比较。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利用烟草小孢子胚胎发生体系,明确了烟草胚胎发生过程中细胞分裂的时间和分裂模式;通过形态学观察,比较了两种发育途径早期细胞之间的差异,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2)利用自噬特异性染料单丹磺酰尸胺(MDC)对胁迫处理1d,3d,5d的小孢子以及配子体不同阶段的细胞进行染色和荧光观察,发现胚胎发生过程中,自噬体在胁迫处理的第1d开始产生,第3d强度达到最大,第5d的时候开始衰减,在配子体途径中未检测到自噬信号。这暗示自噬体的发生与小孢子热激信号的诱导有关。(3)利用超薄切片对自噬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在胁迫处理的第1d和第3d均观察到了自噬体的超微结构,并且自噬体包裹着的线粒体较为常见,在二核花粉和成熟花粉中未发现自噬体,这与MDC检测结果相符合。在成熟花粉细胞内部有大量淀粉粒积累,未发现自噬体结构。这暗示小孢子两条发育途径下自噬的发生有明显不同。(4)当自噬被抑制时,小孢子的活性上升,而胚胎发生能力下降,说明胚胎发生过程中,自噬可能起到了筛选具有胚胎发生能力的小孢子的作用。(5)RNA-seq数据显示,在胚胎发生过程中,自噬相关基因呈多种表达模式。利用RT-qPCR对8中自噬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做了检测,结果显示,除NtATG1b外,其余的七种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呈明显的上调趋势,NtVPS15和NtVTI12b在诱导的过程中的上调尤为明显,NtVPS15,NtATG4,NtVTI12b在配子体途径中始终不表达,胁迫诱导过程中表达量表达水平逐渐上升。说明这叁种基因的特异性表达对小孢子的胚胎发生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NtATG8e和NtVTI12b在配子体途中的表达水平呈下调趋势,而在胁迫诱导中表达量上升,推测这两个基因对改变小孢子的发育途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8-05-28)

张晓芬[7](2018)在《辣椒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与小孢子胚胎发生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的一种重要蔬菜兼经济作物。辣椒应用基础研究相对滞后,可用的分子标记数量有限。大规模分子标记的开发和高密度辣椒种内完全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对于辣椒现代育种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单倍体培养技术在辣椒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小孢子培养是获得辣椒单倍体的重要途径,而部分基因型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过低成为制约该技术应用的瓶颈。本研究基于辣椒基因组信息大规模开发分子标记,同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和RIL群体构建了两张高密度完全连锁遗传图谱,并将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作为一种表型性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解析基因型间小孢子胚胎发生差异的成因,挖掘调控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NCBI非冗余辣椒EST数据库,开发出可用的EST-SSR标记902个。基于辣椒基因组信息,共开发SSR标记177587个,包括基因区上下游SSR标记9182个;开发InDel标记4497个。2.从9182个基因组SSR和4497个InDel中选出平均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3356对基因组SSR引物和1400对InDel引物,以PM702和FS871为双亲构建的Fi0代RIL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张辣椒种内高密度完全连锁遗传图谱,该图谱包含12个连锁群和708个分子标记,长度为1260.00cM,平均图距为1.78cM,是迄今为止包含SSR标记和InDel标记数量最多的一张辣椒种内高密度完全连锁遗传图谱。3.基于来源于PM702和FS871的142个RILs,利用高通量SLAF-seq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构建了一张辣椒种内高密度完全连锁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2009.69cM,9328个SLAF标记均匀地分布在12条连锁群上,平均图距为0.22cM。父本测序深度为72.39×,母本测序深度为57.04×,子代平均测序深度为15.65×。4.通过对RIL群体142个株系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数据统计分析,明确了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为数量性状。基于利用SLAF-seq技术构建的遗传图谱,对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进行了 QTL定位。共检测到7个QTL,分别位于LG2、LG6、LG8、LG11和LG12上。7个QTL的LOD峰值为3.51-6.66,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变幅为4.76-18.30%。主效QTL为位于LG2上116.5-118.5cM区段的Me2.2,对应物理区段166621667-167038758 bp,共预测有24个候选基因。功能注释表明,这些基因多与细胞分裂的启动、细胞的对称或不对称分裂等生命进程密切相关。本研究将为辣椒育种提供大量实用的分子标记,并为建立高效稳定的辣椒单倍体培育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熊海燕,刘志雄[8](2018)在《深山含笑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深山含笑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观察:深山含笑花药4室,花药囊壁由5-7层细胞构成,腺质绒毡层,小孢子胞质分裂为修饰性同时型,四分体有四面体型、对称型,偶有交叉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型排列,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雌配子体发育方式为蓼型。从雌、雄配子体发育时间的先后来看,深山含笑春季雌、雄配子体能正常发育,雄蕊先熟,雄蕊和花瓣凋谢后雌蕊大孢子母细胞才形成。而秋季开花的深山含笑,花药中小孢子在孢原细胞或初生造孢细胞期停止发育,花粉败育;雌蕊胚珠珠心组织也未见大孢子母细胞发育,开花后雌蕊随花柄凋落。该研究为深山含笑生殖发育和杂交育种积累了资料。(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曾伟[9](2017)在《烟草原生质体培养及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原生质体细胞由于没有细胞壁,因此它可以作为一个研究细胞壁再生,细胞分裂、分化等基础理论研究的实验系统。同时它也可作为体细胞杂交、无性系变异及突变体筛选、分离细胞器的理想材料和遗传转化的受体。小孢子是单细胞,容易获得,不受花药组织的影响,具有单倍性,发育同步性,易加倍等优点,常常用来研究植物胚胎发育过程。小孢子胚胎发生提供了一种研究植物胚胎发育和植物细胞全能性而不受母体组织干扰的替代系统。本文通过对12种基因型烟草原生质体的培养,探索了不同基因型之间酶解时间、原生质体起始分裂的时间、诱导出芽生根时间和出芽率的差异;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烟草原生质体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生芽及不定芽生根的影响。通过对游离小孢子的培养,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过程和发育模式进行基础的研究,证明了NtDRP可以作为烟草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一个标记基因。主要的实验结果如下:1.比较不同基因型烟草原生质体分离的酶解时间,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不同基因型烟草的叶肉细胞的原生质体开始分离出来,由于不同的基因型烟草对酶的敏感性不同,因此不同基因型所需的酶解时间也不同。烟草G3、G4、G5、SR1的最佳酶解时间为3h;G1、NtDRP的最佳酶解时间为3.5h;G2和G6的最佳酶解时间为4.5h;而G7、G8、G9和G10的酶解时间为4h时,其有活力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结果表明相同的酶解条件下,生理状态相近的不同的基因型所需的酶解时间不同。烟草原生质体所需的酶解时间与基因型有关。2.将生理状态相近的幼嫩叶片,经相同的酶解分离纯化过程获得的原生质体,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发现G1、G8、G10、SR1的原生质体细胞培养2d发生第一分裂,G4和G6的原生质体细胞直到培养5d才发生第一次分裂,其它基因型的原生质体细胞发生首次分裂的时间为培养的2-5d之间。除烟草G4原生质体细胞分裂次数较少,所得到的愈伤组织较少,其它基因型烟草培养的原生质体细胞都能多次分裂。将不同基因型相同大小的愈伤组织转入相同的分化培养基诱导生芽,烟草SR1、G1、G10愈伤组织最早分化出芽点,分化出芽所需的时间为16d,而G4、G6出芽所需的时间最长,为22d。统计不同基因型的出芽率,SR1的出芽率最高,达到97%;G7的出芽率最低,为60%,其他基因型的出芽率都在80%以上。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培养条件,相同的生长环境、生理状态,不同基因型烟草原生质体细胞的分裂速率,分裂频率,所诱导出的愈伤分化出芽的能力却不同。烟草原生质体的分裂及分化与基因型有关。3.以13种含有不同激素成分和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对原生质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扩增,研究表明培养基及激素直接影响着原生质体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4培养基有利于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扩增,同时4号培养基也能诱导生芽。10和11号培养基既可以诱导形成较多的愈伤组织,也能分化产生大量的芽。因此,前期可以用4号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增值,得到大量的愈伤组织,再将愈伤组织转移到10和11号培养基中分化生芽。4.以长势良好的烟草SR1为例,将烟草SR1原生质体培养诱导产生的不定芽切下转移到四种不同的培养基中进行诱导生根,发现1号培养基诱导生根比率较低,根量少,根虽然粗壮,但产生的根短,诱导生根所需要的时间长,约10d左右;2号培养基诱导生根率最低,根量少;而4号培养基生成的根虽短,诱导生根率却高达86%,生根时间却需要12d左右;以3号培养基最佳,其诱导生根的比率最高,高达92%,根量较多,根较粗壮且长,诱导生根仅需7d就可得到完整的植株。5.烟草小孢子在B培养基中经过饥饿和热激处理5d或6d,改变小孢子的发育途径,由配子体途径转向孢子体途径。在转入AT3培养基中培养2d,细胞核发生均等分裂,产生两个大小相似的细胞核,在培养过程中部分小孢子细胞外壁破裂,产生类似合子胚的发育模式,形成胚柄和胚体结构。具有完整外壁的小孢子经过45-60d,最终发育成子叶形胚胎。6.饥饿和热激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诱导作用。饥饿和热激条件下的小孢子诱导胚胎发生的比率比正常温度(饥饿或非饥饿处理)或单独热激处理培养的小孢子不仅诱导效率高,还减少了对胁迫处理的依赖性。实验证明当两种胁迫处理相结合对提高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诱导率具有迭加效应。7.探索NtDRP基因是否可以作为小孢子胚胎发生的标记基因。在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单核晚期的烟草小孢子在饥饿培养基中热激(32℃)处理后培养48h,小孢子不表达NtDRP,培养72h,小孢子开始表达NtDRP。通过pNtDRP::NtDRP-GFP,野生型SR1,RNAi-Ⅱ和RNAi-Ⅲ四种不同株系的小孢子培养进行比较,发现培养起始阶段,小孢子形态为球形,随着培养时间延长,RNAi株系的烟草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能力显着下降,RNAi-Ⅲ株系的烟草小孢子几乎不能胚胎发生,小孢子开始出现皱缩,证明NtDRP可以作为烟草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一个标记基因。(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7-05-31)

李菲[10](2017)在《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胚胎发生能力的基因座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在我国获得成功以来,该技术在我国白菜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培养体系操作繁琐,难于高效地开展小孢子规模化的培养,同时基因型制约白菜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多年来该技术有待探明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研究围绕白菜小孢子培养体系的优化、影响白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基因定位与分析,探讨小孢子胚胎发生的机制,并尝试建立白菜小孢子的转基因体系,为推动小孢子培养技术在白菜类作物研究中获得更为深度广度的应用奠定基础。通过本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初步建立了白菜小孢子规模化培养体系:在国内首次利用机器提取替代人工挤压收集小孢子,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为干扰因素,并简化了实验操作;利用细胞破碎仪可在短时间同时提取多份样品,而不影响小孢子的活力和胚胎发生能力,并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使集中进行大量材料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成为可能。2.利用一种新的群体类型——BC_2DH群体对影响白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相关基因进行定位分析。基于该群体120个单株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信息,以及BC_2DH单株具渐渗系的特点,本研究将遗传图谱信息与材料表型进行直观比对寻找差异的方法,是一种新的方法尝试;本研究首次将影响白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基因座位锁定在A03染色体的3个InDel标记区段,对目标区段的基因挖掘,筛选到11个候选基因在白菜易出胚小孢子诱导初期高度表达,而在难诱导材料几乎不表达或表达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与细胞胁迫应激、细胞骨架重排以及胚胎的发育分化密切相关。3.对白菜小孢子诱导初期24h的RNA-seq分析获得5020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功能聚类分析显示小孢子早期的热激诱导,首先引起大量与细胞壁、细胞膜系统调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比较材料与温度两个因素,材料间的基因差异表达比25℃常温与33℃胁迫激发的基因差异表达更显着。4.培养基添加乙酰化酶抑制剂TSA,无需高温也能有效诱导易出胚白菜小孢子的胚胎发生,小孢子在成胚途径上与传统热激表现一致。研究推测TSA使小孢子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提高,激发了基因的重编程;并推测热激胁迫的启动机制与TSA作用效果相同。通过Q-PCR检测胚胎发生标志基因在白菜小孢子诱导初期的表达量,结果显示BABY BOOM、FUS3、NAPIN等胚发育标志基因在小孢子启动初期24h几乎不表达,而在胚状体发育阶段可见基因的显着转录表达。5.初步建立了适合于白菜小孢子的基因枪法介导遗传转化体系。小孢子作为转化受体,将发挥其群体数量大,易收集、且具强的胚胎发生能力和植株再生潜力的优点,有可能是解决白菜类作物再生困难,提高转基因效率的有效手段。本论文的研究进一步优化了白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对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基因定位有了突破性进展;并拓宽了白菜小孢子的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小孢子发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机理,以甜椒品种晋椒203为试验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制作培养0,3,7,15d的花药石蜡切片,利用番红-固绿、碘-碘化钾和考马斯亮蓝3种染色液分别对小孢子的细胞质、淀粉粒和蛋白质染色。结果表明:高温诱导3d后,小孢子体积明显膨大,细胞核移向中央。少数小孢子分裂产生大小、结构特征相等的两个细胞,进而增殖形成多细胞结构。起初具有胚性的小孢子内积累了大量淀粉,随着分裂的进行,有些多细胞结构内会沉积较多的淀粉,也有些多细胞结构没有淀粉积累,不被碘-碘化钾染色。具有胚胎发生能力的小孢子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这些变化必然影响辣椒小孢子胚状体的产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孢子发生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瑛,秦希波,李业娟,姚志刚,李京.松属植物的大、小孢子叶球发生及发育研究进展[J].吉林林业科技.2019

[2].成妍,乔宁,梁燕平,田如霞,焦彦生.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早期的组织化学染色[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3].石艳兰,林宇环,赵元杰,刘清波,易自力.二倍体芒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9

[4].卢雪佳,刘方炎,高成杰,李昆.车桑子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9

[5].王艳杰,任文秀,孔冬瑞.地椒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6].王毕.烟草小孢子胚胎发生过程中的自噬研究[D].湖北大学.2018

[7].张晓芬.辣椒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与小孢子胚胎发生QTL定位[D].中国农业大学.2018

[8].熊海燕,刘志雄.深山含笑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J].植物研究.2018

[9].曾伟.烟草原生质体培养及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研究[D].湖北大学.2017

[10].李菲.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胚胎发生能力的基因座位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白穗花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红球姜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发育过...光果姜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发育过...南蛇藤小孢子的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版Ⅱ 李国平等:油杉小孢子发生的...2 土沉香花粉壁层的发育和小孢子发生

标签:;  ;  ;  ;  ;  ;  ;  

小孢子发生论文_张建瑛,秦希波,李业娟,姚志刚,李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